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霽萱
那天,在病房里,發(fā)生了這樣一幕。
“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手術(shù)都做了,還需要化療?”陳姐很不理解。
我(注:作者為護士)趕忙走到陳姐身邊,輕輕拍著她的肩膀,安慰道:“陳姐,不用怕,現(xiàn)在咱們術(shù)后不是恢復(fù)得挺好嗎?看看隔壁床的阿姨,積極配合治療,保持好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快要出院回家了?!?/p>
見我這么說,隔壁床的阿姨也跟著一起安慰她。得到病友的鼓勵后,陳姐慢慢安靜下來,問我:“能不能不化療?我聽說化療會很痛苦,會掉頭發(fā),會很丑?!?/p>
原來陳姐是擔心頭發(fā)掉了就不漂亮了?!霸蹅兛梢匀ヌ暨x假發(fā)或幾頂漂亮的帽子,隨時變換造型?;熆梢愿玫貛椭眢w恢復(fù),一定要配合治療?!蔽覄裾f道。
聽到這里,她點點頭。
第一個療程結(jié)束后,陳姐要出院。她說:“小郭,感謝你這段時間對我的特殊照顧,讓我重拾了信心和希望,我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后面的治療?!彼瑫r做了一個緊握拳頭、加油打氣的手勢。
離別時,我們約定好14天后見。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我意識到,心理因素在健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僅要重視藥物治療的效果,還要重視非藥物——心理護理干預(yù)的治療效果,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dǎo)。通過傾聽患者的故事,理解他們的情感和體驗,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幫助患者認識和處理負面情緒,鼓勵他們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和信心。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