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縣城
文? 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林則徐
上述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導? 寫
作文材料由四則名言組成,這四則名言相輔相成,字里行間都蘊含著作者的自信、希望與堅定,詮釋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寫作的內容很明確,圍繞“高度”展開即可。立意是多元的,可以是志向的高度——志當高遠;可以是心靈的高度——心當凌云;可以是科學的高度——追求永無止境;可以是民族精神的高度——風雨的砥礪讓民族精神更加堅不可摧。
寫作時,可以在矛盾對立中突顯立意的深刻。比如寫心靈的高度,立意為“身處低處不影響心向高處”。通過“身”與“心”、“低”與“高”的對比使文章更有張力。可以上升到國家層面,家國同構,由個體而推及國家,使立意具有深度。行文時可以用段首句提綱挈領,使文章脈絡清晰,筋骨分明。比如寫生命的高度,可開宗明義:“從高處向下看,是一種精神上的境界,是一種生命的高度”,主體部分便可以打造三個分論點,置于段首: “從高處向下看,能夠置自身于紅塵之外,透過紛繁的表象看本質?!薄皬母咛幭蛳驴?,能夠保持淡然的心態(tài),坦然面對挫折?!薄皬母咛幭蛳驴矗軌蛐纬瑟毩⒌娜烁?,成就豐功偉業(yè)。”這樣可以讓閱卷者一目了然。
寫作時要深入思考如何達到生命的高度,比如需要保持“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定力,需要具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需要“花繁柳密處撥得開,風狂雨急時立得定”;能夠不為雜音噪音所惑,不為風險挑戰(zhàn)所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佳作展示
凌云看世界
安徽安慶一中高三? 朱灝雅
高山巍峨,大江東去;奇花異卉,芳草郁郁。我們早已習慣了——在平視中——看世界匆忙不息地運行。但是,若登上高山絕頂,遠眺俯察,也許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便鋪展于我們的眼前。那些山腳下云遮霧罩的景致,高處俯瞰卻是“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了。因此,若要一覽眾山小,必須凌云看世界。
登高俯瞰,美景盡收眼底。猶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吟出的是仿佛遠眺漢江的開闊心境;“崚嶒忽在下,衣襟帶云霧”,道出的是顧璘度楓木嶺的奇妙感受;“危樓入水倒,飛檻向空摩”,繪出的是張九齡登臨沮樓的俯仰情懷……登高遠望,別有洞天。如果沒有詩人的詩意登臨,怎會有如此清新優(yōu)美的詩句,如此雄奇闊大的景象,如此澄澈透明的心境?
登高俯瞰,真相撥云見日。從前,太空中用肉眼能看見長城的說法廣為流傳,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當記者好奇地詢問太空歸來的楊利偉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如果沒有楊利偉在蒼穹的俯瞰,錯誤的傳言必將繼續(xù)散播,誤導更多的人。可見,只有到達相應高度的俯瞰,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
登高俯瞰,方能把握先機。步鑫生這個名字現(xiàn)在也許很少人知道,但他是那個時代的引領者。改革開放不久,國人思想觀念尚未跟上時代步伐,全國上下篳路藍縷,摸索探求,迷茫一片。步鑫生以超人的遠見,洞悉市場,產品“人無我有,人有我變,人變我新,不斷創(chuàng)新”,工資“日算月結,實超實獎,實欠實賠,獎優(yōu)罰劣”,“生產上要緊,管理上要嚴”,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銳意革新企業(yè)管理辦法,沖破重重阻力,用一把剪刀,剪開中國城鎮(zhèn)企業(yè)改革的帷幕。在那場波瀾壯闊的改革浪潮中,正是步鑫生這樣的先行者,登高望遠,洞察先機,才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輝煌,乃至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
登高俯瞰,磨難成就人生??v觀古今中外之名家,歷經(jīng)苦難,遍體傷痕而后成就一番事業(yè)者比比皆是。曹雪芹貧困交加中寫出顛倒眾生的《紅樓夢》;貝多芬失聰后艱難創(chuàng)作出感人至深的《命運》交響曲;培根出獄后專心學術,終成巨著《學術的進展》……并非他們的身體比常人結實些,而是他們讓心靈攀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身心的磨難固然苦痛,但他們知道,只有磨難方可成就人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比松粫r一境,站的高度,決定了你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界。試試到更高的地方看世界吧,像一個人生的棋手,洞察紛繁的未來。
心懷登高之執(zhí)著,凌絕頂,摘辰星。
點評
本文以繪景開篇,四字短句,簡潔押韻,具有節(jié)奏感、音樂美,入題別具一格;展現(xiàn)了平視中的世界后,轉到主題“若要一覽眾山小,必須凌云看世界”,前后比照,行文起伏跌宕。 主體部分把四個分論點置于段首,架構全文,由實及虛,脈絡清晰。援引的事例與詩文精當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