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 薛 菁 劉華棟 蔣麗媛 趙 偉 李明明
(渭南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陜西渭南 714000)
渭南市地處陜西關(guān)中渭河平原東部,是陜西省設施農(nóng)業(yè)第一大區(qū),其蔬菜種類繁多,品種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黃瓜是重要的果蔬類作物,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元素,口感清甜,營養(yǎng)價值高,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大[1]。日光溫室黃瓜冬春茬的幼苗期在初冬,產(chǎn)品上市時正是瓜菜供應淡季,經(jīng)濟效益最高,已成為渭南地區(qū)日光溫室黃瓜的主要種植模式之一。渭南地區(qū)日光溫室黃瓜育苗時間為9—10 月,移栽時間為11 月中旬至12 月中旬,6 月中旬采收結(jié)束。筆者根據(jù)近年實踐經(jīng)驗,總結(jié)渭南市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高效栽培技術(shù),現(xiàn)介紹如下。
冬春茬黃瓜,需經(jīng)歷一年中光照最差、氣溫最低的時期,應選用早熟性強、耐低溫、耐弱光、雌花節(jié)位低、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抗病性強的品種[2]。適宜冬春茬口栽培的品種有博耐61號、津研4號、津綠3號等。
其中,津研4 號為早熟品種,主蔓結(jié)瓜習性,基本無側(cè)蔓。植株長勢強,葉片深綠色,較耐瘠薄,第一雌花節(jié)位5~7 節(jié),開花后生長快,一般5~7 d 即可采收。瓜條勻順,瓜把較短,色深綠、有光澤、無棱瘤,產(chǎn)量高,抗病力強。
津綠3 號為日光溫室專用黃瓜品種。長勢強,植株緊湊,葉深綠色,主蔓結(jié)瓜為主,第一雌花節(jié)位3~4 節(jié),雌花率40%左右,回頭瓜多。耐低溫弱光能力強,在11~14 ℃低溫和8 000 Lux 弱光條件下生長正常。商品性好,瓜條順直,長30~35 cm,單瓜重200 g 左右,瓜色深綠,有明顯光澤,瘤顯著,密生白刺,瓜把短,心腔較細,果肉淺綠色,質(zhì)脆??共⌒詮姡呖箍菸。锌顾共『桶追鄄?。
1.2.1種子處理播種前7 d 曝曬種子1~2 d[3]。55 ℃溫水浸種,不斷攪拌直至水溫降到30 ℃,繼續(xù)浸泡黃瓜種子4~5 h,然后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 min,除去秕籽和雜質(zhì),將種子上的黏液洗凈后于28~30 ℃進行催芽。對于嫁接處理的黃瓜品種,還需做好砧木種子如南瓜等砧木的提前培育和處理。
1.2.2苗床準備采用穴盤育苗,一般砧木播種選用50孔或72孔的穴盤,接穗選用平底育苗盤。選擇優(yōu)質(zhì)的草炭、蛭石及珍珠巖作為基本材料,按照3∶1∶1的比例進行配制。每m3加入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 g,最后加適量清水,保證基質(zhì)的含水量在55%左右。冬春茬穴盤基質(zhì)育苗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弱光和低溫,故應在穴盤上方加蓋小拱棚。同時,可將每m3功率110 W 的遠紅外電熱膜鋪于地下2 cm左右,將穴盤置于其上,小拱棚內(nèi)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溫度保持在20~25 ℃。不可用冷自來水直接澆灌,以免冷水激苗,澆水宜在早晚進行。
1.2.3播種選晴天上午播種,播種深度為1~2 cm,種子平放,播種后覆細土0.8 cm,覆蓋薄膜。保持白天28~30 ℃,夜間18 ℃,3 d即可出苗。南瓜作砧木,采用靠接法時南瓜比黃瓜晚播種3~5 d,采用插接法時南瓜比黃瓜早播3~4 d。
1.2.4嫁接靠接法以接穗第一片真葉開展一半,砧木子葉完全開展為宜。在砧木子葉下1 cm處用刀片向下斜45°切長度約1 cm,深度為下胚軸粗度的2/5~1/2,在接穗子葉下1.2~1.5 cm處向上45°斜切1 刀,深度為胚軸直徑的1/2~2/3,長度與砧木切口一致。二者切口相嵌并用塑料夾固定,7~10 d傷口愈合,及時切斷接穗根部。
插接法砧木不離土,斷根接穗后嫁接。切除砧木真葉和生長點,取接穗在其子葉下方0.8~1 cm處用刀片沿胚軸表皮傾斜向下削1 刀,切至下胚軸直徑的2/3,切口長0.6~0.7 cm 翻轉(zhuǎn)接穗,從切口對側(cè)斜削將胚軸切成楔形,立即將接穗插入砧木孔中使其密合。
1.2.5嫁接后管理剛嫁接苗床白天溫度保持在23~30 ℃,夜溫18~20 ℃,不宜超過40 ℃或低于10 ℃。嫁接4~5 d 后進行適當通風降溫,7 d 后氣溫控制在白天22~28 ℃,夜間15~18 ℃。定植前7 d 夜溫降至13~15 ℃,進行低溫煉苗。嫁接苗移栽后應澆透水,上面架設小棚保濕,接口愈合前控制苗床濕度保持在85%~95%,5~7 d 后逐漸隨溫度調(diào)控通風降濕。嫁接后棚室薄膜應蓋草苫遮陰,2~3 d 后可適當增加散射光。嫁接3 d 后,每天揭小拱棚棚膜1~2次進行換氣,5 d后新葉開始生長,應逐漸加大通風量。及時摘除砧木萌發(fā)的不定芽。
結(jié)合整地,每1 hm2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75~112 t、三元復合肥(N∶P∶K為15∶15∶15)750 kg作基肥。
黃瓜幼苗定植前需進行降溫、控水處理,以增加幼苗抗逆能力和適應性。具體方法:在定植前5~7 d,選晴暖天氣澆透水1次。然后加強通風降溫排濕,使苗床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 °C,天氣晴暖時,夜間可將不透明覆蓋物揭開,使苗床兩端或兩側(cè)通風降溫,使夜間溫度控制在18~20 ℃。之后隨氣溫上升,苗床夜間溫度穩(wěn)定在18 ℃以上時,可將塑料薄膜全部揭開。煉苗期間應注意刮風、下雨、倒春寒等天氣變化,及時加蓋覆蓋物,嚴防苗床淋雨或遭受冷害。冬春茬黃瓜的壯苗標準為苗齡30~35 d,2~3 葉1 心,苗高8~10 cm,下胚軸粗矮,莖粗0.2~0.3 cm,子葉節(jié)位距土壤表面不超過3 cm,子葉完整,真葉葉片肥厚呈深綠色,無病斑、蟲害。根系潔白發(fā)育良好,主根和側(cè)根粗壯,無藥害,無損傷。
采用高壟栽培,目前多采用雙壟寬窄行栽培,整地后起壟。一般壟高15~20 cm,寬行70~80 cm,窄行40~50 cm。選擇連續(xù)晴天上午進行定植,株距30~35 cm,定植密度以5 萬~6 萬株/hm2為宜。定植后壟上覆蓋地膜。
定植當天溫室密閉,防止通風。緩苗后控制澆水,白天控制在25~30 ℃,夜間保持15~18 ℃。5~6片真葉之后需提高溫度以利雌花分化,晴天白天上午25~32 ℃,下午20~23 ℃,夜間14~20 ℃[4]。
在晴天進行澆水追肥,待瓜座住且開始伸長時,每hm2施尿素225 kg 左右。隨著外界溫度降低,管理溫度也要逐漸降低,白天控制在22~26 ℃,不超過28 ℃,夜間控制在16~18 ℃,不超過20 ℃。低溫寡照時期溫度不宜變化不定,高溫過高容易引發(fā)植株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糖分變成呼吸基質(zhì)被消耗掉,抵御寒冷能力降低。
7~10 d澆1次水。隔1次澆水追1次肥,每hm2沖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各75~90 kg。冬季溫度偏低易出現(xiàn)花打頂現(xiàn)象。出現(xiàn)花打頂情況,可提高室內(nèi)溫度2~3 ℃,及時疏除過多瓜胎,早摘瓜。
春季隨著日照時長和強度逐日增加,進入產(chǎn)瓜盛期,黃瓜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均進入最旺階段。此階段溫度管理要隨之提高,白天保持在25~30 ℃,不超過32 ℃,夜溫14~18 ℃,不超過20 ℃。白天上午溫度達到30℃時,開始放風,下午溫度降到20 ℃左右時,留小風,溫度降為13 ℃時,關(guān)閉通風口。在溫度合適前提下早揭晚蓋棉被或草苫延長光照時間,保持透明覆蓋物清潔,張掛反光幕增加光照。澆水間隔時間一般4~5 d。每采收1 次追1 次肥,結(jié)合澆水每hm2沖施高鉀型水溶肥90~120 kg。
此期生育特點是生殖生長占主導,營養(yǎng)生長逐漸衰弱。此時從中午短時通風逐步過渡到全日通風,一般7~8 d澆水追肥1 次,以尿素、硫酸鉀等氮肥、鉀肥為主,根據(jù)植株長勢確定施用量,約為前中期用量的1/2左右,同時葉面噴施含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葉面肥,以延長葉片功能期。
黃瓜秧長至20~25 cm時,及時吊蔓,通常使用銀灰色塑料吊蔓,可以起到驅(qū)除害蟲的作用。按S型吊蔓,使瓜蔓形成一定的弧度,長勢好的瓜蔓彎曲的弧度大些。植株長至一定高度接近鋼絲時,要進行落蔓,使莖蔓落下約30 cm,落到150 cm 高度左右,保證植株有充足的功能葉維持植株正常生長。落蔓前疏除植株最下部2~3 片老葉,減少營養(yǎng)消耗和病菌侵染。正常情況下,每株至少應保持13~15 片功能葉[5]。在側(cè)枝長到5~8 cm 時將其疏除,主蔓上萌發(fā)的側(cè)芽要隨時疏除。及時疏瓜,摘除彎瓜,側(cè)枝坐瓜后留1片葉摘心。
黃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生長點消失癥。主要蟲害有蚜蟲、煙粉虱、斑潛蠅。
選用抗病良種。加強栽培管理,注意種植密度,采用高壟覆膜、膜下暗灌栽培模式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降低空氣濕度。實行輪作倒茬耕作方式,避免黃瓜與其他瓜類、茄果類作物連作或鄰作,以減少土傳病蟲害的發(fā)生[6]??蛇x用抗病能力強、耐低溫的南瓜作為砧木,有效預防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及時清除老葉、病葉、病株。
溫室入口和通風口處安裝防蟲網(wǎng),直接切斷害蟲傳輸路徑,防止成蟲和幼蟲為害溫室。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害蟲。栽培管理中,可采用高溫悶棚、大棚降濕、淡煙熏蒸等措施對病蟲害加以防治。
保護利用天敵,優(yōu)先使用生物農(nóng)藥防治病蟲害。
針對不同病害施用相應化學藥劑。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2.4~3.0 kg/hm2、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1.2~1.5 L/hm2、40%烯酰嗎啉水分散顆粒劑225~300 g/hm2等藥劑進行防治;灰霉病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0.75~1.50 kg/hm2、40%嘧霉胺懸浮劑0.94~1.40 L/hm2等藥劑進行防治;白粉病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112.5~150.0 g/hm2、25%己唑醇懸浮劑120.0~150.0 g/hm2等藥劑進行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0~3.4 kg/hm2、2%春雷霉素水劑2.6~3.1 L/hm2等藥劑進行防治。
黃瓜生長點消失癥的典型癥狀是黃瓜生長點逐漸變小,最終消失,出現(xiàn)無頭現(xiàn)象。其發(fā)生常常伴有泡泡葉(葉片葉脈間普遍隆起,葉面凹凸不平,多向葉正面酸泡)發(fā)生。葉片和正常葉相比大而肥厚[7],是溫室黃瓜特有的生理性病害。溫室黃瓜發(fā)生該生理性病害后應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促使生長點的恢復,將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茖W的措施有:提高棚內(nèi)夜溫,縮小晝夜溫差。對于已發(fā)生生長點消失癥的黃瓜棚室,提高棚室夜溫,維持前半夜室溫15 ℃左右,促進營養(yǎng)生長,抑制生殖生長,促發(fā)生長點;科學灌水施肥。適度灌水,保持棚室土壤濕度90%以上。增施速效肥,每隔10 d 每hm2施尿素150~750 kg 1次。葉面噴施赤霉素、豐收迦姆等調(diào)節(jié)劑,加速生長點恢復的速度。適度中耕,每15~20 d 中耕1 次,深度10~15 cm,改變棚室土壤的透氣狀況,距黃瓜植株15 cm以內(nèi)不宜中耕,以免根系遭到破壞,對溫室黃瓜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
蟲害。蚜蟲可選用10% 異丙威煙劑5.6~6.7 kg/hm2、2%噻蟲啉懸浮劑105~210 mL/hm2等藥劑進行防治;煙粉虱可選用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225~345 mL/hm2、20%吡蟲啉可溶液劑225~450 mL/hm2等藥劑進行防治;斑潛蠅可選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50~225 g/hm2、1.8%阿維菌素乳油0.9~1.2 L/hm2等藥劑進行防治。
(1)黃瓜追肥原則:少量多次,前輕中重。前期20~30 d 1次,中后期10~15 d 1次,全生育期10次左右。隔水沖施,葉面噴施高效氨基酸葉肥、金田保葉面肥300~500倍。除水溶液外,化肥追肥總量≤500 kg。
(2)黃瓜中期澆水原則:三看、五澆五不澆??赐寥缐勄?,看天氣預報,看植株長勢。一般晴天澆水陰天不澆,上午澆水下午不澆,澆溫水不澆冷水,澆暗水不澆明水,滲澆不漫灌。
(3)黃瓜追肥不可使用氫銨(氨氣損害),葉面不用多效唑,防病不可用粉銹寧。
(4)研究表明雞糞對黃瓜產(chǎn)量影響較大,在黃瓜生產(chǎn)中,要重視雞糞的使用,以60 t/hm2作底肥為宜,雞糞要充分腐熟。
綜上所述,本文總結(jié)了陜西渭南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高效栽培的品種選擇與育苗、整地定植、結(jié)瓜期管理、植株調(diào)整、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等6 方面內(nèi)容,為區(qū)域內(nèi)日光溫室黃瓜栽培提供價值性技術(sh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