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且PDAC 發(fā)病隱匿、惡性程度高、化療反應差異大,導致5 年相對生存率低。 對癌癥患者進行個體化針對性的治療,可以較大程度改善臨床患者預后。 類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PDO)是由干細胞增殖和分化形成的組織或器官樣結構,是近年來新興的體外3D 培養(yǎng)模型。 腫瘤PDO 模型可以較好地維持原發(fā)瘤的組織形態(tài)特征。 其構建策略是從患者腫瘤組織中提取原代細胞,利用生長因子和基質膠來創(chuàng)建模擬人體內的三維生長環(huán)境。 類器官能在體外模擬腫瘤細胞的病理狀態(tài),比人體臨床試驗中的藥物反應具有更高的相關性,可應用于臨床患者的藥物篩選,為腫瘤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平臺。 此外,通過深度測序或表型分析發(fā)現(xiàn)的基因突變和藥物治療靶點,對研究PDAC 的發(fā)病機制和耐藥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研究中,作者重點探索了PDAC 類器官模型的培養(yǎng)條件和構建方法,分析了影響類器官模型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同時利用病理分析和DNA 測序證明了PDAC 類器官保持了原發(fā)腫瘤組織的生物學特征。 進一步選擇了4 種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進行單一或聯(lián)合治療,分析藥物在PDO 模型中的敏感性,為PDO 模型廣泛應用于胰腺導管癌患者個體化藥物篩選提供思路。
該研究成果發(fā)表于《動物模型與實驗醫(yī)學(英文)》期刊(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23,6(5): 409-418. https:/ /doi.org/10.1002/ame2.1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