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鴻
【摘要】從已具備多年備賽信息學競賽的??谑谐菂^(qū)學校著手,結合各校的課后服務開展情況,以激趣普及為目標,以賽促學,讓初中生愿意學、喜歡學信息科技,實現學以致用。
【關鍵詞】初中校本課程;C++編程;信息科技
海口市小學生接觸的編程以圖形化編程為主,僅有極個別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校外培訓機構學習C++代碼編程。如果當下想要利用課后服務在初中階段的七年級開設C++的編程校本課程,就需要充分考慮學情和課程目標的確定,以確保能夠持之以恒地順利推廣入門級課程,并能逐年向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選拔參賽選手,形成以賽促學的良性循環(huán)?,F結合海口市城區(qū)學校的信息科技教學實際,談談初中編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策略。
一、初中編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1.要按照課標要求確定校本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了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和信息社會責任。C++校本課程作為一門始于激趣普及的校本課程,應明確校本課程的立場,結合本校實際,確定課程目標。筆者在確定課程目標時遵循“依據學科結構”“考慮學生特點”“結合社會需要”三大原則,將信息科技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滲透到本課程的各項目標之中。按照信息科技新課標的要求確定課程目標,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和制定,考慮到技術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及實踐能力、科學態(tài)度和人文素養(yǎng)等因素,在具體操作時可以結合課程標準、學生需求和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定期回顧和修訂,確保目標的真正實現。
2.要因地制宜找準校本課程定位
核心素養(yǎng)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yǎng)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編程課程也順應時代迅速興起。編程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也會有一定幫助,比如訓練邏輯思維能力、閱讀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在信息科技課標的指導下,該課程應該聚焦于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包括計算思維、數據表示、網絡技術、信息安全等方面,以及與這些素養(yǎng)相關的編程概念和技術。
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明確信息技術對于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以及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現實生活的潛力。以C++語言為基礎,編寫課程方案、校本教材,研究更加科學的教學策略和實施方法打磨有效課堂,通過不斷總結可以更好地應對信息技術新課標。整合多種資源,包括在線互動教程、視頻教程、實驗室實踐、小組項目等。這些資源應該被精心設計和策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和興趣愛好進行學習和探索。
3.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校本課程內容
我們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實際上是讓對編程感興趣的學生更深入了解編程,讓初中生愿意學、喜歡學、學以致用。各校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校本編程課程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了解編程課程要求和教學大綱,以確保校本課程能夠貼合課程標準,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和課程大綱,確保內容覆蓋各個方面。其次,課程內容應針對學生年齡、學科特長、科技水平等因素進行量身定制。想要了解學生個體化需求建議通過調查問卷、一對一溝通等方式,針對學生個體化需求進行編程課程內容安排。再者,優(yōu)秀的教師也是組織校本編程課程的重要因素。教師的編程技能和特長是編程課程內容制定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對于一些擅長C++編程的老師,可以安排更多的C++編程教學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不難看出,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校本編程課程內容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只有對各種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考慮,才能制定出貼合學生個性化和實際情況的編程課程內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二、初中編程校本課程的實施
1.聚焦核心素養(yǎng)組織課程實施
作為一門新時代的校本課程,C++校本課程應該如何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組織課程實施?在組織課程實施過程中,??诔菂^(qū)四所學校圍繞“信息科技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編程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課題主題,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將學習、調查、分析獲得的理性認識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驗證、總結、反思,及時修正和提煉。不斷對比、不斷摸索應該用什么方式才能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滲透到C++校本課程之中。聚焦信息科技核心素養(yǎng)組織編程課程實施可以開發(fā)孩子的科技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針對不同群體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編程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扎實有效推進課程實施
培養(yǎng)初中生計算思維的表現特征,一是能在真實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取問題的基本特征,對問題進行抽象、分解、建模,制定解決方案;二是能執(zhí)行問題解決方案,通過對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反思和優(yōu)化解決方案,并將其遷移運用于解決其他問題。同時強調跨領域融合,編程與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包括科學、數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等。該課程應強調這種跨學科的聯系,并致力于促進學生學科間的交叉學習和思考。學生應該學習如何將計算思維應用于不同的學科中。
首先,結合課程目標。信息學課程包含多個知識點和技能點,需要教師在規(guī)劃課程時明確課程目標,使學生能夠迅速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和技能。其次,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信息學課程是一門實踐型課程,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操作中去。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演示、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嘗試的基礎上快速掌握課程知識。再者,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實踐操作,例如合作完成編程作品、進行多種形式的編程競賽等,從而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作為信息學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需要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實踐、多媒體輔助等方式讓學生快速掌握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在開設C++編程校本課程的實踐過程中,筆者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過程。通過開設探究課程、幫助學生做好課堂筆記等方式,教師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也需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及時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這門課程需要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的項目,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想象力。這些項目應該與學生自身的經驗和興趣相關,并且應該考慮如何將技術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zhàn)。我校針對七年級的學生開設“趣味C++”校本課程,在學生初識C++時就建立2~4人小組機制,便于學生交流、切磋,更便于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將代碼不斷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調整,從設計者的角度不斷優(yōu)化。
三、初中編程校本課程的評價
1.建立多元課程評價標準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地進行歸納和分析,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guī)律,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更好、更加理性地指導教學實踐。該課程需要給學生提供多種客觀評估機制,以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和創(chuàng)新。這些評估機制應該體現出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以及編程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評估應該涵蓋學生在項目中的表現、在線測試、各級賽事等因素。可以分為“能力評估”“賽事評估”“口頭報告評估”“書面報告評估”和“課堂參與度評估”五大維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第一,能力評估維度是評估學生是否具備所需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和技能。例如在課堂的例題中評估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數據表示和處理能力、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意識等。第二,賽事評估維度,不僅是評估學生在編寫代碼和實現創(chuàng)意項目時表現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更是評估學生在賽場上的抗壓能力。該評估標準應該考慮到學生在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設計思路、代碼質量、可行性、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第三,口頭報告評估維度是評估學生是否能夠簡明清晰地向他人介紹其項目作品,并能夠回答針對項目的技術問題。該評估標準可以考慮到學生在講解項目時使用的語言,語調、肢體語言、適當的技術術語等多個方面。第四,書面報告評估維度是評估學生記錄和表達技術項目的能力。學生需要親自撰寫項目報告或是技術文檔,并注明組成和功能,如何實現代碼等。該評估標準可以考慮到學生在寫作時使用的詞匯量、語句結構、說明語句等多個方面。第五,課堂參與度評估維度是評估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度和主動性,包括及時回答問題、參與團隊合作等因素。該評估標準可以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貢獻、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是否主動等多個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標準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設計。評估過程中應注意評估標準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接受學生和教師的反饋意見。通過多元評估標準,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評價觀念,促進他們在課程中積極學習和成長。
2.以賽促學開展課程評價
以賽促學是在課程評價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提高課程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校本課程不同于常規(guī)課程,有大規(guī)模的期中、期末測試。根據校本課程的特殊性,采用以賽促學作為校本編程課程的重要評價手段之一。通過科學合理的比賽設計和評估,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應變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的目標。以賽促學的評價分為賽前、賽中和賽后三個階段,對于參賽學生和團隊,需要提供詳細的評估和反饋,指出他們的優(yōu)劣和可改進之處,幫助他們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此類評價能讓學生清晰地判斷出自己當前水平在本校、??谑心酥梁D鲜∷幍奈恢茫芗て饘W生的競爭意識,促使他們善于發(fā)現身邊的問題,增強信息意識和信息社會責任,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不斷優(yōu)化代碼,借助數字化學習等多種手段持續(xù)創(chuàng)新,方可在競賽中占據一席之地。
在校本編程課中聚焦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養(yǎng),必須解決干擾聚焦的關鍵問題,通過課堂觀察、結合實情,對癥下藥,通過抓準課程定位,推進課堂實施和建立多元評價等策略,確保能夠持之以恒地順利推廣入門級課程,幫助學生發(fā)展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并能逐年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形成以賽促學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黃萍.淺析立足核心素養(yǎng)開展的信息科技奧賽活動[J].教學研究,2020(06).
[2]劉雪飛,陳琳,王麗娜,等.走向智慧時代的信息科技課程核心素養(yǎng)建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口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信息科技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編程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HKZ145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