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垚,謝紅英
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是指患者在患有惡性腫瘤的同時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導致患者會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淺表性血栓靜脈炎。針對性探究發(fā)現(xiàn)對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并發(fā)癥的原因統(tǒng)計分析,大多都與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有著直接的關系[1]。婦科惡性腫瘤疾病復雜程度較高,血栓風險和出血風險會隨著惡性腫瘤發(fā)展而出現(xiàn)變化,腫瘤的分期與類型及疾病進展會出現(xiàn)變化[2]。靜脈血栓栓塞癥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經濟發(fā)展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及時地針對患者進行靜脈血栓栓塞癥提前預防是非常重要的,建議使用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的風險評估模型,對于患者出現(xiàn)相關風險的等級進行分層評估,并且指導患者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fā)生率[3]。
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開始應用于20 世紀80 年代后期,美國在臨床試驗中以及既往的研究結果基礎上,設計了Caprini 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模型[4],現(xiàn)如今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風險評估模型中還有40 個風險因素,根據評估的風險程度評分范圍1~5 分,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從低危到極高危劃分為四個等級[5]。根據對于風險因素的評估結果,實施相對應的干預性措施,以及干預措施持續(xù)的時間,能夠有效地幫助婦科疾病患者預防惡性腫瘤相關的靜脈血栓栓塞癥[6]。
我國對于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的應用,回顧性分析相關的研究資料以及開展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可以有效地篩選出惡性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高危人群。而且針對性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最新推出的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治療專家指南中,推薦惡性腫瘤患者在臨床治療階段有必要應用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確定患者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等級,在風險評估方面具有可推廣性[7]。相關的研究資料指出,該種風險評估模型經過30 多年的實踐,逐漸被廣泛推廣應用,最大的特征是風險評估模型中包含有多項危險因素,考慮到了40 多個可能產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包括了客觀的實驗室檢查,更考慮到了女性群體的特殊生理病理情況,尤其是針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在實施評估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過程中,考慮到了女性的特殊性病理和生理特征具有可行性較強的優(yōu)勢[8]。還有研究人員指出,目前我國針對婦科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在評估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過程中還是處于初級階段,風險評估量表的建立對促進我國靜脈血栓栓塞癥評估模型完善具有指導性的意義[9]。
1996 年由Autar 設計了Autar 量表,其中包含了7 個風險因素,包括患者的活動度、年齡、體重指數(shù)、特殊風險因素(包括避孕藥懷孕)、創(chuàng)傷、手術、高風險疾病,每個風險因素的評分范圍是1~7 分。根據患者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程度得分情況將患者劃分為:低危評分范圍是7~10 分,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概率小于10%,中危評分范圍是11~14 分,在診療期間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概率在11%~40%,高危評分范圍大于等于15 分,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概率達到了40%以上[10]。相關研究人員認為Autar 量表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期間,應用評估患者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是為護理人員提供了一個簡易的評估量表,能夠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有效評估,在應用該模型評估過程中,特異性、靈敏性比較高,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可以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程度評分,對于風險程度進行分級[11]。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該量表的特色為能夠對患者的活動度創(chuàng)傷進行了有效細化,尤其是對婦科不同種類惡性腫瘤疾病患者能夠做到不同部位疾病損傷程度、發(fā)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影響進行準確評估[12]。
Kucher 量表包括8 種常見的危險因素,是在2005 年發(fā)表的根據風險程度劃分不同等級,評估指標包括血液高凝狀態(tài)、惡性腫瘤、深靜脈血栓栓塞癥,每個狀態(tài)的分值為3 分,中等手術的評分則為2分,高齡、肥胖、臥床、雌激素代替治療、口服避孕藥每個因素的評分范圍是1 分[13]。在針對性評估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癥風險過程中,綜合性評分大于等于4 分時,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會增加。相關研究資料指出,Kucher 量表評估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程度具有顯著的應用優(yōu)勢,是將評估量表與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有效結合,能夠評估風險預警程度。根據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的相關信息自動對應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程度進行評分,當評分結果大于等于4分時,計算機就會自動進行預警,提醒醫(yī)務人員加強對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實施的深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預防[14]。
量表的應用與計算機相結合,根據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病情治療控制以及病情惡化的程度,綜合性地實現(xiàn)了動態(tài)評估;根據患者相關指標的變化針對性評估風險等級,能夠提醒臨床護理人員和醫(yī)生,提高患者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風險程度,大大減少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實施風險評估的工作量[15]。當然也增加了在針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深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程度評估的準確性。
為了強化對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診療期間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準確便捷程度,實現(xiàn)有效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實施效果,Woller 在2011 年創(chuàng)建了4 個危險因素的Woller 模型。評估的危險因素有癌癥、中心靜脈導管、病史、臥床。當然這種模型在應用的過程中,相關的成員也提出了質疑,認為該種模型在應用過程中過于夸大對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測準確率[16]。2012年,Woller模型進行了修改,將評估的危險因素修改為醫(yī)生臥床休息醫(yī)囑、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病史、中心靜脈導管、癌癥。同時更為嚴謹?shù)靥岢鰦D科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是不斷變化的,要設計動態(tài)的評估模型,能夠實時掌握患者的風險程度,以此來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還可以利用電子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評估,因此研究人員提出Woller模型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前瞻性實驗,來證實Woller 模型評估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應用價值[17]。
Padua 預測評分模型是2010 年Barbar 等人在現(xiàn)有的評估模型的基礎上,添加了血栓相關的臨床情境,評估的危險因素包括11 個:活躍癌癥、靜脈血栓栓塞癥病史、1 個月內發(fā)生創(chuàng)傷或進行手術、血栓形成傾向、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活動度降低、心/肺衰竭、急性感染/風濕性疾病、肥胖、高齡(≥70歲)和正在進行激素治療,每個危險因素的評分范圍是1~3 分[18]。針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風險等級評分,低危險等級是小于4 分,高危險等級是大于等于4 分,兩個等級評估婦科住院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相關的研究資料指出,在應用Padua 預測評分的過程中,對于患者尤其是婦科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往往認為是高發(fā)人群,需要重點進行優(yōu)化利用量表評估,提高警惕,及時地實施干預,保障患者診療的安全性[19]。
2011 年由相關報道指出,針對國際靜脈血栓預防登記量表中的多例病人進行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因素評估制作而成的IMPROVE 風險評估模型,能夠從7 個層面評估危險因素,包括年齡>60 歲、靜脈血栓栓塞病史、下肢癱瘓、住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血栓體質、制動、癌癥。每一個危險因素的評分范圍是1~3 分,總分大于2 分時,患者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等級是高風險等級。相關的研究人員在2014 年根據實驗模型調整評估的患者深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等級,建議將大于等于3 分定義為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高危人群[20]。各種模型的創(chuàng)立和驗證都需要大量的樣本進行探究,并且強調患有惡性腫瘤在ICU 治療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深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重視對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程度的預防,做好警惕,避免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險。
針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風險評估模型需要革新,量表聯(lián)合專業(yè)的醫(yī)療計算機系統(tǒng),能夠有效地評估患者出現(xiàn)風險的等級。專業(yè)性醫(yī)療工具受到了廣大醫(yī)護人員的青睞,有利于方便查閱實現(xiàn)動態(tài)監(jiān)測,是有應用優(yōu)勢的,能夠降低出血風險。目前深靜脈血栓栓塞癥電子評估工具的應用是接下來風險評估模型發(fā)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