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壘,章雨晨,陳雅婷,黃華斌
(廈門華廈學(xué)院 環(huán)境與公共健康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4)
2004年,THOMPSON等[1]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微塑料具有較強的疏水性及非晶態(tài)結(jié)構(gòu),廣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環(huán)境中[2]。微塑料比表面積大、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強[3],進(jìn)入水體后極易對水生生物造成危害,進(jìn)而威脅人類健康[4]。因此,研究水體中微塑料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是一種常見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LAS),可在水體中長期存在,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大的環(huán)境風(fēng)險[5]。研究表明,水體中的SDBS會促進(jìn)微塑料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從而產(chǎn)生更復(fù)雜的環(huán)境效應(yīng)[6]。XIA等[7]考察了聚氯乙烯(PVC)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特征,結(jié)果表明:PVC微塑料對SDBS的等溫吸附特征可以用Langmuir模型描述;PVC微塑料對SDBS的飽和吸附量(qsat)可達(dá)1 043 μg/g。但PVC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機理尚未深入探討。
聚酰胺(PA)塑料中含有酰胺基團,可與環(huán)境污染物發(fā)生氫鍵作用、n-π電子供受體(EDA)作用,從而表現(xiàn)出更高的吸附性能[8]。SONG等[9]研究發(fā)現(xiàn)PA 微塑料對腐殖酸(HA)的吸附量可達(dá)0.399 mg/g,為聚丙烯(PP)微塑料的1.1倍。但關(guān)于PA微塑料對SDBS吸附性能的研究,目前還鮮見報道。
本工作考察了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性能,分析了pH和共存離子等因素對SDBS吸附量的影響,探討了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機理,為深入理解水體中微塑料和表面活性劑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據(jù)。
NaCl、KCl、Na2SO4、NaCO3、CaCl2、HCl、NaOH、SDBS:分析純。
PA微塑料:購自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平均粒徑(140.7±1.8)μm,比表面積0.880 2 m2/g。
1.2.1 吸附動力學(xué)實驗
將50 mL質(zhì)量濃度為30 mg/L和60 mg/L的SDBS溶液分別移入100 mL的錐形瓶中,各加入0.1 g PA微塑料;將錐形瓶置于氣浴恒溫振蕩器中,在溫度25 ℃、轉(zhuǎn)速180 r/min的條件下反應(yīng)72 h。間隔一定時間取樣1 mL,水樣經(jīng)0.45 μm濾膜過濾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UV-1800PC-DS2型,上海美譜達(dá)儀器有限公司)測定波長為242 nm處的吸光度,計算溶液中SDBS的質(zhì)量濃度和吸附量。
1.2.2 等溫吸附實驗
將50 mL一定質(zhì)量濃度(20~80 mg/L)的SDBS溶液移入1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0.1 g PA微塑料,在轉(zhuǎn)速180 r/min的條件下,考察不同溫度(25℃和35 ℃)下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特征。
1.2.3 影響因素實驗
將50 mL質(zhì)量濃度為60 mg/L的SDBS溶液移入1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0.1 g PA微塑料,在溫度25 ℃、轉(zhuǎn)速180 r/min的條件下,考察初始pH(2~11)對SDBS吸附特征的影響。
調(diào)節(jié)SDBS溶液pH至8,考察Na+、K+、Ca2+、SO42-和CO32-在不同濃度(1 mmol/L和10 mmol/L)條件下,對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影響。
所有實驗均設(shè)置三組平行樣。
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Apreo 2型,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觀察PA微塑料的表面形貌;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Nicolet iS5型,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分析PA微塑料的表面官能團;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ESCALAB 250Xi型,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分析PA微塑料表面元素及其化學(xué)形態(tài)。
分別采用準(zhǔn)一級動力學(xué)模型、準(zhǔn)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和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擬合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動力學(xué)過程,結(jié)果見表1和表2。由表1可見:準(zhǔn)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擬合的R2(0.949~0.983)比準(zhǔn)一級動力學(xué)模型擬合的R2(0.856~0.926)更高,表明準(zhǔn)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能夠更好地描述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動力學(xué)過程,這與PA微塑料對其他有機物的吸附動力學(xué)結(jié)果一致[10]。
表1 準(zhǔn)一級、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的擬合結(jié)果
表2 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的擬合結(jié)果
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將吸附過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外擴散或傳質(zhì)過程,SDBS分子迅速從溶液遷移到PA微塑料表面;第二階段為內(nèi)擴散或孔隙擴散過程,SDBS分子逐漸進(jìn)入PA微塑料表面的褶皺孔隙;第三階段為SDBS在PA微塑料上的吸附平衡過程,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dá)到。由表2可見: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各階段擬合的R2均較高,但模型常數(shù)C值均不為零,表明內(nèi)擴散過程不是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唯一限速步驟,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速率還受外擴散和表面吸附的影響[11]。
吸附等溫線可用于評價有機污染物在微塑料上的qe與其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質(zhì)量濃度(ρe)之間的關(guān)系[12]。此外,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微塑料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能力[13]。分別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擬合不同溫度下PA 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過程,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見:25 ℃和35 ℃條件下,Langmuir模型的R2分別為0.993和0.988,均高于Freundlich模型(0.945和0.952),表明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等溫過程,這與LIU等[14]采用PA微塑料吸附苯甲酸、磺胺甲基嘧啶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當(dāng)溫度由25 ℃上升至35 ℃時,PA微塑料對SDBS的qsat由10.896 mg/g增加至12.370 mg/g,表明升高溫度有利于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這與WAGSTAFF等[10]采用PA微塑料吸附水中藥物污染物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與PVC微塑料相比[7],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能力更強,因此,應(yīng)關(guān)注PA微塑料作為水中SDBS載體時所帶來的環(huán)境風(fēng)險。
表3 PA微塑料對SDBS等溫吸附模型的擬合結(jié)果
此外,表3還顯示了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對不同溫度下PA微塑料吸附SDBS的擬合結(jié)果,可以看出:不同溫度下,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的R2均大于0.9,表明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過程可能涉及微孔填充機制[14]。
2.3.1 初始pH
溶液pH不僅影響有機物的形態(tài)分布,而且會改變微塑料的表面電荷性質(zhì),從而影響微塑料對有機物的吸附能力[15]。不同初始pH條件下,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特征見圖1。由圖1可見: 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量隨pH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酸性條件下,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性能更好。這是因為PA微塑料的零電荷點(pHzpc)為5.3[9],在酸性條件下(pH<5),PA微塑料的表面帶正電荷,SDBS帶負(fù)電荷,靜電引力作用有利于SDBS在PA微塑料表面的富集;當(dāng)pH>pHzpc時,由于酰胺官能團的去質(zhì)子化作用,PA微塑料表面帶負(fù)電荷,隨著pH的逐漸增大,PA微塑料與SDBS之間的靜電斥力增強,吸附作用受到抑制,當(dāng)初始pH增加至11時,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量最低,為4.530 mg/g。
圖1 初始pH對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影響
2.3.2 共存離子
水環(huán)境中其他離子的存在,可能會影響污染物在吸附劑表面的富集[16]。研究表明,微塑料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受鹽度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17]。不同濃度下,Na+、Ca2+、K+、SO42-、CO32-對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見:Na+、K+、SO42-對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影響較為一致;當(dāng)Na+、K+、SO42-的濃度為1 mmol/L時,對SDBS的吸附呈現(xiàn)輕微的抑制作用,當(dāng)Na+、K+、SO42-的濃度為10 mmol/L時,對SDBS的吸附有明顯的促進(jìn)作用。研究表明,陽離子可以取代微塑料表面官能團中的氫原子,抑制氫鍵的形成,減弱微塑料對有機物的吸附能力[11],隨著濃度的增加,陽離子與帶負(fù)電荷的微塑料結(jié)合,擾亂了其表面的電荷平衡,壓縮雙電層的厚度,從而減弱微塑料與有機物之間的靜電斥力[14],吸附能力增強。研究表明,溶液中SO42-的存在會降低有機物的溶解度,從而促進(jìn)有機物在固相中的分布[11],因此,當(dāng)SO42-濃度增加至10 mmol/L時,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能力增強。當(dāng)Ca2+濃度為1 mmol/L時,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量顯著提高,繼續(xù)增加Ca2+濃度至10 mmol/L時,高濃度的Ca2+會破壞PA微塑料的雙電層結(jié)構(gòu),促進(jìn)微塑料顆粒聚集,從而減少PA微塑料表面的吸附位點,導(dǎo)致其對SDBS的吸附量顯著降低。當(dāng)向SDBS溶液中加入CO32-后,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能力受到明顯的抑制,這可能是由于CO32-的加入使體系呈堿性環(huán)境,加劇PA微塑料與SDBS之間靜電斥力作用[11],從而導(dǎo)致其吸附量的降低。
圖2 不同濃度共存離子對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影響
2.4.1 SEM
PA微塑料吸附SDBS前后的SEM照片見圖3。由圖3可見:吸附前,PA微塑料表面呈不規(guī)則褶皺狀,含有較大的孔隙和裂縫;吸附SDBS后,PA微塑料表面較為光滑,孔隙和裂縫量明顯變少,這表明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過程中存在孔隙填充機制,這與MEJíAS等[18]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圖3 吸附SDBS前(a)后(b)PA微塑料的SEM照片
2.4.2 FTIR
PA微塑料吸附SDBS前后的FTIR譜圖見圖4。其中,PA-SDBS-20表示初始SDBS質(zhì)量濃度為20 mg/L時吸附平衡后的PA微塑料,以此類推。由圖4可見:吸附前,PA微塑料在波數(shù)1 634 cm-1、1 538 cm-1、1 261 cm-1、684 cm-1和575 cm-1附近的吸收峰分別歸屬于酰胺基團的N—C=O(酰胺Ⅰ帶)、C—N—H(酰胺Ⅱ帶)、C—N(酰胺Ⅲ帶)、N—H(酰胺Ⅴ帶)和C=O(酰胺Ⅵ帶)的特征峰[8,19],2 931 cm-1和2 860 cm-1附近的吸收峰與C—H的伸縮振動有關(guān)[20],1 460 cm-1附近的吸收峰歸屬于C—H的彎曲振動[9],3 293 cm-1附近的吸收峰歸屬于N—H的伸縮振動[19];吸附SDBS后,酰胺基團的特征峰強度隨著SDBS濃度的增加而增大,這可能是由于PA微塑料中酰胺基團的供質(zhì)子官能團與SDBS的氧原子之間形成了氫鍵[8],TONG等[21]認(rèn)為氫鍵作用在PA微塑料吸附有機物的過程具有重要作用。
圖4 吸附SDBS前后PA微塑料的FTIR譜圖
為了進(jìn)一步探究PA微塑料對SDBS吸附過程中各官能團的變化順序,采用二維紅外相關(guān)光譜(2D-FTIR-COS)技術(shù)解析PA和PA-SDBS的FTIR譜圖,得到PA微塑料吸附溶液中SDBS的同步和異步相關(guān)譜圖,見圖5。圖中紅色代表正相關(guān),藍(lán)色代表負(fù)相關(guān)。由圖5a及圖5b可見:沿對角線在波數(shù)575,684,1 261,1 460,1 538,1 634,2 931,3 293 cm-1處出現(xiàn)了8個主要自動峰,可分別歸屬于酰胺Ⅵ帶、酰胺Ⅴ帶、酰胺Ⅲ帶、C—H(彎曲振動)、酰胺Ⅱ帶、酰胺Ⅰ帶、C—H(伸縮振動)和N—H(伸縮振動);同步譜圖中,所有自動峰均出現(xiàn)正信號(顯示為紅色),表明各自動峰在吸附過程中是同步變化的。異步相關(guān)譜圖可以提供吸附過程中微塑料各官能團的變化順序[22]。由圖5c和圖5d可見:交叉峰在吸附過程中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一些含氮官能團,如C—N—H、N—C=O及N—H等。
圖5 PA微塑料吸附SDBS的2D-FTIR-COS譜圖
表4為PA微塑料吸附SDBS的2D-FTIR-COS同步和異步譜圖中各個交叉峰的分配結(jié)果和符號(括號中為異步結(jié)果)。異步譜圖中:(v1,3 239)處的交叉峰信號均為正信號,說明3 293 cm-1處的峰均滯后于其他峰出現(xiàn);(v1,1 538)處的交叉峰信號均為負(fù)信號,表明1 538 cm-1處的峰將先于其他峰出現(xiàn)。由此推斷PA微塑料吸附SDBS的官能團反應(yīng)順序為:C—N—H(酰胺Ⅱ帶)>C=O(酰胺Ⅵ帶)>N—C=O(酰胺Ⅰ帶)>C—H(伸縮振動)>N—H(酰胺Ⅴ帶)>C—H(彎曲振動)>C—N(酰胺Ⅲ帶)>N—H(伸縮振動)。
2.4.3 XPS
吸附SDBS前后PA微塑料的C 1s、N 1s及O 1s的XPS譜圖見圖6。由圖6a可見:吸附前,PA微塑料的C 1s譜圖中,在284.8,285.9,287.6 eV處有3個特征峰,分別對應(yīng)C—C/C—H、C—N及N—C=O[8],與FTIR的分析結(jié)果基本一致。有研究表明,烷基和芳香環(huán)之間可形成弱氫鍵,提高微塑料與含苯環(huán)化合物之間的吸附能力[23]。本研究中上述官能團在吸附SDBS后變化較小,表明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機制可能包括PA中含碳官能團與SDBS中苯環(huán)的相互作用。
由圖6b可見:吸附前,PA微塑料的N 1s譜圖中存在N—H(399.4 eV)和O=C—N(401.4 eV)[8,24];吸附SDBS后,PA中O=C—N的位置偏移至401.7 eV處,且含量明顯減少,表明酰胺基團參與了吸附反應(yīng)。由圖6c可見:吸附前,PA微塑料的O 1s譜圖中,N—C=O和C=O分別位于531.0 eV和532.2 eV處[14,25];吸附SDBS后,C=O基團對應(yīng)的結(jié)合能增加了0.3 eV,表明吸附SDBS后,PA微塑料的平均氧電荷增加[20],C=O中O原子的電子密度降低,表明羰基傾向于失電子,與SDBS的芳香環(huán)發(fā)生n-πEDA作用??梢?,PA中的酰胺基團可通過n-πEDA作用或氫鍵作用對SDBS進(jìn)行吸附。
綜上,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過程可能涉及以下機制(見圖7):1)PA中的羰基和SDBS中的苯環(huán)發(fā)生n-πEDA作用;2)PA中的氨基與SDBS中的磺酸基發(fā)生氫鍵作用;3)當(dāng)pH<pHzpc時,SDBS與表面帶正電荷的PA微塑料發(fā)生靜電吸引作用;4)SDBS通過孔隙填充作用吸附在PA上。
圖7 PA微塑料對SDBS的主要吸附機理示意
a)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過程符合準(zhǔn)二級動力學(xué)模型和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隨著初始pH的增加,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量逐漸降低;當(dāng)Na+、K+、SO42-的濃度為1 mmol/L時,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呈現(xiàn)輕微的抑制作用,當(dāng)Na+、K+、SO42-的濃度為10 mmol/L時,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有明顯的促進(jìn)作用;當(dāng)Ca2+濃度為1 mmol/L時,SDBS吸附量顯著提高,繼續(xù)增加Ca2+濃度至10 mmol/L時,SDBS吸附量顯著降低;CO32-對PA微塑料吸附SDBS的過程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b)PA吸附SDBS的官能團反應(yīng)順序為C—N—H(酰胺Ⅱ帶)>C=O(酰胺Ⅵ帶)>N—C=O(酰胺Ⅰ帶)>C—H(伸縮振動)>N—H(酰胺Ⅴ帶)>C—H(彎曲振動)>C—N(酰胺Ⅲ帶)>N—H(伸縮振動)。
c)PA微塑料對SDBS的吸附機理包括PA中的羰基和SDBS中的苯環(huán)發(fā)生的n-πEDA作用、PA中的氨基與SDBS中的磺酸基發(fā)生的氫鍵作用、靜電作用和孔隙填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