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雙碳”背景下中國風電景觀的立地布局特征及類型

      2023-11-30 09:34:44劉軼曾琬瑩施雅蓉王倩娜
      風景園林 2023年11期
      關鍵詞:雙碳風電風機

      劉軼 曾琬瑩 施雅蓉 王倩娜*

      “雙碳”背景下,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成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1]。截至2022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機容量達到12.1億kW,占總容量的47.3%,其中風力發(fā)電裝機容量為3.7億kW[2],已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主力電源[3]。景觀是由自然系統(tǒng)和社會經(jīng)濟系統(tǒng)組成的空間綜合體,是復雜的自然生態(tài)過程和人類經(jīng)濟社會活動在空間上的實體印記。不難預見,未來風力渦輪機(后簡稱“風機”)等可再生能源設施將越來越普遍地出現(xiàn)在城鄉(xiāng)景觀中,勢必給中國國土景觀風貌帶來一系列改變。另外,這些出現(xiàn)在自然景觀中的人工設施也給風景園林領域帶來了與“新能源景觀”(new energy landscape)[4]相關的諸多課題,如景觀質量、土地利用、生物多樣性等。因此,準確識別包含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森林、草原、山地、河流等各類國土空間,評價上述空間作為新能源景觀的資源特征和審美價值,并圍繞其類型、評價方法、景觀特征等開展研究,是國土空間規(guī)劃與景觀資源保護的重要基礎與前提。

      近年來,中國對風電設施與景觀良好融合的工作日益重視,風電景觀(wind-power landscape)正是將景觀的內涵融入能源領域所形成的一種可持續(xù)景觀的概念[5]。2006年,丹麥學者Bernd首次提出“風電景觀”的說法[6],但目前國內外尚未出現(xiàn)被廣泛認同的風電景觀的定義與景觀歸屬類型。基于太陽能景觀[7]等概念,本研究將風電景觀(又稱風能景觀)定義為:廣義上包含風力發(fā)電設施的自然景觀、半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與新能源景觀[4]、可持續(xù)能源景觀 ( sustainable energy landscape )[8]存在衍生關系。剖析風電景觀的定義、屬性和特征,發(fā)現(xiàn)符合文化景觀所界定的范疇[9-10],因此在大類上可將風電景觀歸屬為文化景觀。另外,大型風電設施在極好能見度下的最大可視距離為10~30 km[11],故將風電景觀范圍限定為:陸上風電場邊界內及外圍10~30 km的區(qū)域,具體的范圍紅線需參考風電場邊界進行劃定。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學者在能源景觀(energy landscape)方面的研究較為活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理論及概念剖析[12]、公眾反響[13]等。2010—2015年發(fā)展較快,2016年后尤為關注可再生能源與未來景觀價值保護的議題[14],其中又以風力發(fā)電的研究居多,主要包括:風電場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15-16](風機造成的鳥類和蝙蝠死亡的現(xiàn)象、鳥類遷徙廊道受阻等)、公眾對電磁輻射、噪聲干擾、光影干擾、眩光干擾、財政影響等的接受程度[17-18],以及風機的視覺影響因素[6,19-20]等。

      中國學者在此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成果較少。2016年11月,學術期刊《風景園林》發(fā)布了以“景觀與能源”為主題的研究專題,展示了這一前沿領域的理論、研究內容和典型案例[4,21-24],可以被認為是中國風景園林領域關注能源景觀的重要開端。以2023年5月為時限,在中國知網(wǎng)(CNKI)以“景觀、風能、風電”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僅有36篇相關文獻,其中學位論文15篇。研究內容較為分散,包括風電場景觀環(huán)境設計[25-26]、風電建設項目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評價[27-28]、風力發(fā)電對生物的影響[29-30]等以某個風電場為例進行的小尺度研究。實踐方面,中國風電建設普遍存在“重功能、輕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風電場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規(guī)范》(NB/T 31087—2016)[31]中缺乏風電場建成前后景觀質量與視覺影響的定量評估方法及標準??傮w而言,目前圍繞風電景觀的探討多停留在中小尺度的景觀設計層面,缺少在大尺度層面對風電景觀類型、整體立地條件的框架性探討和基礎研究,無法為風電建設中的國土空間規(guī)劃和景觀保護提供有效支撐。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立足于宏觀的框架性視角,1)提出“風電景觀布局要素”體系,以自然、功能設備、人地實踐3類要素總結中國風電景觀立地布局特征;2)參考風電景觀布局要素,選取景觀特征因子作為分類依據(jù),系統(tǒng)地劃分中國風電景觀類型;3)提出3個未來擬開展的研究方向。

      1 研究對象與數(shù)據(jù)來源

      1.1 研究對象

      基于2020年中國85 610個陸上風機點位(圖1),經(jīng)核密度分析、聚類識別、在線地圖核查3個處理步驟(圖2),共提取出有效風電景觀2 422處。中國風電場生產運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共有2 488處風電場參與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作[32],僅高于本研究所收集的風電景觀數(shù)量的2.6%,屬于可接受的誤差限度,故認為本研究所使用的風機點位數(shù)據(jù)具備較好的完整性;同時,將風機點位矢量數(shù)據(jù)與谷歌衛(wèi)星地圖的風機點位進行坐標核對,發(fā)現(xiàn)經(jīng)度的絕對誤差小于0.000 5″,緯度的絕對誤差小于0.000 2″,因此認為本研究中的風電點位數(shù)據(jù)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能全面、有效地反映中國風機的建設及分布情況。

      2 風電景觀提取過程Process of extracting wind-power landscape

      以提取出的2 422處陸上風電景觀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風機平均占地標準(每20萬kW裝機容量占地36 km2)[33]進行估算,2020年中國28 153萬kW的總裝機容量約占地50 675 km2。

      Interpon Reflex高反射涂料只吸收極少的光,使一個照明單位能夠釋放出更多的亮度,可幫助節(jié)省能源與成本。Interpon Reflex可最大程度地優(yōu)化反射率,以滿足照明行業(yè)對更高效照明系統(tǒng)日益增長的需求。

      1.2 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來源情況見表1。在基于ArcGIS 10.4軟件進行分析時,本研究統(tǒng)一使用WGS_1984_UTM地理坐標系。

      表1 數(shù)據(jù)來源及說明[34]Tab.1 Data sources and explanations[34]

      2 研究方法

      2.1 風電景觀立地布局特征分析

      參考文化景觀的構成要素及體系[35-36],本研究提出“風電景觀布局要素”體系(圖3),其核心在于反映人(主體)與自然(客體)間相互影響、動態(tài)關聯(lián)的過程,集中表現(xiàn)為依靠自然環(huán)境、實現(xiàn)風電功能、適應與改造自然3個方面,即自然、功能設備和人地實踐3類要素,三者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有機關系。

      3 風電景觀布局要素體系、分析因子及方法[31,35,37]Layout element system, analysis factors and methods of wind-power landscape[31,35,37]

      立地布局特征分析主要包括3個步驟:1)采用目視判讀、Getis-Ord General G空間自相關分析等方法,對高程、坡度、坡向等自然要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2)通過文獻分析、歸納演繹等方法總結功能設備要素特征,以此反映風電景觀的視覺特點;3)基于ArcGIS軟件進行多環(huán)緩沖分析、建筑密度統(tǒng)計等操作,定量分析由風電景觀造成的光影、噪聲和視覺影響,參考王躍華[38]、劉谞承[39]的研究,將多環(huán)緩沖分析的緩沖距離設定為500 m、2 500 m、5 000 m、10 000 m。

      2.2 風電景觀類型劃分

      參考景觀特征評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LCA)、生態(tài)地理分區(qū)等國內外景觀分類體系與理論[40-42],遵循自上而下的多等級分類思路,本研究基于風電景觀布局要素選取地形地貌特征、周邊景觀類型、土地利用類型、環(huán)境條件4個景觀特征因子作為風電景觀的分類依據(jù)。

      對風電景觀進行分類包括3個環(huán)節(jié)。1)根據(jù)地形地貌特征和周邊景觀類型確定風電景觀大類:以中國地貌數(shù)據(jù)為底圖提取平原、丘陵、山地、高原4個風電景觀大類;并基于周邊景觀類型的差異,以距海岸線10 km內、是否位于河灘或湖灘、所在區(qū)域建筑密度大于20%①作為附加限制條件,從4個風電景觀大類中篩選出濱海、河湖灘、城市3個風電景觀大類作為補充,共確定為七大類。其中,10 km為一般能見度下平坦地形風機的可見距離[38]。2)根據(jù)風電景觀所處區(qū)域的土地利用類型和環(huán)境條件劃分風電景觀子類:在疊加土地利用類型圖后,判斷風機點位所在區(qū)域的土地利用類型(A、B、C、D、E子類)或典型環(huán)境條件(F、G、M、N子類,圖4)。3)特邀專家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驗證風電景觀子類的分類精度:當置信度為90%、最大容許誤差為±5%時,根據(jù)計算式n=[z2×p×(1-p)]/e2(式中n為樣本數(shù),z為與置信度對應的z值,p為樣本比例,e為最大容許誤差,本研究中z=1.645,p=0.5,e=0.05)[43],計算得出本研究的樣本數(shù)為270,占風電景觀總數(shù)的12%,因此隨機抽取各省風電景觀總數(shù)的12%進行檢測。將風機點位圖疊加土地利用類型圖后與谷歌衛(wèi)星圖進行對比驗證(圖5),結果顯示抽樣精度為91.3%,具有較好的準確性。

      4 風電景觀子類所在區(qū)域的土地利用類型和環(huán)境Land use types and environment in each area where a subcategory of wind-power landscape is located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基于風電景觀布局要素的立地布局特征分析

      3.1.1 自然要素布局特征

      中國風電景觀分布于-1~5 158.0 m的高程范圍內,坡度0~82.8°,空間自相關分析結果(表2)表明:1)高程分布呈現(xiàn)低值聚集,說明高海拔地區(qū)存在風資源分布不均、雷擊風險大、尾流損失等不確定因素,故風電景觀在中低海拔區(qū)域分布更為密集(圖6-1);2)坡度分布呈現(xiàn)高值聚集,隨機分布概率小于5%,可見風電景觀在坡度較大的山脊、山丘、山崖等區(qū)域分布較為密集(圖6-2);3)坡向分布呈現(xiàn)的高值聚集特征較微弱(圖6-3),可能因迎風坡對風具有加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放大風機效能,而中國的迎風坡向會受季風氣候影響而發(fā)生改變,使風機的坡向分布不存在明顯的空間聚類特征。此外,風電景觀布局與水帶位置關系密切,通過目視判讀和對比分析,將其空間關系歸納總結為比鄰型、沿岸型、環(huán)抱型3類(圖7)。

      表2 2020年中國風電景觀點位空間自相關分析Tab.2 Spatial analysis of China’s wind-power landscape in 2020 based on Getis-Ord General G function

      6 2020年中國風電景觀高程(6-1)、坡度(6-2)、坡向(6-3)分布Elevation (6-1), slope (6-2) and aspect (6-3) distribution of China’s wind-power landscape in 2020

      7 中國風電景觀與水帶的空間關系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d-power landscape and water belt in China

      《風電場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規(guī)范》(NB/T 31087—2016)[31]中將環(huán)境敏感區(qū)確定為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保護地,以及對建設項目中某類污染因子或生態(tài)影響因子特別敏感的區(qū)域,但風電項目環(huán)境敏感區(qū)的建設標準仍不夠明晰。2019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關于規(guī)范風電場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中明確了“自然遺產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qū)、鳥類主要遷徙通道和遷徙地等區(qū)域,以及沿?;闪謳Ш拖肆謳В瑸轱L電項目禁建區(qū)”[37]。然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2 422處風電景觀中的40.1%與自然遺產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3類禁建區(qū)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間交疊(圖8),1.6%與禁建區(qū)的距離不足1 km??梢?,中國風電項目建設起步較早,在相關規(guī)范發(fā)布之前,部分風電景觀與禁建區(qū)交疊沖突,生態(tài)承載力監(jiān)測和環(huán)境影響跟蹤評價亟待引起重視。

      8 風電景觀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區(qū)交疊情況示意Schematic diagram of overlapping between wind-power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3.1.2 功能設備要素布局特征

      功能設備要素作為風電景觀的主體,決定了風電景觀的視覺布局特征。研究結果表明,近距離(<500 m)觀察可再生能源設施時,顏色和紋理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視覺感受[44]。中國絕大部分的風機以侵略性弱、兼容性強的白色為主色調,少數(shù)風機結合當?shù)貧v史文化打造出承載中華傳統(tǒng)與特色的彩色風機景觀,濱海區(qū)域的部分風機選擇了利于鳥類辨別的紅、白相間的警示色。當觀測距離超過2 000 m時,規(guī)模、形式和對比度成為最大視覺變量[45]。中國風電景觀規(guī)模差異較大,以小型②為主(77.6%)。不同規(guī)模的風電景觀因其下墊面條件不同,風機排布形式也各不相同,具有明顯景觀排布特征的風機形式可歸納為線型、支配線型、網(wǎng)格型、矩陣型、梅花型5種(圖9)。

      9 具有明顯景觀排布特征的風機布局形式Wind turbine layout form with obvious landscape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s

      3.1.3 人地實踐要素布局特征

      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規(guī)或標準明確風電景觀與居民點、道路、自然保護區(qū)等區(qū)域的避讓距離限值。ArcGIS多環(huán)緩沖分析結果表明:13.5%的風電景觀與最近居民點相距不足500 m,未達到風電場噪聲、光影環(huán)境安全防護距離的要求(圖10);70.7%的風電景觀位于居民點“視覺極敏感”區(qū)(0~2 500 m)內;36.6%的風電景觀位于公路“視覺極敏感”區(qū)(0~2 500 m)內。僅考慮距離因素時,這些風電景觀極可能會給當?shù)鼐用窈凸飞系男熊?、行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10 風電景觀對居民點的噪聲、光影、視覺影響分析Analysis of noise, shadow flicker, and visual impact of wind-power landscape on residential areas

      風速大、地形平坦開闊、人口密度偏低的三北地區(qū)(西北、華北和東北)是風光、水風光等復合能源開發(fā)模式的主要陣地,目前中國已有6%的風電景觀形成了風光互補型能源布局,充分發(fā)揮了其生產與節(jié)地的潛力。相對而言,濱海、平原、城市風電場往往建立在人口密集區(qū),這對風電景觀與當?shù)厝司迎h(huán)境融為一體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城市風電景觀處于人口最密集的區(qū)域,往往需要通過城市空間的規(guī)劃設計使部分建筑周圍產生較強風力,以此來彌補城市風速低、湍流度大的不足。

      3.2 風電景觀類型

      經(jīng)上述分析,中國風電景觀可分為七大類、26子類(圖11,表3)。各類型風電景觀所處區(qū)域的地貌特征多樣,包括戈壁、巖漠、草甸等,地表覆蓋與風機排布形式也各具特點。

      表3 中國風電景觀分類體系Tab.3 Classification of wind-power landscape in China

      11 2020 年中國風電景觀弧形帶狀交織格局Arched and banded interweaving pattern of China’s wind-power landscape in 2020

      數(shù)量上,七大類的占比排序為:Ⅲ山地風電景觀>Ⅰ平原風電景觀>Ⅱ丘陵風電景觀>Ⅴ濱海風電景觀>Ⅵ河湖灘風電景觀>Ⅳ高原風電景觀>Ⅶ城市風電景觀。其中,山地和平原風電景觀總數(shù)量占比達63.7%,構成了中國風電景觀的“底圖”。相對而言,子類中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占比的差異較小,排序為:E混合土地利用類型(24.9%)>D林地類型(24.4%)>C草地類型(20.1%)>A荒漠/裸地類型(13.5%)>B耕地類型(8.5%)。

      空間上,各大類呈現(xiàn)出弧形帶狀交織的格局。北部平原風電景觀綿延帶向南與丘陵、高原風電景觀群交融過渡,西南、華中地區(qū)為山地風電景觀發(fā)展帶,南部為濱海風電景觀基干帶。自西向東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濱海風電景觀,與中國“三級階梯”的高程變化相對應。河湖灘、城市風電景觀則呈不同程度的散布狀態(tài)。

      4 結論

      選取2020年中國陸上風電景觀為研究對象,基于“風電景觀布局要素”體系,從自然、功能設備、人地實踐3類要素分析了中國風電景觀多元化、區(qū)域性的立地布局特征,發(fā)現(xiàn)部分區(qū)域存在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區(qū)交疊等問題;隨后以地形地貌特征、周邊景觀類型、土地利用類型、環(huán)境條件4個景觀特征因子作為分類依據(jù),將中國風電景觀分為七大類、26子類。本研究在一定程度彌補了現(xiàn)階段中國對風電景觀立地條件及類型等基礎研究的空白,同時也拓寬了風電景觀作為文化景觀的研究邊界,可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在此呼吁風景園林學界、業(yè)界把握機遇,重視并加強相關領域的研究,以期為未來風電快速發(fā)展背景下自然景觀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風電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實踐提供支撐,擬開展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3個方面。

      1)基于風電景觀布局要素的機理與影響。風電景觀與禁建區(qū)存在交疊沖突,但本研究未能明確不同交疊情況的作用機理及影響程度差異,未來可針對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區(qū)交疊的風電景觀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及跟蹤評價研究(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廊道及網(wǎng)絡、景觀格局等),以進一步細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及劃定標準。同時,可開展涉及功能設備布局要素的景觀視覺影響、視覺質量,以及與人地實踐要素相關的公眾接受度等研究。

      2)基于風電景觀類型的評估與對比。本研究系統(tǒng)劃分了中國風電景觀類型,但未進一步對某區(qū)域或某類風電景觀開展深入探究,揭示其在不同尺度上的景觀特征和空間格局等。未來擬聚焦風電景觀的分類方式及體系,深入評估、分析某一類風電景觀的特征與實際問題,剖析不同類別或地區(qū)風電景觀的空間分布及景觀差異,開展平原風電景觀文化服務評價、不同風電景觀類型特征與布局對比等研究。

      3)風電景觀評價標準及技術規(guī)范。根據(jù)風電景觀布局要素完善《風電場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規(guī)范》中的環(huán)境評價因子,并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定量細化各評價因子的數(shù)值標準。從中選取符合評價目的的因子,編寫適用于不同類型風電景觀的頂層規(guī)范,包括建設前的宏、微觀選址指南及手冊,建設中的質量評價標準,建設后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標準等,實現(xiàn)風電景觀全生命周期綠色閉環(huán)式發(fā)展。

      致謝(Acknowledgments):特別感謝四川大學建筑與環(huán)境學院風景園林專業(yè)碩士謝夢晴對本研究立意與寫作做出的貢獻,以及在讀碩士研究生廖奕晴對本研究圖片修改做出的貢獻。

      注釋(Notes):

      ①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的《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標準》(GB 50180—2018),以20%作為城市風電景觀建筑密度限值。

      ② 以各風電景觀中的風機數(shù)量為字段值,基于ArcGIS軟件的自然間斷點分級法將風電景觀分為小型(1~78臺)、中型(79~202臺)、大型(203~471臺)、超大型(472~1 124臺)4類。

      圖表來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文中圖表均由作者繪制,其中圖1、6、11使用的中國地圖來源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系統(tǒng)(bzdt.ch.mnr.gov.cn),審圖號為GS(2020)4619號,圖2“地圖核查”處理步驟的底圖來源于百度地圖(2023年),圖4、5、7使用的衛(wèi)星影像底圖來源于谷歌地圖(2020年)。

      猜你喜歡
      雙碳風電風機
      “雙碳”目標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徑研究
      “雙碳”目標下企業(yè)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財經(jīng)(2021年10期)2021-06-18 19:29:20
      “雙碳”下縣城發(fā)展新思維
      決策(2021年5期)2021-06-10 09:04:11
      海上風電躍進隱憂
      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 03:42:00
      分散式風電破“局”
      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 03:41:56
      風機折翼“倒春寒”
      能源(2018年5期)2018-06-15 08:56:02
      風電:棄風限電明顯改善 海上風電如火如荼
      能源(2018年8期)2018-01-15 19:18:24
      風機倒塔事故為何頻發(fā)?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7
      節(jié)能技術EPU在AV71風機上的應用
      沙河市| 满城县| 绥江县| 仙桃市| 汨罗市| 哈巴河县| 出国| 明星| 永登县| 怀柔区| 北京市| 务川| 文化| 陆河县| 建湖县| 松溪县| 丰原市| 镇平县| 房产| 荣成市| 资兴市| 尚义县| 石楼县| 柏乡县| 应用必备| 威宁| 白玉县| 丁青县| 博客| 永善县| 莱西市| 马龙县| 东台市| 同心县| 民权县| 南雄市| 西青区| 乌鲁木齐市| 五家渠市| 云梦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