文|文潔民
安徽金寨的馬鬃嶺有個小山村,村里有10多株樹齡高達千年的青檀樹,人稱“十二檀”。
我最早是在少年時讀《詩經(jīng)·伐檀》知道檀樹的,“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輻兮”“坎坎伐輪兮”這一唱三疊的詩句流傳了2000 多年,也如“河水清且漣猗”一直蕩漾在我心中。
盡管早就知道了檀樹,但我從未見過它的身影。當我來到小山村時,遠遠就看到那片郁郁蔥蔥的古檀樹群了,讓人頓有綠野仙蹤的感覺。
來到村口,只見一株株高大的青檀屹立在眼前,樹樁盤根錯節(jié),樹干布滿經(jīng)絡,樹枝屈曲如虬,樹葉濃蔭蔽日,望著“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的青檀,直覺得這歷經(jīng)千年的青檀依然透著生命的旺盛與頑強。
青檀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山坡、谷底,溪邊、河岸,村前、屋后,都可以看到它“碧玉妝成一樹高”的身影,它甚至可以生長在裸露的山巖縫隙中,樹根深扎其中,并將巖石撐開后與其纏繞在一起,樹身則從石縫中擠出來,頑強地向上伸展,天長日久,樹與石竟難分難解,“檀石一家”的奇觀以及青檀堅如磐石的奇景讓人驚嘆不已。
或許正是“檀石一家”的原因,青檀的木質(zhì)十分細密堅硬,猶如堅硬的石頭,因此成了制作車輪的上好材料。
青檀不僅可以制作堅硬的車輪,還可以制作綿柔的宣紙。安徽許多鄉(xiāng)村至今仍然在用青檀的樹皮作為制作宣紙的不二原材料。
村民們先將砍下的青檀樹枝放在大鍋中,并在鍋中倒入加了堿的溪水,在灶膛燃起干柴旺火,“咕嘟咕嘟”煮上一整天。檀樹枝的表皮煮熟后,放在嘩嘩的溪水中再泡上一整天,然后再剝下檀皮晾曬在房前屋后,一時間檀香四溢,氤氳了整個村莊。
檀皮經(jīng)過砍、蒸、煮、浸、泡、曬、錘、洗等10多道工序后,會把自己最柔韌、最精華的纖維奉獻出來,供人們制作紋理細膩、潔白光潤、柔韌耐久的宣紙,枝繁葉茂的青檀多像那“晝夜常懷絲”“到死絲方盡”的春蠶啊!
難怪人們形容宣紙是“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正因為青檀將自己的生命融進了宣紙,宣紙才能留住人間最美的字畫,沒有青檀的嘔心瀝血、殫精“吐絲”,哪有文房的“紙壽千年、墨韻萬變”!
想到青檀這種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千錘百擊至死不渝的氣概,我對它更增添了一種敬畏。
眼前這一株株千年古檀,粗壯的樹干上布滿了疙瘩,像一位老者飽經(jīng)風霜、皺紋滿面、青筋畢露,這是歲月的印記和生命的年輪,也是歲月的歷程和生命的底色。
置身于青檀樹群中,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讓人一眼望盡千年。千百年來,青檀和這里的村民們用自己剛?cè)嵯酀纳刭|(zhì)修成了“輪圓紙方”“輪剛紙柔”的正果,從而讓人類的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有了全新的載體,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忽然覺得,這千年的青檀不正是千百年來這里村民的象征嗎!
置身于青檀樹群中,可以聞到一種淡淡的清香,我知道這是青檀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氣息。坐在樹蔭下,心緒寧靜、神清氣爽,整個人都沐浴在青檀的清香里。望著頂天立地的青檀,想到辛勤勞作的村民,不免生出“千年古檀,浩氣長傳,樹且如此,何況人乎”的感慨!
樹有魂、葉有情;村有檀、民有心。這群青檀樹植根在山村,也植根在村民的心里,成為震撼大地與心靈的生命贊歌,它是人們無法釋懷的鄉(xiāng)愁情結(jié),也是人們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