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善慰 趙青 韋?;?向思敏
軍事教育的核心領域在于軍事課程的有效實施。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這是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國歷來重視國防建設,把它視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一項基本國策,并將其納入治國方略之中。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雖然表面和平,實際卻暗流涌動。為了獲得戰(zhàn)略主動權,必須加強國防建設,提高國家防御能力,這也是實現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所必需的條件。當前我國正在推進“軍民融合”式發(fā)展,這為國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軍事教育的實施不僅是鞏固國防建設的基石,更是強兵興國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增強全國各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高校開設了大量軍事課程,但由于種種原因,其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出現諸多問題。高等院校是國家教育的核心場所,而高等院校的軍事課程則是高等院校進行軍事教育、國防教育的主要媒介。研究高校軍事教育的育人現狀,有助于為高校國防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國防建設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儲備。
軍事教育課程涵蓋了國防教育、軍隊建設、科技等基本知識,還包括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式政策等知識;關于軍事教育,大體可分兩類界定。一是指軍事教育機構專門針對部隊開展的人才培養(yǎng)教育[1]。二是指在教育科學一般原理、原則基礎上對現役及預備役官兵開展軍事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2];主要開展對象為軍隊院校及普通院校學生;其目的在于讓受教育者獲得現代戰(zhàn)爭的知識與軍事技能。本文研究的高校軍事教育是指將軍事知識與軍事技能有目的、有組織、有步驟地傳遞給高校學子的教育。
1.高校軍事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地位作用時指出:沒有鞏固的國防、過硬的軍隊,中國夢就很難真正實現[3]。無論是國防還是軍隊建設都必須服從國家與民族的最高利益,這樣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力量保障。高校學子作為高等教育的享受者,作為時代中最年輕的血液、最靈動的力量,是時代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其思想政治的正確導向性、理想信念的堅定性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高等院校更是國防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向國防陣線輸送高質量人才的重任。因此,開展高等院校軍事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雙重意義,高校軍事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4]。
2.開展高校軍事教育是培養(yǎng)提升廣大學子國防意識的戰(zhàn)略需要
推進國防教育是培養(yǎng)塑造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和鞏固強大國防的基礎工程。國防意識作為對國家現代化發(fā)展進行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極大研討價值。2022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著力加強青少年國防教育,將國防教育要求有機融入課程教材,將國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學??荚噧热?,納入學??冃Э荚u體系”。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肩負著培養(yǎng)青年學生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和國土意識,筑牢高校學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長城的歷史重任,是新時代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開展高校軍事教育是培養(yǎng)提升廣大學子國防意識的戰(zhàn)略需要。
3.開展高校軍事教育是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現實之需
2019 年9 月23 日,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教育部聯(lián)合召開的大學生征兵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把大學生作為征集工作的重點對象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于時代發(fā)展和國家長治久安而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具有深刻的戰(zhàn)略考量與現實指向。2023 年1 月在京召開的全國征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強調,加強對不同層次畢業(yè)生尤其是大學畢業(yè)生的征集工作,尤其增強對技能人才的征集力度,征募更多的高學歷青年、高技術能手和高素質人才。說明隨著國際政治格局變化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新態(tài)勢,保障兵員質量成為新時期軍事工作的重要要義之一。強國必先強軍,軍強方能國安。高校作為高素質兵員征集的主要來源,在高校開展軍事教育是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現實之需。
由于政治素養(yǎng)存在差異,部分高校軍事教育任課教師缺乏對軍事教育課程科學、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擁有一定教學經驗但軍事素養(yǎng)不足,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課堂照本宣科,缺乏課程指導及拓展,學生求學內生動力無法被完全調動,國防觀念自然難以提升?!皣笫?,在祀與戎”,安逸和平的國內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大部分學生對于軍事、戰(zhàn)爭、國防缺乏根本感受及體會,進而忽略軍事教育課的育人功能,課堂上“被動應付”“渾水摸魚”,忽視軍事教育課作為一門綜合素質課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意識建設的重要性。
在高校進行軍事教育,是適應國家國防建設、軍事發(fā)展進程的需要,也是育人育才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當前,軍事教育課的教學方式主要為“粉筆+教材”“課堂+視頻”,教學方法較為僵化,教學內容安排單一,內容落后,缺少最新的軍事前沿和熱點的加入,課堂吸引力不足。在教學中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完全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灌輸。且完全受制于課堂,僅僅依托軍事技能訓練與軍事理論授課開展軍事教育。缺乏有效實踐載體的軍事教育也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低、教學成效不足等問題常有出現。
軍事教育課的專業(yè)性、重要性就決定了其對于師資力量的高要求。但當前來看,高校的軍事教育課大都由人文社科類的公共課老師擔任,缺乏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班主任、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師資質量、數量均不能滿足需求。導致《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所定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教學質量一般。其他方面,軍事教育課程教學缺乏明確量化管理、量化指標。大部分軍事教育課教師在職稱和晉升方面都是依附于其他職務職能,造成了教師對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缺乏認同感,“學科邊緣”感強,間接對工作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5]。
1.提升大學生政治素質
政治素質是一個人在政治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基礎和基本素質。大學生普遍具有素質高、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等特點,是我國未來國防、軍事現代化的重要后盾。高校軍事教育通過強化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歷史、國防法規(guī)、國防科技、國防形勢和任務以及國防技能等方面的學習和教育,培養(yǎng)國防文化,使大學生政治素質得到切實提升。
2.促進大學生國際化視野的拓寬
高校軍事教育課授課自國際戰(zhàn)略環(huán)境、周邊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切入,通過國際戰(zhàn)略視角對所處國際環(huán)境展開客觀分析。解讀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的和平崛起思路、聯(lián)合發(fā)展思路;通過利用整體思維對問題的思考、分析、解決推動高校學子對于時代主題、多元化發(fā)展趨勢的理解認知。以分析、理解、再分析、再理解構筑出一條以學生為主體,與現實相適應的完整的知識鏈,實現大學生國際化視野的拓寬,增強“四個自信”[6]。
1.拓展軍事教育實踐載體
一方面加強開展體驗式軍事教育活動。在最為普遍的軍事訓練中,除了隊列訓練、內務整理和會操比賽之外,還可將用圖識圖、行軍訓練、戰(zhàn)術對抗、輕武器射擊和救護防護融入到軍事訓練之中,以保證軍事訓練的完整進行。同時,為提高學生對軍事訓練的興趣,從中學習更多的軍事訓練知識與技能,軍事訓練過程中還應考慮穿插拉歌比賽、國防形勢報告及國防教育基地訪問等,把寶貴的軍訓時間用足用好,讓學生接受全面教育[7]。另一方面開展線上國防教育資源搭建,通過校際聯(lián)合、校地聯(lián)合等方式搭建共享國防教育資源的虛擬教研室,致力于構建高質量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資源的延伸和交流,從而促進教師教學發(fā)展共同體的形成,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國防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加強新媒體技術運用
加強新媒體技術于軍事教育課中的運用,利用視頻直播、網絡論壇、微博等載體平臺上所發(fā)布的信息豐富教學內容,拓寬課程教學資源來源渠道。同時還可提前選取并聯(lián)系好教學輔助人物,利用在線視頻通話等形式,搭建學生與院校在服役學子、典型國防人物的實時零距離對話交流,讓遙遠的“軍事”“國防”在課堂上“活起來”。還可依托超星學習通、知到、詞云等課堂學習應用,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發(fā)布案例,讓學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辯論、知識問答,以此將學子引入課堂中。課堂從教師“一言堂”轉變?yōu)閷W生“多言說”,將授課旁觀者轉變?yōu)槭谡n參與者,實現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的充分調動,切實增強教育實效。
1.強化軍事教育課程建設
近年來,我國高校對軍事教育課的建設日益重視,但發(fā)展不均衡現象仍然存在。軍事教育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除了要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機構設置等,還要加強與其他學科相關的教研室的設置,組織工作研討,專題研討,營造良好的教學與研究環(huán)境。同時,在軍隊理論課程教學、管理、科研、隊伍建設、課程考核等方面,必須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教學管理體系,使之規(guī)范化、科學化。另外,要切實加強教學科研資源共享,為軍事教育任課教師提供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小班人數不能少于50 人,配備多媒體教學器材等。在科學研究領域,一要在申請課題、研究項目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或按需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例如增加項目數量、增加研究經費等;二是要強化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對課題申報、立項指導等方面的指導,促進教學科研整體水平穩(wěn)定發(fā)展。
2.重視軍事教育課教師培養(yǎng)
當前,多數院校從事軍事教育課程的教師多為兼職,而專職師資數量偏低,嚴重制約了軍事教育課程的全面發(fā)展,也影響了軍事教育教學的質量。為此,各大學應重視培養(yǎng)、引進教學科研隊伍,注重培訓人才。一方面,可以從高校師資隊伍中選拔具有較強專業(yè)基礎的專業(yè)骨干教師定期指導培訓,使之具備軍事教育課師資。同時,對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進行充分考慮,合理安排職稱評審。此外,還應根據當前教師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一套適合于學校發(fā)展和教師實際情況的教師培訓計劃和評價指標,既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教師教學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的獲得和提高。中國軍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