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美文三】
常常有那樣的時刻,靜靜地坐在小窗之后或斜陽之下,風(fēng)兒淡淡,草木默然,心里有著一種極細(xì)微的感觸,恬然中帶著易感。每一個輕輕的波動都如琴弦輕顫,在心靈上奏出舒緩而綿長的旋律,仿佛周圍的時光都漾著漣漪,寵辱皆忘,萬慮俱寧。
就像去除了所有的羈絆,脫離了所有的桎梏,世界與生活既在身外也在心里,在身外遙遠(yuǎn),在心里溫暖。于是,感悟于一沙一石之細(xì),動情于一草一葉之微,心兒從沒有這樣柔軟過,就像一陣若有若無的風(fēng)都能在上面留下印痕。
其實,凡塵勞碌,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匆匆來去,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那樣靜坐的片刻,也只是可遇而不可求。身畔熙攘嘈雜,心里憂煩擁擠,而那難得的靜默時刻,就成了最為留戀的清寧。雖然只是短短時間,卻成了生命中的后花園,靈魂憩息于其中,遠(yuǎn)離塵囂,就像在奔跑的長路上短暫地休息,卻發(fā)現(xiàn)路旁綻放的最美的花。難得的一瞬,卻釋緩了長久的疲憊。
有時會想起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那相看兩不厭的,不是敬亭山色,應(yīng)該是我們一直在匆忙中忽略的時光流淌。很是眷戀那樣的場景,在小窗后坐擁流年,滿庭花草輕輕搖曳,打開的書卷放在窗臺上,陽光暖暖地透窗而入,照著我微笑的臉。那時我剛剛步入社會,還沒有體會世事艱辛,每天的空閑時間,看書,獨坐,默思,光陰的腳步在心上留下一個又一個生動的足跡。
以為會很長久地悠然,卻在日復(fù)一日的奔走中,心上漸漸蒙塵結(jié)繭,很難日日感受那種來自心靈的寧靜。一個中秋節(jié)的夜里,家里親人團(tuán)聚,熱鬧至極,忽然收到一條短信,遙遠(yuǎn)之處一個朋友發(fā)來,他說他自己坐在河邊看月亮,很靜,很美。忽然想起,似乎已經(jīng)很久沒有看過月亮了,即使在這個月圓月美的夜晚,嘴里說著月亮,卻也想不起出去看一看。是啊,現(xiàn)在的我們,連抬頭的時間和心情都沒有了。
于是那個夜里,獨自走出家門,在小河邊,看月亮漸漸爬上天空。澄澈渾圓中,仿佛心化清輝彌灑天地,無遠(yuǎn)而不至。原來,最美的光陰一直都在身畔,等著我們與之對坐,可我們卻極少停下匆匆的腳步。及至回頭時,卻發(fā)現(xiàn)時過境遷,光陰的河流中,一直不曾去徜徉,卻已經(jīng)風(fēng)塵滿面、鬢染秋霜。不是光陰辜負(fù)了我們,而是我們辜負(fù)了光陰。
所以,當(dāng)看到別人剎那的失神,我會心生羨慕,我知道,那是一個人最美的時刻。是的,那個時刻,心上的塵埃飛散,心上的繭殼剝落如花,只有時光淌過,淌過微笑的臉。
【文本解讀】
坐在時光的對面思索,心靈得到了一個詩意的空間。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與光陰對坐,正是可以安靜地體味生活的真意。靜坐片刻,看見“月出驚山鳥”,聽見“蟬噪林逾靜”,月上天中,心上花開,原來那相看兩不厭的,不是敬亭山色,而是我們一直在匆忙中忽略的時光流淌。
不負(fù)光陰,不負(fù)詩意,寵辱皆忘,萬慮俱寧。
【文題延伸】人間有味是清歡;最美的時光;向往的生活……
【中考真題鏈接】
2023年四川樂山卷
以“生活中的詩意”為話題
2023年湖北宜昌卷
以“遠(yuǎn)山近水皆有情”為題
2023年江蘇宿遷卷
以“那一次,我與_____深深共鳴”為題
2022四川宜賓卷
以“向往與困頓是成長路上最有價值的詩行”為主題
2022年吉林卷
以“這里,我寫下最美詩行”為題
2021年遼寧沈陽卷
以“世間有味”為題
2020年湖北宜昌卷
以“加點_____,調(diào)出生活好味道”為題
2020年內(nèi)蒙古包頭卷
以“明月來相照”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