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珠
摘? 要:隨著國內(nèi)經(jīng)濟實力的大幅提高,教育界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時期。新課標要求教師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注重學生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項目式教學是一種有利于學生主動提問、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在中學化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挖掘項目式教學的特點,采用專題型教學,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制訂出一套有特色的教學計劃,以全面提高學生在學習、實踐、探索等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方式;項目式教學;中學化學
如何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是目前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沒有把握好自己所教授課程的學科特性和知識體系特性,便進行個性化的教學,這種方式比較盲目。項目式的教學形式能夠從實際問題出發(fā),站在學生的學習角度,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文章以項目式的教學方法為主要內(nèi)容,研究了中學化學的教學形式,試圖以項目教學方法為核心,提高中學生的化學能力。
一、項目式教學概述
項目式教學最初由西方教育學者提出,并于20世紀末引入中國。當前,西方教育界對項目式教學的界定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性教學。項目式教學的核心是以問題為導向,在學生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時,教師根據(jù)項目的管理與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之間的項目合作,以優(yōu)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最終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答案。
劉景福學者在總結和借鑒了國外的課題型教學研究成果后,提出了以“項目型”為核心的原則與理念,并運用各種資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體系,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具體而言,項目型教學是指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索,并按照課程的特征和要求設計出適合的學習任務,使任務具備一定的獨立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
項目式教學最大的特色就是將項目作為教學和學習的主線,教師只需要發(fā)揮好項目的引導作用,而學生則負責整個項目的設計、推進和實施。項目式教學實現(xiàn)了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操作過程,具有周期短、目標多、效果好的特性。
二、中學化學項目式教學實踐現(xiàn)狀
為了提高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能夠把化學與生活結合起來、了解中學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來源于生活,中學化學教師既要教授學生化學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各項技能。
盡管項目式教學早就被應用于我國的化學課堂中,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無法正確掌握其教學方法,無法按照課程內(nèi)容的多樣性進行教學。因此,在目前的中學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還在嘗試使用不同的項目教學方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來確定哪些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對實驗的不斷嘗試,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這使中學化學課程的實施更加多樣化。
三、項目式教學實踐應用在中學化學課程中的意義
項目式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真實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分析、處理問題,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教學知識,加強課堂活動與教材內(nèi)容的有機結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式的實踐性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科文化和專業(yè)技術。特別是中學化學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實驗示范,所以在中學化學實驗課上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尤為重要。
一方面,項目式教學以任務式活動內(nèi)容為基礎,為學生的學習增添額外的興趣點,恰當?shù)匕芽亟虒W重難點,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主線探索和反思化學的本質(zhì),從而對化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項目式教學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升了團隊意識。學生在項目式的環(huán)境下學習,既可以增強自主意識,又可以在長時間內(nèi)保持學習熱情,并可以通過實驗增加與教師的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項目式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針對項目設計啟發(fā)性問題,指導化學實驗教學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啟發(fā)式的問題入手,以問題為主線,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化學課程。例如,在中學化學“制取氧氣”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采取“項目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做實驗,觀察和理解化學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果,并在實驗中學習有關的知識。首先,教師準備好鐵架臺、試管、酒精燈、橡皮塞等器具,指導學生按照順序操作儀器,在操作時,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化學實驗的要點。如當一個學生要用到酒精燈時,教師需要提問:“酒精燈的正確點燃方式是什么?將其移動或熄滅應該怎么做?”這樣可以防止學生因為渴望實驗而忽視對這些儀器的正確操作。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遵守一定的化學實驗操作規(guī)范,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化學操作、化學設備和化學反應的了解,通過實驗完成課本內(nèi)容的復習,直至完全掌握。在完成實驗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討論、分析實驗問題,并進行總結。因此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實驗的先后順序,讓學生明確實驗器材、化學成分、注意事項等內(nèi)容,同時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
(二)針對操作步驟深入設問,推動化學實驗的完成
在中學化學課上,為了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師要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置相應的化學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這種課堂啟發(fā)式的教學能夠豐富課程內(nèi)容,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規(guī)范、細致、全面地進行化學實驗。
例如,在中學化學“常見的酸和堿”的課上,教師就可以采用項目式的方法,將適當?shù)南跛徙y加入試樣中,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白色的沉淀。在此基礎上,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本進行標準化實驗,在得到實驗結果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怎樣才能證明試樣中含有鹽?在正式實驗前,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思考“氯化銀和碳酸銀都很難溶解,所以不能確定樣品中有沒有鹽”結論的正確性。如果實驗結果證明樣本中有食鹽,就證明學生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樣學生便能更好地應用化學知識,讓自己的化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明確教師在中學化學項目式教學實踐中的定位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引導者,要積極地開展課堂活動。在普通的化學教學中,如果學生遇到化學問題,部分教師往往會直接回答,不會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不會讓學生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這不能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回答。并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促使學生樹立起對化學學習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能力。
例如,在教學“水的過濾”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哪些水適合人喝,哪些水是生活用水,哪些水是“硬水”,哪些水是“軟水”。當學生對水有了一個大致認識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細節(jié),如不同的水是怎樣轉換的。在學習完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驗來驗證學習的理論知識,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在一旁協(xié)助,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四)創(chuàng)設項目學習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運用項目式的教學環(huán)境,以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內(nèi)容的探究精神。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激勵學生主動探究,然后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根據(jù)課題的主題和目的,創(chuàng)造出符合要求的探究情境。探究情境需要貫穿在整個項目教學中,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思考和探究,既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又能提升教學效果。
根據(jù)不同情境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將其分為實物情境、圖片情境和視頻情境。不同的情境形式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情體驗,在完善教學結構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深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運用序列性問題分解大課題任務,引導學生按次序解決小問題,從而使學生順利地進行探究。在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后,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為了確保自主探究活動的效果,教師需要事先給學生準備一些探索性的資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制訂探究計劃,并詳細地觀察和記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研究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
(五)劃分項目實驗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僅憑個人的努力往往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作為重要的教學目的。具體而言,教師要設計出相應的實驗教學計劃,指導學生進行團隊協(xié)作,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協(xié)作的快樂。教師可以組建項目實驗小組,合理分配學生資源,做到小組實力均等,并把不同能力的學生分配到一個組中,讓其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一般而言,每組4—6個人即可,人數(shù)盡量不要太多或太少,以免影響實驗結果。另外,在實驗開始前,教師要確保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的職責,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
例如,在介紹了“碳和碳的化合物”后,為了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與性能”,教師可以將實驗項目的形式引入教學中。為推動該實驗的順利進行,教師應以教科書上的實驗流程為指導,以CO2的生產(chǎn)為目的,以了解CO2的特性為導向,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讓各組協(xié)作、高效地完成試驗。在如今的教學中,團隊合作的方式無處不在,它既可以讓學生從競爭走向合作,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溝通技巧,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六)融入項目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評價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融入項目評價,則體現(xiàn)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情況。教師注重項目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非常重要。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評價的重要性,以多元化為主體開展評價是開展高質(zhì)量化學課堂的基礎。項目評價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和長處,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教師評價的內(nèi)容較多,包括學生推進項目的態(tài)度、對實施過程和結果的期望,這些對學生未來項目推進能力的提高有幫助,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例如,“燃燒和撲滅”一節(jié)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此教師可以進行一次專題式教學。在教學中,教師主要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實驗來檢驗教科書的知識,并總結實驗成果,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描述項目的進展。在第二節(jié)課的報告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進行試講。通過對化學內(nèi)容的講解,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學生提交了專題報告之后,教師要指導其他學生對該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使學生在實踐中既能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又能提高問題的解決與評價能力。
五、結語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引入項目教學法,可以使中學化學的課堂更加自由、開放,給學生充分的獨立學習空間。要想提高中學化學的課堂效果,教師必須通過項目式教學將不同的課程內(nèi)容以及教學內(nèi)容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實驗見真知”的特點,注重學生對化學本質(zhì)的認識,強化學生對化學本質(zhì)的探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慧. 論中學化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D]. 重慶:西南大學,2020.
[2]徐敏. 基于3C-FIAS互動分析系統(tǒng)的中學化學課堂師生言語互動行為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3]楊曉月.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智慧的個案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6.
[4]林紅焰,吳蘭,馬曉燕. 中學化學教學與社會實踐融合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J]. 中國教育學刊,2023(S2):143-145+158.
[5]馬玥,莫尊理.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中學化學校本課程開發(fā)——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安腰刀”為例[J]. 化學教與學,2022(23):78-81.
[6]曹旭,翟宏菊,李珊珊,等. 基于項目學習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制作簡單的燃料電池”實驗為例[J]. 科技風,2022(28):98-100.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