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勇,陳鈺敏
(1.山西大學 社會哲學與城鄉(xiāng)發(fā)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2.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在研究《西游記》的著述中,對天宮各項制度進行系統(tǒng)論述的作品幾乎沒有,有關的研究零星散見于各種文章中(1)有論者指出,玉帝作為天宮的最高統(tǒng)治者,存在論資排輩、不能知人善任、因人設官、“好賢”不用賢的用人不當問題(見姚敦安《玉皇大帝的人事制度》,《語文世界》,2001年第6期)。有論者從法學研究的角度分析《西游記》反映的明代訴訟制度(見歐陽愛輝《〈西游記〉反映的明代訴訟制度》,《邊緣法學論壇》,2009年第2期)。有論者從銓選制度和管理制度兩個方面,比較道教的天庭神職和中國傳統(tǒng)官職的異同之處(見鄔鵬《道教天庭官制與中國傳統(tǒng)官制》,《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第2期)。有論者將天宮制度與明朝制度相比較,且以此觀照明朝人才制度的弊端,如能不對責、流動性差、賞罰不分、流于表面等(見王銀寶《〈西游記〉政治意蘊探微》,《安徽文學》,2015年第2期)。。
錢穆先生指出,某一項制度之逐漸創(chuàng)始而臻于成熟,在當時必有種種人事需要,逐漸在醞釀;又有種種用意,來創(chuàng)設此制度。這在當時也未必盡為人所知,一到后世則更少人知道,但任何一制度之創(chuàng)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內(nèi)在的用意,這是斷無可疑的[1]2。
制度創(chuàng)設之外在需要大致是基于當時的歷史狀況,內(nèi)在用意則主要源于執(zhí)政者的理念,而理念又反映了執(zhí)政者為其治下社會描繪的藍圖。
玉皇大帝是民間信仰諸神中地位最高的神,是天的化身,由遠古觀念中“天帝”的形象演變而來。《西游記》中天宮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玉皇大帝,但在正統(tǒng)道教典籍中,最初地位最高的神為老子,后衍生為“三清”,而玉帝屬于“三清”之下的“四御”,為“四御”之首。唐代佛道相爭,唐玄宗李隆基封“四大真人”與佛門的“四大菩薩”相抗衡,其中“玉皇大帝”被視為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別號。此后,玉皇大帝的地位逐漸升級,宋真宗趙恒加封玉帝圣號,宋徽宗趙佶將遠古“昊天上帝”和道教的玉皇大帝合二為一,南宋初朱熹提出恢復天帝最高神位。至此,玉皇大帝成為上天的最高主宰[2]144-149?!段饔斡洝烽_篇中提到“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3]2,可見整個三界都在天庭政府的管理之下,玉皇大帝是名副其實的三界最高領導,天宮、陰司、江河湖海、十洲三島等都歸他節(jié)制,他雖然不直接任免人間的君王,但可以像對待鳳仙郡那樣通過控制自然條件等方式施加影響,直至令其垮臺或滅國。
下文主要從機構設置、選官用官、監(jiān)察、兵防等角度,分析玉帝統(tǒng)轄下的各項重要制度。因天宮的行政、司法工作不分家和賦稅制度在原著中較少述及等緣故,故對司法和賦稅制度不展開論述。
《西游記》中,從蟠桃大會和安天大會的邀請名單來看,在天宮辦公的中央官員包括:四御、五炁真君、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四大天王、四大天師、二十八星宿、托塔李天王及哪吒等?!段饔斡洝冯m成書于明代,但《西游記》中的天宮體制與明代又不盡相同,在官職設置上,天宮有掌朝左輔相一職而明代沒有;天宮雖未像明代那樣設置內(nèi)閣大學士,但玉帝近臣四大天師擔負了相似的職責。
小說中寫道,對于沙僧失手打破玉玻璃的行為,玉帝大怒,下令掌朝左輔相懲處沙僧?!犊讌沧印ふ摃酚醒?“王者前有疑,后有丞,左有輔,右有弼,謂之四近?!盵4]27“輔”為輔助帝王的官員,此處的掌朝左輔相應同于宰相,但在《西游記》中只出現(xiàn)了一次,且未參與到?jīng)Q策中,僅是代玉帝實施對沙僧的懲處,實際上可能有名無實。另外,四天師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為玉帝近臣,其職責與明代初期的內(nèi)閣大學士相似。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奏章批答,從前是宰相的事,現(xiàn)在是皇帝的事?;实鄄荒芤灰挥H自動筆,便口授大學士寫出,這所謂‘傳旨當筆’。由皇帝吩咐下來,這事怎么辦,那事怎么批,他們只照皇帝意見寫下。所以照理,大學士不過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政治大權還是在皇帝,不在大學士?!盵1]108
第五十一回,孫悟空來到靈霄殿外,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邱弘濟四天師及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3]544。第八十七回,邱洪濟、張道陵與葛、許四真人引孫悟空至靈霄殿下,并向玉帝啟奏[3]972。由此可推知,四天師負責轉達奏章、引領陛見、宣布諭旨等事宜,與明太祖時內(nèi)閣大學士“傳旨當筆”相仿,官職及權任皆不高,并未參與實際決策,政權仍在最高統(tǒng)治者手中。
天宮部分官員的職能類似明代六部,各司其職且直接與玉帝對接。玉帝為孫悟空授職時,“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3]38,一旁的武曲星君向玉帝上奏“天宮里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jiān)缺個正堂管事”[3]39,可見武曲星君是主管武官授職的官員,熟悉天宮各個機構的人員配備,類似于吏部尚書。此外,木德星君送弼馬溫上任,五斗星君送齊天大圣到任,證明這些官員也承擔著吏部的職責。戶部掌管疆土、田地、賦稅及其他財政事宜,被下派的土地、城隍職能與戶部官員相似。太白金星屢次充當玉帝使者與外界溝通,類似天宮外交官的角色,屬于禮部的職責。托塔李天王統(tǒng)轄天庭十萬天兵天將,職能與兵部尚書相似,不同于現(xiàn)實的是明代兵部尚書大都為文官,但李天王為武官。第七回,孫悟空被押送至斬妖臺后,由南斗星君監(jiān)斬,“奮令火部眾神,放火煨燒……又著雷部眾神,以雷屑釘釘”[3]69,他的職能類似于明代的刑部尚書,主管刑法事宜。明代工部下設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負責全國上下工程建設,九天應元天尊轄下雷、電、雨諸神及修建齊天大圣府的張、魯二班,所行職責類似工部。
第五回中,受王母娘娘派遣的七衣仙女欲入園摘桃,蟠桃園的土地公公說:“仙娥且住。今歲不比往年了,玉帝點差齊天大圣在此督理,須是報大圣得知,方敢開園。”[3]51這意味著天宮政府和皇室之間已經(jīng)劃清了權限,以前政府名下的蟠桃園由皇室管理,現(xiàn)在理順了管理機制,由玉帝任命的政府官員來督理。
張未然評論玉帝的管理理念為“全能型”管理模式[5]94,玉帝既要主持“安天大會”等重大會議,也要規(guī)定龍王的降雨在何時何地、體量是幾尺幾寸[3]54。鳳仙郡久旱無雨,孫悟空請東海龍王敖廣降雨,敖廣不敢擅專,理由是“我雖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輩。上天不差,豈敢擅自來此行雨?”[3]971唯有孫悟空到天宮請一道降雨圣旨,敖廣才能按照規(guī)定的數(shù)目下雨。管轄范圍更小的涇河龍王也是直接領受玉帝的旨意降雨,但因在下雨的時辰、點數(shù)方面違旨而被處以極刑。按垂直管理原則,龍王作為下界的水系官員,應受水德星君節(jié)制,但在天宮的體制下,玉帝不僅管治中央,在某些具體事務上還直接指揮地方。
再看專管土地的基層官員土地神,這個群體數(shù)量異常龐大,“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3]456,是天宮官員體系中的最底層。如來說周天之內(nèi)有天、地、神、人、鬼五仙[3]662,土地屬于鬼仙,在五仙之中地位最低,這從五莊觀土地的陳述中可得到證實:“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個鬼仙,怎么敢拿去?”[3]270地位低下、無錢無勢,再加上信息不靈通,土地神自是經(jīng)常受欺侮。第十五回,孫悟空喚出當坊土地、本處山神欲解悶氣,土地、山神忙道:“大圣一向久困,小神不知幾時出來,所以不曾接得,萬望恕罪?!盵3]161即便是盤踞各地的妖怪,只要法力稍大一些的,就敢對土地動粗,紅孩兒便經(jīng)常剝削、虐待土地,土地訴苦道:“把我們頭也摩光了。弄得我們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充身,食不充口?!盵3]456由此可知,土地雖為天宮基層官員,但地位低下,且無俸祿,全仰仗民間燒香燒紙以維持溫飽。妖怪也知土地處境艱難,便威逼利誘他們幫忙,車遲國斗法時,虎力大仙教本坊土地扯住孫悟空的頭顱,并許諾將土地容身的小祠堂蓋作大廟子,泥塑像改作正金身[3]525。
以龍王、土地為代表的天宮轄下地方官員,總體上來說官輕勢微,類似明代地方制度,明代一省分為三個司,再分為許多分守、分巡的司,其下才是府、州、縣,基層官員地位低,服侍、奉承上面的長官還來不及,哪還有精力去親民[1]124。
天宮體制不重視基層官員,會帶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施政的效果難以保障,二是會滋生腐敗。由于天高皇帝遠,天宮基層官員往往逮住機會便要徇私舞弊、任人唯親。如西海龍王的前八個外甥全部獲任了官職,第九個被安排在黑水河“養(yǎng)性”,結果霸占了黑水河河神的府第,打傷了河神的水族,黑水河河神“卻沒奈何,徑往海內(nèi)告他。原來西海龍王是他的母舅……我欲啟奏上天,奈何神微職小,不能得見玉帝”[3]489。全書中下界基層官員唯一一次面見玉帝,是鳳仙郡土地、城隍、社令等神由當駕天官引領,向玉帝拜奏“本郡郡主并滿城大小黎庶之家,無一家一人不皈依善果,禮佛敬天”[3]976。從整個故事情節(jié)來看,這只是玉帝的一場“政治秀”,并非一種基層官員向天宮常規(guī)述職或緊急匯報的機制。
《西游記》中,基層官員可以依靠家族的力量獲任,如涇河龍王幾個兒子的任職皆非通過選舉或競聘產(chǎn)生,而是借助了二舅西海龍王的裙帶關系,類似基于血統(tǒng)的分封制。
成仙則一般要得到正道仙師傳授。豬八戒遇真仙拜師學藝,修成大羅仙,功圓行滿后得以飛升。沙僧同樣遇到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3]489,被玉帝敕封為卷簾將。他們都是幸運地碰到仙師,經(jīng)歷一番修煉后獲得飛升資格。這類似漢代的選舉制,既不定期,也無固定的選舉機關,地方民意可舉,三公九卿、政府大僚也可舉,所舉則稱為賢良,指有特殊才能的人[1]14。
成仙也有捷徑,求師無門的金鼻白毛鼠精、玉兔精試圖與唐僧交合,一個是拿唐僧去配合,成太乙金仙[3]897,一個是欲采取元陽真氣,以成太乙上仙[3]1036。不過即便她們足夠幸運修成太乙仙,也未必能在天宮當官。同為太乙仙的孫悟空雖本領高強,但由于他的授業(yè)師傅不屬于天宮在冊的仙人,所以在官封弼馬溫之前無法取得仙籍,在玉帝看來仍是下界妖仙[3]38。
能在天宮當官的,大概只有天仙。地仙如鎮(zhèn)元子,“圣號與世同君,乃地仙之祖”[3]291,與三清四帝熟識,地位很高,但仍在萬壽山的五莊觀中修行。福祿壽三位神仙,在蓬萊仙境修行,皆未在天宮當官。
可以設想,天宮官員不是一次性配齊的,但隨著入職的官員逐漸增多,導致天宮里所有崗位都不缺官,甚至發(fā)展到官員數(shù)量超過管理事務的需要,這時便需因人設崗,最典型的就是委派齊天大圣去管理蟠桃園。
上面所說的選舉制可能是天宮官員出缺時選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神仙們修成不老不死之身,不死,仙位永不出缺,不老,仙官永不退休”[6]14-15,在官員滿額之后,無論是新人入職還是舊人復職,都無從安排,二郎神在擒拿孫悟空后未入天宮高升,沙僧取經(jīng)成功后未回天宮復職,大概就是這個原因。斷了新陳代謝的循環(huán)過程,缺乏提拔使用新人的空間,執(zhí)政者即使想改革用人制度也無從做起。
政府官員分為有祿和無祿之別。從奎木狼被貶職后仍“帶俸差操”[3]353,可以推知天上官員是有俸祿的。反觀孫悟空,玉帝認為他是“無祿人員”[3]59,沒有參加蟠桃大會的資格。不同大小的蟠桃成熟時間不同,功效也不同,但都指向延年益壽的作用。神仙們要延長壽命,除了像福祿壽三星說的“養(yǎng)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苦修外[3]287,吃蟠桃以及太上老君的金丹也能起到相同作用,故蟠桃和金丹很可能是政府官員的俸祿,因此蟠桃大會的邀請名單,也可能是一份天宮官方認定的享受俸祿的官員名單。
天宮監(jiān)察制度頗為嚴格,設置有內(nèi)部自查和外部監(jiān)察?!段饔斡洝返谖寤?孫悟空偷仙丹、盜御酒并反下天庭,齊天府主動向玉帝匯報孫悟空的行蹤,“孫大圣不守執(zhí)事,自昨日出游,至今未轉,更不知去向”[3]55。這應是內(nèi)部自查。
外部監(jiān)察包括點卯、糾察靈官查訪、玉帝巡視及千里眼等官員收集情報。第三十一回中孫悟空追到天庭尋找奎木狼時,玉帝確認奎木狼不在天宮,靠的就是點卯制度,“四卯不到。三日點卯一次,今已十三日了”[3]353。點卯制度實行的是三日點卯一次,點卯畫押,表示已經(jīng)到崗??梢钥闯?天宮內(nèi)部的監(jiān)察制度很嚴格,但奎木狼所在的斗牛宮內(nèi)部管理松懈,無人發(fā)現(xiàn)奎木狼連續(xù)四次未點卯,存在嚴重失職。
在第五回中,得知孫悟空偷了“九轉金丹”后,玉帝下旨“快著糾察靈官緝訪這廝蹤跡”[3]55,靈官隨即出殿遍訪,盡得其詳細。《后漢書·竇憲傳》有言:“昔永平中,常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盵7]812糾察,即為糾舉監(jiān)察之意。糾察靈官正是玉帝監(jiān)督眾官的執(zhí)行者,職責是監(jiān)督眾官的一切不當行為和過失。豬八戒私會嫦娥正是被糾察靈官發(fā)現(xiàn)后上奏玉帝的。
孫悟空向眾監(jiān)官問起弼馬溫一職,眾官回答“如稍有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3]41,即可佐證監(jiān)察之嚴格。類似的話,太白金星也說過:“若受天命,后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盵3]36雖是“未入流”的職位,但一舉一動皆被監(jiān)察,對于應盡職責容不得絲毫差錯。
玉帝還堅持自己親自監(jiān)察三界,“那廝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師監(jiān)觀萬天,浮游三界,駕至他方,見那上官正不仁,將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3]972。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這說明玉帝在天宮辦公時,經(jīng)常要進行類似的微服私訪,而且是三界全覆蓋,不留死角,全面監(jiān)察。
天宮的千里眼、順風耳以及下界的土地神都有收集情報的功能,因而能為監(jiān)察提供信息。孫悟空自仙石中出來時,玉帝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人奉旨出門外,看得真、聽得明[3]3,將搜集到的信息上報給玉帝。土地神也有類似作用,第二十四回中,孫悟空向五莊觀土地詢問人參果的事情,土地將人參果的出處和食用方法一一告知,可見土地掌握所轄領域的資訊,對上級的決策和行動有參考價值。
第五回中,托塔李天王奉玉帝之命,統(tǒng)領天宮直屬部隊攻打花果山、捉拿孫悟空,部隊組成包括四大天王、哪吒太子、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3]55。這類似明代的衛(wèi)所制度,每逢出兵打仗,由朝廷派一個將軍,稱作總兵官,所帶的便是衛(wèi)所軍隊,戰(zhàn)事結束,總兵官交出兵權,軍隊回歸衛(wèi)所[1]138?!段饔斡洝分械睦钐焱鯙椴筷牽傤I,負責“中軍掌號”[3]56,調動十萬天兵出戰(zhàn),四大天王平時負責天宮衛(wèi)戍,在花果山一戰(zhàn)中則起到輔助李天王掌控戰(zhàn)事的作用。在后來天宮頻頻對唐僧師徒的救援中,四大天王再也沒有出動過,足見孫悟空反下天宮屬于“非常時刻”。
另外,四大天王經(jīng)常輪換值守天門。孫悟空被招安后第一次上天,走到南天門被增長天王攔住了,因與孫悟空“素不相識”[3]37,故不肯擅自放入。第二十五回,孫悟空用來使五莊觀童子沉睡的瞌睡蟲卻是“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贏的”[3]276,可知四大天王輪流值守巡查,并無固定崗位,他們既要參與戰(zhàn)爭,也要守衛(wèi)天門,類似漢代的兵役制度,“既要到中央當衛(wèi)兵,又要到邊疆當戍卒”[1]26。不過,四大天王守門時夠不上兢兢業(yè)業(yè),值崗時曾與孫悟空玩“猜枚”游戲,且他們并非時刻在崗,如孫悟空到天宮查勘奎木狼身份時,在南天門并未遇到四大天王,僅有龐、劉、茍、畢、張、陶、鄧、辛等守將[3]353。
除龍宮、個別土地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兵員外,玉帝還派遣部隊駐扎下界,比如真武大帝在武當山的部隊曾奉玉帝敕旨剪伐天下妖邪?!奥犝{不聽宣”的二郎神,也屬于玉帝的一支機動部隊。西游研究學者蔡鐵鷹認為,二郎神的地位正是明代皇室封國制度的寫照,“宣,是皇帝召見臣子,是日常政務,二郎神不得(或不必)參與,所以不聽;調,是調兵,應該出現(xiàn)于緊急情況時,是二郎神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要聽”[8]193。
天宮制度的形成反映了玉帝的管理理念,上述幾種制度的共同特點是專制集權,專制的實現(xiàn)需要輔以嚴刑峻法,集權則要求下屬忠誠。玉帝管理的三界,事務非常繁雜,難免存在顧及不到的地方,因此會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讓臣下發(fā)表意見并在必要時給足他們面子,這表現(xiàn)為“專制能納諫”和“嚴刑講人情”。天宮僵化的人事體制下,為了維護玉帝和天宮的利益,也偶爾會重用忠誠的臣子,而一旦違背了忠誠的前提,權力便會被收回,故在治理手段上表現(xiàn)為“用忠偶授權”。
考察天宮的政治體制,可知玉帝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大小事務皆由他拍板定奪。這與《西游記》成書時期明代的君主專制政治相似。明代廢除了中書、門下兩省,尚書省權歸六部,實際上權力由皇帝獨掌。薩孟武先生對此分析道:“吾國數(shù)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治,所以古人所想象的天上制度也是玉帝的專制政治?!盵6]73
當然,天宮一切事務的決策過程并非全由玉帝獨裁,臣下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比如天宮道派官員與佛派高層成員的意見就很有分量。孫悟空大鬧龍宮和冥府,玉帝欲派遣神將下界擒拿時,太白金星提議招安,玉帝即說“依卿所奏”[3]36。孫悟空到了天宮,嫌棄官職太小,逃出天宮,后自稱齊天大圣時,太白金星再提議招安,玉帝回復“依卿所奏”[3]47。孫悟空擾亂蟠桃大會,玉帝派天兵天將圍攻花果山,但敗陣而走,觀音菩薩請調二郎神助力剿除,玉帝聞言,“即傳調兵的旨意”[3]36。太白金星和觀音菩薩類似玉帝的智囊團,他們的勸諫有理有據(jù),故能使玉帝信服。此與明代的廷議相似,遇到大事,各部不能單獨決定,常由七卿、九卿公決[1]100。這種議事制度有利于集思廣益,能減少統(tǒng)治者的決策失誤。
林庚認為,玉帝在故事中表現(xiàn)得從諫如流,也并像不是作威作福的帝王[9]13,這種開明納諫并不會損害玉帝的權威,因為臣下們知道何事可諫及何事不可諫。例如,當孫悟空為鳳仙郡求雨被玉帝駁回時,沒有任何一個官員附和孫悟空,因為天宮的大臣知道此事關系到玉帝的面子,至于三年旱災會造成多少下界百姓死亡,他們是不在乎的。
《西游記》中,天宮內(nèi)的文官武官之間看似比較和諧,武官只要應戰(zhàn)了,文官就不會提出議和;文官一旦拋出招安的想法,武官也不會再求戰(zhàn)。現(xiàn)實社會中,歷朝歷代的皇帝,大多利用兩派之間的傾軋拉一派打一派,以保持自己的超然統(tǒng)治地位。
對于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等受到的懲罰,張未然認為“玉帝非常習慣通過重刑(甚至是極刑)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犯罪人的矯正”[5]58。為維持專制政治下的權威,玉帝經(jīng)常使用一系列嚴刑峻法,以懾服眾臣。
眾官員皆對玉帝的嚴刑酷法有所忌憚。孫悟空初次面見玉帝時,在耳聞目睹孫悟空的言行后,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么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3]38即便是一向無法無天的孫悟空,也深知玉帝的法度威嚴,在醉酒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后,也暗自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3]54
一般來說,具有傳統(tǒng)色彩的統(tǒng)治者,必然保留自己酌情處理事務的空間,“因此就有了一個具有兩面性的范疇:(1) 受制于特定傳統(tǒng)的行動范疇;(2) 免于特定規(guī)則束縛的行動范疇”[10]334。玉帝對犯錯者的懲處一向都是下重手,但會根據(jù)犯錯的場所、冒犯的對象以及是否有人求情等情節(jié),酌情責罰,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后來得以免死,皆為類似情況。
孫悟空在去天宮當差之前,曾到龍宮和冥界做過不善之事,玉帝聽聞敖廣和秦廣王奏報后的第一反應是“朕即遣將擒拿”[3]35,后經(jīng)太白金星勸諫才作罷。豬八戒調戲嫦娥被糾察靈官發(fā)現(xiàn)后,“赴押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3]205,經(jīng)太白金星勸說,玉帝改刑重責二千錘,將其貶下人間。沙僧在蟠桃宴上失手打破玉玻璃,被“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沙場上”[3]241,多虧赤腳大仙啟奏,沙僧才得以免死,貶謫至流沙河東岸。前者調戲廣寒宮仙子,有傷風化;后者在王母娘娘所設的蟠桃大會上打碎珍貴器物,犯了驚動御駕的失儀之罪,雙雙招致酷刑,因有人求情,才得以減輕刑罰。
反觀涇河龍王,私自修改下雨的時辰和點數(shù),觸犯了天條,被魏征在夢中奉天命所斬。雖然唐太宗答應救涇河龍王,但他采取的措施是留下魏征對弈,而非直接向玉帝求情,所以起不到作用。是否寬赦犯罪者,出于玉帝的一念之間,屬于人治范圍,并無法律制度依據(jù)。余宗其指出:“皇權在握”而“超然于法律之外”,正是古代中國法律與政治的關系在整個封建時代一個持久不變的現(xiàn)象,被中國法制史學家總結為中華法系的基本特征之一[11]311。
蔣海松、羅婧認為,從民間社會看來,以玉帝為代表的國家治理是失衡的[12],這種失衡在對待犯罪嫌疑人時尤其明顯,天宮在嚴刑峻法方面的制度非常齊全,且無需審判就能直接給人定罪,而針對犯罪嫌疑人的救濟制度卻嚴重不足。
《西游記》中出場次數(shù)最多的天宮官員,文官為太白金星,武官是托塔李天王。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后,這兩人所表現(xiàn)出的招安之文韜和征討之武略一并被否定,以致500年后李天王見了孫悟空還憤憤不平,“還是五百年前敗陣的仇氣,有些惱他,故此作怒”[3]930。
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沒有因為孫悟空大鬧天宮之事被玉帝罷黜或降職。取經(jīng)行動開始后,太白金星曾數(shù)次下界幫助唐僧師徒,從孫悟空到天宮狀告李天王時,太白金星當場領玉帝旨意辦事這一行為,可知金星還在天宮當差。
托塔李天王的地位也很穩(wěn)固,他見到前來告御狀的孫悟空時,自稱“我是天上元勛,封受先斬后奏之職”[3]930。為何太白金星與托塔李天王能繼續(xù)受重用,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對玉帝忠心耿耿,盡管能力不足,未把事情辦好,但由于忠心可嘉,得以繼續(xù)留在玉帝身邊聽差。
《韓詩外傳·卷五》有言:“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行可以為輔弼者,人友也。據(jù)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當前決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為佐,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盵13]185-186歷史上,分別使用這四類人的情形是否如此,在此不展開討論。四類人中,天宮需要的就是人吏之類的忠臣。作為天宮最高統(tǒng)治者,尤其是地位幾無旁落之虞的執(zhí)政者,玉帝執(zhí)政的首要目標就是保持穩(wěn)定,維持既有政治秩序,即“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3]354。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對內(nèi)的首選策略就是用忠,因為忠者行為上接受天宮最高執(zhí)政者指揮,思想上認同執(zhí)政者所代表的體制和秩序。
玉帝信任的忠臣有一定的自主權。第七十四回,孫悟空在獅駝嶺得知魔頭神通廣大,請?zhí)捉鹦窍蛴竦劢枋f天兵,太白金星隨道:“有!有!有!你只口信帶去,就是十萬天兵,也是有的。”[3]833其他官員如昴日星官先下界到毒敵山降妖再回旨,日游神不經(jīng)天師徑至靈霄殿下啟奏玉帝,也是玉帝授權的表現(xiàn)。但授權并未形成制度化,權力仍屬玉帝,只是暫時授權給他們。用忠并不是固定使用某個具體官員,一位官員若能保持對玉帝效忠的狀態(tài)即可留任,否則便會被拋棄,齊天大圣、天蓬元帥、卷簾大將等天庭官員犯事后的遭遇便是證明。
如前文所述,天宮制度弊端叢生,比較突出的有三條:一是人治化色彩濃厚,最高統(tǒng)治者高居法律和制度之上,法律和制度從未得到嚴格執(zhí)行,在人情干擾下執(zhí)行標準虛置,彈性過大,導致向心力變差;二是選官用官制度封閉僵化,天宮官滿為患,缺少淘汰機制,官員引進、上升通道阻塞,新人無法施展才能,導致戰(zhàn)斗力衰減;三是官員等級森嚴,對基層官員的管理存在系統(tǒng)性缺失,責、權、利不對等,自身權利在受到侵犯時缺乏救濟手段,導致凝聚力下降。
康江峰指出,天庭政權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松弛、管理方法笨拙,相較之下,取經(jīng)隊伍“引導激勵”和“嚴厲懲罰”軟硬兼施的手段更加有效,妖魔集團扁平化、平等化的管理模式更具有凝聚力,能激發(fā)戰(zhàn)斗力[14]。妖魔集團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為何不同?夏志清認為:“對于妖怪們而言,當他們面臨的唯一選擇是生命的滅亡,或者萬年奮斗付諸東流而不得不勉強屈服時,天庭是一個沒有歡樂的地方。它的政府像地球上任何一個政府一樣專制,同時有著人類所構想不出的專橫殘忍?!盵15]146因此,妖魔為了追求長生及建設獨立的王國,必須無比重視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同時需要一套不同于天宮的制度。
柯武剛等人指出,制度的關鍵功能是增進秩序:秩序是一套關于行為和事件的模式,具有系統(tǒng)性、非隨機性,從而可以被理解[16]37。反過來也可以說,“國家權力的執(zhí)掌者為了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nèi),就得建立制度,以規(guī)范不同利益群體的行為。國家權力執(zhí)掌者在訂立制度時,必然會有自己的目標和意圖”[17]33,即是說,制度的設立和實施是為了實現(xiàn)執(zhí)政者所描繪的社會藍圖。
天宮的社會藍圖是什么呢?太白金星建議玉帝招安孫悟空時說過:“名是齊天大圣,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yǎng)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盵3]47后來玉帝親口說出“落得天上清平是幸”,兩相比較可知,玉帝的藍圖比太白金星的更為具體,也更為狹隘,作為宇宙之主,他只求天上清平,并沒有期待他所管轄的全部乾坤、海宇都能安寧。
為何太白金星的建言每次都能被采納,這跟他懂得玉帝的心思有很大關系。大鬧天宮事件之前,玉帝接受太白金星建議,在事先沒有想好如何安排孫悟空職位的情況下就把孫悟空召上天宮,主要目的就是讓“坤”和“?!蹦軌蚯鍖?。大鬧天宮事件之后,玉帝的目標收縮到自己所處的“天上清平”,至于天宮之外的清寧,在玉帝心目中的價值排序只能往后移。他免除了豬八戒和沙僧的死刑,但沒有把他們關押在天宮,而是貶往下界,致使下界生靈涂炭。
如果破壞的是下界秩序,玉帝可寬大處理,甚至不處理,如九頭蟲負傷逃跑后,天宮的處理就沒有下文了。奎木狼被輕罰也有這種原因。奎木狼的行為有傷風化,玉帝“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帶俸差操,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3]353,由于他作案的地點是在凡間,而非天宮或受玉帝管轄的天宮下屬機構,侵犯的對象亦屬凡人,因此奎木狼受罰時被玉帝留了一個活扣——有功復職,后來果然復職,還被孫悟空請去降服犀牛精??纠侨绱私忉屜陆绲脑?“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與臣私通,臣恐點污了天宮勝境”。[3]353這說明在天宮部分官員心目中,天宮秩序正常遠比下界安寧更為重要。
天上清平,對玉帝來說是應然狀態(tài)(ought to be),而實然狀態(tài)(is)恰恰不能讓他滿意,繼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豬八戒曾“一嘴拱倒斗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菜”[3]205,青獅精“因那年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邀請諸仙,他不曾具柬來請,我大王意欲爭天,被玉皇差十萬天兵來降我大王,是我大王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了南天門”[3]836,并沒有達成天上清平的實效。
金觀濤、劉青峰指出,當實行某種社會制度(法律或政策)時,有兩種會引發(fā)社會危機的弊病可能出現(xiàn):第一種可能是社會制度本身無問題,弊病是由于沒有切實推行制度(或推行過程中發(fā)生形變)所致;第二種可能是弊病由社會制度本身造成[18]33。一旦把推行某種社會制度等同于實行道德規(guī)范,而道德規(guī)范本身又是不能質疑的天經(jīng)地義,那么,弊病就只能屬于第一種情況,即推行道德規(guī)范不力或違背了道德規(guī)范。
玉帝對孫悟空兩次反下天界,都認為錯在悟空,第一次是認為“凡授官者,皆由卑而尊,為何嫌小”[3]47;第二次是認為孫“設計賺哄赤腳大仙,卻自變他相貌入會,將仙肴仙酒盡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與本山眾猴享樂”[3]60。對于奎木狼的錯,玉帝責怪他“上界有無邊的勝景,你不受用,卻私走一方”[3]353。鳳仙郡不下雨,是“見那上官正不仁”[3]972。而且,玉帝把這些人的錯誤全部歸因為個人道德問題,從未反思天宮在制度方面是否有不足之處,所以不可能改革自己的制度。
道德活動同其他社會活動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就是人不能因為“實際上發(fā)生了什么”作為自己不實行道德原則的理由,即“實然”不能否定和質疑“應然”[18]31。所以,孫悟空、豬八戒和青獅精等破壞天宮實然狀態(tài)的行為發(fā)生后,玉帝并沒有據(jù)此調整應然狀態(tài),而是選擇加大懲處實然狀態(tài)破壞者的力度,直至使用極刑。對于觸犯天條的沙僧和豬八戒,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下界后繼續(xù)受到懲罰或羞辱。至于孫悟空、青獅精,他們本是來自下界的妖怪,玉帝吸取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教訓,通過釋放孫悟空和白龍馬去保護唐僧取經(jīng),派出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等輪流護持,用唐僧肉和證功果為誘餌,讓下界的妖怪在取經(jīng)途中一一暴露出來,并多次調遣精兵強將援助唐僧師徒,以消滅或轉化威脅天宮政治秩序的妖魔勢力,杜絕后患,落實安天大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