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芳 姜陽喆
在學校,孩子難免會有磕絆,如果不小心受了傷,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王宇今年11歲,是陽光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活潑開朗、樂于助人,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因為處在好動的年齡,父母經(jīng)常告訴王宇,和同學相處時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在課間玩鬧和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盡管王宇一直把父母的話記在心中,但在一次體育課上還是惹了麻煩。
王宇特別喜愛打網(wǎng)球,每次上體育課,都會拉著同學張昊一起練習,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一些小型比賽。隨著技術日益嫻熟,王宇逐漸丟掉了剛學打球時的緊繃,球風變得更加大膽。
這天,王宇像往常一樣和張昊練習網(wǎng)球。老師夸獎了他一句:“按照這個進步速度, 你可以嘗試上旋發(fā)球了?!闭f完,老師就去查看其他同學的練習情況了。聽了老師的話,王宇心癢癢的,便和張昊說:“我們試一下上旋發(fā)球怎么樣?”張昊也躍躍欲試,一口答應。
王宇激動地握緊球拍準備發(fā)球,但因為沒掌握技巧,網(wǎng)球重重地打在了張昊嘴巴上,鮮血頓時流了出來。王宇和同學們都嚇壞了,老師迅速撥打了120。救護車把張昊帶走后,老師通知王宇和張昊的家長前往醫(yī)院。
雖然口腔出血止住了,但張昊一時尚無法開口說話,且牙齒斷裂,需要修復??粗〈采系膬鹤樱瑥堦桓改笩o法控制心中的怒火,用刺耳的言辭指責王宇和陪同的老師。王宇充滿愧疚,低頭默默忍受,老師也在一旁不停地賠禮道歉。
過了一會兒,王宇父母趕到了醫(yī)院。媽媽把他領到門口了解完前因后果,隨后便回到病房和張昊父母商討賠償方案。王宇站在病房外,聽著屋內此起彼伏的爭吵聲,不知所措。正當他猶豫是否要敲門進去的時候,父母突然推門而出,直接拉著他離開了醫(yī)院。
回到家后,王宇父母講述了當時病房內的情況。他們一進病房,便遭到了張昊父母劈頭蓋臉的謾罵,還提出了很高的賠償數(shù)額。除了合理支出的醫(yī)療費、牙冠修復費、陪護費等,他們還要求賠付交通費、營養(yǎng)費,總金額高達6萬元,這讓王宇父母難以接受。他們拒絕了張昊父母的要求,但還是預支了醫(yī)療費和牙冠修復費。
之后一段時間,張昊父母沒有再聯(lián)系他們。本以為這件事就此結束,沒想到,王宇父母竟收到了來自法院的傳票。傳票上赫然寫明,張昊作為原告起訴王宇父母和陽光小學,案由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要求他們賠償醫(yī)療費、牙冠修復費、陪護費、營養(yǎng)費、交通費、鑒定評估費等共計5萬元。
開庭審理時,王宇父母認為,張昊受傷并不是王宇故意造成的,事發(fā)時老師也未在場監(jiān)督,王宇并不存在過錯。事后他們積極解決問題,已經(jīng)支付了醫(yī)療費及牙冠修復費共計6000元,不應再額外支付其他錢款。學校的負責人則主張,張昊受傷是學生間的正常體育活動造成的,學校在這一事件中不存在任何過錯,且張昊所主張的營養(yǎng)費、陪護費、換牙交通費未進行鑒定,沒有事實依據(jù),學校對此不予認可。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兩個被告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及責任比例如何劃分。
由于張昊和王宇均為未成年人,在學校學習、生活期間,監(jiān)護關系并未轉移,因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由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承擔無過錯的替代責任。因此,王宇父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學校而言,事發(fā)當日,體育老師安排王宇和張昊一同練習網(wǎng)球,老師的言語使得兩人嘗試超出能力范圍的動作,且老師未在現(xiàn)場陪同。除此之外,陽光小學無法提供證據(jù)證明其在教學管理中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落實了相關安全管理制度,也無法證明在本起事故發(fā)生時,他們盡到了相應的安全教育、管理職責。因此,法院酌定張昊的損失由張昊本人、王宇父母分別承擔30%、學校承擔40%的責任。
而對于張昊主張的5萬元賠償金額,根據(jù)鑒定機關出具的鑒定意見顯示,牙冠修復總費用在1萬元左右,醫(yī)療費用在1000元左右,已由被告王宇父母部分支付。另外,對張昊主張的交通費、營養(yǎng)費、陪護費等,由于其未住院治療,不存在營養(yǎng)費的支出,實際交通費應在500元左右。綜合各項費用,原告張昊的實際損失共計11500元,由原告張昊和被告王宇父母、陽光小學按比例承擔,張昊應返還王宇父母之前多支付的費用。
得知判決結果后,王宇終于放下心來。但是,這次教訓會深深地刻在他心里,時刻提醒他不要沖動、不要逞能,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小男子漢。
律師語錄
監(jiān)護人替代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jiān)護人盡到監(jiān)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jiān)護人賠償。
根據(jù)該法律規(guī)定可知,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侵權行為導致他人受損害時,由監(jiān)護人代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就是替代責任,且該責任的承擔并不考慮監(jiān)護人是否存在過錯。就像本案中的王宇,因過錯導致張昊受傷,盡管王宇父母不存在任何過錯,依然要代王宇進行賠償。
但是,如果監(jiān)護人盡到了監(jiān)護職責,則可以減輕侵權責任。比如,若事發(fā)當時王宇父母在場,在練習前對他進行了安全教育,或者一直陪同在旁。此時,就算王宇因發(fā)球失誤導致張昊受傷,王宇父母所承擔的侵權責任比例也會降低,因為其已經(jīng)盡到了作為監(jiān)護人的教育職責和注意義務。
學校和教育機構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蛘咂渌逃龣C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學校、教育機構等主體來說,要盡到充分的合理審慎義務,比如事前排查、事中勸阻、事后救助等。展開來講,學校必須充分審查安全防護設施是否到位,做到事前排查;事中,學校必須確保有老師或者安保人員在場陪護、勸阻;事后,學校和老師必須及時救助、采取措施避免事件危害擴大,并積極通知家長。
在本案中,由于體育老師的話,張昊和王宇才選擇了嘗試上旋發(fā)球這一危險動作。在兩人開始練習后,老師未在一旁全程陪伴,這也導致其后續(xù)未能及時進行救助?;诖耍柟庑W在該案件中并未盡到學校的安全審慎義務,也未落實相關安全管理制度,即并未履行作為學校應承擔的教育、管理職責,應承擔多數(shù)損害賠償責任。
關于未成年人保護,作為監(jiān)護人,父母要切實履行監(jiān)護職責;作為教育管理機構,學校也要履行教育、管理職責。只有家庭和學校雙管齊下、共同配合,才能保護未成年人安全、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