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酒的性味記載,說明在新石器時期,我國就有了酒文化。1957 年在河南陜縣廟底溝出土的陶制酒碗,距今約 5200 多年;1959 年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造型完美的高腳、三腳、平腳酒器,距今約 4000 多年,都證明了這一點。成書于清早年的《紅樓夢》對于酒文化的描寫,可以看作是古代酒文化的集大成者,非常有研究價值。
一、飲酒,是消磨時光、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形式。
《紅樓夢》第一回,就描寫了中秋佳節(jié)甄士隱邀請賈雨村飲酒的情節(jié)。飲酒前依舊是先喝茶,茶酒不分家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茶畢,才設下杯盤,“二人歸坐,先是款斟慢飲,次漸談至興濃,不覺飛觥閑斝起來”。期間雨村吟詩作賦,甄士隱斟酒祝賀。二人吃酒談笑直到三鼓方散。
這一回的描寫,充分展示了“酒”在古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甄士隱正是通過這次飲酒,決定資助雨村入都應試。在第二回中,寫冷子興和賈雨村偶遇,飲酒嘮嗑,談論寧、榮二府趣事,其中“酒”依舊起著“橋梁”作用。
二、酒樂不分家。
除茶酒不分家之外,酒在古代還和音樂歌舞密切相關?!都t樓夢》第五回寫了一場“仙宴”。警幻仙子借飲酒演奏歌舞,向寶玉展示了《紅樓夢》十二支樂曲,傳遞出紅樓中主要人物的命運、全書的情節(jié)脈絡及結局。仙宴如是,人間亦是如此。比如第二十二回寫賈府為薛寶釵做壽,就寫了一次戲曲和酒宴相結合的場面,那戲一直伴著酒宴全過程,直到戲罷,酒席方散。
三、詩酒是好友。
前文提到過賈雨村即席賦詩,事實上經(jīng)常是酒助詩興。比如第三十八回,大家在“藕香榭”吃螃蟹、飲酒賦詩,眾人就詩興大發(fā)共得詩十二首,寶玉等人更是一人寫兩首。第四十九回,大家在蘆雪庵烤鹿肉時,史湘云一句話,便道出了詩和酒的密切關系:“我吃這個方愛吃酒,吃了酒才有詩。若不是這鹿肉,今兒斷不能作詩?!闭龖恕袄畎锥肪圃姲倨钡恼f法。在酒桌行令中,也大多和詩有關。
四、酒桌行令、雅俗共賞。
在《紅樓夢》中最典型的行酒令大概要算第四十回史太君大觀園招待劉姥姥了。鴛鴦自飲一杯坐在桌旁作為“行令官”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惟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笨梢娫诰莆幕?,酒令是極為嚴格的。這一回所行酒令,是把骨牌游戲和詩文化結合,大意是鴛鴦抽出一副骨牌,對牌面作解說:接令人根據(jù)提示說出一句“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葉韻,錯了的罰一杯”,和目前流行的“飛花令”有些相似。在這一大前提下,說出的句子也是因人而異。老太君等人所說的大多是詩文名句,劉姥姥說的就是地道的鄉(xiāng)間土語,可謂雅俗共賞。
而第六十三回賈寶玉等人的酒令就簡單些了。先擲骰子決定抽簽人,然后抽簽人抽簽,根據(jù)簽上的提示喝酒。那簽上有詩句、有提示。這套酒令,原是閨房女孩所用,頗為雅致有趣。
第六十二回還寫到了“射覆”和“拇戰(zhàn)”。射覆,大概類似“猜字謎”,先擲骰子決定對手,然后一人“覆”(設謎面),一人射(猜謎底),射不中者罰酒。而拇戰(zhàn)就是今天的劃拳,手腦并用,二人以口喊數(shù)字和指頭數(shù)相符與否決定輸贏,這個在今天依舊流行。
一部《紅樓夢》,“半本酒文化”,仔細研讀,對于理解中國酒與其他文化的結合,理解酒文化的內(nèi)涵有著重大的幫助。
點評
文章從《紅樓夢》中對酒的描寫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歸納觀點,再以書中的材料加以證明。用小標題亮明觀點,層次清晰。材料引用規(guī)范,敘述方式靈活,分析要言不煩,恰到好處,具有初步的學術研究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