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秀娟
(霍山文峰小學 安徽六安 237200)
漢字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有著其自身的演變發(fā)展規(guī)律,在此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美學內涵,其美學方面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首先是形體美,漢字線條流暢,既表現古人的直觀感受,也蘊含古人的審美心理,其“形”美就是書寫元素的美,其“體”美就是書寫風格的美??梢哉f,形體美是漢字美學價值最直接的體現。其次是結構美,漢字有其自身的結構比例,主要體現為外圓內方、主次和諧、講究對稱。再次是氣韻美,許多漢字都是有感情的存在,特別是反切法讓漢語語音中“聲、韻、調”等方面的美更加系統(tǒng)化、豐富化。漢字字音會出現同音、近音、雙聲及疊韻等現象,讓人們在朗讀時,不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復調和重奏,而且非常容易產生聯(lián)想、想象,獲得如聞其聲的審美感受。例如,統(tǒng)編本一年級兒歌《說話》中的嘩嘩、沙沙、嘎嘎、呱呱等擬聲詞以及疊音詞直接寫出溪流、雨點、鴨子、青蛙說話的聲音,給學生聲情并茂的藝術享受。最后是表意美,漢字作為象形表意符號,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因素。例如,“人”的甲骨文為象形字,就如一位正彎著腰鞠躬的人,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恭敬、謙讓。
識字寫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也是小學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開展小學第一學段漢字識字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新課標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如下要求: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教師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寫字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漢字不同于其他表音文字,是獨特的表意文字,有其獨特的美學內涵。在漢字美學的視野下開展?jié)h字教學,就是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滲透漢民族的美學和特有的思維模式。因此,開展審美創(chuàng)造視角下的識字寫字教學需要把握以下兩個原則:
一方面,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在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到相應的知識內容。同時,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圍繞他們的興趣點開展教學活動,以確保課堂教學內容符合低年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可以從漢字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雪”字時,可以讓學生觀察“雪”字的結構特點,并利用多媒體展示“雪”字的書寫方法;在教學“明”字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明”字的書寫方法。
另一方面,遵循漢字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小學識字寫字教學應該從漢字的發(fā)展演變入手,從形、意、形等方面進行剖析,使學生體會到漢字的形式美、比例美,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水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以形義分析為基礎,在漢字的基礎上對字形進行分析,并從中提煉出漢字的美學內涵。比如“樂”字為象形字,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唱歌,說明了在生活中要多與人相處才能快樂?!皹贰弊值拿栏?不僅在于“樂”字的象形與會意之美,更在于“樂”字的整體結構之美。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下,小學語文教師把“寫字”與“寫作業(yè)”畫等號,將“寫字”當作一種任務,要求學生去完成,忽略了漢字書寫的審美價值。這一教學理念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脫節(jié),導致識字寫字教學得不到有效落實。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并未將信息技術與識字寫字教學有效融合,依然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識字寫字學習效果不理想。
在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學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也沒有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認知特點,沒有以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心理發(fā)展需求為基礎來進行教學設計,影響識字寫字的教學效果。另外,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會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規(guī)定的識字寫字教學任務,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識字寫字教學活動。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對世界的初步認知階段,不僅對外部事物充滿好奇,而且對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差,特別是對抽象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弱,審美能力尚未形成,審美意識還比較模糊,對于漢字的美學意義并沒有具體的認識,也缺乏相應的興趣。小學第一學段語文教材中的大多數漢字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所以在審美創(chuàng)造視角下的小學低年段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把這些抽象的漢字和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感受到漢字的美,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美學意義,從而提高其對漢字的具體認知。例如,在教授一年級上冊“日”這個漢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如問道:“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媽媽帶小明去公園玩,但是小明覺得很熱,這是為什么呢?”立刻就有學生回答:“老師,是因為小明衣服穿多了。”教師繼續(xù)追問:“還有其他的原因嗎?”,引導學生將思維聚焦到“日”字上來。
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和寫字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情境中對漢字有直觀的認識,進而降低識字的難度。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火”字時,教師可播放“一堆火”的動畫視頻。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火”的形態(tài),并讓學生思考“火”的寫法,然后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寫出漢字。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美感,也能加深他們對漢字的了解和記憶。
小學識字寫字教學方法有很多,其中字理識字教學最能體現漢字本源,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而且可以了解漢字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利用字理教學法,讓學生對漢字的結構和筆畫進行直觀認知,理解漢字的結構美,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為今后學習其他類型的漢字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動物兒歌》時,就可以運用微課探索“蟲”字旁的字理,先講解“蟲”的字源,然后再說明“蟲”字旁的構字規(guī)律——“蟲”字旁一般都和昆蟲有關。緊接著教師追問:“為什么彩虹的‘虹’也是‘蟲’字旁呢?”學生再次通過微課認識到:原來古人根據虹總是出現在雨后這一現象,就認為“虹”是能呼風喚雨的龍。
另外,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生正處于想象力極為豐富的階段,利用圖畫進行識字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字形進行整體感知,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而且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使其獲得美的享受。例如,“目”這個字,它最初是眼睛的抽象外觀表示,通過觀看圖畫,學生可以看出“目”字的演變歷程,最終發(fā)現這個文字就是將抽象出來的眼睛圖像豎過來,從而獲得美的享受。
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第一學段的評價要特別重視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語言表述,多鼓勵和表揚,明確地指出不足,引導學生的審美觀往正確、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教學評價是推動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學評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結果評價,主要以學生的寫字情況作為評價標準,以分數的形式來衡量學生的書寫水平;另一種是過程評價,主要以教師對學生書寫過程的關注程度為標準。從美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不斷追求美。為增強孩子寫字的興趣和信心,還可以邀請家長也加入寫字評價中來,每晚和孩子進行書寫比賽并互評,并準備一些小獎品。同時,每節(jié)課我會根據要求書寫的漢字的不同特點,把具有共同點的漢字放在一起,通過讀帖、觀察教師范寫,讓學生交流并總結相關的書寫要點,然后讓其對照書寫要點,做到筆筆到位。之后我及時把好的作品拍照發(fā)送到班級顯示屏上,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寫得好的字的優(yōu)點,對于書寫中存在明顯問題的用紅筆進行糾正,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評改再重新寫。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學生們的寫字勁頭更足,沒受到表揚的努力想得到表揚,受到表揚的又想超過寫得特別好的,進而更好地鞏固識字寫字學習的成果。
在小學第一學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審美創(chuàng)造著手,重視識字寫字教學,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同時,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使其感受到美的存在,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