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紀英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輔助材料,拓寬學生眼界和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課下深入實踐探究提供有效的途徑,助力提升其實踐能力。初中化學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輔助技術,讓化學知識的講解和分析更為流暢、生動、易懂,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微課、虛擬實驗室和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手段,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概念知識作為初中階段化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實現(xiàn)理論知識深化的重要基礎。有些化學知識的概念界定比較抽象、晦澀,學生理解的時候比較復雜,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分解概念知識的要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一一進行通俗化解讀,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并牢記知識要點,在頭腦中形成全新的認知體系。這種教學模式相較于口頭論述的形式,教學效果更直觀,教學目標也能得以順利完成。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可以整合大量的網絡資源,使其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素材。無論學生如何獲取知識,都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開展實踐活動,所以,在網絡平臺的推動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行搜集材料,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課堂實效也得到真正提高。
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需要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和整合知識,避免出現(xiàn)思維上的局限性。這樣,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就會更具體,能夠快速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也是實現(xiàn)學科目標的有效手段。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拓展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教師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通過各種有趣、新穎的教育模式,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靈活發(fā)展,也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更多收獲。
多媒體的有效運用,能夠改變當下化學教學的諸多弊端,并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在“可燃性氣體的點燃”實驗中,要求學生仔細檢查氣體的純度。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避免實際操作的時候給學生帶來傷害。此外,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合適的、新穎的相關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激發(fā)其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能真正愛上化學。
多媒體聲色兼具,合理使用可以實現(xiàn)動靜結合、能調動學生的感官效果。如在“電解水實驗”的觀察中,通過課件可以形象且生動地展示電解水實驗,學生會對化學變化中的分子、原子有更深刻的認知。又如,在“酸和堿性質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進行更直觀、細致的觀察和總結,認識指示劑的變化狀況,發(fā)現(xiàn)化學的神奇之處。
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以動態(tài)模擬的形式,充分展現(xiàn)了化學知識要點,幫助學生理解了化學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是學習化學知識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學生主動接觸和了解化學的主要階段。為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教師可利用微課技術,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首先,教學階段的知識導入。教師選擇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內容,采用錄屏、手寫屏的形式,配合各種演示類的軟件展示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在教學導入的時候,有效運用微課視頻,能夠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相互交流,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化學知識的相關內容,教師可利用微課展示生活中的某些化學現(xiàn)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打開學生探索的大門。
其次,課堂上微課的有效運用。為確保順利、高效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需要提前摸清楚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包括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困惑,然后結合教學目標對化學內容進行細化調整。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主動思考化學問題。尤其是在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和學生進行互動,可以充分體現(xiàn)微課視頻的優(yōu)勢,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
最后,課后結束階段微課的有效運用。為完善評價體系,教師結合學生的課上表現(xiàn)情況,利用微課梳理重點難點知識,接著制作成微課視頻,上傳網絡。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下載,隨時復習和預習。同時,教師在微課中添加輔助材料,如實驗圖片、思維導圖等,通過微課進行補充講解,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化學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同時做好知識的反饋和整合,對最終的評價流程進行合理調整。
虛擬實驗就是利用虛擬軟件,學生在計算機操作的時候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以虛擬角色進入其中。虛擬實驗的操作,包含酒精燈、高錳酸鉀等儀器和藥品。學生在實驗主題下,按照教師的指導進入合適的界面,選擇合適的器材進行操作。實驗的流程以及具體的操作、注意事項則是在軟件系統(tǒng)下完成,學生操作的時候只需要點擊對應的圖表,按照實驗的流程、現(xiàn)象以及某些結果進行合理操作即可完成化學實驗,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給出合理建議。虛擬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師生相互討論,最后進行總結和交流,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具體的操作原理、方法和步驟。
虛擬實驗需要在軟件系統(tǒng)中進行操作,所以,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模擬和創(chuàng)新的時候,還需要體現(xiàn)虛擬實驗的交互性特點,為學生傳遞一種真實的感受和認知。如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虛擬實驗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體驗反饋,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其中高錳酸鉀的顏色,以此激發(fā)學生實驗操作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虛擬實驗的運用,有效降低了化學實驗操作中存在的潛在危險。部分化學實驗用到的酸堿性物質、藥品具有腐蝕性,而結合信息技術下的虛擬實驗開展教學活動,則可以讓學生進行虛擬操作,避免了意外的發(fā)生。
初中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素材有著緊密聯(lián)系,若有豐富的素材,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也會提升。反之,若是單一的素材,則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利用線上的校本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素材的搜集和整合。在學習資源的輔助下,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會更深刻,整體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自然提升。
初中化學教師要深度了解智慧課堂建設的要點,通過線上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素材。首先,教師利用網絡上的資源和多樣化的素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更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向學生展示他們熟知的化學變化和化學現(xiàn)象,揭示內在規(guī)律。其次,線上教學做好重點難點的總結工作,線上繪制思維導圖,將不同的資源上傳平臺,為學生線上學習提供豐富素材。還可以在校本資源平臺中增設開放類的板塊,引導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進行交流和學習,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更強烈的探索欲望。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既能優(yōu)化教學流程、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全面認識信息技術的各項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的獨特魅力和學習化學的樂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