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沛雨
夏之小滿,杏黃麥滿。
小滿來時,青麥漸漸要成熟了,每個谷粒中都承載著農(nóng)民對收獲的喜悅與期盼。小滿小滿,明媚了多少農(nóng)民的笑靨,又將豐實多少秋收的倉庫。二十四節(jié)氣中,小滿最充滿希望,卻讓我心生疑問——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偏小滿未有一個“大滿”與之對應(yīng),為何?
細細想來,小滿一詞,飽含古人的處世哲學。小滿,麥粒漸滿,喜悅盛在心頭,不多也不少,恰到好處。若有了大滿,麥穗早彎下了身軀,以飽滿示人,因豐收而自得,則容易滋生睥睨一切、輕視一切、小覷一切的心思?!霸聺M則溢,水滿則虧?!敝腥A五千年文化長河之中,國人早修得中庸之道,明白“物極則反”的道理。今年是有了個好收成,那明年呢?不貪之過多,只秉持著“小滿”的處世哲學,敬畏自然之道,以樸實的姿態(tài)勞作,祈禱著年年的收成。
我以為,人生中最高程度的自洽,莫過于小滿。小滿,即使人生中有眾多的不圓滿,但仍能于殘缺之中尋覓細小的幸福與清甜。過滿,太膩太齁了些;過虧,生活又變得索然無味了。只有小滿,它像是一種平衡態(tài),不讓你爛到雞毛蒜皮般小事的泥巴中去,又不讓你在眾星捧月中飄飄然而迷失。正如東坡,年輕時的他鋒芒畢露,雖廣受褒獎,但也招來眾多小人嫉妒。烏臺詩案后被貶,他逐漸悟得了小滿的道理。何必追求功名傍身?只在一碗碗東坡肉、一顆顆荔枝中,知足常樂,隨遇而安。這種寶貴的平衡,又恰似《菜根潭》中的“花著半開,酒飲微醺”,又似山水畫中意韻悠長的留白。人生若可維持這樣一種平衡,便可發(fā)現(xiàn)眾多細小的溫暖,發(fā)展至高度的自洽與自我滿足。
而在如今的社會,魚龍混雜,物欲橫流;今天的中國,國際環(huán)境錯綜復雜,競爭激烈,我們就更應(yīng)堅守著小滿的精神。不總追隨社會的快節(jié)奏,不讓網(wǎng)絡(luò)與媒體不斷膨脹我們的欲望。我們應(yīng)向內(nèi)追求,似楊絳那樣走到人生邊上,依舊守護心靈的恬淡靜謐,不求大滿,而只屏息蓄力,積極拓寬生命的廣度與深度,自在、自洽地立于人生舞臺上。
愿小滿這種人生哲學,伴每件小事,伴你我一生。
‖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
‖指導教師:賴文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