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名臣王崇古詩文集版本考述

      2024-05-07 16:31:25馬建民
      關(guān)鍵詞:奏議王公三邊

      王 妙,馬建民

      (北方民族大學(xué)民族學(xué)學(xué)院,銀川 750021)

      王崇古(1515—1588 年),字學(xué)甫,號鑒川,謚襄毅,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jì))人。王崇古于嘉靖二十年(1541 年)中進(jìn)士,歷仕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任職期間,王崇古歷任刑部員外郎、郎中、安慶知府、汝寧知府、常鎮(zhèn)兵備副使、鄜延兵備副使等職。嘉靖四十三年(1564),任寧夏巡撫。隆慶元年(1567),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隆慶年間總督山西、宣府、大同三邊軍務(wù)時,王崇古與方逢時、高拱、張居正等人共同促成了“隆慶和議”,維護(hù)了明朝與蒙古部的和平,促進(jìn)了雙方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推動了民族間的友好交往,是明代中后期重要的邊臣之一?!睹魇贰ね醭绻艂鳌酚袑饔涊d其生平事跡。[1](卷222《王崇古傳》,P5838-5843)

      王崇古一生著述頗豐,現(xiàn)在流傳的詩集主要有《公余漫稿》(五卷)和《王督撫集》(一卷),文集主要有《王鑒川文集》(四卷)和《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十五卷)。筆者將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對王崇古著述版本情況進(jìn)行考論。

      一、《公余漫稿》版本

      目前所知《公余漫稿》主要有栗永祿、馮惟訥刻五卷本和昆陵刻本,關(guān)于這兩個版本的基本情況,學(xué)者們已經(jīng)有所關(guān)注。王重民先生主編《中國善本書提要》一書對王崇古所撰《公余漫稿》基本情況進(jìn)行了概述。[2](P621)劉偉毅主編《山西文獻(xiàn)總目提要》對王崇古所著《公余漫稿》的館藏信息、作者、卷數(shù)的情況進(jìn)行了介紹。[2](P461)李國慶《明代刊工姓名全錄》對《公余漫稿》昆陵刻本的刊刻情況、版本特征進(jìn)行了說明。[4](P621)這些著作對詩文集基本情況的介紹,為我們詳細(xì)梳理《公余漫稿》的版本情況提供了可能。

      (一)《公余漫稿》栗永祿、馮惟訥刻本《公余漫稿》有隆慶年間栗永祿、馮惟訥刻本,共五卷,多種文獻(xiàn)均有記載。如《山右叢書初編提要》記載:“《公余漫稿》五卷,明王崇古撰,據(jù)明隆慶刊本影印……是書為總督陜邊軍務(wù)時所作,左布政使栗建齋所梓,凡五卷。”[5](P10-11)《販書偶記》載:“《公余漫稿》五卷,明河中王崇古撰,隆慶間刊?!盵6](P323)又如,劉偉毅主編的《山西文獻(xiàn)總目提要》一書載:“《公余漫稿》,明隆慶二年(1568)栗永祿、馮惟訥刻本,藏于上海圖書館?!盵3](P461)除此之外,根據(jù)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庫著錄的信息,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中所收錄的《公余漫稿》五卷本為栗永祿、馮惟訥刻本影印版,該書收錄《前序》《序》、正文、《后序》,共123頁,正文每半頁九行,每行十八字,黑色邊框,其中正文第16 頁、第61 頁、第82頁缺失。

      《公余漫稿》五卷本,收錄王崇古詩詞共240 首。卷一為五言古詩,共27 首;卷二為七言古詩,共26 首(其中2 首僅存其目錄,詩文內(nèi)容缺失。另有1 首為喬世寧所作);卷三為五言古詩與五言排律,其中五言律詩83 首(其中8 首詩僅存其目錄,詩文內(nèi)容缺失;另有19 首未見目錄收入),五言排律2 首;卷四為七言律詩,共91 首(其中12 首未見目錄收入,另有1首為王宗沐所作);卷五分為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其中五言絕句2首,七言絕句9首。

      《公余漫稿》五卷本初版由時任陜西右部政使馮惟訥編輯和刻印,陜西僉事副使栗永祿繡梓。馮惟訥(1513-1572 年),字汝言,號少州,山東臨朐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jìn)士。據(jù)《明史》記載,馮惟訥曾任江西左布政使,加光祿卿致仕。[1](卷216《馮琦傳》,P5705)馮惟訥的著作主要有《古詩記》一百五十六卷和《風(fēng)雅廣逸》八卷存世,并被收入《四庫全書》。馮惟訥在《前序》中對刊刻與付梓者作了說明:“公蒞督府,訥方承乏于茲。尋子良□來,為按察使,集既成,公謂訥嘗侍唱詠之末,挈以示之。既謀于左使栗君繡梓以傳,而訥與子良并奉教敘諸末簡?!盵7](《前序》,P12)其中,馮惟訥所提到的“栗君”即栗永祿。栗永祿,字士學(xué),潞州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jìn)士,歷任壽州知府、陜西僉事副使、浙江參政、陜西參議、甘肅巡撫等職,著有《壽州志》八卷,《山西通志》載有栗永祿在昌平一地平定寇亂之事。[8](卷130《栗永祿傳》,P9031)由此可見,《公余漫稿》五卷本初版為馮惟訥刻本,栗永祿付梓,王崇古對刻印的詩稿進(jìn)行過審閱。

      《公余漫稿》之《序》為孫應(yīng)鰲所作。孫應(yīng)鰲(1527-1586 年),字山甫,號淮海,謚文恭,貴州清平衛(wèi)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進(jìn)士,歷任陜西提學(xué)副使、四川右參政、僉都御史。關(guān)于孫應(yīng)鰲的生平,《黔記》一書中有相關(guān)記載。[9](P977)孫應(yīng)鰲在序中提到了自己作序的緣由:“公所著,有《公余漫稿》,余參佐時得受而卒業(yè)。今公進(jìn)位司馬,總提陜以西諸邊戎務(wù),乃秦左使健齋栗君奉公稿,梓成示余,余又得受而卒業(yè)?!盵7](前序,P1)

      詩集之《后序》為時任陜西按察使莫如忠所作。莫如忠,字子良,嘉靖十七年(1538)中進(jìn)士,官至浙江布政使?!睹魇贰吩u價莫如忠:“善草書,詩文有體要?!盵1](卷288《莫如忠傳》,P7397)

      有關(guān)詩文收錄的時間,根據(jù)詩文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以及書內(nèi)夾注的時間來看,《公余漫稿》中所收錄王崇古最早的詩為嘉靖二十二年(1543)所作《癸卯初度次壽陽別從兄遜甫》,最晚的詩是王崇古在隆慶六年(1572)所作《壬申歲九月提師駐岔道護(hù)葬昭陵識感二首》。而從馮惟訥、孫應(yīng)鰲、莫子良等人所作的序文時間、序文內(nèi)容來看,《公余漫稿》的初次刻印時間大約為隆慶二年(1568)。此外,由于詩集中隆慶二年以后的詩文沒有出現(xiàn)在詩集的目錄中,因此筆者推斷目前現(xiàn)存的栗永祿、馮惟訥版《公余漫稿》五卷本初版刻印于隆慶二年。此后,詩集又增加了王崇古在隆慶三年(1569)至隆慶六年(1572)的詩詞,再次被刻印出版。

      (二)《公余漫稿》昆陵刻本 除了馮惟訥、栗永祿刻本之外,《公余漫稿》還有昆陵刻本。《中國善本書提要》一書記載:“《公余漫稿》,明隆慶間刻本,十行十七字……朱睦楔序云:‘集凡六卷,一刻于關(guān)中,一刻于昆陵,末卷則余續(xù)鋟也?!吮緝H五卷,或尚有文一卷,觀此本刀跡,蓋即昆陵刻本。睦楔所謂‘末卷’者,疑將昆陵刻版輦致中州,睦楔將崇古近作,續(xù)刻各卷之末也。刀跡極分明,最易辨識?!盵2](P621)由此可以看到,昆陵刻本為朱睦楔整理王崇古近作而成,傳世僅有五卷。朱睦楔,字灌甫,號西亭?!稏|京志略》載:“年二十五,通五經(jīng),中年筑室東陂之上,取古人經(jīng)解繕寫為藏棄,敘而傳之?!盵10](P410)

      同時,根據(jù)《中國善本書提要》的記載,《公余漫稿》昆陵刻本的序共有三篇,分別是孫應(yīng)鰲于隆慶二年所作之《序》、馮惟訥于隆慶二年所作之《序》、朱睦楔于隆慶五年(1571)所作之《序》。另有跋文兩篇,分別是莫如忠于隆慶二年所作之《后序》和陳崇慶于隆慶三年所作之《跋》。

      《明代刊工姓名全錄》一書對《公余漫稿》昆陵刻本的版本特征作了記載:“版框高18.4 厘米,寬14.9厘米。四周單邊,上下半頁不相連,每半頁十行,行十七字。上下書口中縫有細(xì)黑線,右側(cè)分別記該卷文體及頁次。最下方間記刻工。刻工:陳堅。”[4](P258)

      另外,根據(jù)《中國善本書提要》的記載,《公余漫稿》昆陵刻本現(xiàn)存于美國國會圖書館。因條件所限,筆者尚未收集到此版本,因此,關(guān)于《公余漫稿》昆陵刻本的具體情況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三)《公余漫稿》的流傳情況《公余漫稿》刊刻后,其內(nèi)容廣泛傳播。歷代所編纂地方志藝文部分以及明清文人著作中都收錄有王崇古詩詞。(1)清代雍正年間編纂《陜西通志》卷九十六收錄了王崇古的《金鎖關(guān)即事》一首;[11](P9800)(2)清代乾隆年間編纂《蒲州府志》卷二十二收錄了王崇古的《吊首陽書院故址》一首;[12](P483)(3)清代乾隆年間編纂《寧夏府志》卷二十一收錄王崇古的《中秋同霍軍門長城關(guān)對月》一首;[13](P811)(4)清光緒年間編纂《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四收錄王崇古詩兩首,分別為《戊寅中秋同諸友泛五姓湖宿延祚寺》《藐姑射山》;[14](P4347)(5)清代光緒年間編纂《永濟(jì)縣志》卷二十二收錄王崇古詩四首,分別為《過光祿莊宴菊》《秋日宿友人鄰山書屋》[15](P605)《重陽二日王光祿山莊陪劉禹坪宴菊即事》[15](P614)《吊書院故址》;[15](P634)(6)清代張伯魁所撰《崆峒山志》收錄王崇古所撰《游崆峒》一首。[16](下卷,P133-134)此外,清代文人陳田所編撰《明詩紀(jì)事》卷二十一輯錄了《庚戌九月將赴金陵夜泊廬陽郵亭聞虜犯近郊》一首,[17](P1755)清代朱彝尊編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收錄王崇古詩兩首,分別為《別同鄉(xiāng)諸年》《登鐘山戍樓》。[18](P387)

      二、《王督撫集》版本

      據(jù)《北京大學(xué)館藏李氏書目》記,李盛鐸藏書目錄中有《王督撫集》一卷的編目。[19](P28)由此可知,《王督撫集》一卷曾經(jīng)被著名藏書家李盛鐸所收藏。該書目前藏于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另外,國家圖書館收藏有《王督撫集》影印版。

      《王督撫集》一卷,收錄于《盛明百家詩后編》中,根據(jù)《盛明百家詩后編》記載:“《王督撫集》,名崇古,字學(xué)甫,號鑒川,十五頁?!盵20](P5)俞憲在《王督撫集》中作有小序,刻于首頁,共167字。為了便于說明,現(xiàn)將俞憲所作小序轉(zhuǎn)引如下:

      三邊總督鑒川王公,予舊同署秋官,未聞其嗜詩也。別且三十年,亦未聞其嗜詩也。一日華存叔自金臺回,貽予《公余漫稿》二冊。讀之,乃公作也。喜甚,亟入《明詩后編》。稿名‘公余’,而又曰‘漫興’,公之用心可既見矣。名崇古,字學(xué)甫,山西蒲州人。嘉靖辛丑進(jìn)士,嘗為蘇松兵憲,御倭有勞績。

      隆慶己巳夏,太湖七十二峰醉老漁前湖南湖北諸道觀察使是堂俞憲賦。[21](P1)

      俞憲,字汝成,號是堂,江蘇無錫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jìn)士。俞憲歷任刑部主事、南京刑部郎中、江西僉事,官至湖廣按察使,《無錫金匱縣志》稱俞憲“憲好讀書,工詩,風(fēng)格蕭雅,嘗甄綜,有明一代之詩錄,而刻之曰《盛明百家詩選》?!盵22](卷22,P378)俞憲在小序中提到了收錄《王督撫集》的緣由,從時間“隆慶己巳年夏”來看,此序大約寫于隆慶三年(1569),俞憲時任南湖道觀察使,他得到了王崇古所撰的《公余漫稿》一書。后對《公余漫稿》中的詩詞進(jìn)行選錄,收于《盛明百家詩后編》一書中,并且將書名改為《王督撫集》,重新進(jìn)行刻印。

      從《盛明百家詩》中所收錄《公余漫稿》部分的詩詞內(nèi)容以及編排順序來看,《王督撫集》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第一,《王督撫集》一卷,共收王崇古《公余漫稿》詩詞共56 首,包括五言古詩6 首,七言古詩4 首,五言律詩28 首,五言排律1 首,七言律詩14 首,七言絕句3首。筆者根據(jù)影印版推定,《王督撫集》一卷全書共15 頁,每半頁十行,每行21 字,版心中鐫刻書名及卷次。第二,《王督撫集》在節(jié)選《公余漫稿》的詩詞后,所收錄的詩詞依然按照《公余漫稿》中的順序進(jìn)行編排。同時,在收錄詩文時刪去了大部分詩的小序部分。第三,從收錄詩詞的時間范圍來看,俞憲所收錄的詩詞中,收錄王崇古詩詞最晚的一首是《丁卯中秋侍軍門霍翁長城關(guān)對月》,從“丁卯”這一時間來看,《王督撫集》所收錄王崇古詩詞的下限時間應(yīng)是在隆慶元年(1566)。此外,由于《盛明百家詩》本身流傳范圍廣,因此,俞憲將《公余漫稿》中部分詩詞輯錄成《王督撫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王崇古詩詞的傳播力,具有一定的文獻(xiàn)學(xué)價值。

      三、《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版本

      關(guān)于《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目前學(xué)術(shù)界主要集中于對奏議內(nèi)容進(jìn)行研究。王雄先生所著《古代蒙古及北方民族史史料概述》一書中概述了《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的基本內(nèi)容、館藏情況。[23](P252)薄音湖《把漢那吉的家庭糾紛》一文利用王崇古《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中的內(nèi)容對三娘子的身份進(jìn)行了考證。[24](P27-31)閆浩《明蒙“隆慶和議”第一手史料述要》一文對王崇古《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中收錄與“隆慶和議”相關(guān)八篇奏議的基本要點進(jìn)行了分析。[25](P91-95)

      根據(jù)文獻(xiàn)記載以及學(xué)術(shù)界的成果,關(guān)于《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的卷數(shù)應(yīng)為十五卷,如,《山西文獻(xiàn)總目提要》載:“《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又名《王襄毅公奏議》,十五卷……是書以宣大、山西、延寧、甘肅各自為編,各分籌邊、納款兩大類?!盵3](P461)又如,《古代蒙古及北方民族史史料概述》載:“《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十五卷,明王崇古撰……此為其任總督所上奏議。明萬歷刻本,藏北大圖書館?!盵23](P252)由此可見,《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現(xiàn)存十五卷,收藏于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由于條件所限,筆者未能目驗此書稿。

      《民國高等教育叢刊·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善本目錄》一書中對《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版本信息作了介紹:“《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十五卷,明萬歷間刻本,十二冊,明王崇古撰。是書卷一至十題‘宣大山西’,卷十二至卷十五題‘延寧甘固’,崇古隆慶元年至四年兩任督撫,而得奏疏十五卷。證之卷內(nèi)年代,及王世貞序末題銜,應(yīng)刻于萬歷二年以后。板式前后一律,似無補刻。崇古所撰《公余漫稿》世多有之,是書則殊為少見。”[26](P467)根據(jù)以上文獻(xiàn)的記載,可以看到《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十五卷,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王崇古在任宣大山西三邊總督時,為促成封貢以及封貢后續(xù)事宜所上的奏疏。另一部分是王崇古在任陜西三邊總督時,關(guān)于邊務(wù)事宜所上的奏疏。據(jù)王崇古墓志記載:“隆慶改元,晉右副都御史。冬,晉兵部侍郎兼僉都總督陜西三邊,以功晉右都御史。庚午,改宣大山西。”[27](卷5,P467)王崇古于隆慶元年任陜西三邊總督,隆慶四年(1570),改任總督山西、宣府、大同三邊軍務(wù)。由此可見,《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并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而是先收錄宣大山西相關(guān)的奏議,后收錄陜西三邊事宜相關(guān)奏議。

      在《明經(jīng)世文編·王弇州文集》中收錄有王世貞所作序文《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序》。王世貞(1526-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jìn)士,《明史》中有專傳載其事。[1](卷173《王世貞傳》,P7379)王世貞歷任刑部員外郎、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按察使等職,著有《弇山堂別集》等?!渡俦hb川王公督府奏議序》載:“迨不佞入備九列,以通家子謁公,始得公所著《督府奏議》者,伏讀之,乃作而嘆曰:‘天下能頌王公功,不能頌王公所由功也。天下之名知公者,以公不戰(zhàn)而屈虜,能收功于易,而不知公之所以屈虜,其難固百倍戰(zhàn)也?!盵28](卷334,P3581)由此可見,《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反映了王崇古的邊政思想,特別是對研究“俺答封貢”時王崇古的思想觀點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最后,關(guān)于《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的具體刊刻情況,由于資料有限,具體情況還有待于進(jìn)一步考證。

      四、《王鑒川文集》版本

      明代崇禎年間陳子龍所編的《明經(jīng)世文編》卷三百一十六、卷三百一十七、卷三百一十八、卷三百一十九收錄了王崇古二十篇文章,并定名為《王鑒川文集》。根據(jù)《明實錄》的記載以及結(jié)合內(nèi)容可以推斷,《王鑒川文集》大約收錄王崇古在隆慶二年至隆慶六年就任陜西三邊總督和宣大山西三邊總督時所作的二十篇奏疏。

      通過對奏疏內(nèi)容的梳理可知,這些奏疏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在“隆慶和議”之前,王崇古關(guān)于宣大山西三邊防務(wù)情況的奏疏,共五篇,主要包括:《請發(fā)京營兵馬協(xié)守南山疏》《免遠(yuǎn)調(diào)山西無益援兵責(zé)施展守疏》《嚴(yán)飭山西內(nèi)郡兵務(wù)專責(zé)任以伐虜謀疏》《禁通虜酌邊哨以懲夙玩疏》《核功實更賞格以開歸民向化疏》。一類是促成與蒙古部和議以及商討封貢事宜相關(guān)的奏疏,共十篇,主要包括:《為夷虜酋款塞酌議事宜書》《為北虜納款執(zhí)叛求降書》《酌議北虜封貢事宜以尊國體疏》《再奉明旨條議北虜封貢疏》《確議封貢事宜疏》《為遵奉明旨經(jīng)畫北虜封貢未妥事宜疏》《條覆理鹽法疏》《條覆收胡馬疏》《酌許虜王請乞四事疏》《議收胡馬利害疏》;最后一類是王崇古在任陜西三邊總督時的奏疏,共五篇,主要包括:《議修邊險疏》《酌定戰(zhàn)守機宜以策將略疏》《議處熟番以昭威信疏》《陜西歲費軍餉疏》《陜西四鎮(zhèn)軍務(wù)事宜疏》。

      從《王鑒川文集》的編排方式來看,收錄的二十篇王崇古文章并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jìn)行編排的,而是按照奏疏類別進(jìn)行編排的,總體上是先收錄王崇古在任宣大山西三邊總督時期的奏疏,后收錄王崇古在任陜西三邊總督時期的奏疏,與《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的編排順序相同。因此,筆者認(rèn)為《王鑒川文集》中的文章是從《少保鑒川王公督府奏議》節(jié)錄而來的。同時,在收錄的過程中,還用小字注釋對奏疏的部分內(nèi)容進(jìn)行了說明。《王鑒川文集》對于研究王崇古的邊政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學(xué)價值。

      五、王崇古詩文集的價值

      清代詩人陳良玉在《梅窩詩抄》中作詩一首,對王崇古的一生予以高度評價,“直將虜寇除俺答,翻借降奴獻(xiàn)趙全。萬里風(fēng)霆威七鎮(zhèn),廿年烽遂靖三邊。防秋市更求開馬,寧夏功應(yīng)比勒然。白簡紛彈何足介,終教閑散混林泉?!盵29](P664-665)因此,從詩文集的角度研究王崇古的家庭背景、仕宦經(jīng)歷、交際情況等方面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一,通過對王崇古所撰《公余漫稿》《少保鑒川王公督撫奏議》等著述,可以詳細(xì)了解王崇古在河南、陜西、寧夏、山西等地的仕宦經(jīng)歷。同時,王崇古的著述也反映了王崇古的為政思想。例如,從《確議封貢事宜疏》中可以看到王崇古在促成封貢時提出了議封號官職、定貢額、定貢期貢道、議立互市、議撫賞之費、議歸降、確定審經(jīng)權(quán)、戒狡飾八項建議,這對于研究王崇古在促成俺答封貢中的作用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因此,王崇古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學(xué)價值。

      第二,王崇古的著述中,記載了很多王崇古與友人交游的詩文,這對于研究王崇古的交友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丁卯中秋侍軍門霍翁長城關(guān)對月》:“愛爾清秋月,長城此共看。邊聲傳大漠,朔氣動皋蘭。已照沙場骨,猶懸拜將壇。壯猷瞻漢霍,乘月靖呼韓?!盵7](卷3,P19)一首記述了隆慶元年時任寧夏右僉都御史的王崇古與陜西三邊總督霍冀交游的情形;《慈仁寺夢王新甫》:“癡我多愁無住著,思君好事勝流傳。多情惟有都城月,猶向松窗照獨眠?!盵7](卷4,P6-7)一首表達(dá)了王崇古對友人王宗沐的思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崇古與王宗沐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通過對這些詩詞的研究,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王崇古在仕途之外的生活,還可以窺見王崇古與明代地方文人、官員的交游情況,對王崇古的交游群體深入地了解。

      第三,通過對王崇古著述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地方社會生活。在王崇古的著述中,很多都是有關(guān)蒲州、大同、寧夏等地的詩文,這對于研究明代西北地區(qū)以及明代山西社會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例如,《華亭山行遇雨見六盤積雪關(guān)山晚照即事》:“嶺云濕欲墮,石磴路行難。風(fēng)送輕雷度,日烘疏雨殘。六盤雪擁白,萬壑霞流丹。”[7](卷3,P19)描繪出了六盤山一帶冬季的氣候狀況?!跺愎蒙渖剿ぁ罚骸按蠊让麄鞴蒙渖?,瓊宮仙宇隔塵寰。澄漂漭淵蛟龍窟,秀嶺逶迤虎豹關(guān)。樹色晴連山色好,鳥聲幽并水聲聞?!盵7](卷4,P12)描繪了山西蒲州姑射山的壯麗風(fēng)景,類似描繪山川風(fēng)景的詩文還有很多,這些詩文對于研究明代自然地理、社會環(huán)境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奏議王公三邊
      馬周以腳“喝酒”智辯掌柜
      三角形中線與高之間的三個幾何不等式
      九點圓圓心關(guān)于三邊的對稱點的性質(zhì)
      謝國楨《江浙訪書記》辨誤一則
      讀書(2020年6期)2020-06-11 00:32:47
      走三邊
      明代目錄書中《包孝肅奏議》的嬗變
      《巴林王公世襲》中記載的固倫淑慧公主四子質(zhì)疑
      三 邊 柳
      論中國古代書目中“奏議”類目立類的源流及原因*
      天一閣文叢(2016年0期)2016-03-16 03:09:39
      范欽《撫南贛奏議》整理札記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焦作市| 浏阳市| 孟州市| 鄂州市| 崇仁县| 乌拉特后旗| 蓬莱市| 横山县| 海口市| 武义县| 贵德县| 禄丰县| 咸宁市| 阜康市| 略阳县| 视频| 新乡市| 普安县| 西吉县| 兰州市| 武隆县| 格尔木市| 南陵县| 大兴区| 盐山县| 象山县| 获嘉县| 屏东市| 九龙县| 景德镇市| 西华县| 广汉市| 秦皇岛市| 夹江县| 淄博市| 阿拉善盟| 崇信县| 鄂托克前旗| 深州市| 夹江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