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雄
貴州省天柱縣法院,貴州 天柱 556699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民事主體不具備以自己行為來承擔民事義務以及行使民事權利等能力的人叫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的離婚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協(xié)議離婚,即男女雙方的離婚意愿是自愿的,然后在婚姻登記機構提出離婚申請,婚姻登記機構對兩方的離婚意愿子女、財產(chǎn)進行查明處理后,準予離婚并下發(fā)離婚證;另一種是訴訟離婚,即男女一方要求離婚,可以到相關機構進行協(xié)調(diào)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訴訟離婚。協(xié)議離婚是需要明確男女兩方都具有離婚意愿,需要雙方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并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離婚意愿。訴訟離婚著則是由男女雙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法院對是否離婚進行判決,法院具有判斷是否符合離婚條件的權利,所以對于男女雙方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就沒有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了。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不具備辨別能力以及控制能力,對于家庭的貢獻也相對比較少,極其容易被視為家庭的累贅,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chǎn)權益比較容易受其配偶一方的侵害,甚至虐待、遺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
盡管如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通過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而解除婚姻關系,同時它符合解除婚姻關系實際需要,并非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配偶解除關系進行鼓勵,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離婚的關系,從而保障夫妻雙方以及子女的合法權益。
在民法中有三種代理方式,即委托代理、指定代理以及法定代理,其中以親權以及監(jiān)護權為基礎,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提供訴訟幫助的代理問題是法定代理。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權限是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權,法定代理權不同于當事人約定授權的委托代理權,而是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和約束,與當事人的本人意志沒有關系。在訴訟中法定代理人的設定是為了補足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缺失的行為能力,從而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通過法定代理人行為能力幫助,而享有法律所規(guī)定的相關權利并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在確定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訴訟之后,就要對法定代理人的人選進行選定。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也就是說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還具有或存在著監(jiān)護權,那么其他人員是不具備監(jiān)護權的,也沒有辦法成為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之后就會出現(xiàn)這一樣一種局面:配偶本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也就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作為離婚訴訟的兩方當事人進行訴訟,這個局面明顯與代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訴訟公平的根本目的嚴重不符?;谶@種情況,有學者提出了一種在法律規(guī)范之內(nèi)的解決方法,即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配偶之外,并具備監(jiān)護資格的人員是可以通過相關法律程序變更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從而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訴訟,這種辦法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但相對比較復雜,且會在實施中出現(xiàn)各種新問題。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的權限問題,多數(shù)觀點認為只有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chǎn)權益被侵犯時才可以代理訴訟離婚,但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的設定其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法律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如果只有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權益受到侵害時提起訴訟,那么與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目的相悖。同時,法定代理人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表示離婚的意愿僅僅代表男女兩方可能會離婚,法院還需要通過對是否具備離婚意愿、是否具備離婚條件等實際情況進行查明。所以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應具備訴訟程序上的權益、處理實體權利的權利、表示離婚與否的意愿等權限。
本文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離婚的理論可行性和實際性需要分析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可以訴訟離婚,然后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通過法定代理人代理訴離婚、法定代理人的范圍、代理權限等方面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訴訟離婚代理問題的理解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希望今后對有關學者研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訴訟離婚代理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