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澄
“仁慈非洲”號是一艘長期??吭诜侵薷劭诘尼t(yī)療船。醫(yī)護人員在船艙中為當?shù)厝狈︶t(yī)療資源的居民實施手術,不僅療愈了他們的身體,也點亮了他們的生活。
阿達瑪是一名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童年充滿磨難。她的父母不知該如何撫養(yǎng)她,便將其托付給了祖母。為了進食,阿達瑪體驗了人間百般疾苦。好不容易長大,又遭到學校同學捉弄、取笑。她住在塞內加爾中部的農村地區(qū),首都達喀爾的大型醫(yī)院對她而言遙不可及,且費用高昂。然而如今,阿達瑪?shù)拇诫窳岩讶蝗?。在“仁慈非洲”號上接受了免費手術后,她終于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了。非政府組織“仁慈船舶”自20世紀70年代末創(chuàng)立以來,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醫(yī)療船。船上的醫(yī)生來自20多個國家,為近11萬名患者實施了手術,阿達瑪就是其中之一。該組織的兩艘船只——“仁慈非洲”號與“仁慈全球”號,長期??吭趲變葋啞⑷麅燃訝?、貝寧、南非、尼日利亞等國的港口,為當?shù)鼐用裉峁┽t(yī)療服務。
| 深入偏僻鄉(xiāng)村迎接患者 |
“仁慈船舶”的成員曾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慈善活動,如今,他們又將目標鎖定在了非洲大陸——全世界醫(yī)療需求量最大的地區(qū)?!拔覀冊诜侵薜闹仍絹碓礁撸瑧?shù)卣垇淼搅诉@里。”“仁慈船舶”法國區(qū)公共關系負責人、“仁慈非洲”號志愿者克洛迪·洛朗說。
“仁慈船舶”的成員首先會評估等待治療的患者數(shù)量,當?shù)卣畡t會將醫(yī)療船到來的消息廣而告之。隨后,該組織成員會根據一系列標準挑選患者。“很可惜,我們沒有能力為所有人實施手術?!甭謇收f,“收到手術通知的患者需準時來到現(xiàn)場。大多數(shù)患者都住在遠離首都的鄉(xiāng)村。如果沒辦法自行前來,我們就會派司機去接他們?!?/p>
“仁慈非洲”號內配備了先進的醫(yī)療設施,包括5間手術室、4間病房、20張病床、1間分析化驗室、3間藥房,以及掃描儀與放射檢測儀等設備。船上200余名專業(yè)志愿者是不同專業(yè)的外科醫(yī)生、牙醫(yī)、放射科醫(yī)生及護士。他們在這艘船上奉獻了時間與專業(yè)知識。不過,這艘醫(yī)療船僅提供修復性整容手術、眼科手術、頜面整形手術、婦科手術以及各類牙齒與口腔手術,不實施重要臟器手術。在這座漂浮醫(yī)院中,白內障、燒傷、婦科瘺管病、疝氣及甲狀腺腫等疾病均可得到醫(yī)治。
| 有健康才有尊嚴 |
“患者一般需要在船上停留五天。術后還需觀察患者情況,幫他們解開繃帶等?!甭謇式忉尩?,“對于打了石膏的患者,我們在船上做的僅僅是第一步。他們下船后,我們也不會不管他們。患者會入住陸地上的術后中心,待痊愈后才能回家。”
船上的醫(yī)護人員不僅治愈了患者的軀體疾病,也幫助他們尋回了尊嚴。船艙中永遠洋溢著歡聲笑語,或許正是因為患者們重建了自信心吧。“有的時候,我們一周能做200臺婦科瘺管病手術?!甭謇收f,“女性分娩時,許多組織都會撕裂。這里的患者會因為出現(xiàn)漏尿癥狀而被丈夫掃地出門。實際上,這類修復手術僅需20分鐘。手術結束后,我們會給每一位患者送上一條裙子,這是她們重獲新生的象征。我們還經常會在手術后幾個月去探訪她們,確保她們的新生活一切都好。”在“仁慈船舶”組織的幫助下,這群女性在社群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重返了工作崗位,尋回了自身價值。
部分醫(yī)護人員十分熱愛“仁慈非洲”號上的生活,甚至將這個漂浮醫(yī)院變?yōu)榱俗约旱牡诙€家。在過去的25年中,美國外科醫(yī)生蓋里·帕克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的。他的四個孩子也都在船上出生。對于帕克而言,發(fā)展職業(yè)生涯顯然已不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拔以诎l(fā)展中國家工作了好多年,經??吹皆诮锹淅锬却娜藗儭K麄兯坪跬耆珱]有想過該如何走出困境。這不是因為他們懶惰或愚蠢,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登上這艘船后,他們親眼見證了不可能的事情一一發(fā)生。這燃起了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帕克說。
其實,受到非洲居民熱烈歡迎的漂浮醫(yī)院只是“仁慈船舶”的一面而已,該組織的貢獻遠不止于此。他們還翻新了當?shù)蒯t(yī)院,為醫(yī)院配備了嶄新的醫(yī)療設備,并組織培訓項目,讓當?shù)蒯t(yī)護人員具備培訓新一代白衣天使的能力。
奧里·阿貝西是貝寧科托努公立教學醫(yī)院的一名外科醫(yī)生。2009年,她參加了“仁慈船舶”舉辦的臉部畸形及嚴重燒傷修復手術培訓項目?!斑@個項目有點像在職教育培訓班?,F(xiàn)在,我也開始培訓我醫(yī)院里的醫(yī)生了。同時,我還在‘仁慈非洲’號上做培訓。”阿貝西說,“船上的醫(yī)療設備十分先進,就和歐洲醫(yī)院里的一樣?!辈贿^,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霸谖覀儑?,要獲得醫(yī)療資源實在太難了?!蚀却啊嘤柫舜罅康膶I(yè)人員,做的是一種可持續(xù)的慈善,它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醫(yī)療現(xiàn)狀?!彼又f,“不過,我心中的那個完美世界最終應該是一個不再需要‘仁慈船舶’的世界?!?/p>
編輯:侯寅
大海上的國際村
“仁慈非洲”號猶如一座漂浮在大海上的國際村。船上約有150至200名志愿者,每日還有150名當?shù)毓ぷ魅藛T登船作業(yè)。船上氛圍一片祥和,但組織結構十分精細。水手、機械師、技術員、老師、廚師、后勤、信息工程師……要讓將近200種不同職業(yè)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并齊心配合工作,光是想想就十分困難。幸運的是,該非政府組織在這方面有著多年的經驗。在這座國際村中,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通用語言是英語。大部分志愿者住的是二人間、四人間或六人間,攜帶家屬的志愿者可享有一間小型公寓。這里還有老師,確保了志愿者的孩子不會落下課業(yè)。船上還有電影放映會、小賣部……一切都經過精心安排,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