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英語讀寫現狀
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提出,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其一致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但是高中英語的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挑戰(zhàn),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理論支撐缺位,讀寫教學設計僵化,學習方式被動
在高中英語一線教學中,潛在的升學壓力,導致大多數教師重實踐,輕理論。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多憑借以往經驗,在讀寫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在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經驗主義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僵化,不符合新課程要求。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僵化的教學設計,必然導致學生學習被動,很難充分實現教學目標。
(二)寫作目標單一,讀寫內在驅動力不足,育人功能弱化
目前,在教學實踐中,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較大的考試壓力讓一些教師更多地將教學目標聚焦于考試,從而造成教學為考試而服務的錯誤認知。學生深陷于題海之中,忽視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不僅抑制了他們對知識探究的熱情,也限制了他們對廣闊世界的探索。這與我們培育具有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的新時代學生,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育人目標相去甚遠。
(三)教學過程簡單,讀寫課堂生成受限,訓練效果不佳
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語言輸入材料的運用停留在閱讀表層,沒有在挖掘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從讀到寫的遷移。在教學過程中,多數老師讀寫教學相割裂。同時,教學支架的缺乏造成教學超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感不強。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更好地貫徹國家教育改革精神,落實高中英語學科素養(yǎng),項目組通過構建“三維一體”讀寫聯動理論邏輯模型,創(chuàng)設以“讀寫聯動為核心,結構化知識聯動為抓手,課內外聯動為路徑”的“三動育人”機制,以及落實“體系化、進階化、個性化”的“三化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教學實踐探索的主要成果
(一)構建“三維一體”讀寫聯動理論邏輯模型,為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在實踐教學中有效生根落地提供理論指南
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內容內涵,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本教學實踐理論成果模型(如圖1 所示)從三個維度將核心素養(yǎng)納入其中。能力維包含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注重語言技能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尊重學生從信息輸入到信息輸出的認知規(guī)律,將閱讀技能與寫作技能進行融合。文化維指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文化認同與傳承,運用課本閱讀素材中的文化素材,以及自建的文化閱讀資源,鼓勵學生通過跨文化閱讀體驗、小組文化主題討論、中西文化比較和反思等方式,提升中國文化認同感以及文化傳承責任感。思維維涉及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邏輯思維,從能力、文化、思維三個維度實現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各項目標,且三者相互促進、融于一體,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唯技能、唯分數的教學目標,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功能得以發(fā)揮,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為更好落實“三維一體”讀寫聯動理論邏輯模型,項目組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基于課本教材閱讀素材,并補充和開發(fā)課后資源,明確了按“讀(獨立閱讀思考/ 小組討論)寫(創(chuàng)造性寫作思考/ 小組討論結果匯報) 評(評價主體/ 評價內容/ 評價活動)練(單元拓展/ 情境創(chuàng)造)”讀寫教學四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如圖2 所示)。
同時,項目組搭建了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讀寫過程6 支架(如表1 所示):情境支架、情感支架、語言支架、內容支架、邏輯支架、評價支架。教師在讀、寫、評、練寫作教學課堂中搭建支架,確保四環(huán)節(jié)實踐分配合理及輸入、輸出和評價的一致性。
(二)創(chuàng)設以“讀寫聯動為核心,結構化知識聯動為抓手,課內外聯動為路徑”的綜合聯動育人機制,強化了教學效果,拓寬了學習廣度
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采用本成果中的聯動育人機制(如圖3 所示):第一,設計緊密相連的閱讀與寫作活動,打破了將讀、寫視為兩個獨立部分進行教授的割裂狀態(tài),以讀促寫,實現了讀寫能力相互促進和融合,學生寫作能力得到相應提升,英語學習由被動轉主動。第二,結構化知識聯動為寫作準備所需語言知識,學生將閱讀中學到的詞匯、語法和篇章結構等知識有效應用于寫作中,為寫作做好鋪墊。第三,課內外聯動拓寬了英語學習渠道,豐富了學習資源,促進了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寫作實踐相結合,在課外學習中學生接受教師布置任務,運用課堂所學技巧和思路進行自主性閱讀、構思、寫作,鞏固學習效果,在習作修改以及反思中形成批判性思維。
本機制運用多元化的閱讀素材和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理解篇章內容和語言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在閱讀文本中提取文化基因,對比不同文化,并對不同文化現象有自我判斷、自我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得以在輸出表達時形成個人觀點,從文化沖突到文化認同,再到文化自信,增強了國家認同感和家國情懷。
(三)落實“體系化、進階化、個性化”英語寫作教學實踐,凸顯了英語學科實踐特色,實現了學科育人功能
體系化: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與高中英語教材單元閱讀主題相匹配的寫作任務,將單元寫作主題、語篇類型、寫作拓展主題體系化,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和信心。
進階化:結合新課標課程理念和數年一線教學實踐,項目組根據學生寫作水平差異,設置進階化寫作任務,同時外延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場域,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以“3A”為驅動,引導學生由課內寫作延伸遷移至課外生活體驗,真正讓高中英語寫作走出學校課堂、融入學生生活環(huán)境,服務學生生活實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寫作中有獲得感?!?A”,即項目組提出的:Accumulation(學海拾貝、厚積薄發(fā))、Acquisition (學海無涯、精益求精)、Application(學以致用、走向生活)。在進階化教學實踐中,學生根據自身寫作水平,完成從單句寫作,到片段寫作再到語篇寫作不同階段的寫作任務。
個性化:為挖掘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在英語教學中,項目組關注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需求和差異,將寫作任務菜單化,寫作內容生活化,寫作輸出模態(tài)多樣化,創(chuàng)建和諧、開放、自主和共生的課堂生態(tài)。項目組把學科育人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強調以學生的生命發(fā)展為核心,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
三、結語
隨著“三維一體·三動育人·三化實踐”深入應用,教師采用基于讀寫連接的教學途徑與方法,注重聯系學生真實生活設計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幾年下來,出現了學生英語學業(yè)水平優(yōu),學生競爭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局面,不僅讓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也為學生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