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彩芳
沿著遠古伏羲女媧部落活動的遺址,在尚未鋪油的沙石土路上顛簸前行。山路陡峭、彎曲,崎嶇不平。剛剛開鑿好的路面順著人祖山的脊梁,像一條柔色絲帶,鑲嵌在碧翠蔥郁、連綿起伏的山梁上。車后卷起的高揚的塵土,很快給坐在后座的朋友的衣服上、發(fā)絲上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霜霧,整個車廂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泥香。我坐在靠近窗口的位置,看著一幕幕景色從眼前一晃而過,腦海涌現(xiàn)出遠古荒原、洞穴、部落遺址、狩獵人群。
稍縱即逝的時光,使人來不及回味,來不及理清。
車輛尚未停穩(wěn),同行的人們迫不及待地跳下來,似從山崖上散落的花苞,瞬間隱入密實的森林,有的圪蹴在草叢中讀碑碣,有的攀緣在崖壁上看巖刻,還有幾個湊在一起仔細地探究風化不清的巖畫。許許多多的石雕橫七豎八地散放在樹林里。樹影間映出幾個修路工人疲憊的面孔。一位老者凌亂著發(fā)型,挽著褲腳,挺著身子,看著我們從身邊走過,微微舒展的笑意被日光曬得焦黃、呆板,發(fā)梢上沾著汗珠,想說又不敢說話的嘴唇動了一動,他的神情與這座擱置已久的古廟一樣,荒敗無依。我小心翼翼地繞開老人,跳過剛剛抹平的水泥臺階,踮著腳尖從碎石間躍過,心里不由泛起一股隱隱的感傷,歷史的光輪碾壓的痕跡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淡去。走在這片荒山上的人們,像一茬接一茬的莊稼,很快也會消失在生命的長河中。
其實,我已是第二次來這里,第一次是和家人、幾個朋友去克難坡,被朋友約著來到了人祖山。那次的氣氛很單調(diào),我們的車輛開得離媧皇廟很近,走進一片樹林,沿一條小路剛拐了一個彎兒就看到殘垣斷壁,蕭條古廟。朋友說,這里就是媧皇廟。我的心里很是失落,一度的興致勃勃一下被眼前的景象打消了,怏怏地坐在路邊青石上,看他們在兩棵大樹的后面轉(zhuǎn)圈。他們隨后又攀上一塊巨石,一邊問長問短,一邊手舞足蹈,我卻像個身處洪荒遠古之外的局外人,心里空落落的。回家后,我卻怎么也回憶不起那次來這里印象最深的景點是什么了,只記得在去往媧皇廟的小路邊,有許多樹木,其中有一棵是長滿小刺的酸棗樹,我摘了很多棗子,我們一邊吃棗子一邊講傳說,他們講包犧氏風姓的由來,講伏羲氏和女媧的離奇?zhèn)髡f,講柿子灘巖畫。我記得穿針梁、煙合崖、滾磨溝,我記得風洞、展腰崖、石云洞,但我不知道它們的由來和落處。
那次我們步行的路很少,只是走馬觀花,并沒有身臨其境的感懷,匆匆在媧皇廟逗留了一個多小時就打道回府,也沒有去高廟和其他幾個景點,就連媧皇廟后面懸崖上的“伏羲崖”三個字都沒有看到。
也許是所處環(huán)境和跟隨人員不同,這次來到媧皇廟與那一次完全不同,人祖山修復(fù)工作的管理人員一邊帶路,一邊進行詳細、幽默的解說。一路上大家聽著,聊著,伴著笑聲歌聲,每個人都滿懷好奇、神往,以及迫不及待。
提前來到媧皇廟的人們?nèi)齻€一組、五個一伙,坐在樹根或石頭上,他們頂著炎熱的日頭,似在和古人建立某種聯(lián)系。
我登上臥云石,俯身低眉,雙手撫摸著石刻上的方圓石窩和隱約棋盤,想象古人站立石中,“立竿見影”,觀天測斗,觀地獵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隱隱可見的痕跡都是古人留下的信息。貫穿古今的日月陪我前行。石邊的春樹開滿了白花,細碎的花朵敘說著蒼遠,綠葉滿掛露水,似古人訴之不完的前世和今人揮之不盡的苦水。每一棵小草,每一塊磚瓦都在向行人問安,它們被歷史冷落了多少個歲月?那斜躺在角落里的石磨,那鋪滿塵泥的石雕,那風化斑駁的巖畫……橫在古人和我們中間,我們越想走近,時間越向深遠處退卻。
悠悠遠古,伏羲抱琴而坐,女媧奏笙相合。時光老人牽著紅絲綢從歲寒酷暑中不緊不慢,緩緩拉出,扯著一段又一段的冷暖生活,經(jīng)過了人間。他們有沒有悲歡離合?有沒有分久必合?有沒有去而復(fù)返?有沒有戰(zhàn)火烽煙?我們繞著媧皇廟從正前方轉(zhuǎn)到它的背后,聽隨行的文友各抒己見,每一物一景似乎都留有前人的意愿。摘一枝樹上的白花,心中泛起淡淡清愁,像是這樹木也為逝去的古人蓄滿了懷念。每一棵草、每一塊磚、每一抔土都在深深思念和默默期待著什么。
從媧皇廟的破落中走出,聽解說員說,這里的修復(fù)計劃已經(jīng)出臺,整個廟宇將恢復(fù)原樣。我從泥水相合的小徑中走遠,想著做這項工程的人正是我初中的恩師和前輩,心中充滿了期許和希望。
媧皇廟前方生長著一簇白色小花,剛高于地面,生命力頑強,不畏踩踏和傷損,總是繁密茂盛,呈地毯式蔓延,所以人們叫它“人祖花”。人祖花的花朵細碎如微,無數(shù)朵花匯集在一起,如果不俯身細看,根本分不清每朵花的外形和大小。我用手撥開它們的根莖,從相擁擠撞中分離出每朵小花,看到根莖細密而有力,花瓣從葉莖的根部長出,每枝根莖上長著幾片綠葉,葉形小巧,在花朵下面似雙手相合,托起簇簇花兒,散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氣息漫過歲月,向今人傳遞著遠年炊煙衣食,風雨顛簸。
斷崖阻隔了時間延續(xù),從一線深邃自遠而來。腳步落在人祖花上,我手捧相機,不停地對焦留影,一路裝滿古色古香,感知著百花爭奇。身后匆匆飛過的鳥兒,它們不知疲倦地在頭頂上盤來繞去,帶著童年故鄉(xiāng)麥場上母親親昵的稱謂,和一茬又一茬新莊稼,它們似在迎接一撥兒又一撥兒人的到來,銜著無法言語的喜悅,向這片圣土問安。
我總想一個人靜靜地走在最后,看著前人撫弄過的樹枝依然在頭頂上搖晃。遮掩小路的綠樹只因滿綴枝葉的花朵,觸動了修路者的惻隱,他們也不忍心砍伐和斫取?;ǘ浼儼兹缪谥l上晃來晃去。雪壓青松的美景。路過的行人不得不俯下身子從空隙間繞過?;ǘ浔粊砣サ娜肆脫芎螅駱O了耳聞了情話的青春期少女,整個身子痙攣、顫抖。輕輕俯身,鼻翼側(cè)傾,緩緩吸一股花香,把所有的不如意丟在這殷實飽滿的大自然之中,帶著更多好奇和新意,繼續(xù)向前方走去,尋找好風景,好日月。
我們走在去往高廟的古道上,郁郁寸草輕撫腳踝,淡淡花朵釋放清香;光影婆娑挑逗行人,樹木嶙峋撩撥發(fā)絲;怪石巖壁變幻詭異,石階險峻訴說遠古。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這樣一個畫面:洪荒遠古,一個游牧為主的部落,自遠而來在這里扎營落居,男耕女織,融融千年。你看那考古撿拾的白骨,可是他們祭祀所用的動物遺骨?那一叢叢花草可是他們專門播種、防病健身的藥材。我們一邊走,一邊數(shù)落著這些散布在灌木叢中的雜草野花,原來它們都是上等的藥物和木材。每走一兩步,就會俯見一突石,青苔秀蔚,石間縫隙倔強地伸出一枝獨秀,細長的葉莖,似剪刀般尖銳,文友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雞頭參,藥名“黃精”,因根部極像雞頭,營養(yǎng)價值很高,被人們俗稱“雞頭參”,有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強身的功效。隨行的文友聽說雞頭參這么多功效,就用手刨土,從根部拔出一個碩大的根莖,上面連長著五六個雞頭,大頭小尾,生莖部分較為肥大,每一個頭部和下一個頭部方向相反,左右分叉,并長有圓形的莖痕如雞眼。
陽光和煦,微風吹開密實的樹葉,把一張張泛紅的面頰吹得像粉色的花朵,吹開日子里的辛苦和無奈,吹在每一段不平的路上,都會遇到游走的人群。微風吹在低于腳踝的微草上,葉莖低垂頸項,輕輕搖動,似向路過的行人展姿招搖,它們也不甘寂寞地撩撥著路人的褲腳,卑微地低下頭,期待摘取。
我會想象一種植物伴著我前行,我會用攝像頭精準、仔細地對著一種高出微草的綠葉,與它走完枯燥的山路,落在大部隊的最后面的我更傾心地用我的思路擺弄著每一枝反翹的莖葉。當一個新鮮的名詞攝入我的想象,我會一次次地用它的嫵媚填補我畫面上的灰色。我第一個選擇雞頭參,走在去向高廟的小路。此路漫長而陡峭,崎嶇而坎坷。我們用心儀的詞匯在勞累和饑餓中尋找新樂。就像生命中的一段艱辛,我會找到一個事物,用一場落雨陪著盈盈滿滿的眼眶。你會看到微笑展現(xiàn)在淚霧蒼茫之中。就像歲月里的無奈,用一本厚實的書頁,排列著欠缺的措辭,我把脆弱的一面正好擋在草枝的背影里,用快取鏡頭,咔嚓咔嚓,留下一張張仰頭反翹的雞頭參的英姿。
帶著對這片土地厚實的熱愛,和對先祖先輩無法割舍的情懷,不避暴曬,不避雷雨,用四肢的攀爬,用蹣跚難行的執(zhí)著,大家終于抵達高廟的遺址。大家在天池旁又刨取了一根又粗又大的雞頭參,踴躍地給它取景留影。朗朗的笑聲使整座山脈從翠綠中拔節(jié)脫出,露出高于云層的蔚藍。
像是從人間走出,來到了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