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禾,女,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2023級學生。曾在報刊公開發(fā)表作品50余篇。就讀杭州高級中學期間獲學校最高榮譽“望道獎學金”及“第六屆櫻花文學獎”,獲評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為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協(xié)會成員,獲評第十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十佳小作家”,散文獲“冰心作文獎”全國一等獎。
已出版圖書《拾穗行歌》《南有嘉禾》2部。
欣聞《作文新天地》創(chuàng)刊即將二十周年,記憶之鳥翩躚而至。從2014年在這發(fā)表作品開始,一晃時光流逝了九年。
九年時光,熠然閃耀在記憶中。
《作文新天地》給了我文學寫作的平臺,那是一片肥沃的田野,精神的種子遍地飛揚,我如饑似渴,在那個世界里,讀清風明月,讀遠方波瀾。
“感謝”,成為此刻最樸素也最真誠的話語。感謝是花瓣,串起來,就是繽紛;感謝是真誠,串起來,就是恩情;感謝是愛,串起來,也許就是奇跡。九年間,勞累的時候,我們親密無間;九年間,回首的時候,漫漫童年;九年間,遠望的時候,詩路青春擁抱。此刻,我祝福你,二十歲生日快樂!
一幕幕一幀幀,在我眼前不斷回閃,每一個節(jié)點,都有編輯老師們的及時鼓勵。“以渲染環(huán)境開篇起筆,大概是受讀過的小說影響吧,行文流暢,文筆清新,但是中間情節(jié)的豐滿還略微欠缺,前后文的銜接有點突兀,你能修改一下嗎?”這是編輯巫老師給我的回稿信,是如此耐心、負責。在文學的花園里修剪枝葉,有這樣的編輯老師,二十年深耕的《作文新天地》怎會不挺拔蒼翠呢?
朝花夕拾,拾穗行歌,記憶的畫卷生動無比。那時的我文字稚嫩,但是有著滿腔創(chuàng)作的熱情。這樣的熱情,在一次“設計一座屬于你自己的孤島”語文活動中體現(xiàn)了出來,我的文章有幸被語文老師推選上了公眾號,受到了編輯老師們的青睞,我內心的喜悅達到巔峰。那種感覺無人能感同身受,那充滿熱情友善以及對文學創(chuàng)作熱愛的時光,對于我來說,是何等珍貴的回憶。由此,便開啟了我和《作文新天地》不算多長卻也占據(jù)我青春不小分量的故事。
我升入初中后,繼續(xù)寫作著?!蹲魑男绿斓亍芬娮C了我從稚嫩的孩童時期,逐漸過渡至內心敏感細膩,不斷掙扎、不斷抗爭的青春期。初二發(fā)表的讀后體悟,很充分地體現(xiàn)了我少年階段的緩慢過渡。我選擇了我細讀的讀物,并且仔細回味了讀時和讀完的微小感受以及心靈的顫動。長大這件事,仿佛為我打開了一扇接收書籍中情感的門。我能明顯感受到,我的內心更加細膩敏感,更加容易與故事共情。寫下我對于這本書的所思所想的過程,成了閱讀時情緒顫動的余韻。而我的文字被《作文新天地》選中發(fā)表,也無疑成了我在初中學業(yè)陡然繁重的課余寫作的動力。初三語文課對于議論文和評論文體寫作的要求變高,我也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逐漸嘗試寫作更成熟的作品。令我十分感激的是,我青澀的議論文章依舊得到了《作文新天地》的認可。而更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在初三這年,我有幸被《作文新天地》評選為“每月一星”,獲得了屬于我的“星約”專欄,何其有幸。《作文新天地》可謂是我寫作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是她,不斷鼓勵和堅定支持著我寫下去的決心、激發(fā)著我走下去的動力。她似良師,又如摯友,陪我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見證著我不斷地穩(wěn)重,不斷地成長。
到了高中,我?guī)缀鯏D不出時間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可就在這種緊張的學習中,《作文新天地》在向我召喚,我還是向她張開雙臂,投出了兩篇文章:《從幻象到初心》和《讀》。這兩篇文章開啟了我理性思考之路。在《從幻象到初心》中,我寫道:“書中的這些幻影,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某處,隨著時間推移生根發(fā)芽,又在時間的打磨之下,被埋葬在心底最深處。”在《讀》中,我寫道:“如此說來,有字之書,教會我們如何閱讀;無字之書,教會我們改變看世界的視角。當我試著用寫作者的細膩,讀日復一日的生活,在那些習以為常里,都仿如沈復的《童趣》,充滿‘物外之趣。……我總覺得要提起筆來,撫慰心靈,撫慰大地上波濤洶涌的麥浪?!?/p>
有了《作文新天地》打下的厚實的基礎,我參加了第十八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有幸獲得現(xiàn)場決賽一等獎,大賽評委會認為:“一位有追求、有思考的少年,在努力探索,一邊成長一邊把生活的故事寫下來。在小學時就出版文集,有寫作基礎與經(jīng)驗。在謀篇布局中,表現(xiàn)出她自己具有的思維角度,可以看到較好的創(chuàng)造潛質,在腳印穩(wěn)健地一步步成長,未來可期。”同時,我作為獲獎代表在頒獎大會上發(fā)言。
漫步二十年,《作文新天地》正走向無限可能的美好未來。
而南方的一束束禾苗,或一禾兩穗,或兩苗共秀,或三苗共穗,也正拔節(jié)著,茁壯著。我也正撿拾著歲月的麥穗,邊走邊唱,走向金黃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