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文章系建甌市教育科研2022年度立項課題“‘雙減政策下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立項號:B2214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巧姬(1976~),女,漢族,福建建甌人,福建省建甌市龍村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初中語文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落實“減負增效”的理念。記敘文是初中語文教材中常見的文學體裁,也是閱讀教學與考試的重點。文章對“雙減”政策概念與要求進行分析,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記敘文篇目為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對記敘文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總結課堂實踐中的不足與啟示,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9-0046-05
“雙減”是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的重要導向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變革,教師不僅要降低學生的作業(yè)量,更要改進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減負”的同時確保教學的進度。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記敘文占據著較大的比重,是教材中、試卷中常見的文學體裁之一,怎樣讓學生快速、深入地理解記敘文內容,是語文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雙減”政策要求下,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記敘文閱讀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 “雙減”政策的概念與要求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7月24日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正式推行“雙減”政策,其中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要減輕中小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負擔;二是要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減輕學生的課外培訓負擔。其根本目的是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變教育教學工作短視化、功利性的問題,保障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從學校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落實“雙減”政策的要點在于課后作業(yè)的優(yōu)化,但并不是簡單粗暴地砍掉課后作業(yè),而是要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步優(yōu)化,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分每秒,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從而降低布置作業(yè)的必要性?!半p減”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但不能在實施過程中導致教育質量和標準的降低。從這一點來看,“減負”的關鍵在于課堂。在初中語文記敘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減少低效化、重復性的題海訓練,而是要做到精講精練,充分利用好每一篇課文或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掌握記敘文的體裁特點和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敘文閱讀能力,改變低效、被動、延時、加量的課堂模式。
在推行“雙減”政策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仍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但不能采取布置大量作業(yè)、補課拖堂等方式,而是要探索更加有效的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從日常課堂教學著手,構建師生共享共生的高效課堂,以此來確?!半p減”政策的落地。
二、 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精心備課,落實減負提效理念
精心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研讀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備課效果。在記敘文閱讀教學的備課階段,教師不僅要深入全面地研讀文學作品,分析班級學情,還要具有單元教學意識,從單元層面出發(fā),思考編者的意圖,發(fā)掘課文與單元主題之間的聯系。在備課階段,教師要充分考慮以下幾點:文體特點、寫作背景、文章內容、寫作手法,發(fā)掘文章與社會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點,思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和疑惑,并提前做好預案,應對課堂教學中可能發(fā)生的不同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此來確保課堂教學活動高效、有序地推進。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記敘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記敘文通常講述生活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個事件,按照寫作能力可細分為記人、寫景、敘事、狀物等,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時,要將重點放在人物的解讀上,可引導學生從外貌、身材、言行舉止等,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教學《濟南的冬天》時,要重點分析文中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感受作者寄托在景物中的情感。
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如果學生對要學的內容一無所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會感到比較吃力,可能會出現許多問題和疑惑,導致教學進度放緩,課堂效率降低。因此,為了落實“減負增效”的理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文章,這樣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記敘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減少重復性的講解和練習。例如在教學《白楊禮贊》的時候,筆者為學生布置了課前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一遍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①白楊樹有哪些“不平凡”的地方?②作者在寫白楊樹之前,為什么先描繪西北高原的景象?③“楠木”象征著什么?作者為什么要把楠木和白楊樹放在一起對比?通過課前指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內容結構形成了基本的認識,也鍛煉了自身的記敘文閱讀能力,產生了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和感受,能夠比較輕松地跟上整體的教學進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減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壓力。
(二)聯系生活,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據相關研究表明,當學生發(fā)現所學內容與自身生活有所關聯時,會有更高的積極性,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記敘文是對現實生活的記錄與反映,教師要深入發(fā)掘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話題、事物、現象進行授課,營造富有生活氣息的語文課堂氛圍,以此來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利用學生的既有經驗,降低記敘文閱讀學習的難度,進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課文《貓》的時候,筆者運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了幾段關于貓的網絡視頻,視頻中的小貓不僅形象可愛,還做出許多有趣的動作,學生紛紛被視頻內容吸引,發(fā)出了陣陣笑聲。接著,筆者提出問題:“你喜歡貓嗎?你有沒有養(yǎng)過貓?你覺得貓的性格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自己十分喜歡貓,但對貓的性格的看法有所不同,有的學生認為貓很溫順,很黏人,有的學生認為貓有很強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會上去摸一摸,有的學生認為貓有時候也會很孤僻,不愿意讓人接近。經過討論交流,班級中形成了活躍的氛圍。這時候,筆者提出教學主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鄭振鐸筆下的貓?!币龑W生帶著好奇心走進本課的學習。在講到作者冤枉小貓并用木棒打了它的時候,筆者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被人冤枉的經歷呢?當被人冤枉時,你們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真實生活經驗,想象文中貓被作者冤枉的心情,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明白真相后的內疚之情,了解作者“永不養(yǎng)貓”的原因。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感受作者通過事件、景物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一個難點。教師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理解文章的難度,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引導探究,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具有良好的獨立閱讀能力。在傳統(tǒng)的記敘文教學中,教師大多以講解為主,為學生詳細地講解每個段落的內容,說明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等,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動地聽講,這種教學模式較為枯燥,效率也比較低,學生難以對文章的內容形成深刻的記憶和理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掌握記敘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積累豐富的閱讀學習經驗,從“授之以魚”轉變?yōu)椤笆谥詽O”,只有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記敘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使他們更加輕松地完成記敘文的閱讀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學《故鄉(xiāng)》一課的時候,對社會經驗較少的初中生來說,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在課件中出示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一詩,引導學生齊聲誦讀,并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體會詩人返回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時,對歲月變遷、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接著,筆者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的學習:“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根據自己回鄉(xiāng)經歷所寫的文章《故鄉(xiāng)》?!彪S后,筆者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問題:①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②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有哪幾部分?③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從文章中提煉出關鍵的語句,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體會魯迅先生描寫人物的手法,然后為學生出示這篇文章創(chuàng)作時的社會背景,并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描述自己的內心感受,使他們深入了解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時的心理狀態(tài)。在本課教學中,筆者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了文章的重點內容,也鍛煉了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在教授本課的時候,筆者選擇了兩個班級進行對比,在實驗班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對照班中采用講解為主的方法,教學結束后組織測驗活動,兩個班級的測驗成績見表1。
通過對表1中的測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實驗班學生的平均成績明顯更高,對課堂語言知識、寫作手法、思想情感的掌握更加深入、牢固。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智慧課堂,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構建智慧課堂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智慧課堂改變了過去“講解+板書”的教學模式,教師可利用微課、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各種信息化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信息化設備與技術工具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在課堂上點一點鼠標,即可展示出準備好的教學素材,能夠省去大量寫板書的時間。同時,智慧課堂融合了文字、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能夠增強教學過程的直觀性與生動性,把抽象、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轉化成動態(tài)、形象的材料,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使他們對所學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和體會,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保證語文課程的教學進度。
例如在教學《春》的時候,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關于春天景色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直觀地感受春天的美麗,使他們形成生動的視覺、聽覺體驗,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隨后,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從“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四個層面出發(fā),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又如在教學《范進中舉》一課的時候,很多學生感到疑惑:“為什么范進中舉后會高興得發(fā)瘋?”筆者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舉人在古代的社會地位以及享受的權利、待遇。隨后,筆者鼓勵學生自主舉手發(fā)言,與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有的學生通過網絡查詢發(fā)現,明代的文人中舉后,報錄人會帶著短棍前去報信,砸毀中舉者家里的東西,然后會跟進來一支工匠隊伍,重新修繕,稱之為“改換門庭”。有的學生搜到了魯迅先生的作品《白光》,《白光》中的陳士成考了十五年都沒中舉,第十六年落榜后精神失常,追著白光跳進了河里。有的學生搜到了《吳風錄》中的一句話:“家無擔石者入仕二三年即成巨富。”中舉不僅代表著社會地位的提升,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財富。學生在自主搜索、分享交流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課外文化知識,對《范進中舉》一文的社會背景有了更深的認識,理解了范進中舉發(fā)瘋的原因,同時也體會到了隱藏在故事當中的諷刺意味。由此可見,智慧課堂不僅能夠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能使他們形成直觀、深刻的認知體驗,提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五)分層教學,適應不同學生需求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差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學習支持。學生是具有獨特性的個體,他們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不盡相同。面對同樣的學習任務,有的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有的學生則感到比較吃力。在推行“雙減”政策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落實分層教學的理念,既要為優(yōu)等生提供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也要關注后進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將每名學生的學習壓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例如,在教學《再塑生命的人》一課時,教師可設置梯度化的問題:①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我”認識事物的?②莎莉文老師的出現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③莎莉文是一位怎樣的老師?④你怎樣理解題目“再塑生命的人?”⑤你從海倫·凱勒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問題①②的難度較低,學生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問題③則需要學生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與表述;問題④⑤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在授課過程中,筆者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引導他們思考和回答適合的問題,既不會對學生造成太大的壓力,也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了閱讀活動當中。
(六)優(yōu)化作業(yè),減輕學生課后壓力
作業(yè)是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一環(huán)。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以背誦、抄寫或習題為主,作業(yè)形式比較單調,缺乏趣味性,并且許多作業(yè)內容具有重復性,導致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壓力較為沉重。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嚴格控制課后作業(yè)總量,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調整作業(yè)的難度和完成時間。同時,教師要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形式,可布置一些趣味性、實踐性的作業(yè)活動,調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借助作業(y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例如,在教學《背影》時,筆者為學生布置如下作業(yè):“課文以小見大,把父親深沉的愛凝聚在背影中。想一想,父母有哪些行為蘊含了他們對你的摯愛,寫一篇短文來描述這些行為、事件、你的感受以及你想對父母說的話?!痹谠O計作業(yè)的時候,筆者沒有要求學生在課后繼續(xù)讀書、做題,而是將語文教學延伸到了他們的生活當中,讓他們聯想實際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自我表達的動力。同時,筆者沒有對短文的字數作出硬性要求,只要學生能夠表達清楚即可。這種課后作業(yè)不會帶給學生太大的壓力,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親情,深化對課文內容、單元主題的理解。通過后期的訪談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這種作業(yè)形式。一方面,相比于背誦、做題,這種作業(yè)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完成作業(yè)花費的時間較少;另一方面,學生感受到了課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與作者產生了內心的共鳴,對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七)反思總結,形成完整評價體系
學生之所以覺得課業(yè)壓力過大,與傳統(tǒng)的評價機制有著密切聯系。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以考試成績?yōu)橹?,導致應試化的教學現象比較嚴重。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評價模式,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構建完整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更好地反映學生在記敘文閱讀活動中的綜合表現,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提供可靠的反饋信息。
首先,筆者十分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實時評價,比如一句表揚、一個微笑等,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信息,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認可和支持。其次,筆者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筆者設計了閱讀卡,要求學生從描寫方法、內容舉例、人物形象、閱讀感悟等方面出發(fā),分析文章并填寫卡片。然后,學生之間交換卡片并打分,讓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交流學習,對文章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最后,通過定期考試測驗的方式,檢測學生的記敘文閱讀能力發(fā)展情況,并將學生每次的測驗成績記錄下來。表2是筆者所在班級連續(xù)幾次測驗中記敘文閱讀的得分情況。
通過對表2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第一次月考時,學生記敘文閱讀題平均得分為7.56,失分情況比較嚴重。期中考試平均得分達到了 9.24,雖然仍然不夠理想,但進步幅度很大。在期末考試中,班級學生的記敘文閱讀題平均得分達到了 12.32,相較于前兩次考試,有了明顯的提升,說明“雙減”政策下的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助于促進學生記敘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 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不足與啟示
(一)存在的不足
文章以“雙減”政策為依據,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記敘文篇目進行探究,并將教學策略放在課堂中進行檢驗,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促進了學生記敘文閱讀水平的有效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一是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對課外閱讀材料的開發(fā)有所不足,以課文《春》為例,如果將其與《春日時光》一文放在一起對比閱讀,會讓學生對文中的表現手法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二是留給學生閱讀、探究、討論的時間較少,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導致課堂容量較大,學生能夠自主參與的空間有限?!半p減”政策對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協(xié)調好“減負”與“增效”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教育者不懈地研究與探索。
(二)獲得的啟示
1. “雙減”的落實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
教師與學生是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要角色,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促使他們積極閱讀、思考、表達,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的語文課堂,以此來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在減少課后作業(yè)總量的同時,確保語文教學的進度和質量。
2. 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記敘文閱讀教學方法
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分析文學作品的類型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寫景類的文章時,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材料,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筆下的景色之美;在教學寫人類的文章時,可以采用課堂提問、探究式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重點分析其中的人物描寫手法,提煉關于人物神態(tài)、外貌、動作的語句??傊?,記敘文閱讀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師要明白“教無定法”的道理,根據具體的文章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落實“減負增效”的要求:一方面要減少課后作業(yè)總量,設計具有趣味性、實踐性的作業(yè)內容,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前規(guī)劃好記敘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方法、活動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分每秒,提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通過聯系生活、引導探究、構建智慧課堂等方式,降低記敘文閱讀的難度,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分層教學,將課堂實時評價、學生評價與考試測驗結果整合起來,客觀全面地評估學生記敘文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探索和改進,推動“雙減”政策在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落實,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實現記敘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艷.“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2(24):35-37.
[2]譚建波.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記敘文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讀寫算,2020(11):116.
[3]薛永成.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的方法探究[J].學周刊,2020(25):75-76.
[4]李樹國.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三環(huán)六步教學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126.
[5]張鵬忠.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記者觀察,2018(29):152-153.
[6]張海.談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8(21):69.
[7]賈芳紅.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