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蒼
云旆萎蕤霞作裾,風靜半天河有無。
同槃夜結合歡帶,織女新嫁牽牛夫。
古今此會從容少,百合未諧甘草草。
預知仔細屬明年,續(xù)斷猶勝弓弩弦。
——宋·張擴《藥名七夕行》
這是一首描述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的藥名詩,詩中萎蕤即為玉竹,詩文中還蘊藏了合歡、牽牛(子)、從容(蓯蓉)、百合、甘草、預知(子)、續(xù)斷等一系列中藥,以藥名表達詩意,情真意切。全詩意為:有云紋圖飾的大旗,七彩霞光的衣服氣勢非凡,靜靜地沒有風時,就如天河似有若無般存在。牛郎織女同結連理為夫妻,從此以后相會次數(shù)很少,且為匆匆一見。他們想要再見,需等待明年的七夕,雖然只是每年短暫的相會,但也比離弦的弓箭有去無回好得多。全詩表達了牛郎織女相會的美好和滿足之情,詩中飽含的深情感人肺腑。
玉竹又名女萎、萎蕤等,因其“根色如玉,莖節(jié)如竹”而得名,稱之為“女萎”,是因其藥性陰柔而質滋潤,如女之委順相隨也。玉竹其根多節(jié)多須,就像是男子漢纓絡下垂的樣子,因而看起來頗具威儀,故得名“葳蕤”,亦是形容它的形象之美。古人稱玉竹平補而潤,兼有除風熱之功,故能駐顏潤膚,祛病延年。玉竹補而不膩,不寒不燥,能補益五臟、滋養(yǎng)氣血,常服玉竹可抗衰老。男女老少皆宜,其補益作用可與人參、黃芪相比。中醫(yī)學認為玉竹具有養(yǎng)陰、潤燥、除煩、止渴等功效,常常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