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數(shù)學學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6—10歲左右的小孩認知能力尚不健全,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數(shù)學課堂上勢必會出現(xiàn)“雞同鴨講”的尷尬局面?;诖?,激發(fā)學生的提問欲、求知欲,以先進帶動后進形成“四人學習小組”,打造師生互動的“生態(tài)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課堂休克魚”先學而后教“生態(tài)課堂”
小學三、四年級是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從可塑性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也是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逐步過渡的重要階段,這對下一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尤其重要。在這個關鍵的時間段,我在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了提高學生提問能力、激活“課堂休克魚”、讓學生當老師發(fā)揮其主體性、打造多個4人“學習小組”等方法,從而使教學相長落實到具體實踐,學生對數(shù)學的畏難情緒轉變?yōu)橄矚g。
改變“問題學生”
培養(yǎng)“課堂意見領袖”
謝同學一直是班級里的“活躍分子”,只不過這種活躍不是大家喜歡的活躍,而是讓老師頭痛的“問題學生”:所有的任課老師反映其上課不聽講、喜歡講話、玩小動作;不獨在課堂上,家訪時家長也說孩子回家后不怎么聽話,雖然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就是改變不了壞習慣。
學生沒有好壞之分,沒有改不了的“問題學生”,我仔細思考謝同學的性格特點:喜歡講話說明性格活躍、思維敏捷,為什么不能積極引導,將謝同學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呢?從一年級開始,我已經(jīng)開始本著先“培養(yǎng)學生敢提問題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再培養(yǎng)學生會提問題”原則,上數(shù)學課時就點名讓謝同學多提問,并點名讓他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如此周而復始,謝同學以往上課喜歡講話、搞小動作的陋習改掉了,謝同學在同學和課任老師印象中成為一個愛向老師提問的“意見領袖”,激活了其他同學的提問興趣和能力。謝同學逐漸從老師、家長、同學眼中的“問題學生”轉變?yōu)槔蠋熛矚g的會提問題的學生。
打造4人小組“生態(tài)課堂”
激活課堂“休克魚”
有一些學生,上課不講話,也不玩小動作,表面看起來似乎在認真的聽課,但老師向其提問時往往一問三不知,剛剛講過的知識點根本沒有學到,我把這種情況稱為?“課堂休克魚”,這也是老師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我們班級有50多個學生,學生基礎和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讓每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讓50多個學生共同進步呢?我采取了4人小組的“生態(tài)課堂”模式,4個人中有基礎好的學生也有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推選出一位優(yōu)秀的小組長,相當于是4人中的小老師。比如,我在講授《三角形面積如何計算》這一堂課時,由于同學們通過了“先學”的方法,有的同學已經(jīng)能夠了解三角形能過平移或折疊等的推導過程,知道三角形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通過4人小組合作模式,我往往會抽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第一個回答,并說出推理過程,如果該同學回答不完整,其他3個同學中可以加以補充,回答較好的我會給整個小組獎勵。如果某個小組回答不正確或拒絕回答,整個小組沒有獎勵。這種獎懲措施會讓上課不夠認真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這樣能有效激活課堂中的“休克魚”,讓每個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
“先學而后教”
學生反串當“老師”上臺講課
數(shù)學學習是有指導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著名的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構造知識就是再創(chuàng)造。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如果只是停留在概念、法則、定律、方式的弄懂、記牢和背誦上,那就只是為教學而教學,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該充分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思考、交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數(shù)學的知識,獲得數(shù)學技能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數(shù)學課堂上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主動做到“先學”。教學過程中,我在前一天的課堂中要求孩子們提前預習課本,完成課本中會做的練習題,剛開始效果不大,但通過獎勵小紅花,累積小印章的換取小禮品的方法,在上課之前,學生基本養(yǎng)成了“先學”的好習慣,為我的“后教”做好了鋪墊。
老師學會真正放手,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的體現(xiàn),讓學生勇敢地走上講臺反串老師的角色去教學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培養(yǎng)一、二年級學生語言組織、提出問題的能力,現(xiàn)在有幾位同學已經(jīng)能夠完整的上好一堂數(shù)學課,我會像學生一樣坐在下面,偶爾引導不脫離主題。如肖同學在上《什么是周長》時,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直線并提出問題,“請問同學們,我畫的線有周長嗎?”(課本中說周長是一個封閉的圖形,但書中并沒有對直線舉例說明,這是肖同學自己的想法,我覺得特別有創(chuàng)意)。
像肖同學這樣的小老師,對班級同學們的情況比較了解,也會模仿不同老師的上課風格,“小老師”往往會提問上課不怎么認真的同學,如果回答不出來或回答錯誤,會要求這個同學站著傾聽,直到聽懂才能坐下。學生對老師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給小老師一定的權利,既鍛煉了學生的人個能力,讓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也讓后進生增加信心,聽課會更感興趣、更認真、自覺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