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市振頭小學 呂 晨
部編版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引入文言文,旨在傳承和頌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小學階段的古文短小而富有趣味,但其語言凝練,語義艱澀難懂,如何運用合適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我有如下四點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互聯(lián)網對學生的生活廣泛滲透,小學生的古文學習與各種媒介傳播方式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可將教材中的文本信息與圖片、音頻、視頻等媒介相融合,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如學習四年級下冊的《鐵杵成針》時,可結合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李白向高適自述受老媼鐵杵磨針啟發(fā)一心向學的片段,電影中李白第一口吻的講述與課文第三視角的敘述相對比,讓學生感受古文與電影的碰撞,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學生以玩的方式可充分利用課堂學習的無意注意,實現“玩中學”的理想狀態(tài),教師將部分教學過程游戲化,就能讓晦澀的古文變得靈動起來。例如學習三年級上冊的《司馬光》,就可以設置“巧制繪本”的游戲吸引學生讀懂故事?!端抉R光》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古文,文章僅用30 個字就講完了“司馬光砸缸”的小故事。所以教學這一課時,先將文中6 幅插圖的順序打亂,讓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前提下,小組合作給圖畫排序。再利用文中原句,讓學生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形成一個繪本。利用趣味性極強的游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了解故事,吸引學生打開閱讀古文的大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古文教學中,可以設置豐富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習古文的階段性收獲,由所獲到所愛,調動學生繼續(xù)學習古文的興趣。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時,就可設置“小小說書人”的活動,引導學生用文言講故事,體會文言文的魅力,增強朗讀的趣味性。再設置“合作演一演”的活動鼓勵學生想象、展示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排演課本劇,在寫劇本、排練和展示匯演中體會王戎仔細觀察、機智推理的神童形象。
古文的資料拓展方向很多,文章時代背景、人物生平特點、文中器物展示、相關事件補充等。在教學時,可選擇最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點進行資料拓展,使古文學習更加充盈。如學習五年級下冊的《自相矛盾》時,就可以適當補充冷兵器時代“矛”與“盾”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知識點,結合《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這一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背景特點,理解楚人極力夸贊所售之物的心態(tài),引起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興趣。
部編版教材的每篇古文都有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精準把握教學定位,更應根據文章內容、單元要素和師生自身條件等多種因素,選用合適的方法融會貫通,拉近學生與古文的距離,使得千百年前的文字變得可親、可近,讓學生自然而然地享受古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