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叢梅
燉雞最講究雞的品種肉質(zhì)。
中國人吃雞有上千年歷史了吧。聽老人說,坐月子全靠燉雞補。然而在困難時期,母親生我哥哥時,一只母雞都沒能吃上,勉強買到一只公雞,燉湯吃下。每當聽到這兒,我心里一陣發(fā)緊,這多虧身體??!老人們又說,月子里落下的病,還得月子里補。后來,母親生我時,經(jīng)濟好轉(zhuǎn),終于吃上母雞燉湯,身體得以調(diào)養(yǎng)。
燉雞的營養(yǎng)價值在人們心中由此可見一斑。除了坐月子,每逢生大病、住院做手術(shù),或營養(yǎng)不良,人們都會燉一鍋雞湯補身子。燉雞是最簡單、最經(jīng)濟、最美味的營養(yǎng)品。我哥哥酷愛吃燉雞。每次回家,我母親就要買只土母雞,清水蓄滿砂鍋,大火煮開,再文火燉上2個小時,一鍋香噴噴、浮滿黃油的雞湯香飄十里。
燉雞最講究雞的品種肉質(zhì)。農(nóng)家土雞純天然喂養(yǎng),吃田里的蟲子、農(nóng)家糧食,皆散養(yǎng)。不像飼料雞,激素速成,味同嚼蠟。真資格的土雞,雞油金黃,肉質(zhì)鮮嫩,雞香濃郁。中國人多,土雞需求量大,許多有識之士看到這一商機,圈幾畝地,租幾匹山,自然放養(yǎng)十幾萬只雞苗,長大后投入市場,供不應求,發(fā)了大財。安徽有個楊博士,放棄優(yōu)渥的城市生活,回農(nóng)村養(yǎng)雞,歷經(jīng)辛苦,推出“皖南雞”品牌,在微信上售賣,賺得盆滿缽滿,名揚四海。
我吃過最香美的土雞,首推海南文昌雞。這是海南最負盛名的特產(chǎn),因產(chǎn)于文昌而得名。文昌雞是中國最佳食用型雞種之一,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雞食榕樹籽而肥,放養(yǎng)八九個月再用籠圈于安靜避光之處,飼以花生餅、椰肉絲、蕃茨(即紅薯)、熱米飯等催肥。文昌雞最早出自當?shù)靥杜f?zhèn)天賜村,此村盛產(chǎn)榕樹,家雞啄食樹籽,皮黃且脆,肉嫩且美,骨酥且鮮。著名的“海南椰子雞”,即選用文昌雞,用新鮮椰汁煮熟,蘸食青皮金橘調(diào)制的作料,雞肉嫩滑彈牙,滿是醇香。而椰汁雞湯較雞肉更加甜美醉人。那年深圳之行,邂逅海南椰子雞,頓令我心醉神迷,在短短的旅程安排中,哥哥先后兩次款待我們品嘗了它,我至今仍念念不忘。
前年我們在北海過年,哥哥負責采買食材做飯,我們兩個月內(nèi)先后吃了6只燉雞,湯鮮味美,百吃不厭。特別是雞湯面,僅放毛鹽、蔥花,便濃香撲鼻。吃燉雞肉,僅需上等窩油蘸食,回味悠長,滋味絕美。北海有三大物產(chǎn):土雞、海鮮、海鴨蛋,我們都統(tǒng)統(tǒng)嘗遍,竊以為土雞最為香美。
在成都,常見“跑山雞”,一種在山中放養(yǎng)的土雞。雞油金黃,肉質(zhì)香美,用于燉湯也是不錯的食材。成都人吃燉雞,并不滿足于清水白燉,還配以其他食材增香,花樣多。我家常吃的有:白果燉雞、墨魚燉雞、松茸燉雞、當歸黃芪燉雞。
白果燉雞是成都青城山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據(jù)說,在二三百年以前,青城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久病不愈,日益消瘦。青城山上天師洞的一位道士得知后,告知其家人,山里有一棵年逾500年的銀杏樹,所結(jié)白果大而結(jié)實,取用該樹所結(jié)的白果,同嫩母雞文火燉濃后食用,對身體有大益。長者依此方食用,病情果然好轉(zhuǎn),不久便恢復了健康,精神煥發(fā)。從此,“白果燉雞”便聞名蓉城和整個四川地區(qū),成為一款特色名菜。
以前白果稀少名貴。我最早見過的銀杏,是母校校園里的兩株,樹干粗壯,樹冠猶如立體圓錐。夏天一到,其中的雌樹便綴滿了綠色的白果,到秋天,果子成熟,秋風一刮,白果紛紛墜落。學校要請藥店的人來收購,因此不許員工擅自打白果,但可以拾撿落在地上的。這時父母相約到樹下?lián)彀坠O掠旯物L的夜晚或清晨,白果落滿校園。撿回一個或一筐,父母都是滿心歡喜。秋天一過,我家的白果儲存了一大堆。大哥從重慶回來,二哥從樂山回來,父母就用錘子敲開白果,掏出果仁做白果燉雞。那時候,白果并不常見,能吃上一頓,算是上等佳肴。吸滿湯汁香氣的白果,綿軟酥香,配以淡淡食鹽,乃無上美味。
當歸黃芪燉雞是道藥膳。老爸大病初愈,哥哥常燉此菜為他滋補身體。當歸的益處有很多: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增強造血系統(tǒng)功能,降血脂及抗動脈硬化,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黃芪甘溫,入脾經(jīng),為補益脾氣之要藥,多用于緩解脾氣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此外,黃芪入肺經(jīng),同時又能補益肺氣,可用于治療肺氣虛弱所導致的咳嗽無力、氣短喘促、咳痰清稀、聲低懶言等癥狀。老爸吃了整整一個月的當歸黃芪燉雞,在哥哥的精心調(diào)養(yǎng)下,較快恢復了健康。
除了藥效,當歸黃芪燉雞味道還相當香美。那特殊的藥香混合雞肉香,令人上癮。去年冬天,簡陽親戚來訪,送我們兩大缽資格地道的簡陽羊肉湯。為款待他們,我做了四道拿手菜,并從菜市買回一只跑山母雞,用當歸黃芪燉了一鍋雞湯。2小時后,雞肉軟爛脫骨,湯汁鮮美藥香。用餐時,我用雞湯為諸位泡飯吃,配以葷素均勻的拿手菜,客人吃得很滿意。飯后,客人談興高漲,紛紛向我爸道謝,主客皆歡。
我以為最香的雞湯面當首推墨魚燉雞面。墨魚那濃郁的海鮮異香,令我對這款雞湯面愛不釋口。干墨魚用清水泡發(fā)兩三天,切成細條,與老母雞同燉3小時即可。自家燉雞不講究成本,墨魚多多益善。老母雞油多肉香,久燉酥爛,與墨魚相得益彰。取幾片蓮白葉子,與掛面一道煮熟。盛一碗墨魚雞湯,些許雞肉、墨魚條,加一勺鹽、一撮蔥花,最后挑入面條和蓮白葉子。寒冷的冬天,吃一碗香氣撲鼻的墨魚雞湯面,不僅瞬間手足舒展,渾身變暖,也興致陡漲,靈感大發(fā),隨手寫幾千字不在話下。
今年的年夜飯,燉雞依然是我家的保留菜品。半只母雞和白果燉湯,吃了三天。僅隔了一天,又燉上半只。見多識廣的美食家哥哥只要有燉雞吃,便眉開眼笑,手舞足蹈,百吃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