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煜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柳州 545006)
黨史教育能堅定理想與信念,全面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黨史也是最豐富的養(yǎng)料,能持續(xù)為干部群眾提供力量。紅色文化完整表達了黨的精神追求與夢想信念。紅色文化是最動人、最有效、最豐富的歷史教材。因此,必須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深化研究根基,不斷豐富紅色文化,總結歷史經驗,牢記使命,凝聚重要精神動力。
列寧曾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睂τ谌嗣穸?,歷史是教科書,也是清醒劑。新時代,青少年可能會缺乏對國際大事的了解,但不能遺忘歷史,如果遺忘了歷史,就會迷失方向。現(xiàn)如今,人們要正視歷史,強化對歷史的認知,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歷史,以史為鑒。黨史學習是保持初心、銘記歷史的有效方式。參與黨史教育既可以學習前輩們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還可以學習黨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黨史,可以從中汲取力量、智慧,還為我們的前進指明了方向。黨史教育中,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都是重要內容。學習黨史應把握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規(guī)律,看清事件本質,并始終堅持用正確的思想指明方向?;仡櫜憠验煹臍v史,能體會真理的力量,使人保持初心。
黨史教育能堅定理想。參與黨史教育能鑒定信念,強化黨性修養(yǎng),進一步提高能力。學習黨史能感受到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的勝利,堅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堅持學習黨史,能自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擁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文化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黨史教育中,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不僅能提高人們對歷史的了解,還能堅定自信心,培養(yǎng)凝聚力。文化的表層意思是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物質及所獲得的精神與物質財富。文化能反映經濟與政治的觀念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真實的生活。文化還是智慧的象征,能悄無聲息地影響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把紅色革命道路、紅色革命精神和紅色革命文化作為主線,集合人物、精神的內容體系成為紅色文化。紅色文化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先進的歷史文化,也是獨具特色的精神養(yǎng)料。新時代黨史學習的文化樞紐是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凝結改革開放時期、創(chuàng)業(yè)時期所形成的時代精神,這些獨特的文化精神是獨一無二的寶藏,也是黨優(yōu)良作風的體現(xiàn)。紅色文化精神的內涵與黨史教育的核心高度契合。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發(fā)揮出來,不斷擴大紅色精神影響力,使紅色文化與黨史教育相融合,發(fā)揮黨史教育的全部力量,持續(xù)提供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精神力量。
1924 年5 月至1927 年4 月,國內出現(xiàn)反對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也被稱為農民革命運動。1929 年,發(fā)動南寧兵變。南寧兵變是白色起義、龍州起義的一部分,也是共產黨領導的兵變運動的成功典范,在革命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廣州百色地區(qū)由中國共產黨發(fā)動武裝起義,創(chuàng)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這一支軍隊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團主力部隊。1930 年,在鄧小平領導下發(fā)動龍州起義,建立紅八軍。1934 年11 月底,廣州北部湘江地區(qū)發(fā)生湘江戰(zhàn)役。湘江戰(zhàn)役中,中央紅軍英勇奮戰(zhàn),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徹底粉碎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于湘江以東的計劃。同時,湘江戰(zhàn)役也是長征過程中損失最大的以此,人數(shù)減少5 萬余人。1939 年,中國軍隊機械化部隊首次與日本王牌軍事交鋒,共殲滅敵軍5000 余人,幾百日軍鋼軍第5 師團,在正面戰(zhàn)場取得重大勝利。
紅色精神包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奮斗精神、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創(chuàng)新精神,蘊含了無產階級思想、可歌可泣的長征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質。紅色精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第一,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1930 年,革命形勢嚴峻,革命力量較弱,在此情況下,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等人發(fā)動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并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等人展現(xiàn)出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體現(xiàn)黨的先進性。第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南寧兵變后,鄧小平等領導并沒有堅守柳州,而是打破常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將武裝力量拉入南寧,并挺進群眾基礎較好的地區(qū),充分體現(xiàn)出勇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第三,勇于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奉獻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共產黨始終貫徹風險精神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中。長征、抗日戰(zhàn)爭等均能體現(xiàn)出黨的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黨的本色。第四,民族平等的團結精神。龍州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較多。1930 年,中國共產黨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培養(yǎng)干部。在廣西龍州紅軍部隊中任用大量少數(shù)民族干部,充分展示出民族平等的團結精神。
黨校姓黨,代表黨校的主要教學內容、工作重心。黨史教育要始終堅持黨校姓黨,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組織干部職工讀原著、學原文,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科學應用立場觀點方法,領會這一思想中的哲理、道理,感悟這一思想的重要意義。同時,黨員干部之間要積極深入探討,交流世界觀、方法論,科學運用立場觀點與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不斷深化政治認同、思想認同。黨史教師應發(fā)揮作用,由內而外地影響他人,真正發(fā)揮四史教育作用。
人才強??勺鳛辄h校的指導思想,通過舉辦多種活動,提高黨校教師的綜合能力、整體素養(yǎng)。比如,黨??膳e辦黨史教育課程比賽,通過競爭的方式,實現(xiàn)以賽促教,進一步提高黨校教師的能力,強化黨史教育的質量。比如,黨??梢耘e辦展覽活動,展覽黨校教師的課件,驅動黨校教師自主學、主動學,進而提高備課的觀賞性、科學性和高效性。黨校課件展覽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課程的開發(fā)成果、多樣化的授課形式、對學員的需求分析??梢灾?、半月、月為單位,組織開展該類活動,以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除此之外,黨校可以舉辦交流會,擬邀有經驗的黨校教師共同探討黨史教育、紅色文化,也可以組建課程開發(fā)小組,邀請教師共同參與到課程開發(fā)中,深刻感悟紅色文化精神。
黨校還以可舉辦志愿者互動服務。每年七月一日,黨校負責人與黨校教師共同組織召開送祝?;顒??;顒赢斕?,黨校教師及學院親自書寫對黨的真誠祝福,共賀節(jié)日。黨校負責人可組織志愿者隊伍為學院發(fā)送信息,幫助學院擴展學習渠道。黨校負責人還可在當天發(fā)布關于展現(xiàn)紅色精神的文章,文章內容以蘊含紅色精神的歷史事件為主,使每一個學員都可以感悟到黨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民族平等的團結精神。此外,黨校應做好活動的宣傳工作、組織工作,確保黨史學習教育順利完成。
構建本土紅色文化網站,擴寬紅色文化傳播渠道,進一步強化黨史學習教育。我國部分地區(qū)缺少紅色文化網站,可由當?shù)攸h史部門牽頭,與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構建本土紅色文化網站。網站內容包含當?shù)丶t色文化資源、歷史發(fā)展歷程、紅色故事、紅色文化主體活動內容等。網站內還可構建交流窗口,該窗口可允許干部群眾交流紅色文化內容。比如,在廣西地區(qū)構建紅色文化網站時,負責人可依照紅色旅游規(guī)劃相關文件,根據紅色旅游路線介紹紅色文化與歷史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紅色精神,學員也在交流窗口表達感悟。市、縣應緊跟腳步,構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網站,挖掘歷史事件中的紅色精神,使干部群眾深刻感受到紅色精神。網站內容還應包含具有當?shù)靥厣木包c、服務。群眾登錄網站既可獲得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也可以瀏覽相關歷史事件。網站主頁可以排播紅色電影、紅色文化主體活動視頻、專題講座等相關內容,也可以開發(fā)紅色動漫等,賦予黨史教育、紅色文化趣味性,有效促進年輕人的黨史學習,使其成為年輕人學習黨史,感悟紅色精神的重要途徑。
發(fā)揮紅色歷史作用,創(chuàng)建紅色歷史故事的傳聲器。傳播者、媒介、接收者構建出的傳播鏈可被稱為品牌傳播。品牌傳播是紅色文化精神宣傳的有力途徑,是強化黨史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傳播紅色歷史過程中,國家、城市是傳播者。國家與城市身兼制定戰(zhàn)略的重要責任,掌握重要的信息資源,并將信息資源根據歷史路徑分布到各個城市。此外,如何布局黨史教育的目標、黨史教育的傳播路徑、黨史教育的成果也是傳播者的責任。基于此,必須組建一支高素養(yǎng)的宣講隊伍。宣講隊伍主要由懂歷史的導游、宣講員組成。品牌教育必須與紅色文化、黨史相結合。要想發(fā)揮品牌教育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果,就必須把當?shù)鬲氂械募t色文化展現(xiàn)出來。在傳播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可以用媒介將各種因素鏈接起來。媒介可以是網站,也可以是報紙、電影、App 等,在優(yōu)化媒介的過程中,黨史品牌教育的傳播力進一步增強,黨史教育的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信息時代,可使用新媒體與舊媒體融合的方式,形成多樣化的宣傳工具,不斷整合媒體資源,形成新的高效傳播形態(tài),同頻共振,積極吸引群眾的注意力,獲得群眾的肯定與支持,實現(xiàn)黨史教育品牌的有效推廣。
紅色歷史文物見證黨的歷史,紅色歷史文物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歷史文物自身就具有教育價值、歷史價值。在弘揚紅色文化,開展黨史教育的過程中,使用紅色文物能再現(xiàn)歷史情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紅色歷史文物可以直接當作黨史教育的教材使用。黨史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黨史教育課堂分為兩種,一種是流動課堂,另一種是固定課堂。流動課堂是指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地區(qū)的人群特點、接受程度,通過應用多樣化的傳播媒介、文物載體展開黨史學習教育,弘揚紅色文化。傳播媒介可以是地鐵站、紅色驛站、商圈的大屏幕等。固定課堂是指利用博物館、歷史遺跡等紅色遺產開展黨史教育,也可以指傳統(tǒng)的黨史教育模式。打造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相結合的學習教育模式能豐富黨史教育形式,延伸黨史教育范圍,還能強化宣傳與教育效果,賦予黨史趣味性和藝術性,使黨史教育也更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固定課堂與流動課堂相結合,能使黨員愿意聽、主動記,真正做到弘揚本土紅色文化,強化黨史教育價值。
開展黨史教育需要紅色精神資源與紅色物質資源。紅色精神資源力量更強大,兼具持續(xù)性、穿透性。紅色物質資源包括可移動資源、不可移動資源,兩種資源均涵蓋重大歷史事件、杰出的歷史人物、歷史遺跡、歷史文物等。紅船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均是精神之源,也是長期奮斗中構建起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的一部分。紅色精神資源將過去、未來、現(xiàn)在緊密連接。紅色物質資源是黨史教育的主要支撐,黨史教育也依賴紅色物質資源??梢约t色物質資源為中心,組織舉辦旅游、交流會、主題活動日等活動,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紅色物質資源背后所蘊含的偉大精神,使參與成員感受到黨歷經的磨難、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并堅持為弘揚紅色文化精神貢獻力量。
綜上所述,參與黨史學習能感悟到前輩們的偉大紅色精神,學習黨的優(yōu)良作風。黨史教育活動能不斷為人們提供養(yǎng)分,為發(fā)展指明前進的方向。紅色文化中蘊含著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各地可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擴大紅色精神的宣傳深度與廣度,使人們深刻感受到紅色精神。還可靈活應用紅色物質資源、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吸引年輕群體的目光,進一步推進黨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