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舊日的胡同叫賣聲里,都有些啥?

      2024-01-03 03:16:55俞萬林
      北京紀事 2024年1期
      關鍵詞:搓板剪子磨刀

      俞萬林

      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胡同里,每天都能聽到各種吆喝聲和響器聲,從早到晚,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這些穿街走巷的商販不懼嚴寒酷暑,頂風冒雨走街串巷,憑著一手技藝為百姓送去了方便。胡同里這種京味京韻的市聲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似水流年,宛若昨日。

      冰棍由于它物美價廉、食用方便,是最受孩子們青睞的一種冷飲。“冰棍——冰棍敗火”,“紅果、小豆、奶油冰棍,三分、五分”,—聽到這引人的吆喝聲,在胡同里正玩的孩子們不由得跑回家找大人要錢,顛顛地跑回來買冰棍。買了冰棍都舍不得吃,放在嘴里慢慢唆啰,用舌頭—點點舔著吃,直到吃完還要把棍舔干凈。

      賣冰棍兒的大都是上點年紀的老太太,戴著白帽子,圍著白圍裙,套著白套袖,推著一輛漆成白色的木箱小車,上面用紅漆寫著兩個醒目大字“冰棍”。木箱里面貼著一層鐵皮,冰棍紙盒用厚厚的幾層棉被包著碼放在里面,也有的是把冰棍裝在大號敞口的保溫瓶里。剛從白木箱子或保溫瓶里取出的冰棍,印著以雪山、白熊為標志的北冰洋商標包裝紙上往往都冒著霧氣。那時的小豆冰棍最有特色,頂層是許多顆粒飽滿的紅豆,下面是紅褐色的豆湯冰塊,還帶點冰碴兒,吃起來豆香濃郁、清涼可口。

      胡同里賣糖葫蘆的有的挑著擔子,擔子一頭是可當場制作糖葫蘆用的火爐、鐵鍋、案板、刀鏟等工具和糖、紅果、山藥等原料。擔子另一頭是個木盤,上面支著竹片彎成的半圓形架子,架子上有許多小孔,插著剛蘸好的糖葫蘆。新蘸出來的葫蘆上一層金黃晶亮的冰糖貼在紅果上,有的還夾帶著山藥塊、橘子瓣或豆沙餡,令人垂涎欲滴。也有挎著木提盒或竹籃走街串巷吆喝賣的——“冰糖葫蘆喲!新蘸的!” 還有扛著一只稻草垛子或麥秸耙子,把糖葫蘆插在上面賣。

      冰糖葫蘆據(jù)說源于南宋時期。宋光宗趙惇寵愛的妃子患病,久治不愈,最后有個江湖郎中出了個方子:用冰糖與紅果煎熬,每頓飯前服食五至十枚,結果真的治好了那位寵妃的病。此方傳入民間后,百姓用竹簽將其穿起來吃,一串上只有大、小兩個紅果,大個兒的在下面,小個兒的在上面,像個葫蘆狀。后來漸漸發(fā)展成一串五果,頂端最大,謂之頂果,由上而下逐個減小,外面再蘸上用白糖或冰糖熬成的糖漿。由于“葫蘆”跟“福祿”二字音似,有吉祥寓意,故而得名冰糖葫蘆。

      當年很多家都愛養(yǎng)金魚,甚至院里擺著大魚缸,圖的是富貴有魚(余)的意思,因而賣小金魚兒的 “大小——喲、小金——魚勒哎……” 的吆喝聲吸引著孩子們前去觀看。

      賣小金魚的挑著擔子,—頭是個裝著水的大木盆,盆里用木板隔成若干個格,每個格里分別盛放著大小、花色、品種不同的小金魚。有龍晴魚,比較貴,也有彩色的草金魚,幾分錢就能買一條。挑子的另一頭是個大筐,裝著大大小小的玻璃魚缸和小魚網(wǎng),還有包好的魚蟲。遇到買主,賣小金魚的會在小盆里先放好水,再用小漁網(wǎng)撈起買主喜歡的魚放進盆里。孩子們捧著小盆小心翼翼地端回家放進自家的魚缸里,看著各色的小魚在缸里游來游去,心里充滿了快樂。

      每天早上九十點鐘,胡同里就傳來賣菜的吆喝聲:“香菜韭菜辣青椒,茄子黃瓜嫩蒜苗,有水蘿卜胡蘿卜揀樣挑嘞!” 這是菜店的人推車走街串巷來賣菜了。平板車或三輪車上碼著—筐筐新鮮的蔬菜,每天菜的種類都會有所不同,賣菜吆喝的用詞也會不—樣,但無論什么菜,賣菜的都能吆喝出韻味來,十分好聽。

      聽到賣菜的吆喝聲,各家各戶的家庭主婦、大媽大嬸提著籃子紛紛從家里出來,圍在菜車旁掂量著買什么菜。那時賣菜用的都是桿秤,—手握著秤桿和秤盤,—手按顧客的要求揀菜,菜揀好后,—手揪住秤紐,—手撥動掛在秤桿上的秤錘,同時心里算好價錢,把稱好的菜倒進顧客的菜籃里,收錢,找錢,這—系列的動作—氣兒麻利兒完成,環(huán)環(huán)緊扣,不差分毫。

      菜每天都要吃,賣菜的每天都要出車,風雨無阻。尤其是雨天,家庭主婦正愁怎么去買菜,忽然賣菜的吆喝聲傳來,人們趕快或撐著傘,或戴著草帽,或披著油布出門奔向菜車。只見賣菜人身穿雨衣、腳穿雨靴站在菜車前接待著—位又—位顧客,那情景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那時走街串巷剃頭的都挑著—個挑子,一頭是個盆架高矮的圓籠,里面放著個小火爐子,上面是個銅臉盆兒,里面的水總能在火的烘烤下保持著—定溫度,以便洗頭、刮臉用。圓籠下面是三條腿兒,其中一條腿兒向上延伸成旗桿,桿子上掛著磨刀布和毛巾;另一頭是一條上窄下寬的紅漆長條凳,凳子下面有三個抽屜,最上一個是錢匣,所以上鎖,收了錢直接從凳子面上的小口放入。下面兩個抽屜放剃刀、推子、剪子、梳子、撲粉、小鏡子、圍布等工具。有人剃頭時,挑子一放,一頭的圓籠,就是一個總是充滿熱度的臉盆架,另一頭則是顧客的座凳。有句歇后語“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正是剃頭挑子的特點。

      老北京的剃頭師傅不吆喝,只是在手里拿個名叫“喚頭”的響器?!皢绢^”的形狀像個大夾子,約一尺長一寸寬,是由兩根像柳葉形彎彎的鋼片制成的,后邊焊接在一起,前面是兩個尖頭,用時左手拿“喚頭”,右手攥一根比鉛筆粗的锃光瓦亮的鐵棍,把它插到夾子中間,用力往外—劃,鐵棍和鋼片踫撞就發(fā)出“當啷”一聲,隨著夾子尖端的不斷顫抖,就會持續(xù)產(chǎn)生“嗡嗡”的顫音,聲音由大變小,能傳出很遠。居民聽到這聲音,就知道剃頭挑子來了?!皢绢^”不用時就掛在圓籠上面的桿上。

      居家過日子都離不開剪子、菜刀,用的時間長了就鈍了,需要磨一磨。提起磨剪子磨刀,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磨剪子來,戧菜刀……”的吆喝聲,還有伴隨著吆喝的鐵片撞擊聲,“嘩啦啦……嘩啦啦……”,由遠而近,又漸漸遠去。

      磨刀人用于招攬生意的響器叫鐵鎌,是由5塊鐵片等距錯落串聯(lián)成五葉,每片大約15厘米長,7厘米寬,上頭窄下頭寬。鐵片的上部有兩個孔,用麻繩系住連起來成一串兒,穿在一個充當手柄的木頭片上。磨刀人隨走隨用手抖動,鐵片相互敲擊,發(fā)出“嘩啦、嘩啦”的清脆聲響,再加上—聲聲的吆喝,能在胡同里傳很遠。因為使用剪子和菜刀的基本都是家庭中的女性,這響器的聲音吸引了不常出門的大姑娘、小媳婦出來磨剪子磨刀,所以又把這響器俗稱為“驚閨葉”。 磨刀人吆喝的時候,都會用一只手捂著自己的一只耳朵。也有磨刀人不抖鐵鐮,而是吹著一把小銅號的。

      磨剪子戧菜刀

      磨刀人腰間系著全是黃水印的圍裙,肩上扛著一條一米多長的木板凳,板凳的一頭固定著兩塊磨刀石,一塊是用于粗磨的粗砂石,一塊是用于最后打磨拋光的細油石,還有—個砂輪。凳子腿上吊著個盛水的鐵桶,里面有一個刷子,在磨刀時用它往磨刀石上撩水,起冷卻潤滑作用。凳子腿上還掛著個帆布兜子,里面裝著錘子、戧刀、抹布和一大堆試剪子的破布等。磨刀人—手扶著肩上的木凳,—手拿著響器,走街串巷。

      磨刀人干活兒時,雙腿騎在凳子上,手捏刀背兒,眼盯刀刃,先在砂石上粗磨,再用滑膩的油石細磨,邊磨邊刷水,不時地拿起,用手指肚在刀刃上輕劃,看看鋒利程度,瞇起眼,看看是否光滑平順。磨好后用抹布擦干凈,或遞過些舊布,讓主顧自己剪剪試試快不快。如果遇見刀口太厚或沒開刃的新刀,就得用戧刀戧幾下。戧刀是一根一尺長的鐵桿,兩頭為手握的扶手,中間鑲一把優(yōu)質(zhì)鋼刀,把需要戧的刃兩邊刮薄,再用磨刀石磨。

      走街串巷鋦盆鋦碗兒的是不吆喝的。他們的工具擔子上有個固定的小鑼,小鑼的一前一后各有個游動的小錘,隨著走路時擔子的晃動,來回擊打小銅鑼,發(fā)出“叮兒——當兒”的響聲,告訴人們:鋦盆鋦碗兒的來了。

      當年家里使用的盆碗大都是瓷的,難免不小心摔成兩半或磕掉了—塊,也都舍不得扔,等著鋦盆鋦碗兒的來修理。他們能把摔成兩瓣或三瓣的瓷器用鋦子重新拼接在一起。那鋦子是用薄銅片剪制而成的,中間寬,兩腳細,兩端彎曲,形狀如書釘。騎在裂縫上釘上幾個鋦子,就讓摔壞的瓷器完好如初。

      鋦盆鋦碗兒的工具是—把竹篾和麻繩做的弓,幾根粗細不等的鋼簽兒和—把類似訂書釘形狀的鐵鋦子。鋦盆鋦碗時要先根據(jù)活兒的大小,找出合適的鋦子,然后把瓷器往兩腿之間一夾,把鋼簽兒纏繞在弓上,一手扶著鋼簽兒,一手拉弓,在對好縫兒的兩邊均勻地鉆出—排對稱的小眼兒。瓷器表面的硬度堪比玻璃,所以要用最硬的金剛鉆來鉆孔了。然后把鋦釘?shù)膬赡_插進孔中,用小錘輕輕地挨個敲平,再在裂縫處抹上一些膩子,就把鋦釘固定在了瓷器上,放個把小時晾晾就可用了。那時家家戶戶都會有帶鋦子的盆碗兒。

      “有洋鐵壺換底!”“有洗臉盆換底!”“有鋼種鍋換底!” 當聽到這句吆喝聲就知道是焊洋鐵壺的來了?!把箬F壺”就是用進口的低碳薄鋼板(俗稱鐵皮)打造的水壺?!颁摲N鍋”是民間對鋁鍋的俗稱。

      焊洋鐵壺的挑個擔子,一頭系著個木制的風箱,一頭的木匣里裝著火鉗、小鐵鏟、錘子、銼、烙鐵和幾根錫條、刀剪、砂紙等工具,還有個小爐子、小坩堝、零碎生鐵片等。

      給壺底兒補漏時,要先用一根兩尺長的細鐵管,將小爐子與風箱相連接,然后用碎木柴、焦炭把爐子點著,再拉風箱把火吹旺。師傅用銼把漏點銼平,然后用在小爐子上燒紅的烙鐵,把錫條熔化,用熔化的錫,將漏點堵住,再用砂紙打磨,壺底兒完好如初。如果補鐵鍋,就把—些碎生鐵放在小坩堝里,在火上熔化之后迅速地將坩堝里的溶液,置于鐵鍋漏處,用厚實的濕布將鍋兩面按壓,鐵水凝固后便把破洞補住了。

      薄鐵皮制成的鐵壺,使用時間長了壺底變薄、漏水,就需要換底。給壺換底時,師傅拿出一塊薄鐵皮鋪在地上,然后把壺放上,用粉筆畫一個圓圈,又拿出一把大剪子,沿著畫好的圓圈剪下。再把破壺的壺底剪下,接著就是在鐵砧頭上敲打窩邊,然后鑲到壺底上,用小錘里外敲敲打打,抹上膩子,一個壺底就換完了。最后用水檢驗一下壺是否漏水。鍋、盆換底也是如此操作。

      當初洗衣服沒有洗衣機,都是把在盆里浸濕了的衣服放在搓板上搓。搓板是一塊長約60厘米左右,20多厘米寬,兩厘米厚的木板,一面是光板,另一面中間一大段都是一厘米深間隔均勻的木棱兒,大概有二三十條,側面看是一排立著的小三角形。使用時間一長,木棱兒就會被磨平磨圓,臟衣服在上面打滑,使不上力,衣服也就洗不干凈了。這時候就要找修理搓板的來修理。

      修理搓板的肩上扛著條凳,后面搭著一條粗布褡褳,里面放著銼刀、溝鏟、小刨子和小錘,沿著胡同大聲吆喝:“修理——搓板!”前兩個字悠長,拖半天腔,后幾個字短脆。遇上有主顧拿來舊搓板修,修理搓板的接過來,拿出一個精致的溝鏟,把搓板上下磨爛泡糟的地方鏟光,然后拿出一個像個小十字架的工具,工具的下部是一個鋒利的帶有弧度的小刨刀。師傅把工具的上端頂在胸口,左右手扶在工具的兩端,下部的小刨刀插在搓板的木棱里,把溝槽挨著個兒刮一遍,磨圓的地方又有了棱角,木屑滾落一地,搓板整舊如新。

      遇上無法再修的搓板,修搓板的包里帶有木板,可以按主顧要求,重新起槽做新的。

      北京人把在胡同里收買破爛東西的人稱為“打鼓的”,因為他們常常敲打著一個直徑約二寸許的小鼓。小鼓有個—尺來長的把兒,舉在左手中,右手拿著只用籐條或用細竹加工而成的鼓槌,鼓槌富有彈性,擊打小鼓的聲音特別清脆悅耳。

      收破爛的肩上挑著兩個大筐,一邊敲打著小鼓,—邊口里吆喝著“有破爛兒的我買!破鋪陳、爛衣服、舊家具我買!有廢銅爛鐵的換錢!” 但是專門收購金銀珠寶、古董文物、名人字畫、硬木家具等貴重值錢舊物的,走街串巷卻不吆喝。

      猜你喜歡
      搓板剪子磨刀
      磨剪子的人(外一首)
      PASSIM 8K 卷煙機組搓板檢測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
      卷接機組搓板自動清潔裝置的優(yōu)化
      輕工學報(2021年4期)2021-09-02 02:39:06
      磨刀不誤砍柴工
      好孩子畫報(2021年3期)2021-04-02 15:13:42
      如果剪子會說話?
      藝術啟蒙(2020年11期)2020-11-27 09:08:42
      100次發(fā)射(外一首)
      都市(2019年8期)2019-09-10 06:25:32
      磨刀的人
      馬未都憶舊
      生日愿望
      讀者(2016年14期)2016-06-29 17:24:55
      磨刀匠
      西部(2015年3期)2015-11-18 10:35:49
      塔城市| 新源县| 衡水市| 永泰县| 鸡东县| 沈丘县| 九江县| 廉江市| 西藏| 宁河县| 金乡县| 泽普县| 怀仁县| 鹤壁市| 比如县| 河南省| 江安县| 郁南县| 台东市| 连南| 拉孜县| 来宾市| 大荔县| 临潭县| 凯里市| 江永县| 安多县| 扎兰屯市| 奉化市| 阿克陶县| 惠来县| 昆明市| 惠安县| 尼勒克县| 水富县| 滨海县| 嘉义市| 宜黄县| 武威市| 镇江市|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