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暐之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之一、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誕生于何年何月,已無從考證。事實上,這部史詩并非生而完整,其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補充加入新的內容,以至于日趨豐富、擴容。關于這部史詩之龐大,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即:若一個人能夠將史詩《江格爾》全部唱完,面臨的將是死亡,意為講述這一史詩故事將窮盡人的一生。這樣一部偉大的史詩,先后于2006年、2021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史詩《江格爾》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更深刻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在歷史漫長的發(fā)展變遷中,對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高尚思想的追求。這樣一部堪稱文化藝術瑰寶的巨著,如何在今天讓更多的當代人認識、了解,更好地將其傳承發(fā)展?通過舞臺藝術的形式,應當是比較直接的途徑之一。
什么樣的舞臺藝術最適合對《江格爾》的演繹?當然非歌劇莫屬。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史詩《江格爾》是以說唱詩歌的形式流傳于世,本身就有音樂的特質,這一點與歌劇藝術的歌唱性、音樂性有一定的契合度;其次,蒙古民族由于生存環(huán)境所養(yǎng)成的能歌善舞、粗獷豪放、遼闊深沉的風格氣韻,不僅在史詩原著中有很好的體現,更是歌劇創(chuàng)作中賴以凸顯民族性的源頭,以此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無疑會具有傳統歷史和文學藝術的雙重根基;第三點也是尤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內蒙古藝術劇院,作為我國內蒙古地區(qū)專業(yè)進行民族性文藝創(chuàng)作傳播發(fā)展、歌舞力量兼具的院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承擔起《江格爾》這部宏大題材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他們所具備的專業(yè)力量以及對于蒙古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熟稔,將是歌劇《江格爾》的創(chuàng)作以專業(yè)化、民族化面貌呈現的重要保證。2023年12月25日,由內蒙古藝術劇院創(chuàng)作出品的原創(chuàng)歌劇《江格爾》,在呼和浩特內蒙古藝術劇院劇場首演。
史詩《江格爾》卷帙浩繁,在不同卷章中都有不同的故事側重。本劇編劇克明在巨量的素材中,擷取可以進行戲劇性結構搭建的內容加以整合,以江格爾為核心人物,依照“英雄的初現、英雄的成長、英雄的迷失、英雄的重生”四大板作為戲劇敘述的側重,通過序曲加四幕八場戲,來展現江格爾的成長和功績。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20多位,其中與江格爾關系密切的集中在四位人物身上:一是江格爾的妻子阿蓋;二是與江格爾一起長大的朋友加兄弟洪格爾;三是洪格爾的父親,雖然養(yǎng)大江格爾卻忌憚和嫉妒江格爾的能力、屢次試圖加害江格爾的希格西熱;四是洪格爾的母親,不僅將江格爾撫養(yǎng)成人、更在江格爾危難之時兩次復活其生命的贊丹格日勒。
史詩往往都會具有神話的色彩,《江格爾》也不例外。劇中江格爾的兩次復活,洪格爾的死而復生,都表現得濃墨重彩,令人印象深刻。江格爾的第一次復活在一幕一場,是在江格爾遭受了希格西熱毒箭暗算之后。這場戲實現了兩個目的:一是交代了江格爾與洪格爾、希格西熱、贊丹格日勒等人的淵源;二是從希格西熱、贊丹格日勒以及眾人口中,讓觀眾知曉江格爾具有非同凡人的能力,為日后江格爾成為本巴國首領做出鋪墊。江格爾的第二次復活,是在第四幕,江格爾與蠎古斯決斗重傷身亡,贊丹格日勒再施魔法,令江格爾又獲新生。兩次重生,戲劇表現有類似之處,但是目的不同。第一次重生,江格爾尚在少年,復活之后將擔負起本巴國首領的使命;第二次重生,是已經為王的江格爾深感使命尚未完成,他渴望重回人間,帶領人民建設一個理想幸福的本巴國。
相較于江格爾肉身尚在、氣息猶存的復活,劇中洪格爾的復活可謂是真正的起死回生。三幕三場,西拉蟒古斯來襲,江格爾因為之前與洪格爾及族人意見不合負氣離開部落尚未回歸,洪格爾挺身而出,率領士兵們與西拉蟒古斯頑強戰(zhàn)斗,雖然江格爾在戰(zhàn)斗正酣時趕回來,帶領眾人打敗了西拉蟒古斯,但是洪格爾已經犧牲,只剩下一堆白骨的遺骸。眾人悲傷不已,于是天鵝和樹雞們采來仙草和清泉水,江格爾帶領眾人將嚼碎的仙草和著清泉水敷在洪格爾的遺骸上,洪格爾便又長出了新鮮的肌肉,漸漸蘇醒。從藝術的想象力、感染力來看,洪格爾死而復生這一段,無論是情節(jié)、敘事還是音樂都非常動人,飾演洪格爾的王楊表現也很出色,唱演都很好,洪格爾的形象也因此顯得非常突出,光芒甚至超過了江格爾。
因此,本劇對于劇名主人公江格爾的塑造,或許還可著力加強,因為對于這部歌劇而言,江格爾無疑應該是重點聚焦展示的人物。目前文本的結構按照江格爾人物成長的軌跡安排是完全可行的,但還需要挖掘和提煉出一到兩個特別能展示江格爾人格特質和英雄作為的核心事件。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劇作對于史詩原著有著基本一致的遵循,但是作為一部原創(chuàng)歌劇作品,是可以在不違背原著精神內涵的基礎上開展全新再創(chuàng)作的。
目前劇中江格爾的兩次復活,表現形式上幾乎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考慮,將洪格爾死而復生這一段,移花接木到江格爾身上,也就是讓江格爾在部落受到蠎古斯威脅時能及時趕回,擔負起首領的使命,帶領大家奮起反抗,最后與敵人同歸于盡,眾人不愿自己的英雄就這樣離開,于是用仙草清泉再次挽救了江格爾的生命。如此,首先是可以凸顯江格爾在危難之時以家國利益為重、舍生忘死的寶貴品格,讓劇名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深入和豐滿;其次可以讓江格爾的兩次復活在舞臺呈現上更加豐富多變,以此保持觀眾的觀劇熱情和興趣;三是可以解決目前劇情中的一些疑點,比如同樣是起死回生,江格爾的兩次復活,洪格爾的母親贊丹格日勒都會使出渾身解數來解救,但是當自己的親生兒子洪格爾遇難之時,贊丹格日勒不僅沒有任何行動,甚至都沒有出現;四是如果進行上述的改動和調整,就可以在不破壞目前戲劇大結構的同時,讓劇情更加精煉,縮短演出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