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
初二男生小毛經(jīng)常躲在廁所里吸煙。一天,校長遇到小毛說:“小毛,我聽說你在廁所里吸煙了。”小毛停下腳步,看著校長,心里有些發(fā)毛。校長又說:“你在廁所里吸煙是對的?!毙∶荒樢苫蟆!耙驗槟阒涝趯W校吸煙不對,所以才躲在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也不影響別人的地方吸煙,對不對?不過,廁所里空氣不好,人也會感覺壓抑,這些對你都不好?!薄爸x謝校長。我知道了,我不吸了?!毙∶珜πiL表態(tài)。
從校長處理小毛吸煙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批評的價值所在。
批評要以“糾正錯誤”為目的。批評不是叫孩子認錯,而是叫孩子學會思考;批評不是叫孩子認輸,而是叫孩子學會尊重。批評要以溝通的方式進行,父母要使用描述性語言,而不是評價性語言,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描述,然后就事論事,態(tài)度中立,不譴責、不侮辱。這樣,孩子才會認識錯誤、反省自己,因為父母針對的是孩子的過錯而非孩子本人。
批評的目的不是分勝負,而是幫孩子建構(gòu)更好的自我和融洽親子關(guān)系。如果關(guān)系“沒了”,批評就失敗了。很多人批評現(xiàn)在的孩子太脆弱,其實他們是被不恰當?shù)呐u傷害了。批評可以,但必須讓孩子看到希望。
批評要以“傳遞善良”為目的。批評的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和諧的批評讓孩子感受和諧;善良的批評傳遞給孩子善良;蠻橫的批評讓孩子學會蠻橫。有些錯誤,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改不了,但我們批評孩子的態(tài)度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總之,好的批評,雙方都是贏家,不是一方得意洋洋、一方垂頭喪氣。真正關(guān)心孩子的父母,即便批評孩子,眼神也是溫暖的、期盼的,而這樣的父母也才會被孩子當作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