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四海
摘 要 基于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實況、結合統編教材的內容,從“寫作前”“寫作中”和“寫作后”三個階段,對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力求學生在寫作前產生興趣、積累素材,并在寫作中立意和構思,最終于寫作后評價與交流,以此優(yōu)化寫作過程、完善寫作模式。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記敘文? 寫作教學
統編初中七到九年級的六冊教材中,編入了36個寫作專題,主要涵蓋了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在這其中,除了八上第五單元、八下第二和第四單元以及九上第二、三、五單元之外,其余皆屬于記敘文,這足以證明記敘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眾多的記敘文寫作專題中,“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前的興趣;“審題立意”側重于引導學生準確審題;“抓住細節(jié)”“怎樣選材”等側重于傳授給學生選材的技巧;而“思路要清晰”“謀篇布局”等專題,則側重于指導學生進行精巧構思。從這些寫作專題中可以概括出一個共性特征,即:寫作過程。為此,在初中語文記敘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以寫作過程為主線,帶領學生積累素材、審題立意、精巧構思、互動交流,讓他們寫出立意高遠、布局清晰、內容豐富以及感情真摯的記敘文,并逐步加強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一、寫作前:激趣與積累
寫作前的教學與指導,其主要目的是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利用統編版教材中的寫作專題,引領學生展開多樣化和創(chuàng)新化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前置性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興趣、積累材料。[1]
1.以激趣為目的的前置任務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每一個寫作專題中都設置了專門的導語,意在起到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作用。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這一專題,是學生步入初中校園后初次接觸的寫作任務,此時他們尚存在畏難心理。針對這一情況,統編版教材中以簡單和質樸的語言,設置了寫作導語,如“你每天的生活完全一樣嗎?是不是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發(fā)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會有所不同呢?”這樣的導語可以有效地削弱學生的畏難心理和寫作壓力?;趯懽鲗дZ的內容,教師可以設計“步入初中校園后,你有哪些難以忘懷的記憶?這些記憶可以是關于人的、關于物的,也可以是關于你自己的心情的?請你談一談你的真實初中生活”這一前置性的口語交流任務,讓學生圍繞“初中生活”進行思考,加強寫作與生活之間的關聯。
又如“寫人要抓住特點”這一專題,依據教材中的寫作導語,教師可以設計下列前置任務:你的偶像是誰?是諸葛亮、岳飛等古代人物,還是張桂梅、袁隆平等現代名人?又或是體育、娛樂等行業(yè)的明星,抑或是孫悟空、盤古等文學作品中的神話人物?請你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說一說你的偶像有哪些特點?他/她/它帶給你怎樣的影響?這一話題中涉及的人物,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根據話題中的內容,學生可以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經歷,共同暢談“我的偶像”,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借助教材中記敘文寫作專題的相關內容,教師以激趣為目的,設計了多樣化的前置任務。在前置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不僅可以明確記敘文寫作的具體要求,他們還能于不同的情境中產生學習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寫作任務。
2.以積累為目的的前置任務
學生是否有豐富的素材儲備,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寫出優(yōu)質的作文。在記敘文寫作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尋找和積累材料,讓他們圍繞作文的主題或標題,尋找與之相契合的素材。出于這一目的,教師應以積累素材為主要目的設計前置任務,讓學生于文本閱讀和課外實踐等類型的活動中,完成積累寫作素材的任務。以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這一記敘文專題為例,教師可以設置如下以積累素材為主要目的的前置任務。
總任務——小組合作,共同搜集和整合寫作素材
第一組:秋天組
精心觀察秋季的天空,圍繞“顏色”“云朵的形狀”“飛鳥的數量”等,運用表格逐一記錄下秋季天空的特點以及你的感受。
第二組:秋植組
留心觀察校園中的秋植,利用手機或照相機,記錄下秋季植物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的與眾不同之處,并嘗試記錄你的體驗。
第三組:秋物組
細心觀察校園中的人物、動物等,對比他們在不同季節(jié)中的不同表現,包含飲食習慣、衣著以及活動軌跡等等。
基于“學習描寫景物”這一記敘文寫作專題的具體要求,教師提出了“小組合作,共同搜集和整合寫作素材”的總體要求,在此基礎上,將班級內的學生劃分為“秋天組”“秋植組”以及“秋物組”三個學習小組,并為他們設置前置任務。在小組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要觀察秋季的天空、植物以及人物或動物,了解秋季中各個事物的特征,并將這些特征記錄下來,以此獲取寫作的材料。
除此之外,以積累素材為主要目的,教師也可以設計綜合性的前置學習任務。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怎樣選材”的寫作專題中,教師可以結合“孝親敬老,從我做起”的綜合學習板塊,組織關愛老人、走進敬老院等相關愛心活動,讓他們于實踐中搜集和選擇素材,并將這些素材應用到作文之中,以此培養(yǎng)學生選材和寫作的能力。
從激趣和積累兩個角度,教師完成了寫作前的指導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既產生了寫作興趣、迸發(fā)了寫作靈感,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學生即可投入到記敘文的寫作實踐過程中。[2]
二、寫作中:立意與構思
到了“寫作中”這一階段后,教師要將教學重點落在寫作方法上,指導學生完成審題立意、構思布局等相關寫作任務,讓他們寫出思路清晰、材料新穎、結構完整且立意深遠的記敘文。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重點圍繞“立意與構思”這一關鍵詞,指引學生巧妙構思、精準立意。[3]
1.層層設問,審題立意
審題立意是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關鍵一環(huán)。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只有不斷品讀和推敲題意、深入挖掘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才能確保不偏題、不跑題,才能提煉出深遠的立意。教師可以采取層層設問的指導方法,讓學生明確審題的具體步驟和每一個步驟中的要點。以“抓住細節(jié)”這一寫作專題為例,在《照片里的故事》的記敘文教學中,教師可設置如下問題。
問題一:題目中的字詞都有哪些含義?(意在引導學生解析“照片”“故事”這兩個關鍵詞,確定作文選材的范圍,從而讓學生明確“是哪張照片”“包含了怎樣的故事”等重要信息,這樣便可讓學生確定作文的主要內容)
問題二:題目中是否有限制性條件?(意在引導學生尋找題目中的深層含義,顧名思義,“照片”是過去的回憶,學生要寫的也應該是回憶中的人、事或者物)
問題三:從題目或者題干中,你可以提取出哪些主題?(意在讓學生聚焦在“生活或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等主題上,讓他們在記事或者寫人的基礎上,抒發(fā)真摯的情感、表達自身的真實見解)
除了以上三個問題外,教師還可以添加問題,如“題目中是否還應補充一些信息?”“在你的記憶中,有哪張照片的哪一個故事給你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等。通過以上的問答互動,學生逐漸學會了審題立意的方法。但是,要想讓學生快速地寫出立意深刻的作文,還是一件難事。在進行審題立意的指導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時刻關注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小人物,讓他們窺見“小事”中的“大道理”。另外,也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分享與交流的習慣,讓他們時常分享生活中的見聞,并不斷深挖小事中蘊含的規(guī)律與本質。
2.繪制導圖,巧妙構思
在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后,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怎樣寫”,讓他們圍繞作文的核心立意,將所選的材料有序組織起來?;谶@一訴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讓他們以思維導圖為載體,展開巧妙的構思,進而把握好記敘文的寫作思路。一般情況下,記敘文的寫作,可從四個部分入手,分別為標題、開頭、敘事和結尾。首先,標題可以巧妙地運用修辭、俗語,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詩歌名句等,它既要概括性地展現作文的主題,也要吸引人的眼球;其次,開頭要言明主題、引出整篇作文的核心內容,也可以運用詩詞名句、修辭方法等,起到渲染氛圍的作用;再次,中間的敘事要寫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要詳寫主要的畫面或場景;最后,結尾要點名主題、收束全文,或是留下懸念、引人思考,或是巧用修辭、增強表達效果。
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這一寫作專題的第二題,要求學生以“窗外”為題寫一篇作文,針對這一題目和教材中的導入語,學生可以精選視角和寫作材料,有詳有略地安排作文的內容。比如,學生可以將窗外的花園作為寫作的重點內容,圍繞花園中花草的形狀、顏色、植物的長勢、花園中來來往往的人以及整體感覺,展開重點刻畫和描繪,而其他視角中“車水馬龍的道路”“辛勤打掃衛(wèi)生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皆可以一帶而過,這樣才能增強這篇作文的結構性和層次性。
三、寫作后:評價與交流
寫作后這一階段,是完善作文內容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展開作文評價與修改、課堂交流與互動等多項活動,讓學生在分享與互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寫作能力。[4]
第一, 以作文評改為目的課堂交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針對學生創(chuàng)作的記敘文,教師可以采用量化評價的方式,從“標點的使用是否精準”“詞語搭配是否恰當”“語句是否生動有趣”“描寫是否細致入微”等多個角度,讓學生以賦分制或評級制,對自己的作文或他人的作文進行評價,并按照相應的標準和要求,逐一修改作文的內容。
第二, 以拓展眼界為目的的課堂交流。當學生完成記敘文的寫作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的經驗,針對寫作過程中的真實見聞、心得體會、經驗總結等,展開多元化的互動與交流,共同探討記敘文寫作的要點和難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開拓眼界,他們所積累的寫作經驗也會日益豐富。
四、結語
通過對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寫作專題的統計和分析,教師提煉出記敘文的教學要點,即“寫作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將記敘文寫作分為“寫作前”“寫作中”和“寫作后”三個階段,圍繞“激趣與積累”“立意與構思”以及“評價與交流”三個主題,展開記敘文的寫作指導工作,讓學生明確記敘文的構成要素、寫作技巧以及語言風格等。當學生對記敘文形成全面了解后,他們也能逐步掌握科學化、多元化的寫作方法。
參考文獻
[1]李莉均. 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有效措施探索[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2(1):20-21.
[2]陳賢竹. 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J]. 課外語文(上),2021(12):137-139.
[3]謝? 穎. 升格,琢玉成器的應然路徑 ——初中記敘文升格訓練的思考[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20(1):51.
[4]李? 路. 生花妙筆何處來 ——初中記敘文寫作主題化教學實踐[J]. 語文天地,2022(1):53-54.
[作者通聯:福建廈門市海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