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與儒墨音樂思想

      2023-12-25 04:25:48方建軍
      關(guān)鍵詞:楚王君王禮樂

      方建軍

      內(nèi)容提要: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涉及戰(zhàn)國時期的音樂思想和楚國禮樂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文為范戊答楚王所問,其間以白玉為譬喻、以音樂事例向楚王進諫。與傳世文獻進行比較研究可知,范戊主張維護傳統(tǒng)禮樂等級制度,按個人身份地位享用相應(yīng)的樂器配置或樂隊構(gòu)成,其音樂思想應(yīng)屬儒家學(xué)派。楚王并不尊奉傳統(tǒng)禮樂規(guī)范,重鬼神而輕人事,其思想和主張應(yīng)屬墨家一系。既有楚地出土戰(zhàn)國文獻,所展露的音樂思想多屬儒道,但《君人者何必安哉》說明戰(zhàn)國時期墨家音樂思想在楚地也有流傳,這為先秦時期諸子音樂思想在楚國得以交流發(fā)展的論斷增添了新的例證。

      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第七輯中,有一篇題名為《君人者何必安哉》①的簡文,內(nèi)容涉及戰(zhàn)國時期的音樂思想和楚國的禮樂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篇出土文獻共有九支竹簡,分為甲、乙兩本,文字基本相同。簡文主要以君臣對話的形式,敘述范戊(范乘)答楚王所問,其間以白玉作為譬喻,舉音樂事例向楚王進諫。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此已有較全面的研究,但仍有一些問題需進一步探討。仔細繹讀這篇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儒墨兩家之音樂思想。本文補釋簡文的有關(guān)字詞,結(jié)合傳世文獻,探究簡文所反映的儒墨音樂思想。

      關(guān)于簡文《君人者何必安哉》的隸定和讀釋,黃蓓②、蔡樹才③、米雁④、曹方向⑤等多位學(xué)者均撰有論文予以綜述和集釋,并均有十分精當?shù)囊娊狻?/p>

      《君人者何必安哉》全文如下: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為君王戔之,敢告于見(視)日?!蓖跄顺龆娭?。王曰:“范乘,吾倝(曷)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哉?”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食田五貞(頃),竽瑟衡于前,君王有楚,不聽鼓鐘之聲,此其一回也;珪玉之君,百貞(頃)之主,宮妾以十百數(shù),君王有楚,侯子三人,一人杜門而不出,此其二回也;州徒(土)之樂,而天下莫不語,先王之所以為目觀也,君王龍(?。┢浼蓝粸槠錁?,此其三回也。先王為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為馭以囂,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民乍(作)而甶讙之,王雖不長年,可也。戊行年七十矣,言(然)不敢睪身,君人者何必安哉?桀、受(紂)、幽、厲戮死于人手,先君靈王乾溪云(殞)爾,君人者何必安(然)哉?”

      以下對簡文中的部分字句進行說明和解釋。

      (1)“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其中的“回”,濮茅左認為是量詞,意同“塊”⑥。其中的“戔”見于楚簡,如1957年發(fā)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guān)一號楚墓,所出竹簡中有“戔人”一詞(簡1—01、1—02)⑦。“戔”讀為“賤”,“戔人”即“賤人”。本簡中“戔”字讀為“踐”,與“賤”同音;“踐”與“殘”亦通⑧,因此兩者均有殘傷之意。如《釋名· 釋姿容》曰:“踐,殘也,使殘壞也?!雹帷肚f子· 馬蹄》云:“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⑩其中“殘”“毀”對文,文義近同?!墩f文》訓(xùn)“毀”為“缺”,段注:“缺者,器破也?!?此句大概意思是,楚王有白玉三塊,但未加工制成禮器。范戊所言楚王有白玉三“回”,但并非實有白玉,而是以白玉比喻楚王所具備的三重美德。古人常以玉喻德,如西漢賈誼所講:“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獨玉也。象德體六理,盡見于玉也,各有狀,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不過,范戊雖然稱贊楚王有白玉般的美德,但轉(zhuǎn)而指出白玉只是制器的良材,需“踐之”(即加工)才能成為禮器,隨后又列舉楚王的美中不足,以委婉的方式諷諫。

      (2)“竽瑟衡于前”?!绑纳甭?lián)為一詞,傳世文獻屢見,如“竽瑟狂會”(《楚辭· 招魂》)?、“陳竽瑟兮浩倡”(《楚辭· 九歌· 東皇太一》)?、“竽瑟之樂”(《墨子· 三辯》)?、“鑠絕竽瑟”(《莊子· 胠篋》)?等。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遣策亦記有“楚竽瑟”和“鄭竽瑟”?,均在樂器名稱前冠以國(地)名。

      (3)“不聽鼓鐘之聲”?!肮摹笔莿釉~,意為演奏、敲擊。如《詩經(jīng)· 小雅· 鼓鐘》:“鼓鐘欽欽,鼓瑟鼓琴?!?又如編鐘銘文中常見的“永保鼓之”“其永鼓之”。1984年在陜西長安張家坡井叔墓出土的西周晚期井叔采鐘,銘文也有“永日鼓樂茲鐘”?,此處的“鼓”,應(yīng)僅就擊奏編鐘而言,非指“鼓”和“鐘”兩種樂器。簡文中的“鼓鐘”,當為“鐘鼓”之倒置?!对娊?jīng)》《楚辭》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对娊?jīng)· 周南· 關(guān)睢》:“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經(jīng)· 唐風(fēng)· 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楚辭· 招魂》:“陳鐘按鼓,造新歌些。”?因此,簡文中的“鼓鐘之聲”與《孟子· 梁惠王下》中“鐘鼓之聲”?和《墨子· 三辯》中“鐘鼓之樂”?的文義相同。

      (4)“州徒之樂”?!巴健弊x作“土”,“州徒”即“州土”,孟蓬生?、林文華?、周鳳五?、黃人二?等均曾提出。《楚辭· 哀郢》:“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fēng)?!?其中的“州土”與簡文相同,均指楚國本土?!爸萃林畼贰奔闯?shù)氐拿耖g音樂?!蹲髠鳌烦晒拍暧浭龀鴺饭冁R儀撫琴奏樂時“操南音”,且“樂操土風(fēng)”?,其演奏的樂曲呈現(xiàn)出楚國的本土音樂風(fēng)格。

      (5)“而天下莫不語”。董珊先生認為,“語”讀作“娛”?,有娛樂之意。筆者私見,“語”如《說文》,訓(xùn)為“論”?,有談?wù)撝?。此句大意為,“州土之樂”這類地方性的民間音樂,大家都知曉且耳熟能詳。

      (6)“先王之所以為目觀也”。“目觀”不僅是觀看“州土之樂”,其中還有體察風(fēng)土民情之意。周代有采風(fēng)制度,即從民間采集歌謠,體察風(fēng)俗民情。這句話的意思是,先王要通過“州土之樂”,了解和體察民眾的狀況。

      (7)“君王龍(?。┢浼蓝粸槠錁贰薄!奥 庇胸S盛之意,《說文》:“隆,豐大也?!?《禮記· 經(jīng)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编嵭ⅲ骸奥《Y,謂盛行禮也”??!皹贰敝讣漓胫械淖鄻?。此句大意為楚王盛其祭祀,但并非為了祭祀儀式中的音樂表演。

      (8)“人以君王為馭以囂”。張崇禮先生認為,“馭”是“馭人”之“馭”的專字?,可從?!墩f文》未收“馭”字,但在“御”下有云:“馭,古文御”?。“御,治也”,見《國語· 周語上》“百官御事”三國韋昭注。?《周禮· 天官· 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以八統(tǒng)詔王馭萬民”?。“馭”有統(tǒng)治之意,“以”意為“而”。3“9囂”有“自得無欲之貌”之意,見《孟子· 盡心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之注疏。?此句簡文的大意是,人們會認為,君王為了控制民眾而故作寡欲。

      (9)“民乍(作)而甶讙之”?!罢А弊x為“作”,指“勞于農(nóng)事”。?如《商君書· 算地》:“兵休,民作而畜長足”??!爱i”讀為“使”?,“讙”讀為“歡”?。此句意思是,讓人民勞作,并使之得到歡樂。

      (10)“ 王雖不長年,可也”?!伴L年”意為高齡?或長壽?。此句意為王雖沒有長壽,也不必在意?!赌印?明鬼下》認為,鬼神可以“賞賢而罰暴”,因而祭祀諸神能夠“以延年壽”,“若無鬼神,彼豈有所延年壽哉”?。范戊的真實用意是奉勸楚王不必“隆其祭”而祈求長壽,忽視民眾的需求。上博五《鬼神之明》云:“昔者堯舜禹湯,仁義圣智,天下法之。此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長年有譽?,后世遂之?!庇衷啤埃簶s夷公?者,天下之亂人也。長年而沒?!?其中的“長年”均有長壽之意。

      (11)“戊行年七十矣,言(然)不敢睪身”?!把浴弊x為“然”,“睪”讀為“斁”,訓(xùn)為“厭棄”51。如《詩經(jīng)· 周南· 葛覃》中的“服之無斁”,鄭玄箋:“斁,厭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52。這句的大意是,范戊雖年屆七十,但仍不敢放逐自身應(yīng)遵循的禮樂規(guī)范。

      根據(jù)上述字句釋義,將簡文試譯如下:

      范戊說:“君王您有白玉三塊而沒有加工成器,今請為君王加工成器并告知您。”于是楚王就召見他。楚王說:“范乘,我哪里有白玉三塊而沒有加工成器呢?”范戊答道:“楚國之內(nèi)有田畝五頃者,有樂人將竽瑟置于座前為其演奏;君王您擁有楚國,卻不聽鐘鼓之樂,這是第一塊。擁有珪玉和田畝百頃的君主,宮內(nèi)妻妾幾十上百;您作為楚國君王,僅有妻妾三人,且一人閉門不出,這是第二塊。楚國本土的民間音樂,為民眾所熟知,先王也以此來體察風(fēng)土民情;但君王用樂只為祭祀而不為其中所奏之樂,這是第三塊。先王所為,人們稱其為國家安定和人民獲利,如今您全然去除聲色之欲,人們便會認為您是為了控制民眾而故作寡欲,并認為民眾有所不能,而鬼神則無所不能。人民勞作并從中得到快樂,王雖然沒有長壽,也不必在意。我范戊已經(jīng)七十歲了,尚且不敢放棄自身應(yīng)遵循的禮樂規(guī)范,作為統(tǒng)治人民的君王,又何必如此呢?夏桀、商紂、西周幽王和厲王均為人所殺,楚國的祖先楚靈王死于乾溪之地,作為統(tǒng)治人民的君王,又何必像他們那樣呢?”

      《君人者何必安哉》雖為范戊與楚王的對答,但其中楚王僅有一問,其余皆為范戊自述。

      范戊所稱楚王白玉般的三重美德,一是指擁有“食田五頃”者享受竽瑟之樂,而楚王乃一國之君,卻不聽鐘鼓之樂。二是指擁有珪玉和百頃之田的諸侯國君都妻妾成群,而楚王僅有妻妾三人,且有一人杜門不出,說明楚王不沉迷女色。三是指作為地方民間音樂的“州土之樂”,不僅為民眾喜聞樂見,而且先王也參與“目觀”,以此體察風(fēng)俗民情,但楚王用樂只重其祭祀儀式,而不關(guān)注其奏樂。范戊所言“鼓鐘之聲”“竽瑟衡于前”“州土之樂”,遵循基于等級制度的傳統(tǒng)禮樂規(guī)范,但楚王則反其道而行。

      類似的記述見于《墨子 · 三辯》:

      程繁問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為樂’。昔諸侯倦于聽治,息于鐘鼓之樂;士大夫倦于聽治,息于竽瑟之樂;農(nóng)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于瓴缶之樂。今夫子曰:‘圣王不為樂’,此譬之猶馬駕而不稅,弓張而不弛,無乃非有血氣者之所不能至邪!”53

      文中也有三種不同層次的音樂。前兩種按官職大小和地位高低,由諸侯至士大夫逐次享有禮樂制度所規(guī)定的樂器配置,即是程繁所說諸侯級的“鐘鼓之樂”和士大夫級的“竽瑟之樂”。至農(nóng)夫階層,限于財力和身份,只能以“瓴缶之樂”作為娛樂手段。

      《墨子· 三辯》中的三種音樂,與范戊所謂“鼓鐘”“竽瑟”和“州土之樂”相對應(yīng)。簡文中“食田五頃”者,享有士大夫級的“竽瑟之樂”;擁有“珪玉”和“百頃之田”者,雖未明示其職官和所享用的音樂,但實際應(yīng)為諸侯一級,著重說明其妻妾“以十百數(shù)”計?!痘茨献印?道應(yīng)》:“子發(fā)攻蔡,踰之。宣王郊迎,列田百頃而封之執(zhí)圭?!?4這與簡文“百頃之主”和“珪玉之君”相對應(yīng)。程繁和范戊談?wù)摰娜N音樂,包含相應(yīng)的樂器配置或樂隊構(gòu)成,均為儒家所尊奉的禮樂規(guī)范,也是簡文中范戊的主張和傾向。樂器作為禮樂制度的物化形態(tài),并非人人皆可得到并享有,而是要與個人的身份、等級相對應(yīng)。這種思想觀念與孔子“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55的儒家學(xué)說吻合。

      范戊和程繁所說的“鐘鼓之樂”,是以鐘、鼓兩種樂器為表征,而實際所用樂器并非僅此兩種??脊虐l(fā)現(xiàn)表明,東周時期諸侯國君的墓葬,一般都有編鐘和編磬隨葬,形成禮樂制度的最高物質(zhì)形態(tài)—金石之樂。此外,墓葬中還有不同種類的彈弦樂器和吹奏樂器,著名實例當屬楚地曾侯乙墓出土的樂器。

      同樣,“竽瑟之樂”也以竽、瑟作為標志性樂器。竽和笙同屬自由簧編管氣鳴吹奏樂器,如《呂氏春秋· 仲夏紀》高誘注:“竽,笙之大者,古皆以瓠為之?!?6因此“竽瑟之樂”中的竽有時用笙代替。戰(zhàn)國時期大夫級的楚墓,少見僅隨葬竽、瑟兩種樂器者,一般有其他樂器隨葬,可見“竽瑟之樂”的樂隊編制和規(guī)模較為可觀。如河南信陽長臺關(guān)一號楚墓,墓主人為大夫,出土樂器有編鐘、瑟和鼓,同墓所出遣策還有“二笙,一竽”(2—03簡)的記錄。57又如,1971年湖南長沙瀏城橋戰(zhàn)國楚墓M1,出土有笙、瑟、鼓、木角等樂器,墓主人為下大夫。58

      《墨子· 三辯》所言農(nóng)夫階層的“瓴缶之樂”,是以瓴、缶之類的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用具作為樂器。這與范戊所言“州土之樂”一樣,同屬民間音樂。《說文》曰“:瓴,甕,似瓶也?!薄绑荆咂?,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9《史記· 李斯列傳》云“: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60由此可知,缶確曾作為擊奏樂器流行于民間。2004年,江蘇無錫鴻山戰(zhàn)國早期越國貴族墓出土有瓷缶,同出土的樂器還有瓷制的編鐘、編镈、編磬、句鑃、錞于、鉦、鼓(座)等。61這也說明,缶不僅流行于北方秦國民間,也被用于南方古越國貴族階層的音樂表演。

      諸侯國君享用的鐘鼓之樂,在樂器配置和樂隊規(guī)模上優(yōu)于大夫。諸侯所用樂器除鐘磬外,可向下兼容,包含多種樂器,而低職級者可享用的樂器則依次遞減。如大夫一級所用樂器品種和數(shù)量比諸侯少,士一級僅有琴瑟之類的彈弦樂器。目前發(fā)現(xiàn)的墓主身份相當于士人的墓葬,如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戰(zhàn)國中期楚墓,62該墓出土的一件漆耳杯,底部銘文“東宮之師”,即楚太子之師,63同出土的竹簡,可能是供其教學(xué)所用。該墓出土樂器僅有一張七弦琴,未見其他樂器隨葬,可見士大夫級的“竽瑟之樂”是泛稱,具體到士人可能僅有琴瑟之類的彈弦樂器。

      據(jù)《禮記· 曲禮下》記載,“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懸,士無故不徹琴瑟?!?4所謂“君無故玉不去身”,與范戊所說的“珪玉之君”似可比附;“大夫無故不徹懸”,“懸”是由編鐘和編磬構(gòu)成的“樂懸”;“士無故不徹琴瑟”,大約是說士人將琴或瑟作為獨奏樂器,其主要功能當如《莊子· 讓王》所說,“鼓琴,足以自娛?!?5可見,士人彈奏琴瑟的主要目的是娛己,其次才是娛人。

      由范戊所述楚王的行事不難看出,楚王并非遵守傳統(tǒng)的禮樂等級制度,而是“不聽鼓鐘之聲”,這與《墨子· 非樂上》所言“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66相符,可見楚王受墨家“非樂”音樂思想影響之深厚。

      范戊說楚王“隆其祭而不為其樂”,并不是說祭祀儀式中沒有音樂,周代祭祀中均用樂,楚王也不例外,但其重祭祀本身,即“隆其祭”,將音樂置于次要地位,但并未盡棄音樂。這里的“不為其樂”,與《墨子· 三辯》反復(fù)強調(diào)的“圣王不為樂”相當。在《墨子· 三辯》末章,墨子分別列舉堯舜、商湯和西周武王、成王時代的禮樂,并以《濩》《韶》《象》《騶虞》等具體曲目為例,說明“其樂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觀之,樂非所以治天下也”。由此得出結(jié)論,圣王“有樂而少,此亦無也”67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樂非所以治天下”,楚王不聽鐘鼓之樂,恐怕是受墨家音樂思想的影響,進而與《樂記· 樂本》“聲音之道與政通矣”68的儒家音樂觀相對立;二是先王并非沒有音樂,只是“有樂而少”,即便是“無樂”,也從另一面體現(xiàn)出了“圣王不為樂”的思想。因此,簡文中的楚王,盛其祭祀而“不為其樂”,與墨家“圣王不為樂”和“有樂而少”的觀念一致。

      正如《左傳· 成公十三年》所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69,祭祀和戰(zhàn)爭同為國家的頭等大事。由此可知,楚王的“隆其祭”固然無錯,但范戊的意思是,雖然盛大的祭祀儀式很好,但也不要忽略其中的音樂。在先秦傳統(tǒng)禮樂觀中,制作樂器的目的除祭祀祖先神明之外,還有娛樂眾生。如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楚墓M2出土的王孫誥編鐘,其銘文便有“王孫誥擇其吉金,自作和鐘……用宴以喜,以樂楚王、諸侯、嘉賓及我父兄、諸士”70。因此,祭祀儀式中的音樂,不僅能娛神,也可娛人。

      范戊還指出,楚王只重視祭祀,而忽略祭祀中的音樂,人們會認為“民有不能”,而“鬼無不能”,這會導(dǎo)致楚王與民眾疏離。楚王的行為與《墨子· 公孟》所批評的“以天為不明,以鬼為不神”的儒家鬼神觀不同,而與同篇所說的“古圣王皆以鬼神為神明,而為禍福”71和《墨子· 明鬼下》中的“故古圣王治天下也,故必先鬼神而后人者此也”72相合,反映出楚王的墨家鬼神觀。

      楚王重鬼神而輕人事,希望通過祭祀鬼神而延年益壽,這屬于墨子的鬼神觀。墨子認為,鬼神能夠賞善罰暴,善者可以長壽。但范戊提倡儒學(xué)思想,主張重民生盡人事,故言王雖不長壽,卻可得到人民的尊重愛戴。其見解在簡文中體現(xiàn)為“民作而使歡之,王雖不長年,可也”。這與《墨子· 三辯》中“農(nóng)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于瓴缶之樂”的表述相通。

      在簡文中,范戊將楚國先王與當世楚王作比較,認為先王所為是“安邦”和“利民”,為世人所稱道;而楚王“盡去耳目之欲”,不近聲色,人們會認為楚王是為了控制民眾而有意為之。所言“盡去耳目之欲”,初看似與老莊音樂思想接近,如《老子》十二章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73,以及《莊子· 天地》中的“五色亂目”和“五聲亂耳”74。但這只是范戊的看法,實際上楚王并非禁欲,而是寡欲,并未盡棄聲色,而是“有侯子三人”,且在祭祀儀式中有音樂伴隨,表明其音樂思想不是道家所奉行的“虛靜”,而是墨家一系。

      簡文末尾,范戊還以桀、紂、幽、厲被人所殺為警戒,重申作為統(tǒng)治者的君王,其行為必須合乎傳統(tǒng)的禮樂行為規(guī)范,但不可縱情聲色。范戊所說的夏商周三代暴君,在音樂上均極盡奢靡荒淫。如《墨子· 公孟》所說,“古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為聲樂,不顧其民,是以身為刑戮。”75其中尤以桀、紂為甚,如《呂氏春秋· 侈樂篇》曰,“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巨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76《管子· 輕重甲》曰:“昔者桀之時,女樂三萬人,晨譟于端門77,樂聞于三衢?!?8《新序· 刺奢》曰:“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隄,縱靡靡之樂?!?9《史記· 殷本記》也記述了商紂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80。

      楚國的先君靈王,同樣極盡聲色之欲,筑章華之臺,“舉國營之,數(shù)年乃成。設(shè)長夜之淫宴,作北里之新聲”81。不僅如此,其“視侈、淫色”“以土木之崇高彤鏤為美”“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為樂”82,后敗績于乾溪而喪命。范戊以三代暴王和楚靈王為反例,勸諫當世楚王,言下之意為:君王您不必如此寡欲,要奉行符合等級制度的禮樂規(guī)范,這樣才不會脫離民眾,避免落得被戮死的下場。

      全篇簡文,范戊對楚王先頌后諫,奉勸楚王維護傳統(tǒng)禮樂制度,體察風(fēng)土民情,與民同樂?!睹献印?梁惠王上》云:“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庇钟小睹献印?梁惠王下》云:“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3以此對照,范戊應(yīng)是儒家禮樂思想的維護和倡導(dǎo)者,而楚王則奉行墨子“非樂”“圣王不為樂”“有樂而少”的音樂思想。綜而觀之,范戊是兼通儒墨思想且富有學(xué)識的人物。孫詒讓曾指出,《墨子· 三辯》中的程繁“蓋兼治儒墨之學(xué)者”84。這與簡文中范戊的情形十分相似,但兩人都傾向于維護儒家的禮樂傳統(tǒng)。

      以往楚地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文獻,如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竹簡,主要是關(guān)于儒道音樂思想的典籍。85但上海博物館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的記述表明,墨家音樂思想在楚地也有影響和流傳。墨子曾到楚國向楚惠王獻書,傳播其思想學(xué)說?!段倪x注》(卷三)十引《墨子》佚文:“墨子獻書惠王,王受而讀之,曰:‘良書也’?!?6由此可知,在楚地發(fā)現(xiàn)包含墨學(xué)音樂思想的簡冊佚籍并非偶然,這為先秦諸子音樂思想在南方楚國交流發(fā)展的論斷增添了新的例證。

      注釋:

      ①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89—218頁。

      ② 黃蓓:《〈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六、七)文字集釋評述》,華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0。

      ③蔡樹才:《〈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七)〉文獻研究》,華中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1。

      ④ 米雁:《上博簡〈君人者何必安哉〉綜合研究》,安徽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2。

      ⑤ 曹方向:《上博簡所見楚國故事類文獻校釋與研究》,武漢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3。

      ⑥ 同①,第194頁。

      ⑦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第125頁。

      ⑧ 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 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見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80,瀏覽時間:2022—09—08。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初讀》,見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chujian/5123.html,瀏覽時間:2022—09—08。

      ⑨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湖南大學(xué)出版社,2019,第118頁。

      ⑩ 王叔岷:《莊子校詮》,中華書局,2007,第333頁。

      1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225頁。

      12 王洲明、徐超:《賈誼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第318頁。

      13 王泗原:《楚辭校釋》,中華書局,2014,第146頁。

      14 同13,第221頁。

      15 孫詒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第35頁。

      16 同10,第355頁。

      17 湖南省博物館等:《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文物出版社,2004,第51頁。

      18 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第467頁。

      19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長安張家坡西周井叔墓發(fā)掘簡報》,載《考古》,1986年第1期。

      20 同18,第274頁。

      21 同18,第362頁。

      22 同13,第145頁。

      23 同18,第2673頁。

      24 同15,第35頁。

      25 孟蓬生:《〈君人者何必安哉〉賸義掇拾》,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見http://www.fdgwz.org.cn/Web/Show/611,瀏覽時間:2022—09—10。

      26 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考》,簡帛網(wǎng),見http://www.bsm.org.cn/?chujian/5178.html,瀏覽時間:2022—09—09。

      27 周鳳五:《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新探》,載《臺大中文學(xué)報》,2009年第30期。

      28 黃人二:《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試釋》,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6期。

      29 同13,第169頁。

      30 同18,第1905—1906頁。

      31 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見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85,瀏覽時間:2022—09—09。

      32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1963,第51頁。

      33 同32,第127頁。

      34 同18,第1610頁。

      35 張崇禮:《〈君人者何必安哉〉釋讀》,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見http://www.fdgwz.org.cn/Web/Show/651,瀏覽時間:2022—09—07。

      36 同32,第43頁。

      37 徐元誥:《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第18頁。

      38 同18,第646頁。

      39 同31。

      40 同18,第2764頁。

      41 蘇建洲:《〈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見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91,瀏覽時間:2022—09—07。

      42 石磊譯注:《商君書》,中華書局,2011,第57頁。

      43 同31。

      44 季旭昇:《上博七芻議》,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見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88,瀏覽時間:2022—09—07。

      45 單育辰:《占畢隨錄之七》,見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http://www.fdgwz.org.cn/Web/Show/590,瀏覽時間:2022—09—07。

      46 同28。

      47 同15,第219頁。

      48“ 譽”字原釋“舉”,此從廖明春所釋,詳參廖名春《讀〈上博五· 鬼神之明〉篇札記》,載孔子2000網(wǎng)“清華簡帛研究”專欄,發(fā)布時間:2006年2月19日。

      49 李家浩、楊澤生釋“榮夷公”為“秦穆公”,見其所著《談上博竹書〈鬼神之明〉中的“送矛公”》,載《簡帛》第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177—185頁。

      5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316頁。

      51 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言不敢睪身”考》,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chujian/5180.html,瀏覽時間:2022—09—07。

      52 同18,第276頁。

      53 同15,第35—36頁。

      54 張雙棣:《淮南子校釋》(增訂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3,第1298頁。

      55 同18,第1894頁。

      56 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249頁。

      57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第128頁。

      58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瀏城橋一號墓》,載《考古學(xué)報》,1972年第1期。

      59 同32,第269、109頁。

      60 司馬遷:《史記》(卷87),中華書局,1959,第2543—2544頁。

      61 南京博物院等:《鴻山越墓發(fā)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07,第276—279頁。

      62 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荊門郭店一號楚墓》,載《文物》,1997年第7期。

      63 李學(xué)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第184—186頁。

      64 同18,第1259頁。

      65 同10,第1143頁。

      66 同15,第227頁。

      67 同15,第36—38頁。

      68 同18,第1527頁。

      69 同18,第1911頁。

      70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第142頁。

      71 同15,第417、421頁。

      72 同15,第214頁。

      73 辛占軍:《老子譯注》,中華書局,2008,第46頁。

      74 同10,第462頁。

      75 同15,第418頁。

      76 同56,第269頁。

      77 郭沫若等:《管子集?!?,科學(xué)出版社,1956,第1186頁。

      78 《管子》卷二十三,載《四部備要》第52冊,中華書局,1936,第198頁。

      79 石光瑛:《新序校釋》,中華書局,2009,第790頁。

      80 同60,第105頁。

      81 范曄:《后漢書》(卷80下),中華書局,1965,第2640頁。

      82 同37,第493—494頁。

      83 同18,第2666、2674頁。

      84 同15,第35頁。

      85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

      86 李善等:《六臣注文選》,中華書局,1987,第570頁。

      猜你喜歡
      楚王君王禮樂
      《禮樂》系列刊物述論
      “笑”諫君王
      周人傳統(tǒng)與西周“禮樂”淵源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楚王失弓新編
      姜太公釣魚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烽火戲諸侯
      楚王招賢
      活著就是君王
      楚王圍宋(下)
      焦作市| 平和县| 临颍县| 九江县| 谢通门县| 天台县| 阿巴嘎旗| 同江市| 新沂市| 报价| 星座| 内乡县| 广元市| 镇平县| 井陉县| 浏阳市| 连平县| 林州市| 赣榆县| 临朐县| 客服| 乡宁县| 汉川市| 南皮县| 绥芬河市| 兴义市| 图们市| 芜湖市| 乐都县| 寿阳县| 邢台市| 定陶县| 赤壁市| 皋兰县| 车致| 将乐县| 万安县| 井冈山市| 宁陵县| 泰州市|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