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真
(北京大學 中文系,北京 100871)
國際中文教育確實亟須加強漢語書面語教學,因為外國人學漢語,如果不學漢語書面語,是不可能學好漢語的。
“漢語書面語”,這不是指用漢字寫在書面上的語言,而是指一種語體。就語體而言,漢語存在口語語體與書面語語體之別。書面上的語句不一定都是漢語書面語。譬如說,書面上的人物對話有許多是屬于口語語體。例如:
(1)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啦,你?”(孫犁《荷花淀》)
例(1)是孫犁很有名的短篇小說《荷花淀》里的語句,其中“怎么啦,你?”就不屬于書面語,而屬于口語。反之,也不能簡單地認為言談交際時說的話就都是口語,譬如在交談中聽話者在聽了對方的話之后脫口說了一句:“你說得是!知我者仁兄也!”這句話里的“知我者仁兄也!”那就不是口語。
漢語的書面語語體跟口語語體,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詞語的使用有區(qū)別;二是句式的使用有區(qū)別。這也正如馮勝利所說的“語體離開語法、詞匯將無從表現(xiàn)”(1)馮勝利.論語體的機制及其語法屬性[J].中國語文,2010,(5).。馮勝利先生所說的“語法”實際就是指“句式”。
本文試從句式的視角說說漢語書面語教學的問題。具體談3個問題。
說到句式,就現(xiàn)代漢語說,首先應分為 “書面語句式”和“口語句式”。具體說來有3種情況:
(一)第一種情況是典型的口語句式。如:
“VOV的”句式。如:喝酒喝的 | 開夜車開的。
“別NN的”句式。如:別經(jīng)理經(jīng)理的。
(二)第二種情況是典型的書面語句式。如:“進行/加以+雙音節(jié)動詞”句式、“對于…+動詞性詞語”句式、“將”字句、“被”字句等,還有“值此/正值……之際”句式和“欣聞/驚悉……”句式等。例如:
(2)欣聞貴公司又推出新款產(chǎn)品,謹在此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3)驚悉令堂不幸仙逝,我們?nèi)f分悲痛,謹在此致以沉痛的哀悼。
(三)第三種情況是書面語和口語通用的句式。如:“把”字句、“對”字句,以及一般的表示判斷的“A是B”(張三是上海人)句式等。
從句式角度說,只用于書面語的句式還可以細分為兩種情況(2)馮勝利.漢語語體語法概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8.:
一是“正式語體”句式,譬如“進行/加以+雙音節(jié)動詞”句式、“對于…+動詞性詞語”句式、“將”字句、“被”字句等?,F(xiàn)代漢語書面語句式中絕大部分就是“正式語體”句式。
二是“典雅語體”句式(又稱“莊典語體句式”)。譬如“值此/正值……之際”“欣聞/驚悉……”等。這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句式中只占少部分。
我們認為,漢語書面語教學,重要的是要抓好漢語書面語句式教學,主要需關注和抓好兩類句式的教學:一類是口語和書面語通用句式,另一類是書面語句式中的“正式語體”句式。至于“典雅語體”句式在本科階段特別是初級、中級漢語教學階段可暫且不管。此外,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還偶爾會出現(xiàn)一些“文言句式”——或者直接引用,或者仿造,例如“…者,……也”句式:
引用: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仿造:我當然知道,醫(yī)者,治病救人也!
這是古代漢語中遺留下來的。像上面提到的“知我者仁兄也!”,也屬于仿造的“文言句式”。請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史記·管晏列傳》)
這類文言句式在國際中文教育中也可暫不必關注。
上面是我對“句式”的一點認識。
上面說了漢語書面語教學重要的是要抓好漢語書面語句式教學,但是適用于國際中文教育的句式研究成果還比較少。因此首先需要對書面語句式開展研究。我覺得具體需要探究五方面的問題:
(一)第一方面是如何確定“哪個是書面語句式,哪個不是書面語句式”?
我想,不能只從某一個方面去考慮,恐怕需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
1. 從是否含有文言詞語角度判別,含有文言詞語的一般只在書面語里用。例如:“言必稱……”。
(4)孔孟之徒,言必稱堯舜。/ 當代學者,言必稱科學。
“不得而V”。例如:
(5)阿Q童年的事跡不得而詳。/其動機不得而知。
“出入于…”。例如:
(6)有些僧人常出入于官場商場之間。
2. 從作為句式的特色詞是否是書面語詞來判別,如果是書面語詞,一般就屬于書面語句式。如“加以”“進行”“給以”和“善于”“富于”一類雙音節(jié)動詞所構(gòu)成的句式,就都是書面語句式。例如:
(7)我們要對舊設備加以改造。
(8)這起事故必須進行徹底追查。
(9)對違反紀律的人必須給以嚴厲的批評。
(10)他很善于交際。
(11)他們極富于創(chuàng)造精神。
下面是魯迅《祝福》第三段對祥林嫂乞丐形象的一段描寫:
(12)她一手提著個竹籃,內(nèi)中一個破碗,空的。
例(12)句子都很短,屬于流水句?!八皇痔嶂鴤€竹籃”“空的”,應該說口語和書面語都用;但是“內(nèi)中”是書面語詞,據(jù)此可以將“內(nèi)中一個破碗”歸入書面語“正式語體”句式。
3. 從句子詞語多少和結(jié)構(gòu)的繁簡這個角度來判別。句子可以分為長句和短句。所謂長句是指包含的詞語多、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的句子;所謂短句是指包含的詞語少、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的句子。書面語和口語在這一點上的差異是口語多用短句,書面語則也用長句,也用短句。什么情況下用長句,什么情況下用短句,這又跟文體、表述的內(nèi)容有關。長句都屬于書面語句式。例如:
(13)我國首次升空的“神州—3號”模擬載人飛船經(jīng)過264個小時在太空運行之后按原先預定的時間安全、準確地返回原先計算好的我國西北某地區(qū)的地面。(2002年4月2日《北京晚報》)
例(13)是新聞報道里的一句話,是個長句,確切地說,是個長單句,中心意思是“飛船返回地面”。這里用長句,表述準確順暢,有氣勢。這句子無疑應歸入書面語“正式語體”句式。
4. 從關聯(lián)詞的使用來判別。漢語跟印歐語有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別,漢語的復句或句群不像印歐語那樣分句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得用關聯(lián)詞語,而是常常不用關聯(lián)詞,特別是口語中。王力先生稱漢語這種現(xiàn)象為“意合法”。例如:
(14)老師,王平今天病了,不能來上課了,要我?guī)退埣佟?/p>
漢語書面語,為了表達的嚴謹、細密,關聯(lián)詞語就用得比較多。因此,可以這樣說,關聯(lián)詞語用得多的復句或句群一般可以判定為書面語“正式語體”句式。例如:
(15)孟子相信人性是善的,所以要人發(fā)展善性,以便達到至善;而荀子相信人性是惡的,所以要人節(jié)制惡性,以便由惡變善。(宗魁《性善與性惡》)
(16)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半年,頭發(fā)也花白了,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淘米。(魯迅《祝?!?
例(15)(16)這兩個例子,就各個分句而言都比較短,但分句與分句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使用了不少關聯(lián)詞語,就句式而言,都宜歸入書面語“正式語體”句式。這里要特別注意例(16)。我們知道,關聯(lián)詞語的作用在于顯示句與句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恰當使用關聯(lián)詞語可以使文章脈絡清楚,增強邏輯力量;但在一般文藝作品中不宜使用得太多,如果用得不恰當,動不動來個“因為”“所以”“雖然”“但是”,這不僅會使語句顯得啰嗦,而且會使話語不活潑、不生動??墒囚斞赶壬谶@不長的三句話里,故意一連用了十幾個關聯(lián)詞語,非常有表現(xiàn)力,不僅層次分明地描繪出了祥林嫂在封建禮教的打擊下所發(fā)生的急劇變化,而且渲染了一種氣氛,對于刻畫祥林嫂越來越衰老、膽怯、呆板、麻木的神態(tài)收到獨特的效果。
5. 從句法成分是否易位的角度來判別,凡易位句都屬于口語句式,只出現(xiàn)在對話里。例如前面舉過的孫犁《荷花淀》里的“怎么啦,你?”這一句,再如:
(17)周蘩漪:出來呀,你!(《曹禺選集.雷雨》)
(18)了不起的人,你父親!(老舍《仿珍珠》)
6. 從句子是否屬于具有俗語性的凝固格式來判別。如果是具有俗語性的凝固句式,就屬于口語句式?!癡OV的”。例如:
(19)“他怎么衣服都破了?”“打架打的。”
“A/V是A/V了,就是……”。例如:
(20)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貴了。
(21)房子買是買了,就是沒入住。
“A就A在……”。例如:
(22)壞就壞在你好管閑事。
(23)好就好在你當時并不在場。
“N1是N1,N2是N2”。例如:
(24)你是你,我是我。
(25)剛才是剛才,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
“愛V不V”。例如:
(26)就這些東西,你愛吃不吃。
(27)你愛看不看,隨你便。
這些都是現(xiàn)代漢語的純口語句式。
以上只是舉例性的,事實上也只能說出某種傾向。
(二)第二方面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要研究確定書面語“正式語體”句式有多少?具體是哪些?通用于口語語體和書面語語體的句式主要有多少?具體是哪些?
(三)第三方面是還需進行排序研究——哪些句式得先教?哪些句式可以晚教?
(四)第四方面是還要研究解決好句式的遞增率和復現(xiàn)率的問題。句式得逐步增量,那么如何做到“增量”適中?某個句式教了以后,在后來的教學中一定要重復出現(xiàn),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句式。那么復現(xiàn)率該多少最為合適?
(五)第五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要研究各個句式分別表示什么樣的語法意義,更要研究各個句式使用的語義背景——適用于什么樣的上下文中?不宜在什么樣的上下文中使用?我曾經(jīng)在外國學生的作文中看到,該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了“被”字句,而該用“被”字句的地方用了“把”字句。原因就是他們不了解“把”字句、“被”字句使用的語義背景。請看:
(28)瑪麗是個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來。等我們起床,早飯已經(jīng)被她準備好了,屋子也已經(jīng)被他整理得干干凈凈。
例(28)用了“被”字句,這跟句子開頭的“瑪麗是個勤快的孩子”很不協(xié)調(diào)。應該改用表示主動精神的“把”字句,句子改為:
(28’)瑪麗是個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來。等我們起床,她已經(jīng)把早飯準備好了,還把屋子整理得干干凈凈。
而下面的例子情況正好相反,不宜用“把”字句,請看:
(29)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沖倒了一大半,把豬、雞、羊都淹死了,空氣里充滿了難聞的臭味兒;洪水也把成堆的木材幾乎都沖光了,……。
例(29)既然說“眼前是一片好的景象”,下文就不宜用“把”字句,而應該用表示遭受的“被”字句,全句改為:
(29’)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村舍的房屋被洪水沖倒了一大半,豬、雞、羊都被淹死了,空氣里充滿了難聞的臭味兒;成堆的木材也幾乎都被洪水沖光了,……。
希望以上所述能為漢語教材編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也讓漢語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
關于如何從句式視角具體進行漢語書面語教學我只想提兩點意見或建議:
(一)第一點是進行漢語書面語句式教學要善于進行書面語句式與口語句式的對應教學。這可能有多種“對應”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有的書面語句式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口語句式,但只能有一個對應的句式。比如:(a)“A有助于B”,這是一個書面語句式。
(30)正確的貨幣政策有助于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
跟這個書面語句式相對應的口語句式只有一個,那就是“A對B有幫助”。例如:
(30’)正確的貨幣政策對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有幫助。
實際上,“A對B有幫助”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口語句式,應該說是一個書面語和口語通用的句式。
(b)“(NP)雖然A/V,但(是)……”。這是一個表示讓步轉(zhuǎn)折的書面語體句式,例如:
(31)a.這沙發(fā)雖然很好,但是太貴了。
b.那文章他雖然閱讀了,但沒有讀懂。
這也有相對應的口語句式,但也只有一個,那就是“(NP)A是A/V是V,(就是)……”。注意,轉(zhuǎn)換時某些書面語詞要換用口語常用的詞。例如:
(31’)a.這沙發(fā)好是好,就是太貴了。
b.那文章他看是看了,就是沒有看懂。
第二種情況是有的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口語句式,而且可以一對多。比如:(c)“A仿佛/宛如B?!边@是一個書面語句式,例如:
(32)遠處的山峰仿佛/宛如駱駝的脊背。
這個書面語句式就可對應多個口語句式。請看:
或?qū)癆好像B”句式。例如:
(32’)遠處的山峰好像駱駝的脊背。
或?qū)癆跟/像B一樣”句式。例如:
(32’’)遠處的山峰跟/像駱駝的脊背一樣。
或?qū)癆好比B一樣”句式。例如:
(32’’’)遠處的山峰好比駱駝的脊背一樣。
進行書面語句式跟口語句式的“對應教學”,好處是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教書面語句式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在口語中可以這樣說,而在書面上需要那樣說。
第三種情況是有的書面語句式可能沒有相對應的口語句式。比如:“有多少…,又有多少…。”這是一個書面語句式。例如:
(33)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能有多少人住上寬敞的三居室,又能有多少人能出國旅游?
(34)你不知道當時有多少人為小春娥捐錢獻血,又有多少人為她祝福祈禱!
這個書面語句式就很難找到恰當?shù)目谡Z句式來跟它相對應。是否可以用口語里的“…多著呢,…也多著呢”句式來對應?恐怕不能,因為二者所表示的意思相去太遠。先看例(33):
(33’)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能住上寬敞的三居室的人多著呢,能出國旅游的人也多著呢?
例(33)原句強調(diào)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能住上寬敞的三居室,能出國旅游的人很少很少;替換以后,不只是原句的意味沒有了,意思也大不相同了。再看例(34):
(34’)你不知道當時為小春娥捐錢獻血的人多著呢,為她祝福祈禱的人也多著呢!
例(34)原句強調(diào)當時為小春娥捐錢獻血、祝福祈禱的人之多。替換成例(34’)“…多著呢,…也多著呢”之后,看起來意思差不多,還是強調(diào)當時為小春娥捐錢獻血、祝福祈禱的人之多,但原句在表達上那種層層推進的意味就沒有了。
(二)第二點是教每一種句式都要多舉例,并要讓學生多練習。這一點廣大漢語教師都明白,這里就不必具體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