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雙減”政策在初中教學中得到了有效落實,并在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提升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從初中英語教學角度出發(fā),分析“雙減”政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價值,并提出“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以期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何杰,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學城南分校。
一、引言
在初中階段,英語是重要學科之一,同時也是讓許多學生產生畏難心理的學科,再加上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存在問題,所以英語學習成為一些學生的負擔。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積極研究“雙減”政策,挖掘其內在價值,并積極落實“雙減”政策要求,讓學生以更加輕松的心態(tài)來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從而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改進,沒有依據新課改的要求作出相應的優(yōu)化與調整,從而導致英語教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很多學校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導致教師將大量時間與精力放在與考試相關的重點內容教學上,這種教學理念會讓學生逐漸形成以死記硬背為主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缺乏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以至于在英語課堂很少開展口語教學,也很少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語境,以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與提升。這些都與當前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相背離。
(二)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還存在教師英語教學水平不高的問題?!半p減”政策要求教師在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同時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達到“提質增效”的教學效果,這對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教師具有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但思想過于保守,局限在自身的教學經驗、教學模式之中,注重對學生英語聽寫能力的培養(yǎng),對現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輕視心理;有的教師剛剛從高校畢業(yè),在教學中善于運用現代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而且注重對學生英語口表達能力以及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但缺乏教學經驗。如果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則無法真正落實“雙減”政策,也很難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三)教師缺乏對“雙減”政策的正確認知
教師缺乏對“雙減”政策的正確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盡管許多教師開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落實“雙減”政策,并積極挖掘“雙減”政策對英語教學的重要價值,但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探究,只是簡單地在教學中進行嘗試,這導致大部分教師未能真正掌握落實“雙減”政策的方式,以至于“雙減”政策的真正價值無法充分體現。同時,部分英語教師為了應對落實“雙減”政策的任務,只是形式化地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量,并沒有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內容,課后作業(yè)仍然以各種背誦、默寫等枯燥、乏味的內容為主,不僅沒有達到減輕學生課后學習壓力的效果,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的積極性。如果教師不能對“雙減”政策有正確認知,將很難達到提質增效的教學效果。
三、“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
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英語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首先,教師需要從思想上重視“雙減”政策,并在英語教學中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實現英語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其次,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減輕學生學業(yè)壓力的同時,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例如,在學習“Our school life”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在自身能力范圍內高效地學習英語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引入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逐漸提升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與“Our school life”這一主題相關的視頻課件,帶領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學校生活,然后引導學生將文章中描述校園生活的內容標注出來,并分組進行閱讀。這種方式既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得到層次化培養(yǎng),又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更好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生調研活動,對班級每一名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英語學習興趣、英語學習能力以及英語學習成績進行了解,從而較為全面地了解班級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并以此為基礎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從而保障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同時,教師需要全程觀察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狀態(tài),及時對組員的狀態(tài)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Playing sport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與口語表達水平劃分小組,并對每個小組進行科學評估,從而制定相應的合作學習任務與合作學習目標。針對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小組可以布置掌握詞組的任務,如go cycling、twice a week、on Sunday等;針對英語能力中等的學習小組,可以布置句型理解任務,讓小組成員對文章中的句型進行閱讀、理解與記憶;針對英語能力較強的小組,教師可以安排小組成員以對話的形式復述文章。這種方式可以優(yōu)化學習任務,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并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信息化教學不僅能夠為教師創(chuàng)新和豐富教學方式提供技術支持,而且還能夠將枯燥的英語知識以更加直觀、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拓展英語課堂教學范圍、豐富英語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信息化教學模式符合學生增加知識儲備、發(fā)散學習思維的需求,讓學生能夠用一種新的思路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能力,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例如,在學習“Food festivel”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搜集與本文主題相關的知識內容,充分了解不同國家有關“Food festivel”的內容,并將一些有意思的內容融入教學方案之中,并以課件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其次,教師可以在課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不同國家的“Food festivel”,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然后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從中找到不同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以此為基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中的各種詞匯,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詞匯。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并在視頻的輔助下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四)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案例
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教師需要積極在課堂引入生活化案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適當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連接,并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學習英語知識,進而增強學生對相應英語知識的理解,同時調動學生探究生活的積極性。教師在選取生活化案例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進行選擇,需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挑選符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需求的案例,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生活化案例的實效性。此外,教師需要對案例的展現形式進行優(yōu)化,適當對案例內容進行調整,增加案例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還要適當增加案例的趣味性,使學生對案例教學模式更感興趣,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案例情境之中。再者,教師需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案例情境中進行表演,從而將生活化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Keeping healthy”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出現的具體案例融入課堂中,進而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教師可以將各種身體癥狀作為實際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癥狀的表現以及如何治療。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不同的動作,讓學生去觀察和猜測展示的是哪種癥狀,然后帶領學生一同學習相應的詞匯。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展示各種身體癥狀,由其他學生觀察和猜測,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全程使用英語進行對話,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通過這種生活化演練的方式,學生能夠在重復的練習中加深對詞匯、句型的了解和掌握,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五)有效把控作業(yè)質量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驗證自身課堂學習成果以及鞏固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有效把控課后作業(yè)布置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而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反思和總結,進而達到促進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后作業(yè)以背誦和默寫為主,具有較強的機械性,而且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類,導致英語課后作業(yè)發(fā)揮的實際作用并不理想,只是單一地增加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很難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對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積極研究“雙減”政策,遵循“雙減”政策的要求,對課后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優(yōu)化,從而真正達到減負提質的教學效果。
教師需要積極開展班級調研活動,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學習興趣等,并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進行適當的參考與采納,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以此保證課后作業(yè)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的積極性,使課后作業(yè)不再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是其成長和提升的重要輔助。
例如,在學習“Enjoying cycling”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上學習狀態(tài)以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設計不同的課后作業(yè)內容,如可以設計層次性的課后作業(yè),英語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以單詞的記憶為主,如對重點短語spring field trip、make a decision、find out等進行記憶;英語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對文章中的重點語言、句式、語法等進行重溫;英語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根據本文的主題進行文章仿寫或者擴充。教師也可以采取情景對話的方式代替?zhèn)鹘y的背誦、默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進行情景對話,拍攝視頻上傳到線上平臺。教師應設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形式,使學生達到不同的課后反思效果,既減輕學生的課后學業(yè)負擔,又提高課后作業(yè)的實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教師需要對此有足夠的重視,并從轉變教學理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案例以及有效把控作業(yè)質量等多個角度落實“雙減”政策,從而真正取得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杜麗娟,趙清麗.“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22(3):64-68.
[2]王影.“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探索[J].新課程評論,2022(11):8-9.
[3]李均.“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新一代:理論版,2022(17):101-102.
[4]梁姍姍.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探析[J].海外英語,2022(16):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