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 張華
2 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的內(nèi)分泌疾病, 其病機較為復(fù)雜, 遺傳因素、肥胖、活動不足、飲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精神神經(jīng)因素等都可誘發(fā)2 型糖尿病[1]。2 型糖尿病具體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形體消瘦、無力、皮膚瘙癢等表現(xiàn), 若無法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隨著疾病進展會出現(xiàn)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的現(xiàn)象,進而引起糖尿病腎病, 嚴(yán)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長期以來, 二甲雙胍在臨床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其是一種用于治療2 型糖尿病的口服藥物, 可以增加肌肉和脂肪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減少葡萄糖的釋放, 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然而, 糖尿病患者采取單一二甲雙胍降血糖方法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且二甲雙胍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腎病等并發(fā)癥幾乎無效。而沙格列汀可以通過降低血脂來預(yù)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尤其是對于高膽固醇血癥、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預(yù)防效果更為顯著[3-5]。鑒于此, 本文前瞻性隨機選擇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在本院就診的11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觀察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的有效性?,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隨機選擇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在本院就診的11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以信封法形式分為對照組(56 例)和觀察組(57 例)。其中對照組男35 例, 女21 例;年齡32~56 歲, 平均年齡(41.27±4.95)歲;病程1~6 年, 平均病程(3.45±0.96)年;體質(zhì)量49~82 kg, 平均體質(zhì)量(57.13±8.30)kg。觀察組男37 例, 女20 例;年 齡35~55 歲, 平 均 年 齡(40.58±4.81)歲;病程2~7 年, 平均病程(3.47±1.18)年;體質(zhì)量47~80 kg, 平均體質(zhì)量(56.53±7.83)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xué)倫理會進行統(tǒng)一批準(zhǔn)。納入標(biāo)準(zhǔn):存在疲乏無力、體力不支、多飲、多尿等體征;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診斷要點;近期1 個月未進行過同類藥物治療者。排除標(biāo)準(zhǔn):合并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腎病者;存在活動性出血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 平均體質(zhì)量(kg)男女對照組 56 35 21 41.27±4.95 3.45±0.96 57.13±8.30觀察組 57 37 20 40.58±4.81 3.47±1.18 56.53±7.83 χ2/t 0.071 0.755 1.580 0.395 P 0.790 0.452 0.117 0.693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二甲雙胍治療, 餐前1 h口服0.5 g/次鹽酸二甲雙胍片(北京京豐制藥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zhǔn)字H11021518), 2 次/d;2 周后調(diào)整方案為餐前1 h 口服0.75 g/次鹽酸二甲雙胍片, 2 次/d, 連續(xù)治療2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口服沙格列汀治療,隨餐口服5 mg 沙格列汀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zhǔn)字J20160069), 1 次/d, 連續(xù)治療2 個月。
1.3 觀察指標(biāo)及判定標(biāo)準(zhǔn)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情況、胰島功能、機體微炎狀態(tài)、血脂、生存質(zhì)量。用連續(xù)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標(biāo)準(zhǔn)差、平均血糖波動幅度、血糖控制率, 其中,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 餐后2 h 血糖<9.0 mmol/L, 視為血糖達標(biāo), 血糖控制率=血糖達標(biāo)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使用化學(xué)發(fā)光法測定患者血清標(biāo)本中胰島功能指標(biāo)(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患者血清標(biāo)本中機體微炎狀態(tài), 包括CRP、IL-6、IL-1β 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血清標(biāo)本中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使用2 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DMQLS)對患者生存質(zhì)量進行評價, 包括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等維度,每項采用線性評分方法按1~5 評分, 最高5 分, 最低1 分。分數(shù)越低, 表示生存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標(biāo)準(zhǔn)差、平均血糖波動幅度、血糖控制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平均血糖(7.82±0.56)mmol/L、血糖標(biāo)準(zhǔn)差(1.59±0.12)mmol/L、平均血糖波動幅度(3.12±0.28)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9.95±1.03)、(2.03±0.21)、(5.20±0.17)mmol/L, 血糖控制率78.95%高于對照組的55.3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情況比較[ ±s, 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情況比較[ ±s, n(%)]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血糖(mmol/L) 血糖標(biāo)準(zhǔn)差(mmol/L) 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mol/L) 血糖控制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6 12.60±1.78 9.95±1.03 2.98±0.32 2.03±0.21 8.41±2.72 5.20±0.17 6(10.71) 31(55.36)觀察組 57 11.76±3.21 7.82±0.56a 2.87±0.53 1.59±0.12a 8.59±2.60 3.12±0.28a 7(12.28) 45(78.95)a t/χ2 1.716 13.689 1.333 13.705 0.360 47.629 0.068 7.138 P 0.089 0.000 0.185 0.000 0.720 0.000 0.794 0.008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空腹胰島素(17.16±1.25)mU/L、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5.86±0.37)均低于對照組的(19.39±1.01)mU/L、(7.90±0.58)(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胰島素(mU/L) 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6 21.52±1.26 19.39±1.01 9.13±1.21 7.90±0.58觀察組 57 21.37±2.81 17.16±1.25a 9.09±1.32 5.86±0.37a t 0.365 10.420 0.167 22.330 P 0.716 0.000 0.867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微炎狀態(tài)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IL-6、IL-1β 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 觀察組CRP(6.72±1.19)mg/L、IL-6(9.61±1.53)pg/ml、IL-1β(11.90±0.63)pg/ml 均低于對照組的(8.29±1.03)mg/L、(11.89±1.05)pg/ml、(13.45±0.77)pg/ml(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微炎狀態(tài)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機體微炎狀態(tài)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CRP(mg/L) IL-6(pg/ml) IL-1β(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6 9.59±1.68 8.29±1.03 13.60±1.57 11.89±1.05 16.86±1.35 13.45±0.77觀察組 57 9.21±2.30 6.72±1.19a 13.76±2.42 9.61±1.53a 16.92±1.73 11.90±0.63a t 1.001 7.493 0.416 9.220 0.205 11.720 P 0.381 0.000 0.678 0.000 0.837 0.000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 觀察組總膽固醇(5.23±1.15)mmol/L、甘油三酯(2.21±0.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75±0.33)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6.78±1.60)、(3.32±0.37)、(3.98±0.39)mmol/L(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s, mmol/L)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s, 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總膽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6 7.09±2.72 6.78±1.60 3.65±0.47 3.32±0.37 4.51±0.36 3.98±0.39觀察組 57 7.58±2.30 5.23±1.15a 3.70±0.58 2.21±0.19a 4.63±0.45 2.75±0.33a t 1.035 5.921 0.503 20.112 1.564 18.110 P 0.303 0.000 0.616 0.000 0.121 0.000
2.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zhì)量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61±0.20)、(2.15±0.29)、(2.56±0.18)、(2.02±0.13)、(1.73±0.11)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3.57±0.28)、(3.65±0.45)、(3.67±0.12)、(3.18±0.15)、(3.12±0.29)分(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zhì)量比較( ±s, 分)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zhì)量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疾病 生理 心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6 4.17±0.23 3.57±0.28 4.34±0.25 3.65±0.45 4.21±0.37 3.67±0.12觀察組 57 4.09±0.32 1.61±0.20a 4.28±0.37 2.15±0.29a 4.30±0.49 2.56±0.18a t 1.524 42.877 1.008 21.099 1.100 38.500 P 0.130 0.000 0.316 0.000 0.274 0.000組別 例數(shù) 社會 滿意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6 4.38±0.41 3.18±0.15 4.07±0.43 3.12±0.29觀察組 57 4.46±0.20 2.02±0.13a 4.17±0.35 1.73±0.11a t 1.322 43.954 1.357 33.799 P 0.188 0.000 0.178 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其生活方式、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 熱量攝入量增多, 體力勞動明顯減少, 使得2 型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增加[6,7]。臨床表現(xiàn)以身體疲乏、四肢無力、體力不支、多飲、多尿較為多見,若不及時控制血糖, 可引起腎臟病變、視網(wǎng)膜病變、心血管病變、高滲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嚴(yán)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8]。二甲雙胍是治療2 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 其主要通過增加肝臟對葡萄糖的利用和減少糖原合成的方式來降低血糖水平[9]。但該藥副作用可能在患者服用第一劑后數(shù)小時內(nèi)出現(xiàn), 繼而降低患者的依從性, 存在一定局限。臨床認為綜合幾種降糖藥物聯(lián)合使用, 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得到人性化的治療, 能夠有效發(fā)揮降糖藥物的最大作用, 同時避免用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副作用。
隨著循證證據(jù)的不斷積累, 以沙格列汀為代表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越來越被臨床醫(yī)生接受和認可, 其在國內(nèi)外指南中的地位也逐漸提升[10,11]。沙格列汀具體通過調(diào)節(jié)胰島A 細胞, 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機制來實現(xiàn), 同時沙格列汀還可與兩種其他降糖藥聯(lián)合應(yīng)用, 繼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2]。血糖監(jiān)測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jié)果有助于評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的程度, 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反映降糖治療的效果[13,14]。胰島素是由胰島B 細胞分泌的蛋白激素, 血中葡萄糖或氨基酸濃度高時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測定可用于評估胰島B 細胞功能狀態(tài), 并間接反映血葡萄糖控制狀況[15]。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平均血糖(7.82±0.56)mmol/L、血糖標(biāo)準(zhǔn)差(1.59±0.12)mmol/L、平均血糖波動幅度(3.12±0.28)m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9.95±1.03)、(2.03±0.21)、(5.20±0.17)mmol/L, 血糖控制率78.95% 高于對照組的55.36%(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空腹胰島素(17.16±1.25)mU/L、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5.86±0.37)均低于對照組的(19.39±1.01)mU/L、(7.90±0.58)(P<0.05)。治 療 后, 觀 察 組CRP(6.72±1.19)mg/L、IL-6(9.61±1.53)pg/ml、IL-1β(11.90±0.63)pg/ml 均低于對照組的(8.29±1.03)mg/L、(11.89±1.05)pg/ml、(13.45±0.77)pg/ml(P<0.05)。 治 療 后, 觀 察 組 總 膽 固 醇(5.23±1.15)mmol/L、甘油三酯(2.21±0.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75±0.33)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6.78±1.60)、(3.32±0.37)、(3.98±0.39)mmol/L(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61±0.20)、(2.15±0.29)、(2.56±0.18)、(2.02±0.13)、(1.73±0.11)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3.57±0.28)、(3.65±0.45)、(3.67±0.12)、(3.18±0.15)、(3.12±0.29)分(P<0.05)。提示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可作為治療2 型糖尿病患者的方案有效。分析原因可能在于:①沙格列汀通過抑制胰島素的失活速度增高其血液濃度, 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此外, 沙格列汀對胰島功能具有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能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抑制胰島A 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在促進葡萄糖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運的同時減少糖原分解以及糖異生, 從而高效調(diào)節(jié)血糖;②沙格列汀可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減少肝臟合成膽固醇, 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③沙格列汀具有除了降糖以外的抗炎、抗纖維化的腎臟保護作用, 該作用與沙格列汀對腎小球、腎小管DPP-4 抑制作用相關(guān)聯(lián)。
綜上所述, 對2 型糖尿病患者給予沙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效果明確, 其能夠改善患者糖代謝、胰島功能, 調(diào)節(jié)血脂水平, 抑制機體微炎因子的釋放, 利于預(yù)后, 值得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