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七略》之“略”再釋
      ——兼論《公羊傳》之“甚惡”

      2024-01-06 10:19:50李若暉
      中州學(xué)刊 2023年12期
      關(guān)鍵詞:公羊傳目錄學(xué)章太炎

      李若暉

      《別錄》《七略》為中國最早的綜合性分類圖書總目,在中國思想史、學(xué)術(shù)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但是《七略》一名之釋義,有章太炎與姚名達二先生之說歧出,學(xué)者往往依違其間,有如觸蠻相峙。這需要學(xué)者不憚煩瑣,仔細審察古代文獻,對這一問題給出經(jīng)得起檢驗的結(jié)論。

      一、《七略》之“略”章姚二解

      章姚二說各有擁躉。右章者如孫顯斌曰:“《說文》:‘略,經(jīng)略土地也?!浴蟹纸缰x,在‘七略’之名中則有分類之義,所以‘七略’為七‘略’之合稱。姚名達、呂紹虞以‘略’為簡略之義,這是說不通的,因為這樣對‘輯略’的解釋必然牽強?!雹僮笠φ呷缍瓘V文,以之為姚名達的學(xué)術(shù)貢獻之一[1]。曹慕樊《目錄學(xué)綱要》則未引章、姚之說,自出己意,將“略”釋為“要”:“劉歆把各類書編在一起,只存劉向敘的大要。大要叫‘略’……及到后期,成果多了,就得編個簡要的書目,以備查閱。這工作由劉歆去做。做這項工作,只能以劉向奏進敘的內(nèi)容做根據(jù)。省文存要,所以叫做‘略’(略即綱要的意思)?!雹谥远唠y分軒輊,孫振田的分析可謂到位:“大致言之,衡之以《七略》文本上的特點,兩種說法都有其合理性。例如,單純就《七略》的確分為七個板塊而衡之,章先生之論無疑是能夠成立的,而再就《七略》確為據(jù)《別錄》而來且較為簡來看,姚名達之論當然也能成立?!盵2]也就是說,二者各有其長。章說與《七略》之名若合符契,所謂《七略》就是七個“略”合為一書,故名《七略》。將“略”釋為“簡略”顯然無法解釋作為篇名的“略”,如《六藝略》之“略”的意義。姚說則注意到《別錄》《七略》內(nèi)容與名稱的整體性,也頗有見地。

      下面,我們就分別考察章、姚二說的立論依據(jù),以推鞫其是否成立。

      二、章姚二說之辨析

      章太炎《七略別錄佚文征序》:“略者,封畛之正名,傳曰天子經(jīng)略,所以標別群書之際,其名實砉然?!雹邸墩f文解字授課筆記》則講得更為明白:“略,本義為略取(畫界限而占領(lǐng)之曰略取),引申為劫略,漢律有‘略賣’。經(jīng)略與經(jīng)界誼近,《七略》,言七種書分界部居也?!盵3]“略”有疆界義,乃古之常訓(xùn),可毋庸置疑?!缎栄拧V詁》:“略,界也?!蹦獤颉稄V注》:“《左氏》莊公二十一年,惠王與鄭厲公‘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又‘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杜注:‘略,界也?!盵4]是則章說可謂有理有據(jù)。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xué)史》:“然則《七略》何以名略歟?斯可引古義以明之?!豆騻鳌る[公十年》:‘“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比∫夭蝗?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內(nèi)大惡諱;此其言甚之,何?《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于外大惡書,小惡不書;于內(nèi)大惡諱,小惡書?!豆騻鳌分?蓋謂《春秋》記國內(nèi)之事較詳細而記國外之事則較簡單也?!镀呗浴份^簡,故名略;《別錄》較詳,故名錄。先有《別錄》而后有《七略》,七略乃摘取《別錄》以為書,故《別錄》詳而《七略》略也。《隋志》著錄《七略》僅七卷,《別錄》則有二十卷之多,即其明證?!盵5]42

      姚說的全部根據(jù),即“錄”“略”相對,“錄”有“詳細”義而“略”有“簡略”義。由于姚說成立與否,完全建基于對《公羊傳》“《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一語的理解,故而有必要廓清“《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之義。詳審《公羊傳》之文,其所謂“《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的具體做法是“于外大惡書,小惡不書;于內(nèi)大惡諱,小惡書”。即對于魯國的大小之惡都要記載,只是具體的書法不同:小惡直書,大惡曲筆;對于諸夏的記載,卻是只直書大惡,小惡則不予記載。韋昭《國語敘》“故復(fù)采錄前世穆王以來”,董增齡注:“錄者,記也。隱十年《公羊傳》‘《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盵6]5《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后嗣何觀?”[7]171意謂史官于君主行為,有聞必錄,無論大小善惡,皆予記載?!秶Z·吳語》:“兩君偃兵接好,日中為期。今大國越錄,而造于弊邑之軍壘,敢請亂故?!表f昭注:“錄,第也。敢問先期亂次之故。”[5]311韋氏以“第”釋“錄”乃隨文釋義,意謂吳王未能依照雙方事先約好的行事次第在日中會面,而是提前在昧明即來至?xí)x壘。此“錄”當指吳晉會盟程序列表,于會盟中之大小事件靡不記錄。至于“詳”,《說文》:“審議也?!倍斡癫米?“審,悉也。”[8]這是指記載一件事情的細節(jié)之完備,與“錄”指對于不同性質(zhì)事件均予記載顯然不同④。如是,相應(yīng)地,“略”之義也當不同。

      《春秋經(jīng)》隱公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薄豆颉泛涡葑?“不言薨者,《春秋》王魯,死當有王文。圣人之為文辭孫順,不可言崩,故貶外言卒,所以褒內(nèi)也?!毙鞆┦?“魯?shù)米鹈?不與外諸侯同文,即是尊魯為王之義?!盵9]28《公羊傳》何休《解故》“隱公第一”下徐彥疏引何休《文謚例》云:“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盵9]7王魯則當以王文述魯事。但如是則在現(xiàn)實中僭越了周天子,因此只能將外諸侯貶一等,以大夫之文述之。這樣魯仍述以諸侯之文,既未僭越天子,又高外諸侯一等,可謂兩全??勺⒁庹?何休此注之“貶外”,杜預(yù)乃徑言“略外”。《左氏》杜預(yù)注:“稱卒者,略外以別內(nèi)也?!笨资?“諸侯曰薨,禮之正名。魯史自書君死曰薨。若鄰國亦同書薨,則與己君無別。國史自在己國,承他國赴告,為與己君同,故惡其薨名。雖赴稱薨,皆改赴書卒,略外以別內(nèi)也?!夺尷吩?‘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古之制也?!洞呵铩匪Q,曲存魯史之義,內(nèi)稱公而書薨,所以自尊其君,則不得不略外諸侯書卒以自異也?!盵7]50可見“略”之義,即是在禮制上貶低一等?!斗Y梁》范注:“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周之制也?!洞呵铩匪Q,曲存魯史之義,內(nèi)稱公而書薨,所以自尊其君,則不得不略外諸侯書卒以自異也。至于既葬,雖邾許子男之君,皆稱謚而言公,各順臣子之辭,兩通其義?!睏钍縿资?“何休稱死而異名者,別尊卑也。葬不別者,從恩殺略也?!盵10]所謂“葬不別”,即僅僅在外諸侯死時“略外以別內(nèi)”,在該諸侯下葬時,就不再區(qū)別內(nèi)外,完全依照其臣子之辭。楊疏解釋之所以如此,是“從恩殺略”,也就是恩義減低了。此處“殺略”乃同義連用?!稘h書》卷八十五《杜鄴傳》:“《春秋》不書紀侯之母,陰義殺也?!睅煿旁?“殺謂減降也,音所例反。”[11]《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賜子產(chǎn)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產(chǎn)辭邑曰:‘自上以下,隆殺以兩,禮也。臣之位在四?!盵7]631《漢書》卷七十三《韋賢傳》引作“降殺以兩”[12],即每降一等禮數(shù)減二??梢姟奥浴币舱菧p一等之義。而宋穆公之“卒”也僅一字,在字數(shù)上與“薨”相同,可見并不存在記載內(nèi)容“詳略”的問題,而應(yīng)是禮制上的降等。《春秋經(jīng)》文公四年:“夏,逆婦姜于齊?!倍蓬A(yù)注:“稱婦,有姑之辭?!笨追f達疏:“桓三年‘齊侯送姜氏于歡’,注云:‘已去齊國,故不言女。未至于魯,故不稱夫人。’然則往逆當稱逆女,入國當稱夫人。此時逆則卿不行,入復(fù)不告至。其禮輕略,異于常文。徒以有姑,故稱‘婦’,以齊女則稱‘姜’,直云‘逆婦姜于齊’,略賤之文也?!盵7]305-306言“輕略”,言“略賤”,皆禮制降等之謂。

      《春秋經(jīng)》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薄豆騻鳌?“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為以官氏?宰,士也?!焙涡葑?“天子上士以名氏通,中士以官錄,下士略稱人?!毙鞆┦?“定十四年秋,‘天王使石尚來歸脤’,石尚亦是士,而不以官錄之,故以為難也。天子上士以名氏通者,即‘石尚來歸脤’是也。云中士以官錄者,言以所系之官錄之,即此是也。云下士略稱人者,即僖八年春,‘公會王人’以下‘盟于洮’是也?!盵9]13-14依何休之說,天子之上士要加一等,以大夫之禮待之,故而以名氏通,即定十四年的“石尚”;中士“以官錄”,就是如實記錄其官稱,不加一等也不減一等,即此隱公元年之“宰咺”;下士略稱人,則為減一等,既不稱官也不稱名,此即僖公八年的“王人”。此處何休恰恰以“錄”“略”對言,此“錄”“略”也絕不可以“詳細”“簡略”來理解,只能是在禮制上加減一等。

      由此數(shù)例也可知《春秋》學(xué)中所用的“錄”“略”實為禮學(xué)術(shù)語,即在禮制上加減一等之義。《儀禮·士喪禮》:“設(shè)盆盥于饌東,有巾?!编嵭?“為奠設(shè)盥也。喪事略,故無洗也?!辟Z公彥疏:“云‘為奠設(shè)盥也’者,謂為設(shè)奠人設(shè)盥洗及巾。云‘喪事略,故無洗也’,直以盆為盥器也。下云‘夏祝及執(zhí)事盥,執(zhí)醴先酒’,即是于此盥也。但諸文設(shè)洗篚者,皆不言巾,至于設(shè)洗篚不言巾者,以其設(shè)洗篚,篚內(nèi)有巾可知,故不言。凡不就洗篚皆言巾者,既不就洗篚,恐揮之不用,故言巾。是以《特牲》、《少牢》尸尊,不就洗篚,及此喪事略,不設(shè)洗篚,皆見巾是也?!盵13]424黃以周《禮書通故》卷十《喪禮通故》三:“經(jīng)‘設(shè)盆盥不設(shè)洗?!嵭?‘喪事略?!灾馨?禮,設(shè)盥洗有不同者,洗禮繁,盥禮簡,喪事略,故不設(shè)洗,此一義也。洗有定處,盥就近為之,喪事遽,故設(shè)盥不設(shè)洗,此亦一義也。禮有以之優(yōu)尊,洗盥并設(shè),如《公食禮》之公,《士虞》《特牲》《少牢》諸禮之尸,皆以尊不就洗,故既設(shè)洗,又設(shè)盥,此又一義也。凡盥洗皆有巾,諸文設(shè)盥言巾,設(shè)洗不言者,巾在篚也。”[14]黃氏此處之“洗禮繁”乃謂洗禮加一等,“盥禮簡”為言盥禮照正常禮制規(guī)定不加(不減),“喪事略”則是喪事較正常禮制規(guī)定減一等⑤。正常之盥禮用洗器。《儀禮·士冠禮》“夙興,設(shè)洗”,鄭玄注:“洗,承盥洗者棄水器也。士用鐵?!盵13]8洗設(shè)于庭。凌廷堪《禮經(jīng)釋例》卷二《通例》下“凡庭洗設(shè)于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天子諸侯當東霤,卿大夫士當東榮,水在洗東”條,引《士冠禮》:“設(shè)洗,直于東榮,南北以堂深。水在洗東。”《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設(shè)洗于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水在洗東?!彼^卿、大夫、士之禮也。《燕禮》:“設(shè)洗篚于阼階東南,當東霤。罍水在東?!弊?“當東霤者;人君為殿屋也。亦南北以堂深?!薄洞笊鋬x》:“設(shè)洗于阼階東南,罍水在東?!薄豆炒蠓蚨Y》“設(shè)洗如饗”,注:“必如饗者,先饗后食,如其近者也。《饗禮》亡,《燕禮》則設(shè)洗于阼階東南?!编嵤弦浴堆喽Y》證之,是《公食大夫禮》之洗當亦在阼階東南也。此皆當東霤之洗,所謂天子、諸侯之禮。卿、大夫、士兩下屋,故云“當東榮”;人君殿屋四向流水,故云“當東溜”,其實設(shè)洗皆在阼階東南,異其文,不異其處也[15]91-92。故盥禮需由堂上下阼階至庭就洗,可參凌廷堪《禮經(jīng)釋例》卷二《通例》下“凡降洗、降盥,皆壹揖、壹讓升”條[15]87-88。尊者不降級就洗,即在堂上行盥禮。故黃氏云:“如《公食禮》之公,《士虞》《特牲》《少牢》諸禮之尸,皆以尊不就洗?!笔峭ルm設(shè)洗而不用,在堂上另用盤承棄水,此即黃氏所言“故既設(shè)洗,又設(shè)盥”。是則黃氏所謂“洗禮繁,盥禮簡,喪事略”,是尊者設(shè)洗用盤,常禮用洗,喪事無洗用盤?!皢适侣浴奔摧^盥禮設(shè)洗,降一等用盤。

      由上所論,可知姚名達完全不明白禮制上“錄”“略”的真實意義,就草率地濫用其義。因此其依據(jù)《公羊傳》“《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對《別錄》《七略》書名中之“錄”“略”做出的新解也就絕不可信。

      姚名達《目錄學(xué)》第一章第二節(jié)《錄是什么》,據(jù)《殷虛書契類纂》“彔”字,認為:“這就是錄字的前身。牠的本義只是表示用刀錐在木版或銅片上刻字的形式。古代初有文字,沒有紙筆,有一種專門刻字的人叫做史;他這種刻字的動作,或叫做‘書’,或叫做‘錄’。這本是我的臆見,不料古人已有先得我心的?!苯酉聛?姚氏引用了俞樾、章太炎師徒的著作。俞樾《兒笘錄》卷四“錄”條:“錄者,彔之或體也?!墩f文·彔部》:‘彔,刻木彔彔也?!棠颈赜玫?故或從金。隱十年《公羊》‘《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蓋古人文字著在方策,故謂之錄,即從刻木之義而引申之也?!雹拚绿住缎W(xué)答問》:“凡言記錄者,藉為刻木彔彔之錄,古者書契本刻木為之也?!雹咭κ蠐?jù)此論曰:“所以錄字本來是一個動字,例如:《公羊傳》隱公十年:‘《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抖Y記·檀弓》:‘愛之斯錄之矣?!盵16]可見姚氏在寫作《目錄學(xué)》時尚無“錄”詳“略”簡之說,其于《公羊傳》“《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之“錄”之義,仍本舊說釋為“記錄”。鑒于姚氏《目錄學(xué)》出版于1933年,《中國目錄學(xué)史》則寫作始于1935年[5]自序1,出版于1937年,故可以推測,姚氏在寫作《中國目錄學(xué)史》時,翻閱舊著《目錄學(xué)》,目及曲園所引《公羊傳》“《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忽然靈光一閃,遂創(chuàng)為新論如彼。設(shè)使姚氏著書之時,倘能深入考察“錄”“略”之禮義,自可明白決斷。惜于其考察工作僅限于抄錄《公羊傳》之整段原文,再無寸進,而后之學(xué)者又懾于其大名,以止步表尊仰,遂使“錄”“略”之義,暗而不明,悲夫!

      行文至此,本當告終。然何休對于隱公十年《公羊傳》之解釋,仍須一辨。

      三、《公羊傳》“甚惡”考

      《春秋經(jīng)》隱公十年:“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公羊傳》:“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內(nèi)大惡諱,此其言甚之何?《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于外大惡書,小惡不書;于內(nèi)大惡諱,小惡書?!焙涡葑?“明取邑為小惡,一月而再取,小惡中甚者耳,故書也。于內(nèi)大惡諱,于外大惡書者,明王者起,當先自正,內(nèi)無大惡,然后乃可治諸夏大惡。因見臣子之義,當先為君父諱大惡也。內(nèi)小惡書,外小惡不書者,內(nèi)有小惡,適可治諸夏大惡,未可治諸夏小惡,明當先自正,然后正人。小惡不諱者,罪薄恥輕?!盵9]41何休乃是將傳文嚴格理解為“內(nèi)大惡諱”和“內(nèi)小惡書”兩個等級,然后推論,既然《春秋經(jīng)》對于“一月而再取”之惡“書”了,那么就必然屬于小惡而非大惡。因此得出此“一月而再取”乃是“小惡中甚者”。何氏并由此再進一步推論,“因見臣子之義,當先為君父諱大惡也”——這就等于說,無論君父做了何等傷天害理的大惡之甚者,臣子都必須曲為之諱。此絕非《春秋》之大義。

      詳閱《春秋》,獲地而諱之者,如《春秋經(jīng)》隱公二年:“(夏五月,)無駭帥師入極?!薄豆騻鳌?“此滅也,其言入何?內(nèi)大惡諱也?!盵9]24-25《春秋經(jīng)》昭公四年:“九月,取鄫。”《公羊傳》:“其言取之何?滅之也。滅之,則其言取之何?內(nèi)大惡諱也。”[9]276此皆一次性之滅國,故書以取邑諱之,可見此為大惡。《春秋經(jīng)》昭公三十二年:“(正月,)取闞?!薄豆騻鳌?“闞者何?邾婁之邑也。曷為不系乎邾婁?諱亟也。”何休注:“與取濫為亟。”徐彥疏:“取亦作受字者。二年之間,比取兩邑,故以為亟而諱之矣?!盵9]309此處“以為亟而諱之”,則確系大惡無疑?!岸曛g,比取兩邑”已為大惡,“一月而再取”焉得為小惡!

      《春秋經(jīng)》隱公八年:“三月,鄭伯使宛來歸邴。庚寅,我入邴。”《公羊傳》:“宛者何?鄭之微者也。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泰山,諸侯皆從。泰山之下,諸侯皆有湯沐之邑焉。其言入何?難也。其日何?難也?!焙涡葑?“有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禮也。當沐浴絜齊以致其敬,故謂之湯沐邑也。歸邴書者,甚惡鄭伯無尊事天子之心,專以湯沐邑歸魯,背叛當誅也。錄使者,重尊湯沐邑也。入者,非已至之文,難辭也。此魯受邴,與鄭同罪當誅,故書入,欲為魯見重難辭?!盵9]39《春秋經(jīng)》桓公元年:“三月,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薄豆騻鳌?“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則其言假之何?為恭也。易為為恭,有天子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許田者何?魯朝宿之邑也。諸侯時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此魯朝宿之邑也,則曷為謂之許田?諱取周田也。諱取周田,則曷為謂之許田?系之許也。曷為系之許?近許也。此邑也,其稱田何?田多邑少稱田,邑多田少稱邑?!盵9]46此二邑皆未使用武力,但是《春秋》仍然諱之,《公羊》且以為鄭伯魯公皆“背叛當誅”,顯然是為大惡。

      由此五事觀之,皆獲土而諱者。隱公十年之“一月而再取”,其罪無疑重于“入極”“取鄫”“取闞”,更重于“入邴”“假許”。既然此五事為大惡無可置疑,那么隱公十年之“一月而再取”,就絕不可能歸類于小惡,“小惡中甚者”也不行。何休所謂“明取邑為小惡”,斷然與此五事顯相抵牾,絕不可從。細讀傳文,言“內(nèi)大惡諱,此其言甚之何”,便是在問,《春秋》于內(nèi)大惡當諱,此處為何不諱?則《公羊傳》將此“一月而再取”視為大惡,明白無疑。否則當問“內(nèi)小惡書,此其言甚之何?”若然,《春秋》于惡之等級,應(yīng)分為三等,“內(nèi)小惡書”與“內(nèi)大惡諱”二等之上,還當有“內(nèi)甚惡繁”一等。亦即,倘若魯國內(nèi)為惡太甚,超出于人性與正義所能容受之極限,是則已非夫子所得為之曲諱。于是夫子勢不得不超出《春秋》成例,對于此“甚之”者,不唯不諱而直書,抑且在書之之例上,踵事增繁,以見其已超出大惡。就此隱公十年之“一月而再取”之例而言,則是突破“取邑不日”之成例,在“取邑”之例上加上取邑之日,以示其“甚之”而不得諱?!洞呵锝?jīng)》僖公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薄豆騻鳌?“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焙涡葑?“甚之者,甚惡殺親親也?!洞呵铩饭迂炗谙染?唯世子與母弟以今君錄親親也。今舍國體直稱君,知以親親責之。”[9]127《左傳》孔穎達疏引《公羊傳》之后云:“言父子相殘,惡之甚者?!盵7]204此為《春秋》甚惡之例?!洞呵锓甭丁び裼ⅰ?“夫處位動風(fēng)化者,徒言利之名爾,猶惡之,況求利乎?故天王使人求賻求金,皆為大惡而書。今非直使人也,親自求之,是為甚惡譏。”⑧可見董生明確以“甚惡”高于“大惡”?!稘h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下,成帝趙皇后等殘殺成帝嗣子,成帝崩,哀帝即位,司隸解光奏請懲治。但是哀帝即位已大赦天下。解光奏言:“臣謹案,永光三年男子忠等發(fā)長陵傅夫人冢。事更大赦,孝元皇帝下詔曰:‘此朕不當所得赦也?!F治,盡伏辜,天下以為當。魯嚴公夫人殺世子,齊桓召而誅焉,《春秋》予之。趙昭儀傾亂圣朝,親滅繼嗣,家屬當伏天誅。前平安剛侯夫人謁坐大逆,同產(chǎn)當坐,以蒙赦令,歸故郡。今昭儀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謁,而同產(chǎn)親屬皆在尊貴之位,迫近幃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懲惡崇誼示四方也。請事窮竟,丞相以下議正法?!盵18]意謂趙氏所為乃悖逆已極,即便天子也不得赦免,并舉元帝故事及《春秋》經(jīng)義為據(jù)。此悖逆已極者既不得赦,自然更不得諱⑨,正可見《春秋》于甚惡不諱之義。

      《春秋經(jīng)》僖公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公羊傳》:“鄫子曷為使乎季姬來朝?內(nèi)辭也。非使來朝,使來請己也。”何休注:“使來請娶己以為夫人,下書歸是也。禮,男不親求,女不親許。魯不防正其女,乃使要遮鄫子淫泆,使來請己,與禽獸無異,故早鄫子使乎季姬,以絕賤之也。月者,甚惡內(nèi)也?!毙鞆┦?“正以遇例時,即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八年‘春,宋公、衛(wèi)侯遇于垂’;莊三十年‘冬,公及齊侯遇于魯濟’之屬是也。今此月者,甚惡內(nèi)也?!盵9]137此即內(nèi)甚惡之辭。《春秋經(jīng)》僖公二十七年:“(秋八月,)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焙涡葑?“日者,杞屬修禮。朝魯雖無禮,君子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不當乃入之,故錄責之?!盵9]151杞來朝魯,乃是修禮??v使禮數(shù)不備,入之太甚,故書日以“錄責”之。此“錄”字乃對“諱”而言,恰見《春秋》之不“諱”。不諱方可“責”之,斯正見夫子之不得諱。蘇輿注《春秋繁露·俞序》曰:“略人容天下,所謂恕也。詳己而先治其國,自厚之謂也。己不自治,則無以治人,何容之有?”[17]正是其義。

      《孟子·梁惠王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19]明確主張對于殘暴已甚的君主,哪怕貴為天子,也必須堅決誅殺。檢《荀子·議兵》:“誅桀紂若誅獨夫。故《泰誓》曰‘獨夫紂’,此之謂也?!盵20]此“誅獨夫”即孟子之“誅一夫”,可見孟子之義有本于《尚書》所載武王伐紂?!妒酚洝肪硪蝗枴短饭孕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鬃又灾挥?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狈颉洞呵铩?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盵21]孟子“誅一夫”之義上承《尚書》,下本《春秋》,乃早期儒學(xué)之真精神,惜乎為何休所蔽,今乃特表而出之。

      綜上所述,《七略》之“略”的確切意義應(yīng)為“邊界”,引申為“部類”。章太炎的解釋是對的,姚名達釋為“簡單”是誤解了《公羊傳》“錄內(nèi)而略外”的意義?!洞呵铩贰颁泝?nèi)而略外”,是指對內(nèi)如其所是地記錄其禮制等級,對外則在禮制上降一等。何休基于此認為《春秋》于內(nèi)惡只有大小兩個等級,由此取消“甚惡”之等,是對《春秋》之義的篡改。

      注釋

      ①孫顯斌:《〈七略〉與〈別錄〉釋名》,《圖書館學(xué)刊》2012年第4期,第123—125頁。按:呂紹虞《中國目錄學(xué)史稿》僅有“《別錄》詳而《七略》簡”一語,是對于兩書狀況的客觀描述,并未將此與《別錄》《七略》書名之“錄”“略”相聯(lián)系,不能認為呂氏在這一問題上支持了姚說。呂紹虞:《中國目錄學(xué)史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頁。許世瑛《中國目錄學(xué)史》也言及“《別錄》詳而《七略》略”,同樣也沒有以之與《別錄》《七略》書名之“錄”“略”相聯(lián)系。許世瑛:《中國目錄學(xué)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xué)出版部1982年版,第27頁。②曹慕樊:《目錄學(xué)綱要》,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頁。此后孫振田在沒有提及曹說的情形下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說:“概言之,合以‘略’有‘要’‘梗概’之含義,及針對《七略》之產(chǎn)生、淵源、命名、注釋等所做之分析,《七略》稱名之‘略’不當以表分類或詳簡之‘簡’解之,而當以‘要’(或‘梗概’)義解之?!睂O振田:《〈七略〉稱名新釋》,《山東圖書館學(xué)刊》2020年第1期,第108—112頁。③章太炎:《七略別錄佚文征》,《章太炎全集》第1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21頁。按此序修改后收入《訄書》重訂本,為《征七略》第五十七。章太炎:《訄書》(重訂本),《章太炎全集》第3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25頁?!稒z論》仍之。章太炎:《檢論》,《章太炎全集》第3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28頁。④《春秋繁露·俞序》:“故世子曰:‘功及子孫,光輝百世,圣人之德,莫美于恕?!视柘妊浴洞呵铩吩敿憾匀?因其國而容天下?!碧K輿注:“略人容天下,所謂恕也。詳己而先治其國,自厚之謂也。己不自治,則無以治人,何容之有?”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161頁。此乃謂《春秋》欲正天下,先自魯始。劉逢祿《劉禮部集》卷四《釋九旨例》下《貶絕例》曰:“《春秋》欲攘蠻荊,先正諸夏;欲正諸夏,先正京師。欲正士庶,先正大夫;欲正大夫,先正諸侯;欲正諸侯,先正天子。京師天子之不可正,則托王于魯以正之;諸侯大夫之不可正,則托義于其賢者以正之?!眲⒎甑?《劉禮部集》,《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50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頁。是其義。此“詳”之義,《后漢書》卷三十九《劉般列傳》附子愷傳“非先王詳刑之意也”,李賢注:“《尚書》周穆王曰:‘有邦有土,告汝詳刑?!嵭?‘詳,審察之也?!狈稌?《后漢書》第5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309、1310頁。楊樹達《春秋大義述》引《俞序》此文以釋“《春秋》錄內(nèi)而略外”。楊樹達:《春秋大義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6頁。又或以為:“《春秋》為魯史,故詳于魯。記別國事則較魯為略。蘇注以略人為恕,未洽?!辩娬伫i主編:《春秋繁露校釋》上冊(校補本),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頁。皆非。參下引《春秋經(jīng)》僖公二十七年“入杞”。⑤《公羊傳》哀公五年“喪數(shù)略”,何休注:“略猶殺也。”何休注,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第7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版,第344頁。⑥今核對俞書,“刻木必用刀”作“刻本必用刀”,意謂刻木本來必須用刀,義本可通,姚氏誤以“本”為“木”之訛而徑改。俞樾:《兒笘錄》,《春在堂全書》第2冊,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593頁。⑦今核對章書,浙江圖書館??嗪颊率蠀矔尽缎W(xué)答問》作“耤為刻木彔彔之彔”?!墩绿兹纷鳌敖铻榭棠句涗浿洝?。姚名達當是將“耤”改為通行字。章太炎:《小學(xué)答問》,《章氏叢書》第5冊,民國六年至八年浙江圖書館???第44頁a。章太炎:《小學(xué)答問》,《章太炎全集》第7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07頁。⑧《春秋繁露義證》鐘哲標點原以“譏”字屬下句,斷句于“是為甚惡”,今改為“是為甚惡譏”。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73頁。⑨《春秋經(jīng)》僖公元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齊人以歸?!倍蓬A(yù)注:“不言齊人殺,諱之。書地者,明在外薨?!笨追f達疏:“實齊人殺之。諱,故不言殺也。夫人之薨,例不書地。書地者,明其在外而薨,若言夫人自行至夷,遇疾而薨,齊人乃以其喪歸耳。”杜預(yù)注,孔穎達疏:《春秋左氏傳注疏》,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第6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版,第197頁。此處所諱者乃是齊殺魯夫人,至于哀姜之惡則未諱。

      猜你喜歡
      公羊傳目錄學(xué)章太炎
      呼喚21世紀的新目錄學(xué)——柯平教授訪談錄
      圖書館(2022年10期)2022-11-27 05:44:33
      章太炎
      章太炎詩中的憂國憂民情懷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10
      章太炎著醫(yī)論 首推《傷寒》
      《公羊傳·隱公元年》“漸進”釋義新詮
      以《公》解《穀》之謬
      經(jīng)典詮釋與制度重建
      典范 章太炎
      詩書畫(2016年2期)2016-06-21 01:14:05
      魯迅《鑄劍》的復(fù)仇倫理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的目錄學(xué)思想探究
      山花(2015年16期)2015-02-05 09:12:58
      昭苏县| 昌吉市| 新河县| 池州市| 石林| 蕲春县| 兴山县| 毕节市| 广西| 延寿县| 修武县| 江都市| 西乡县| 贺兰县| 竹北市| 五指山市| 秀山| 凌源市| 孝义市| 满城县| 德江县| 达孜县| 监利县| 建德市| 天等县| 德阳市| 吴川市| 婺源县| 平湖市| 北宁市| 晋城| 五寨县| 罗城| 万州区| 牙克石市| 顺平县| 玉门市| 花莲市| 吉木乃县| 陆河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