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質地堅固,傳萬世而不朽,歷劫難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在,在文房四寶中留存精品最多,觀賞價值最高。據(jù)《西清硯譜》記載,清宮藏硯計陶屬55種、石屬140余種,其中以松花石制成的宮廷御硯首屈一指。
松花石硯制作技藝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代,自清末后便銷聲匿跡。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文化事業(yè)空前繁榮,經雕刻家和民間藝人的匠心制作,松花石硯重新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受到各界高度關注。
在遼寧省遼陽市的一個農村作坊里,我的爺爺逐漸從一名木雕藝人轉變?yōu)槭窠橙?,制作起遼硯和松花石硯。我的父親詹克良接過爺爺?shù)氖炙?,肩負著爺爺?shù)钠谕隽艘惠呑拥哪窘澈褪常粸槊?,只為傳承和糊口。也正是因為父親這種樸實的想法,我對制硯這項傳統(tǒng)手藝產生了濃厚興趣。17歲那年,我毅然決定要跟父親學習制作硯臺,父親起初很猶豫,因為制作硯臺工作環(huán)境差,又苦又累,石頭粉塵對身體的傷害也極大。但這些都沒有打消我的念頭,從那時起到現(xiàn)在,我一干就是24個春秋。
2012年,受惠于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的人才引進政策,我和父親帶領團隊搬遷至青島,創(chuàng)建了青島真石齋石藝有限公司和真石齋硯雕藝術館。從事石質藝術品雕刻20多年以來,我對各類石材的紋理、顏色等特點了然于胸,并能因材施藝、精思雕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雕制松花石硯,需要經過選料、構思、粗雕、精雕、打磨、上蠟等多個步驟,每一塊松花石都需要精心挑選后從原產地吉林省長白山運來。根據(jù)石材自身紋理和顏色變化等特點制作而成的松花石硯,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一硯一品,獨一無二。
作為一名手藝人,我非常明白,要善于從身邊的人和事物中學習并運用到制硯當中。譬如,可以從國畫中取材,學習其章法和布局;從雕塑中取材,學習其造型藝術;從民間生活中取材,細心觀察、用心揣摩,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此方能創(chuàng)作出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的作品。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蔽艺J為,制硯與作詩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要想制作出精美的、藝術性強的硯臺,必須加強繪畫、造型等方面的修養(yǎng),只有平時多積累,在看到不同顏色和不同造型的石材時才有可能靈光閃現(xiàn),雕刻出順應紋理又充滿巧思妙想的作品。
技藝傳承的背后,需要代代相傳的匠人匠心。未來,我將致力于傳統(tǒng)手藝與現(xiàn)代科技的結合,創(chuàng)作出更加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作品,讓這項古老的技藝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編輯/魏偉
詹俊松,字一松、松藝石,號真石齋主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齊魯首席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手造工匠,青島真石齋石藝有限公司經理,真石齋硯雕藝術館館長。作品40余次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深受收藏家的好評和青睞。
Zhan Junsong, courtesy name Yisong, Songyishi, literary name Owner of Zhenshizhai, an arts& crafts master of Shandong, arts& crafts celebrity of Shandong, chief technician of Shandong, senior industrial artist, craftsman of Shandong, manager of Qingdao Zhenshizhai Stone Art Co., Ltd., and curator of the Zhenshizhai Ink-stone Carving Art Museum. His works have wo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wards more than 40 times and have been well received and favored by col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