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蘭蘭
拓展學習是基于課文中的某個點,或因解惑的需要,或因拓展廣度的需要,或因加深認知的需要,將學習向課文外遷移的一種學習活動。按照不同標準,我們可以將拓展學習分成不同類型。依據(jù)拓展內(nèi)容的不同,寫作背景、語文知識、主題閱讀、話題寫作等都可以成為拓展選項。下面結(jié)合名家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學習案例,分析并闡釋如何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寫作背景和語文知識拓展學習活動。
寫作背景拓展學習活動在語文課堂中極為常見。我們以王君老師在執(zhí)教《記承天寺夜游》時設計的寫作背景拓展學習為例,看這一類拓展學習活動設計的注意事項和意義。
王君老師的做法分為四步。第一步,投影展示蘇軾遭遇“烏臺詩案”的經(jīng)過,追問:“你還覺得他奇怪嗎?”第二步,投影展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儋州期間寫的四聯(lián)名句,包括“回首向來蕭瑟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等,再追問:“還奇怪嗎?”第三步,投影展示蘇軾“幾千年來影響了很多中國人”的四句話,包括“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等,再追問:“還奇怪嗎?”同時與學生討論蘇軾之“奇”在于“通透”“空明”。第四步,推薦課下閱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我們從四個方面來分析這項拓展學習活動。其一,從內(nèi)容上看,這項拓展學習活動具有極廣的寬度。王君老師拓展的背景性材料,不限于這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還包括蘇軾漫長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他在不同時期寫的名篇、名言。這有利于學生站在更開闊的視野,從線性發(fā)展角度,去看蘇軾的“奇情”,看蘇軾先有滿腹才情的意氣,后有死中得生的跌宕起伏,而后生成了在困頓中的“達觀”“通透”。其二,從拓展方式上看,這項拓展學習活動先是展示寫作背景,再從更廣范圍呈現(xiàn)蘇軾的被貶經(jīng)歷,然后總結(jié)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最后推薦一本書,由單一事件回歸人生再到歷史的視野,逐步遞進,向?qū)W生呈現(xiàn)了越來越全面的蘇軾。而投影呈現(xiàn)使得學生可以現(xiàn)場快速閱讀,快速提煉和思考,這讓拓展的效率更高。其三,從目的上來看,組織這項拓展學習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透徹、更深入地理解蘇軾的“閑”和“達觀”,理解“空明”的內(nèi)涵,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奇怪”這一疑惑。學生在前期的閱讀過程中,覺得蘇軾“奇怪”。這個時候,王君老師借助課堂生成的這一絕佳時機,通過拓展教學,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支持性背景材料,為學生的理解建構(gòu)起具體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主動建構(gòu)起對蘇軾的認知,更豐富、立體地體會蘇軾的“閑、達觀和空明”。如果離開這些背景材料,單純就文本理解蘇軾的空明,學生對蘇軾的理解必然是單薄的、抽象的、淺層的。其四,從拓展的意義來看,背景材料的拓展有效降低了學生認知蘇軾心境和人生觀的難度,讓學生在依托背景材料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主動建構(gòu)了認知。這是背景拓展“降”的意義。換一個角度看,這些材料又加深了學生對蘇軾心境的認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達觀、通達、空明是他一生的堅守,而不是一時的表現(xiàn),認識到蘇軾空明所達到的高度和厚度。這是背景拓展“升”的意義。
王君老師的寫作背景拓展案例告訴我們,設計寫作背景拓展學習活動一要關(guān)注拓展材料的廣度,二要逐漸遞進呈現(xiàn)拓展材料,三要有著明確的拓展目的,四要充分發(fā)揮拓展材料“一降一升”的意義。
語文知識拓展也是語文課堂中常見的拓展學習活動。下面我們以余映潮老師的兩個字詞教學片段為例,來闡釋此項拓展學習活動的設計要點。
余映潮老師在執(zhí)教《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拓展一組詞語。余映潮老師的教學步驟如下。第一,屏顯“諷、諫、刺、謗、譏”五個詞語的解釋。第二,指出“誹謗”的“誹”、“誣蔑”的“誣”、“造謠”的“謠”,都和“說別人”有關(guān)。第三,拓展分析,既對比辨析“外部特征一致但詞義不同的詞語”,比如兩個“孰”、四個“朝”、四個“于”、兩個“美”、兩個“甚”,又辨析“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內(nèi)涵相近的詞語”,比如上面提到的五個詞語。
余映潮老師在執(zhí)教《雨說》時,拓展“洗禮”這個詞語的解釋。教材給出了第一種解釋,也就是詞語的基本義。但余映潮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進行了拓展,用屏幕展示該詞語的另外四種解釋,并要求學生做書面筆記,給出的理由是“這是一個運用廣泛的高雅的詞”。
我們也從四個方面來分析余映潮老師的這兩項拓展學習活動。其一,從內(nèi)容上看,這兩項拓展學習活動均聚焦詞語解釋和應用等語文知識。余映潮老師通過拓展“誹”“誣”“謠”三個字,幫助學生理解“諷、諫、刺、謗、譏”這些詞雖然“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內(nèi)涵相近”,從而使其在拓展中掌握一類詞語的解釋,辨析另一類詞的意義,并學會運用;同時通過拓展“洗禮”一詞的不同解釋,使學生了解這個雅詞的廣泛運用。其二,從形式上看,這兩項拓展學習活動是現(xiàn)場的,有“屏幕顯示”,也有“口頭陳述”,均在課堂完成,均是教學的常用形式不會增加學生的課余負擔?!罢u”“誣”“謠”三個字的拓展,以及拓展分析,是通過口述完成的。其余是通過“屏幕顯示”完成的,是書面的。其三,從方法上看,這兩項拓展學習活動有歸納、比較,也有外延、演繹?!罢u”“誣”“謠”等“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內(nèi)涵相近的詞語”的拓展,是在拓展中歸納,旨在求同?!跋炊Y”“孰”“朝”“于”“美”“甚”等“外部特征一致,但含義不同”一類詞語的解釋拓展,是在拓展中演繹,旨在求異。二者的目的均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個詞語的多種含義。其四,從目的上看,這兩項拓展學習活動既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又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還有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樣基于語文知識的拓展,一幫助學生拓展了知識面,積累了更豐富的語文知識;二幫助學生掌握了學習語文的方法,比如歸納表面特征不一致但內(nèi)涵相近的詞語,比較外部特征一致但含義不同的詞語,演繹同一個雅詞的多種含義和應用場景等;三有效訓練了學生的求同、求異、歸納和演繹能力。
余映潮老師的兩個語文知識拓展學習案例告訴我們,設計語文知識拓展學習活動一要聚焦語文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二要基于現(xiàn)場的學習和訓練,三要重視方法上的歸納、比較和外延、演繹,四要考量恰當?shù)耐卣鼓康摹?/p>
總之,我們在設計拓展學習活動時,需要綜合考慮拓展什么、用什么拓展、怎樣拓展和拓展的目的等一些基本要素,再思考拓展學習活動的程序設計。如此,我們便可以高質(zhì)量地完成拓展學習活動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