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紅“通、清、調”治療兒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經驗※

      2023-12-15 02:33:33張立娜王海平毛亞靜王春榮
      中醫(yī)藥通報 2023年8期
      關鍵詞:生石膏通腑陳氏

      張立娜 王海平 毛亞靜 陶 紅 孫 青 王春榮▲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發(fā)生于腭扁桃體的一種急性非特異性炎癥,好發(fā)于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以發(fā)熱、咽痛、扁桃體充血潰爛為主要表現(xiàn)[1],可繼發(fā)肺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淋巴結炎、急性腎炎等疾病[2]。該病屬于中醫(yī)“乳蛾”的范疇,稱為“爛乳蛾”[3]。

      陳氏兒科于2017 年被列入上海市嘉定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由陳叔達創(chuàng)立,至今已傳承至第四代。“通、清、調”理論是陳叔達根據歷代醫(yī)家及自身臨床經驗整理、總結的診治兒科各系統(tǒng)疾病的指導思想。陶紅(以下簡稱“陶師”)是陳氏兒科第二代傳承人、嘉定區(qū)名老中醫(yī),行醫(yī)近五十載。陶師將“通、清、調”理論進一步梳理,并加以充實、發(fā)展,靈活運用于疾病診治中。陶師在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治療中以“通、清、調”理論為綱領,提出以“通腑泄熱,祛腐收斂”“清熱祛邪,利咽消腫”“肺脾同調,益肺扶正”三步法治療本病,退熱、消腫收效迅速,且不易復發(fā)。筆者為陳氏兒科第三代傳承人,日常跟隨陶師診療,繼承了陶師主要學術思想?,F(xiàn)將陶師運用“通、清、調”三步法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之特色介紹如下。

      1 “通、清、調”思想淵源及陳氏兒科“通、清、調”理論內涵

      1.1 “通、清、調”思想淵源“通法”的概念首見于《黃帝內經》,其中“通”的概念是廣義的,既強調營衛(wèi)氣血、五臟六腑及經絡的通暢,又有不同藥物發(fā)揮辛散、通潤作用使氣血精微布達全身的描述[5]?!鹅`樞·邪客》曰:“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說明治病需補不足、瀉有余,給邪以通路?!端貑枴ふ{經論》曰:“皮膚致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衛(wèi)氣不得泄越,故外熱?!毙]郁不通,衛(wèi)氣不能盈于脈外導致發(fā)熱。

      “清法”理論源于《黃帝內經》對熱病治療原則的闡述。《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寒者熱之,溫者清之”,此處“清法”專指清熱法,指熱性病要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清代《醫(yī)學心悟》將清法作為“醫(yī)門八法”之一,并提出治療應區(qū)分真熱、假熱,且應防止過量傷正[6]。古代醫(yī)家發(fā)展出“清下法”“清補法”“清引法”“清透法”“清利法”,近現(xiàn)代醫(yī)家進一步發(fā)展出清解、清化、清利、清透、清泄、清下、清引、清補八法[7]。

      “調”有使各種事物協(xié)調、和解、搭配均勻之意?!罢{和、協(xié)調”是中醫(yī)整體觀的表現(xiàn),貫穿疾病治療的始終。中醫(yī)強調“氣血陰陽平衡”,而調法作為中醫(yī)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主要是對于五臟、氣血陰陽、形神等的調和,如“調神”“調氣”“調脾胃”“肝脾同調”“形神同調”“肺腎同調”“心脾同調”“五臟同調”“疏肝調神”等。較多醫(yī)家運用肺脾同調治療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兒童肺病的不同階段運用健脾藥可以扶助肺氣抵御外邪,預防復發(fā)[8]。張寒放等[9]認為五臟同調法作為中醫(yī)整體觀在人體的具體體現(xiàn),應在治療中貫徹始終,以求臟腑調和、陰平陽秘,從而使機體形成嚴密的防御屏障,方可取得長遠的療效。

      1.2 陳氏兒科“通、清、調”理論內涵陳叔達重視通法,認為“藥物進入人體,務使流通才起作用”,此處“通”法包含2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急則通竅醒神;其二,通下,給邪氣以出路[10]。陶師認為,小兒體質單純,臟氣清靈,若重視氣機通暢,使百脈調達則有利于助邪外出、快速恢復。因此,陶師將通法進一步發(fā)展,認為“通法”在不同疾病中具有不同涵義,其中常用的通法有“通腑”“通經”“通利”“通絡”。

      兒童臟氣清靈,故兒童疾病的治療應以清法為要,從而清除邪氣。陳叔達治療口咽部疾病注重清熱解毒養(yǎng)陰,治療肺系疾病則注重清熱解毒祛邪,治療胃腸疾病重清熱養(yǎng)陰[10]。陶師將“清法”在不同疾病中的意義擴展、細化為“清解”“清宣”“清補”等。

      “調法”常用于疾病后期或虛證。在口咽、肺系疾病的恢復期,陳叔達注重調補陰液、補益肺脾之氣[10],如疳熱無積熱和腸蟲者用養(yǎng)胃湯調脾胃,疳瀉者泄瀉停止后用參白散固本除疳。

      2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之病因病機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言:“小兒咽喉生病者,由風毒濕熱搏于氣血?!薄吨貥怯耔€》云:“此證由肺經積熱,受風邪凝結,感時而發(fā),致生咽喉之旁狀如蠶蛾?!薄镀諠骄怼分赋觯骸捌⒎污帐?,風熱毒氣不得宣泄,脾胃有熱,風毒乘之,其氣上沖,經絡胥應,故咽喉為之腫痛?!薄吨赜喣颐睾頃诽岬剑骸叭槎暝谟艺邽楹?,肺病,因氣而得;在左者為咽,胃病,因食熱毒而生。”總體而言,古代醫(yī)家將該病病因歸為外感風熱,食積蘊熱,肺胃熱盛[11]。

      陶師認為,本病初起因衛(wèi)表不固感受風熱或風寒之邪,邪纏喉核,隨后入里化熱,正邪交爭,外邪纏綿,熱郁喉核致之潰爛,膿腐滲出。該病所累及的臟腑為肺、胃。肺臟居五臟六腑最高位,外感疾病常累及肺臟而進一步致咳嗽、咳痰。胃是與咽喉關系最密切的臟腑,因十二經脈循行中足陽明胃經“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12],故喉核潰爛腑氣不通,常有口臭、腹脹、腹部不適、大便秘結等陽明經病的癥狀。本病病位在咽喉,病機是熱毒蘊結肺、胃兩經。

      3 基于“通、清、調”理論之辨治方法

      3.1 通腑泄熱,祛腐收斂兒童是稚陰稚陽之體,風邪、寒邪入內易迅速化熱,煎灼肺、胃兩經,致使熱高勢急,喉核腐而化膿,故患者表現(xiàn)為高熱、咽痛、聲啞、口有濁氣、納差、便秘,扁桃體充血腫大,有膿性滲出?!蛾愂蟽嚎菩膫鳌穂13]曰:“火宜向下,水宜上升,欲使火勢下降,必須用降火之藥……火勢下降或疏泄之后,腫勢自會消退?!笨谟袧釟?、胃納差、便秘均是腑氣不通的表現(xiàn),此時當通腑泄熱,祛腐收斂。陶師將陳氏原有藥方化裁成陳氏通利退熱方,藥物組成:生石膏、炒枳殼、柴胡、大青葉、連翹、金銀花、赤芍、生甘草。方中藥物多歸屬肺、胃經,其中生石膏退熱效速,且有生津作用,為治療外感熱病要藥,可重用至20~30 g,組方時若配伍得當則無寒涼傷胃之憂;炒枳殼善于破氣消積,既可消除胃腸痞氣,又可通利胃腸從而達到通腑泄熱的目的;柴胡配合生石膏解表退熱;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大青葉解熱涼血,利咽消腫;赤芍涼血祛腐,利咽止痛;連翹具有疏散風熱兼散結消腫的功效;金銀花與赤芍是陶師治療熱毒癰瘡對藥,兩者配伍消癰散結、祛腐解毒之力倍增[14]。

      3.2 清熱祛邪,利咽消腫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邪在半表半里,邪正交爭熱勢不盛,常有低熱、咽痛、聲嘶,輕咳無痰,咽部充血,扁桃體見少許白色滲出物,應使用“清解”之法,去掉寒涼退熱藥物或劑量減半,專注于清熱解毒,清除余邪,此時“清法”一取清熱之意,一取邪盡去之意。治宜清熱祛邪,利咽消腫。自擬陳氏清利劑,藥物組成:生石膏、玄參、蒲公英、桔梗、木蝴蝶、射干、生甘草。由于高熱已退,生石膏用量減至10~15 g;予蒲公英清熱解毒;木蝴蝶清肺利咽;桔梗宣肺利咽;玄參與木蝴蝶相伍,是陶師治療咽喉腫痛的常用對藥,配合治療喉痹喑啞、肺熱咽痛功效倍增;生甘草與桔梗合用具有散風宣肺、利咽之效,陶師在治療兒童外感疾病初起時常相須使用;射干降肺氣止咳,為古方治喉痹咽痛的要藥;玄參涼血解毒、滋陰瀉火,若患兒發(fā)熱數天則恐津液耗散,常配以玄參清熱涼血同時生津滋陰,稍稍扶助正氣以助日后陽氣恢復,玄參既可治療實熱又因其滋陰潤燥功效常用于治療虛熱,是陳氏兒科“清”法的常用藥物。

      3.3 肺脾同調,益肺扶正疾病后期,外邪已解,正氣尚未恢復,體溫雖已恢復正常,且較多易感患兒平素常動則汗出、口有濁氣,甚至面色暗淡,胃納差或胃納可卻身體羸瘦,均是肺氣虛或肺脾兩虛之象,此類患兒病瘥后仍應調理數個療程,強健體魄。此時應肺脾同調,益肺扶正。常用太子參、生白術、白茯苓、炙甘草、六神曲、山藥、炒谷芽、炒麥芽、炒雞內金、佛手,組成陳氏益肺方,此方為四君子湯加減。方中太子參養(yǎng)肺陰生津,補肺氣健脾胃;山藥助太子參滋陰補肺同時健脾;神曲、谷芽、麥芽、雞內金健脾消食;佛手理氣健脾,防止補藥滋膩。大病初愈當先充實后天之本,健脾胃使氣血生化有源,補肺氣使衛(wèi)氣充盛。

      4 驗案舉隅

      孫某,男,9 歲,2021 年10 月9 日初診。主訴:發(fā)熱、咽痛2 天。患兒于2 天前突感咽痛,隨后體溫驟升,最高達39.8 ℃,自行服用退熱藥后汗出而退,4~5 h 后熱復起。既往有反復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病史??淘\:體溫38.3 ℃,聲啞,咽癢咽痛,口臭,胃納差,2日來只間斷進食米粥,偶有咳嗽,大便三日未解,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浮數。查體:精神萎靡,咽部充血明顯,雙側扁桃體Ⅱ°腫大,見少許白色膿性滲出,頸部觸及數個腫大淋巴結。血常規(guī):WBC 15.3×109/L,N 82.6%;CRP 17 mg/L。西醫(yī)診斷: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中醫(yī)診斷:爛乳蛾,辨為肺胃熱盛證。治法:通腑泄熱,祛腐收斂。處方予陳氏通利退熱方加減,藥用:生石膏30 g,炒枳殼3 g,柴胡6 g,大青葉10 g,金銀花10 g,連翹10 g,赤芍10 g,生甘草3 g。水煎,每日1 劑,分2 次服用,連服3 日。同時予甘油灌腸通便。

      2021年10月12日二診:患兒體溫漸平,前1日體溫最高37.5 ℃,仍偶有咽癢咳嗽,聲啞好轉,進食較前增多,精神較前好轉,大便一日一行。咽部充血較前減輕,雙側扁桃體已無膿性滲出,頸部淋巴結較前縮小,舌紅,苔薄白,脈浮數。治宜清熱祛邪,利咽消腫。處方予陳氏清利劑加減,藥用:生石膏15 g,玄參10 g,蒲公英10 g,桔梗3 g,木蝴蝶3 g,射干6 g,生甘草3 g。3劑,煎服法同前。

      2021 年10 月15 日三診:患兒體溫平,咽部爽利,無不適感。家長訴平素挑食胃納差,動則汗多濕發(fā),晨起常有噴嚏流涕,喜按揉鼻子、眼睛。既往有塵螨過敏史。面色無華,咽部無充血,雙側扁桃體Ⅰ°腫大,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治宜肺脾同調,益肺扶正。藥用:黃芪10 g,南沙參10 g,生白術6 g,防風3 g,白茯苓10 g,六神曲10 g,蟬蛻3 g,浮小麥15 g,辛夷6 g,炙甘草3 g。彼時正值夏秋交替之季,患兒體質孱弱則外感疾病易反復發(fā)作,囑連服2個月。

      半年后隨訪,患兒冬季偶有流涕咳嗽,2~3 日即瘥,未再發(fā)熱過。

      按 患兒平素易反復外感,形體羸瘦,是肺脾兩虛體質,突感外邪,正氣不能抵御,邪氣直入,邪盛熱客肺胃,高熱反復,大便不解,腑氣不通,此時通腑退熱是首要任務,一來通腑使邪熱循經而出降低體溫,緩解家長焦慮情緒和患兒不適,增強患者的醫(yī)從性,二則患兒腑氣通進食增多利于加快恢復正氣。二診高熱已退,各種癥狀體征均有所緩解,但余邪未清,宜乘勝追擊迫邪外出,故減少清熱解表藥,加入利咽止咳藥,同時為后續(xù)調理作鋪墊而加入玄參滋陰潤燥。三診咽喉利咳嗽止,患兒素體羸弱應肺脾同調強健體魄,防止日后復發(fā)。治療過程將“通、清、調”理論貫穿始終,既“通”則“清”,“清”中有“調”,“調”中有防。

      5 小結

      “通、清、調”理論是陳氏兒科治療兒童疾病的指導思想,三法隨證靈活運用,不拘泥于順序使用。陳叔達治療疳瘦有熱用清疳解熱湯就是“通、清”并用的代表,方中炒枳殼、火麻仁通腑退熱,柴胡、赤芍、牡丹皮清熱;治療兒童水腫的三利湯,方中淡竹葉和金銀花清熱,枸杞子、炒蒼術調脾腎,體現(xiàn)了“清、調”并用;治療胎黃的茵陳白術湯,方中澤瀉、火麻仁、茵陳通利前后二陰,白術、藿香健脾化濕,是“通、調”并用的典型代表;治療外感疾病時“通”中有“清”,“清”中有“調”;對于內傷疾病,常“通、調”并治即可痊愈;治療慢性鼻炎、性早熟、紫癜、哮喘等慢性疾病時也常?!巴?、清、調”并舉。陶師遣方用藥講究,針對兒童體質一人一方,劑量精細,組方重點明確,即使“通、清、調”并用也少有因方藥功效多而效不顯者,乃因藥物配伍得當,各藥相須而用使功效有所側重,療效倍增。

      猜你喜歡
      生石膏通腑陳氏
      習練陳氏太極拳有效緩解焦慮癥和抑郁癥
      少林與太極(2023年5期)2023-07-14 03:01:54
      助磨劑EDTA在超細石膏粉體制備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生石膏摻量及其比表面積對熟石膏性能的影響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氣湯)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民國《姜山陳氏新祠宗譜》述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6
      陳氏定瓷入選十大文化產業(yè)優(yōu)質產品品牌
      治三叉神經痛
      婦女生活(2019年2期)2019-02-20 02:08:02
      陳氏驗方回乳靈回乳體會
      通腑降氣湯治療腑氣郁滯型便秘60例
      通腑法的臨床應用
      如东县| 高台县| 阜阳市| 宣武区| 泰州市| 丽江市| 鲜城| 五常市| 晴隆县| 上杭县| 富顺县| 赞皇县| 江安县| 社会| 民县| 依安县| 杭州市| 石台县| 都江堰市| 宜丰县| 洛宁县| 佛坪县| 廊坊市| 抚宁县| 清水河县| 罗田县| 汉寿县| 临澧县| 常德市| 沧州市| 海阳市| 隆化县| 剑河县| 亚东县| 商水县| 博白县| 邻水| 双流县| 甘肃省| 襄城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