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愛天
自然角是幼兒認識自然界的小小窗口,在為幼兒成長空間賦予美感的同時,也為幼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重要平臺。它能豐富幼兒學習生活,讓幼兒與動植物親密接觸,給幼兒提供長期觀察、自行管理、動手操作等機會,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興趣,使幼兒得到鍛煉和成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從投放材料入手,深入挖掘自然角的資源價值,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實現自然角資源的有效利用,為幼兒打造一個認識自然,探索科學奧秘,發(fā)展探究能力的友好環(huán)境。
大自然資源豐富,品種多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教師在布置自然角時,要合理選擇投放材料,從幼兒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進行栽培飼養(yǎng),如蘿卜、土豆、洋蔥、青菜、金魚、烏龜等。由于自然角中動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與實際生活中的動植物或多或少有些差別,選擇常見的動植物也能夠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對比種植,比較相同動植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下生長狀況的差異,方便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探索動植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生長特點和規(guī)律。
例如,教師把家里的土豆帶到了自然角,放在盆子里進行水培,幼兒見到大為驚奇,紛紛跑來圍觀。有一個幼兒問:“土豆不是應該長在土里嗎?每次媽媽清洗它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泥?!绷硪粋€幼兒說:“不是的,土豆在空氣里也能長,我家有一個土豆放在地板上時間久了,居然自己發(fā)芽了?!苯處熆梢约皶r對幼兒說:“這樣看起來,好像土豆在空氣里和泥土里都能發(fā)芽,那它在水里會不會也發(fā)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時,有一個幼兒提議:“我們可以再準備兩個土豆,一個把它種到泥土里,一個把它放在空氣里,看看它們會不會也發(fā)芽,哪一個最先發(fā)芽?!逼渌變杭娂娕d奮地表示同意,并且承擔了觀察和照顧的任務。接下來的時間,幼兒每天都會去自然角,觀察土豆的生長狀況。很快,泥土里的土豆最先發(fā)芽了,幼兒很興奮,感嘆道:“土豆果然最喜歡泥土?!边^了不久水里的土豆也發(fā)芽了,慢慢長出了白白的根須,幼兒們好奇地圍觀:“快看,土豆長胡子了!”但是放在空氣里的土豆還是沒有動靜,有些幼兒不禁有些著急地說:“它怎么還沒有發(fā)芽,它是不是已經死了?!边€有一些幼兒始終堅定地相信它一定可以發(fā)芽。終于在某一天,空氣里的土豆也發(fā)芽了。通過土豆的對比種植,幼兒知道了土豆在水里、土里、空氣里都能夠發(fā)芽,并且在泥土里長得最快,在空氣里長得最慢。在這里,教師選取生活中常見并且幼兒熟知的材料開展對比種植觀察活動,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角資源,幼兒既增長了幼兒知識,又激發(fā)了幼兒科學探究興趣,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能力,使他們得到了有效鍛煉和成長。
作為大自然的縮影,自然角的材料繁雜多樣,品類更是五花八門。有觀賞類的綠植花卉,有可食用的蔬菜瓜果,還有可種植的種子根莖,加上龜、鳥、魚、蟲等小動物,組成一方五彩繽紛、充滿活力的小世界。想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角資源,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對自然角的材料進行全面整合,細化每一種材料的類別,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區(qū),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每個類別的動植物之間的差別,充分發(fā)揮每一種材料的價值。
例如,某天,教師走進教室后發(fā)現,自然角的材料雖然品類很多,特征明顯,但是由于幼兒的搬動,雜亂無章地擺放在了一起,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這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重新布置自然角,既可以讓幼兒充分感知每一種動植物,學會基本的類別劃分,又可以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角和科學探究的興趣。于是教師可以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重新布置一下自然角吧,大家想要怎么布置呢?”幼兒的積極性果然很快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我想要把五顏六色的花朵擺放在一起,一定很漂亮?!庇械恼f:“我喜歡綠葉植物,看上去很有生機?!庇械恼f:“我喜歡和小動物一起玩耍,倉鼠、金魚、小烏龜都可以,我會好好照顧它們。”有的說:“我喜歡那些有趣的實驗,我們可以布置一個專門開展實驗的地方?!边€有的說:“我喜歡種植,我們可以有一個專門的種植區(qū)嗎?”于是教師帶領幼兒重新布置了自然角,并根據動植物的類別做了細化分區(qū),有綠植花卉區(qū),擺放著綠葉植物和各色花卉;有動物飼養(yǎng)區(qū),養(yǎng)殖著各種小動物;有種植區(qū),包含多種水果和蔬菜;有實驗活動區(qū),包括暖房、濕房、暗房等,方便幼兒各種實驗活動和進行科學探究。新的自然角布置完后,幼兒的興趣明顯提高了不少,各個時段都有幼兒跑過來觀察交流和討論,幼兒還動手為自然角制作區(qū)域標記,照顧動植物也比以前更加用心了。通過對自然角材料的仔細劃分和重新布置,自然角資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調動了幼兒參與自然角活動的積極性,為其進行科學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幼兒的科學探究行為是一個長期的、持續(xù)的、細致嚴謹的過程,因此自然角的環(huán)境也不能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探索發(fā)現或興趣及時進行增減,不斷地創(chuàng)設和完善自然角,充分認識并挖掘自然角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和情感因素,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入手,發(fā)揮幼兒主體作用,有計劃地通過自然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和成長。
自然角的材料可以適當根據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而進行更新,將自然角環(huán)境與班級主題活動有機融合,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幼兒注意力,幫助幼兒保持專注,沉浸到活動當中,使幼兒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幼兒活動能力,還可以擴充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形式,推進活動開展,更可以促進幼兒對自然角的喜愛,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彎彎繞繞》時,教師可以在自然角擺放各種具有纏繞特性的植物,如爬山虎、牽牛花等。在活動中可以這樣對幼兒說:“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植物,有的植物是直立生長,像大樹,有的則是彎曲纏繞著生長,大家見過嗎?”有幼兒回答說:“我見到過,在我們的自然角就有這樣的植物,西瓜的藤就是這樣,彎彎曲曲的,細細的、卷卷的?!边@時教師可以表揚幼兒說:“你觀察很仔細,回答很正確,你們還可以再仔細找一找,看還有沒有這樣的植物呢?”幼兒紛紛行動起來。“我找到了,牽?;ㄒ彩沁@樣的?!薄拔乙舱业搅耍郎交⒁彩菑潖澢?。”教師接著對學生說:“原來我們的自然角有這么多彎曲的植物啊,大家現在仔細觀察一下它們,看看它們生長的方式一樣嗎?”于是幼兒仔細觀察起來。有幼兒說:“爬山虎的葉片上有腳呢,原來它和我們一樣是用腳向上攀爬的呀!”有幼兒說:“牽?;ú灰粯樱强恐眄毢蛷澢幕ㄇo纏繞到其他東西上面的?!边€有幼兒說:“西瓜長在地上,它不需要纏繞到其他東西上,但是它的藤也是彎彎曲曲的?!苯處熇^續(xù)對幼兒說:“其實這些彎彎繞繞的藤對于這些植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生長、開花、結果都需要藤輸送養(yǎng)分,這樣它們才能快快長大?!蓖ㄟ^主題活動,在自然角投放與主題相呼應的材料,引導幼兒尋找和發(fā)現有些彎彎繞繞的植物,然后仔細觀察植物的特性,探究植物彎曲生長的現象,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然角的功效和價值,促進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時間輪轉,季節(jié)交替,這是大自然的特性,許多有趣的現象也在季節(jié)的變化中悄然發(fā)生。春天萬物復蘇,夏天萬物生長,秋天萬物收獲,冬天萬物凋零,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光。因此,自然角的材料也要根據季節(jié)定時進行更換,將四季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呈現在幼兒眼前,讓幼兒感受四季的不同魅力。
例如,秋天,到了葡萄豐收的季節(jié),幼兒經常帶葡萄來教室吃。有一天,突然有一個幼兒問道:“葡萄是長在哪里的呀?是掛在樹上的嗎?為什么它是一串一串的?不像蘋果一樣一個一個呢?”其他幼兒聽后紛紛討論起來。有幼兒說:“葡萄是長在藤上的,葡萄的藤很長很長,可以纏繞在架子上?!庇杏變赫f:“那葡萄的藤一定很結實吧,畢竟它看起來很細,但是葡萄那么重卻沒有掉下來?!边€有幼兒問:“葡萄就這么掛在藤上,為什么沒有鳥兒來吃呢,鳥兒都不喜歡吃葡萄嗎?”老師看大家對葡萄都非常感興趣,于是提議說:“既然大家都很好奇葡萄是怎么種植的,不如我們自己動手種種看吧?!钡诙欤蠋煴銕砹艘慌杵咸雅柙苑诺搅俗匀唤?。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查找資料,分工合作,每天用心澆水施肥,展現出從未有過的熱情。通過觀察,幼兒發(fā)現,葡萄的葉子很大,像手掌一樣,邊緣不光滑,是鋸齒狀的,摸上去有點扎手。葡萄的枝干粗壯,藤卻很細,但很結實,不容易扯斷,在果實生長的時候,要給它搭好架子,不然等果實長大變重了就會壓斷枝干。果農在果實快成熟的時候會給葡萄套上袋子,防止鳥兒和蟲子偷吃。葡萄還有很多不同的品種,有綠色的,有紫色的,還有黑色的,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口感也不相同。通過小小的葡萄盆栽,幼兒主動去查找葡萄的相關資料,學到了很多關于葡萄的知識,這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在這里,老師要緊扣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及時在自然角增加幼兒感興趣的材料,成功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探究活動,提高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往往從問題開始,伴隨著科學性的思考。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幼兒科學思考特點,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自然角材料中有意思的現象,啟發(fā)幼兒科學思考,自主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然后將其感興趣的問題外顯化、專門化,促使幼兒在自然角實驗中探索具體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識地發(fā)展幼兒科學思考能力,推動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例如,教師發(fā)現,自然角里的菌菇在幼兒的精心照料下已經長大成熟,可以進行收割了。可是教師帶領幼兒收割菌菇時,幼兒對自己照顧長大的成果都不忍心下手。幼兒問老師,“收割菌菇的時候,它會疼嗎?”“菌菇割完了是不是就沒有了?”“割掉的菌菇還能再長出來嗎?”老師此刻敏銳地察覺到“割掉的菌菇還能再長出來嗎?”是一個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于是便組織幼兒針對這個有意思的問題進行探究。于是教師帶領幼兒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專門請教專業(yè)技術人員,了解到只要方法正確,操作得當,割掉的菌菇還能再長回來。接著老師和幼兒一起,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大家拿出已經長過菌菇的菌包,給菌包去膜,仔細扎上4 到5 個小孔,之后再將菌菇泡進水中小心存放。老師說:“菌菇要泡水8 到10 小時,大家要仔細照顧它們哦。”第二天一早幼兒紛紛跑到自然角圍觀,想看看菌菇有沒有什么變化。菌菇吸飽了水分,肥嘟嘟水潤潤,大家小心翼翼將它取出來晾干,生怕碰壞了它。晾干之后,又仔細地給它包上膜,靜置在自然角陰涼的地方。時間一天天過去,菌包慢慢長出菌絲,菌絲慢慢長大,幼兒的情緒也一天比一天高漲。20多天后,菌菇終于又重新長回來了,幼兒不禁歡呼雀躍起來。老師在和幼兒的交流中及時發(fā)現了幼兒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并專門針對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引導幼兒進行自主觀察和操作,直到找出答案,充分鍛煉了幼兒的科學思考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及實操能力,從而使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雖然自然角材料眾多,種類豐富,十分適合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但是單純以動植物來維持幼兒興趣仍顯單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興趣為自然角設計一個趣味性主題,充分整合自然角資源,帶領幼兒一起布置自然角,共同制作各種道具,為動植物命名,打造一個主題性的探索樂園。
例如,教師在教室聽到幼兒在討論主題公園,大家談論十分興奮,手舞足蹈。于是上課時,教師對幼兒說:“大家都喜歡主題公園嗎?”幼兒紛紛點頭,教師接著說:“那大家想不想用主題公園的形式來布置我們的自然角呢?”幼兒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出來,紛紛大喊愿意。經過激烈討論,大家最終決定用都非常喜愛的大熊貓作為主題,取名為“熊貓樂園”。接下來,老師帶領幼兒觀察自然角環(huán)境,盤點自然角材料,和幼兒一起設計自然角。有幼兒想用植物擺出一個熊貓造型,于是大家先在地上畫好圖案,然后用一組大小相似顏色相同的綠葉植物去填充熊貓的身體,用另一組黃色的花卉去填充熊貓的耳朵、眼睛及四肢,這樣一只黃綠兩色憨態(tài)可掬的綠植大熊貓就做好了。大家還一起制作了可愛的熊貓標簽插在了綠植之中,遠遠望去一個圓圓的熊貓腦袋,微笑著和大家打招呼。有幼兒從家里帶來了熊貓玩偶和小擺件擺放在了植物中間,小小的自然角瞬間充滿童真童趣。墻上還專門空出了一塊展示空間,貼滿幼兒繪制的植物科學小知識,每個植物名稱旁邊都畫上了一只可愛的熊貓頭像,十分喜人。熊貓農場布置完成后,幼兒的探索興趣明顯提升,他們一有空就往自然角跑,課間、午后、放學,自然角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積極給植物澆水除蟲,給動物喂食打掃屋子,科學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明顯提高。教師通過為自然角設計主題的方式,激發(fā)了幼兒對自然角的興趣,在設計和布置自然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為自然角設計標簽,繪制科普墻,既提升了幼兒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幼兒美術素養(yǎng)。而主題式自然角打造完成后,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形成了一個溫馨舒適、寬松安全的探索環(huán)境,真正成為幼兒的探索樂園。
大自然是活教材。在幼兒園中,自然角就承擔著這個活教材的角色。因此,教師在布置自然角時,要精心選投材料,從幼兒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入手,選擇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材料,科學合理進行布局,及時進行增減,充分發(fā)揮自然角資源的教育價值,不僅要給幼兒帶去直接的感官刺激,還能為幼兒提供自主觀察和不斷探索的機會,讓自然角資源綻放科學探究之花,讓幼兒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習知識,獲取經驗,提高能力,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