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最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少年成長小說,之所以選取初一這個時間節(jié)點,是因為這是孩子從小學踏入中學的階段,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轉折期。書中描寫了初一的“我”和月亮、麥秋、石頭四個孩子的友情故事,盡管他們的性格、經(jīng)歷和家庭不同,友情的選擇和建立充滿矛盾、一波三折,卻被作者書寫得真實、生動、溫馨,充滿苦惱和快樂、趣味和歡欣,讀來像和煦的清風吹來。書中丁老師、黃老師、月亮媽、麥秋爸等成人世界的故事也顯示出時代大背景下每個家庭的悲歡,對于孩子成長和孩子之間的友情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讓小說更富有韻味。
《風啊吹向我們》
肖復興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4.1/49.80元
肖復興
當代著名作家。1982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曾任《小說選刊》副總編、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百余部。曾獲“中國好書”獎、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等多種獎項,并獲首屆“全國中小學生最喜愛的當代作家”稱號,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我最初的閱讀是從兒童文學開始。上中學之后,讀書漸多,對兒童文學卻越發(fā)好奇和入迷,不僅堅持買每年出版的兒童文學年選本,還特意從舊書店買過一本1919年至1949年兒童文學選集和一本蔣風編選的《魯迅論兒童教育和兒童文學》。那時候,我喜歡的我國兒童文學作家依次是任大霖、蕭平、劉真和郭風,《打賭》《三月雪》《長長的流水》《葉笛集》都鐫刻在我少年時代難忘的記憶里。我學習并模仿他們,悄悄地寫了好多小說和散文,就如這本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抄錄在一個精裝的美術日記本里。歷經(jīng)六十年歲月顛簸動蕩,這個美術日記本至今尚存。
升入高中之后,我夢想長大以后也能成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當然,這只是悄悄地藏在心里,不敢對別人說起的一個秘密。
遺憾的是,我最終未能成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未成的主觀原因,是我一直認為:在所有文學品種中,兒童文學是最高級的一種形式,不是所有作者都可以隨意進入的一塊神圣領地。我覺得自己有所欠缺,如今盡管寫過幾部兒童小說,依然不敢輕舉妄動。
之所以動手寫下這本《風啊吹向我們》,是經(jīng)過一年多的考慮之后,仔細端詳自己方才惴惴下筆。說仔細端詳自己,是因為這本書中寫的是我自己少年時的經(jīng)歷。事過經(jīng)年之后的回憶不是打開一本老相冊,翻看那些發(fā)黃的老照片,重溫依稀舊夢,它需要的不僅是對昔日人物情景的重現(xiàn),更是細節(jié)的豐盈、想象的彌合,對遠逝時光的重新喚醒、詩意的理解,以及能夠與今天生活現(xiàn)實相關連的一些新鮮的認知。
蘇聯(lián)偉大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對我們周圍一切的詩意理解,是童年時代給予我們的最偉大的饋贈。如果一個人在悠長而嚴肅的歲月中沒有失去這種饋贈,那他就有可能是位詩人或作家。”對于我來說,這位作家的話需要謹記。
這本書中的人物都和我密切相關,重疊著我自己生活的濃重影子,這在我寫過的幾本兒童小說中絕無僅有,恐怕以后也難以再如此密集地出現(xiàn)。我把我童年和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最富于詩意的想象,最充滿憧憬的寄托,都寫在這本小書里了。
書中所寫的成年人,比如丁老師、黃老師、月亮媽,都曾經(jīng)那樣熟悉,活生生地生活在我的身邊,或浪漫,或憂郁,或苦楚。小時候,白天不懂夜的黑,對他們并不真正理解,但若即若離中,又是那樣親切。如今,在這本小說中,我希望白天和夜色銜接并融合在一起。
麥秋、月亮和石頭這三位少年朋友,至今想起,仍是親切如在面前。他們都曾經(jīng)是我的朋友,在這本小說里我著重寫的是他們。我希望能寫出朋友之間的友情和朋友的選擇對于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建立友情和選擇朋友相輔相成,這是友情的一對翅膀,能夠讓我們展翅飛得高一些,遠一些,姿態(tài)優(yōu)美一些。
獨木不成林,一個孩子的少年時代不可能沒有一個或幾個朋友。但是,能不能夠真正擁有彼此受益、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好朋友,哪怕只是一兩個呢,就是因人而異的另一回事了。我很慶幸我曾經(jīng)有過這樣幾個好朋友,他們給予了我真摯而深厚的友情,無論在學習和愛好上,還是情感和意志上,都幫助過我,溫暖過我。如果說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河流,在少年這一段航程,一個孩子需要眾多人的相助扶植和引領,少年朋友則是其中別具意義的一條船,哪怕只是一條小小的舢板,卻是無可取代、不可或缺的。盡管它無法助你“直掛云帆濟滄?!保瑓s可使你感受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成為你一生的營養(yǎng),是可以伴隨你過千山萬水一直到老也揮之不去的記憶。
動筆寫這本小說之前,我心里有個明確的想法,便是盡可能與以前寫過的幾本兒童小說的寫法不大一樣才好。怎么才能不大一樣?我心里也有個明確的想法,即寫散文時多用小說筆法,寫小說時則多用散文筆法。這本小說便是這樣的想法的一點點實踐,希望能夠寫得平易、樸素,有童趣,接地氣,像我們那個少年時代的樣子,也能和今天的少年朋友心息相通,隔空相望,并無代際遠隔。一個人的成長,更多的在于心靈、情感與思想,應該沒有時間的隔膜。朋友之間的友情更是萬古常新,如一棵開滿鮮花的大樹,你那時開的花,我這時開的花,一樣芬芳迷人。
順便說一句,這本小說的書名《風啊吹向我們》取自一首老歌里的一句歌詞:“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啊吹向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這首歌至今還在傳唱。在我小的時候,哪個孩子不會唱這首歌呢?想起這首歌,就會想起我的小時候,想起和我一起唱過這首歌的少年朋友。如今,這幾位朋友正跳躍在我的這本小書里,相信他們和我一樣,想起這首歌,哪怕只是想起這一句“風啊吹向我們”的歌詞,也會想起那一段少年友情,天真又純真,真誠又美好,像風一樣清新拂面,像風一樣清澈清心。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至于小說寫得如何,還要請讀者批評,所謂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最后,要感謝本書的編輯朋友們,是他們一如既往的鼓勵和信任,還有不斷的督促,才讓我重新握筆,追憶似水年華,讓那一段少年時光如風,能夠溫暖吹拂到秋深暮晚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