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好大一棵樹

      2024-05-16 09:55:13楊九俊
      江蘇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于漪

      摘要:“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好大一棵樹”!其根,是愛祖國、愛學生、愛自己的大愛之情。其干,是為師之道,經歷了入門、成熟、風格、境界的成長道路;闡說著“教文”與“育人”的統(tǒng)一、立體化與貫通性的統(tǒng)一、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做”與“學做”統(tǒng)一的教學之道。其枝,是其作為語文教學名師,作為班主任,作為校長,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成為課標和教材的審查專家,廣有涉獵,皆有建樹。其葉,華滋煥發(fā),生活和教學的細節(jié)閃耀著思想和情感的光澤。其蔭,是其“撒給大地多少綠蔭”,福澤后學。

      關鍵詞:于漪;人民教育家;“好大一棵樹”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2-0044-06

      李清照寫銀杏樹,用“風韻雍容”形容。第一次碰到這個詞,不知怎么我的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于漪老師的形象。于漪,1929年2月7日生于江蘇鎮(zhèn)江,1951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教育系,從此開始書寫教育人生的華彩篇章,2019年獲得國家“人民教育家”稱號。如果允許以樹做意象,于漪老師就是“好大一棵樹”。一棵挺拔俊秀、風韻雍容的大樹。

      一、根:大愛之情

      “好大一棵樹,深情藏沃土?!庇阡暨@棵大樹的力量之源就是她的大愛之情。

      愛祖國。于漪愛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她出生在舊社會,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父親年僅30多歲就因肺結核病去世,母親半文盲,姐弟五人,于漪最長。要生活,要求學,要躲避敵寇侵擾,艱難困苦可想而知。血濃于水,于漪愛自己苦難深重的祖國。老師教《蘇武牧羊》《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使“祖國”“家鄉(xiāng)”“氣節(jié)”這些大字眼闖入她心間。母校鎮(zhèn)江中學“一切為民族”的校訓,照亮了她人生的未來。用于漪老師自己的話說:“這五個大字擲地鏗鏘,鐫刻在我的心中,成為我鑄造師魂的基因?!盵1]14于漪愛“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新中國。全國解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烏云散去,陽光明媚,可以想象于漪“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激動與感恩。她談及這種心情時,習慣用“如果……那么……”的假設復句來表達。于漪愛“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改革開放的祖國,是改革開放的春風給祖國帶來新的希望。于漪老師說她是改革開放“極大的受益者”,她從此舒暢身心,揚眉吐氣,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躬耕杏壇,化育桃李。于漪愛走向偉大復興的祖國。進入新時代,年事已高的于漪老師仍然弦歌不絕,建言獻策,“傳經布道”。她的人生步履依然和著偉大祖國現(xiàn)代化大業(yè)前行的音程。

      愛學生。于漪經常講,愛祖國不只是一腔熱情,而是要落下來,落到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上,落到自己站立的課堂上,更要落到自己教的學生身上,因為,于漪老師認識到教育“一肩擔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肩擔著祖國的未來”。于漪老師愛學生,發(fā)乎內心。“教育者的職業(yè)活動無疑最近似母親的工作……其工作動力源于對人的愛,而被愛的人是她的親骨肉。”[2]于漪愛生如子,有不少故事是講述她幫助一些暫時落后的學生,或者是遇到某種困難的學生,都是因為師情濃郁而具有感人的力量。于漪老師愛學生,朝向未來。她談到過“新人”的意蘊,她愛學生,不僅引導學生向著真善美成長,而且朝向未來,成為時代新人。于漪老師愛學生,當嚴則嚴。她從來不姑息學生,有問題,有毛病,決不放過,只是用盡可能恰當?shù)姆绞揭龑н@些學生改正缺點,體現(xiàn)出教育方式的“成人之美”。于漪老師愛學生,叩響心弦。她有文章題目就是《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以情激情,同頻共振,在課堂奏響和美的樂章。

      愛自己。王安石有言:“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盵3]在一定意義上,愛國家,愛事業(yè),愛學生,是通過愛自己實現(xiàn)的。于漪老師的名言“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其實也閃亮著自愛的光澤?!皩W做”,“學不可以已”,是在追求人生意義的不斷超越,成為品性高尚的人?!皩W做”,是在“學然后知不足”的心理觀照下,通過鍥而不舍的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以至如她自己所說,力求做到“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不斷豐富自己的智力生活?!皩W做”,在于漪老師就是自覺地“照鏡子”,她說自己有兩把尺子,一把量別人的優(yōu)點,一把量自己的不足,正是不斷修煉,不斷磨礪,使自己進入“表里俱澄澈”的佳境,而成為一個偉大的教師。

      二、干:為師之道

      于漪“一輩子做老師”,即便以其他身份“出場”,她依然代表老師。所以,這棵樹的樹干,就是為師之道。我在討論名師成長之道時,曾從道路、道說、道理三個方面展開。在于漪,無論課堂實踐,還是發(fā)表的文字,都是發(fā)出的一種聲音,都是道說。這種道說對于我們,如同鄭敏詩句:像我從樹的姿態(tài)里,所感受的那么深。一者是其道路,二者則是道理。

      道路。于漪作為一名偉大教師,經歷了以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入門階段。于漪開始上語文課,因為并非科班出身,又沒有老教師指導,只是一味把工夫花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上。誰知教研組長徐老師聽課以后當頭棒喝:“語文教學的大門在哪兒,你還不知道。”于是,于漪老師開始了艱難的尋覓。她到記憶中搜索,回到自己做學生學習語文的現(xiàn)場,感悟當時老師教學的精妙之處;她從比較中學習,以母語教學與外語教學進行比較,從語文教學不同的意見中進行比較,將流行教法與自己形成的見解進行比較;她到語文教育論述中學習,認真閱讀名家高論,逐一品味推敲,終于拾級而上,登堂入室。第二階段,成熟階段。一名教師進入成熟階段,大抵有三個標志。一是能較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學最基本的關系,教師要目中有人,對學生有全面、具體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要喚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于漪老師在這方面達到較高的層次,其重要的表征是“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組成了學習共同體。二是能較好地把課程知識轉化為教學知識。這就要在研究學生、把握學習起點的基礎上,在個人意義上深刻地理解課程知識。在語文教學中,這種課程知識常常是以經典文本為載體的,而這些經典文本如艾略特所言,往往體現(xiàn)文明的、心智的、語言的成熟。教者從這三個維度吃透教材,才有可能借以把課程知識轉化為教學知識。于漪老師在這方面尤見功力,她常常能較好把握文章基調,其實是從作者的心智表達方面觸摸到文本的肌理。三是能較好地掌握學科教學知識,在“怎樣教”上達到輕松駕馭的水平。于漪老師在課堂實踐中已經逐步進入生產學科教學知識的階段,比如,她每每能用語言“粘”住學生。以上所說這三個方面,就是師者對學生、對知識、對自身三個方面在學理上說得清楚,做得到位。這也是我們評判于漪老師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依據(jù)。第三階段,風格階段,如果說,成熟階段主要是“我們”,風格階段則已經從“我們”走向“我”,有了鮮明的教學個性。于漪老師從20世紀60年代前中期到評上特級教師的一段時間,其重要標志在于,她對語文教學已經形成獨特的見解。機緣湊巧的是,她有了在座談會上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這使她引起了市教研員楊質彬老師的關注。她的課已經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老舍先生說:“風格是心靈的音樂。”別林斯基說,作品是鐫刻作者性格的徽章。于漪老師的課,“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有了鮮明的風格。正如她的愛人夸贊她的公開課:“你是用生命在歌唱。”她已經有了較大的影響力,評上特級教師,幾乎每堂課都有人聽,多則一二百人,想象那種勝景,仍然令人心潮澎湃。她有了自己的專著,不斷有文章見諸報刊,已經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第四階段,境界階段。胡治華先生曾有文討論于漪老師的教學境界,我深表贊賞。從時間上說,20世紀90年代以后,寬泛言之,也包括風格階段的一部分時間,于漪老師的課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甚至漸臻化境。其重要的標志包括,“橫看成嶺側成峰”,教學方法與知識呈現(xiàn)特點高度匹配;“夜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文本的內部世界,學習者與知識,了無遮隔,具有通透感;“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俱是有情人”(于漪語),審美的高潮在課堂中“合于必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則是欣賞者在作整體的深層次的理解”[4],余音裊裊,悠遠綿長。

      道理。于漪老師無論是課堂還是文章的“道說”,都反映了深刻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在我看來,主要是四個“統(tǒng)一”。第一是“教文”與“育人”的統(tǒng)一。于漪老師在1978年就提出“教文育人”的教育主張。在1995年,發(fā)表《弘揚人文改革弊端——關于語文教育性質的反思》,產生重大影響。于漪老師對語文學科本質有著深刻認識。筆者見過于老師審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稿的意見,其中有一段:“語文是直接指向人的,語言文字是人獨有的,語文是研究人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正因為要研究人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就不得不研究與語言文字密不可分的人的思維、情感、品質、能力等。語文就是人生,伴隨人一輩子。語言文字這個工具與人是一體的?!雹龠@些觀點是相當有見地的?!叭恕痹谀睦锬??人生活在、成長在積極的語文實踐中的,因此要在“教文”中“育人”,是通過“教文”化育生命,升華情感。第二是立體化與貫通性的統(tǒng)一。很多論者注意到于漪老師課堂教學的立體化,所謂立體化主要指師生之間縱向交流和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交織起來,組成網絡結構,使信息交流呈現(xiàn)立體交叉?zhèn)鬟f方式,這是“目中有人”視角下的課堂空間結構。在于漪,與之交融的還有前后貫通的時間結構。于漪老師對課堂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下過水磨一樣的功夫,這也是她的課具有“一清如水”的美感的重要原因。如看于漪老師討論教學節(jié)奏的安排,分別講“起始階段的吸引力”,“有起有伏,有疏有密”,高潮的掀起,課已盡而意無窮。時空交織,融為一體,于漪老師的課堂形成境界。第三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于漪老師的課堂實踐總是努力尊重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她自己說自己從事教育教學改革,都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我們還注意到,于漪老師對教育教學中的“鐘擺”現(xiàn)象持有高度的敏感。比如,在上面提及的信中,于漪老師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轉變教學方式,為了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fā)揮,基礎打得更扎實,更寬廣?!雹僖浴叭宋呐伞敝Q于學界的于漪老師,發(fā)表這樣的意見,意味深長,人們從中可以看出對時弊的針砭和批判。于漪是大家公認的語文教學的藝術大師。她的語文教學藝術以學生發(fā)展為第一價值追求,恰如烏申斯基所說,“教育學當然就成了最高級的一種藝術,因為它力求滿足人類最偉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5]她的語文教學藝術體現(xiàn)在對教育規(guī)律的靈活運用。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可能因文而生,可能因人而異,可能因教學情境的變化而起,都是努力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使“科學與實踐相結合”,“把科學的原理變成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活的經驗”。她的語文教學藝術具有鮮明的審美特征,特別是以情感作為審美的內核方面,開發(fā)情感信息的資源,引向情感體驗的高潮,優(yōu)化情感色彩的選擇等,創(chuàng)造了許多生動的范例[6]??梢哉f,于漪老師的課堂實踐生動地闡說了教育的一體兩面,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第四是“做”與“學做”的統(tǒng)一。于漪老師說自己“是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她在這里深刻地揭示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個奧秘,就是以專業(yè)實踐的改進作為教師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且看看于漪老師的讀書,都是圍繞教學內容往外打開的,都是圍繞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基本問題形成聚焦點的,而她的教學反思更是教案的有機組成,促使自己“日日新,茍日新”。正是這樣,于漪老師的從教生涯不斷拾級而上,以至幾乎達到“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林則徐詩句)的境界。

      三、枝:多重作為之領域

      “好大一棵樹”,總是枝繁葉茂的。沿著“為師之道”這根主干,于漪這棵大樹生長出三個向度的枝干,亦即在三個領域的具體工作中,她都有所作為,作出突出的貢獻。

      第一個向度,是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于漪老師的閱讀教學思想理論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教科書意義,這里暫且不論。她對寫作教學也多有探索,成績斐然。在我看來,一是讀寫的高度融合,于漪老師總是抓住課文提供的訓練窗口,引導學生不失時機進行仿寫,實現(xiàn)知識遷移。更重要的是,她在閱讀教學中總是能抓住課文的獨特之處,啟發(fā)學生品味體悟。作為教材的文本,作者在寫作時,如海明威所說,“尋找自己的句子”,總是為“怎樣寫”創(chuàng)造了生動的范例。于漪啟發(fā)學生從陌生感角度把握文本,其實包含了對學生寫作的指導,這種日復一日、不著痕跡的指導,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意義深遠的。二是于漪老師的寫作教學是高質量的課程創(chuàng)生。她的寫作教學不只是教材“制度性”的安排,而且是一種體驗性、建構性課程,在過程中逐步生成的。且看她的作文講評,如寫《夏日的夜空》,講評的課題是《讓思想長上翅膀飛翔——談開展聯(lián)想和想象》,這個講評課題大概相當于我們今天討論的大觀念,而教學資源則是師生在過程中共同生成的。綜觀她的寫作教學體系,是由寫作觀念、寫作內容、寫作方法、寫作過程、寫作評價完整構成的,而師生深度參與了寫作課程的建構。三是于漪老師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寫作。她創(chuàng)設活動,豐富學生生活經驗;她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思考生活,學會選材;她組織學生從審題到修改,經歷寫作全過程,而在其過程中,師者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這樣的作文,體現(xiàn)了“寫文”與“育人”的深度融合。

      第二個向度,是學校工作的其他方面,主要是做班主任,做校長。于漪老師做班主任,不斷“拷問感情與責任”。一是公平地愛學生,從有個人偏好的愛到熱愛每一個;二是深情地愛學生,克服自己和家庭的困難,把學生真正放在心上;三是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打開發(fā)展的積極可能性,引導學生努力上進,“深入了解他們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心靈世界,在關鍵處引導”。于是,才有了人生幸福的感慨:“長相憶,我那些個性迥異、充滿活力的學生!”[1]80于漪做過多年上海第二師范學校的校長。當校長,她的志向是“校長應努力成為教育家”。一是明確歷史方位,提出辦學的三個制高點,“即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戰(zhàn)略的制高點上,以及與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競爭的制高點上”[1]143。二是用先進的思想觀念凝聚人心,聚焦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提倡“兩代師表”一起抓。三是以制度管人,樹立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四是把課堂教學質量當作學校質量的生命線。在百廢待興的境況下,旗幟鮮明、扎扎實實抓教學質量。五是讓教師成為學校變革的核心力量,用于漪老師的話說,就是“以任務團結教師,培養(yǎng)教師”。教師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而且是能擔當重任的主人。上海第二師范學校因此迅速崛起,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

      第三個向度,是成為參政議政者。一是以人大常委的身份,“人民代表為人民”,積極推動上海基礎教育有關法規(guī)條例的研制,大聲疾呼全社會努力,解決基礎教育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二是以專家身份參與審查教材、審查課標,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參政議政”。于漪老師由內而外的真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卓見,總是具有抵達人心的力量,受到相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她的不少建議都已經轉化成政策文本的某種表達。

      四、葉:華滋煥發(fā)之細節(jié)

      《古詩十九首》有句:“綠葉發(fā)華滋?!被萏芈性?,寫一棵橡樹“一生發(fā)出歡樂的葉子”。林庚教授有名篇《說“木葉”》。于漪這棵大樹之綠葉,也是很值得“說”的。

      一是繁茂。名師的人生高度是由一節(jié)一節(jié)高質量的課墊就的。于漪成名是因為課,于漪成名后幾乎所有的課都是公開課。她又有公開發(fā)表的800多篇文章?,F(xiàn)在有21卷本《于漪文集》,更有未曾發(fā)表的更多的課例,有未曾形成文字的許多生活故事,即是孤陋寡聞的筆者,親歷的或聽說的,也都有溫暖人心的力量。這些造就了這棵大樹的郁郁蔥蔥,蔚為大觀。

      二是光澤。于漪的許多生活細節(jié)、教學細節(jié),都閃爍著思想的光澤、情感的光澤。如果細細品味于漪老師的教學實錄,細細品味于漪老師文章中講到的那些故事,都會知道我此言不虛。這里還是講一件我親歷的事情,有一次在南京東郊賓館的一間小會議室里,十多位學者正在討論語文教學的問題。說到學科育人,于漪老師說:“語文老師有一個使命,就是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機會,把學生的心靈引向輝煌?!庇胁簧偻韭犖抑v過這個故事,也聽我描述“聽君一席話”的感受,“我真的感到小會議室一下子明亮了!”于老師所說的,應該看作是最高境界的學科育人吧!

      五、蔭:福澤后學之影響力

      荀子《勸學》有句:“樹木成蔭而眾鳥息焉?!泵V有:“大樹底下好乘涼?!薄逗么笠豢脴洹犯柙~有“撒給大地多少綠蔭”。于漪這棵大樹濃蔭遮蔽,具有福澤后學的綿綿之力。

      于漪帶過很多學生,帶過很多青年教師,但我認為這不是她福澤后學的全部,甚至不是福澤后學的主要部分。于漪作為中國基礎教育界標桿性人物,她的思想、她的風采已經深深影響了無數(shù)的老師們、一代又一代的老師們。以我自己為例,最多是一名私淑弟子,但都深受于漪老師的影響。故事是有力量的,還是講幾個自己經歷的故事。其一,1991年于漪從教40周年慶典,我有幸接到邀請。此前于漪老師也曾到我工作的江蘇省泰州師范學校指導,我當時就戲稱“光輝照耀”。到上海后,我和一位同事專門到于漪老師家里小坐,當時她的先生、孫女都在,就是聊家常,具體說什么我都忘了。但那種如坐春風的感覺仍然歷久難忘。后來我讀諾丁斯《幸福的教育》,諾丁斯說幸福的教師“具有令人愜意的品質”。我當然地想起于漪老師,對啊!她就具有這樣的品質。我也曾和一些老師討論過這個話題:我們怎么如諾丁斯所說,于漪老師所做,令人愜意呢?其二,我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根據(jù)自己的從教經驗,寫了一本《語文教學藝術論》,修訂后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在書中我引用最多的是于漪老師的觀點和案例。這本書出版后已數(shù)次重印,可見還是有讀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引用的如于漪老師“用心靈唱出”的思想和實例,對老師們是具有啟迪意義的。其三,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出版后,作為分冊主編之一,我組織原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的核心成員和參加統(tǒng)編版教材編寫的部分同志,共同編寫一套高質量的學習設計,為師生使用新教材提供支持。我們是用研磨教材的功夫做這件事的。這套《名師教語文——深度解讀與學習設計》書稿交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先后傳來兩次話,第一次是剛剛收到書稿,捎話來說,“這樣的書稿久違了,謝謝!”第二次是正式出版后,又捎話來,說于漪老師托人要這套書。我也未曾考證真假。但聽說于漪老師很關注,確實使我們受到很大鼓舞,也堅定了我們在這套書中表達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思路。試想,如我這樣,在于漪老師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深受她的影響,在教師隊伍中,何止成千上萬!

      “風是你的歌,云是你腳步,無論白天和黑夜,都為人類造福,好大一棵樹?!保ā逗么笠豢脴洹犯柙~)于漪是“好大一棵樹”,是語文教學之幸、教育之幸、祖國之幸。深深感謝于漪老師!深深祝福于漪老師!

      參考文獻:

      [1]于漪.于漪全集·教育人生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凱興斯泰納.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M].鄭慧卿,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4.

      [3]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59:229.

      [4]高楠.藝術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303.

      [5]尼阿德米特里耶娃.審美教育問題[M].馮湘一,譯.北京:知識出版社,1983:44-45.

      [6]楊九俊.語文教學藝術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23.

      責任編輯:顏瑩

      收稿日期:2023-12-11

      作者簡介:楊九俊,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特級教師。

      猜你喜歡
      于漪
      學習研究于漪的幾點思考
      教育(2024年5期)2024-02-20 06:04:48
      于漪:一輩子學做老師
      話劇《師者之路》編劇手記
      “人民教育家”于漪學生就是我的天下
      『人民教育家』于漪:學生就是我的天下
      “人民教育家”于漪:堅守三尺講臺,胸懷江河世界
      于漪:用一輩子學做教師
      于漪:用一輩子學做教師
      “人民教育家”于漪:堅守三尺講臺,胸懷江河世界
      “偉大”與“渺小”
      克拉玛依市| 铜山县| 满城县| 娱乐| 泗水县| 保山市| 五莲县| 花莲县| 台南县| 家居| 新晃| 赤水市| 济宁市| 保康县| 科尔| 周口市| 平远县| 元江| 岑巩县| 金乡县| 务川| 台湾省| 延安市| 永和县| 潢川县| 博兴县| 惠东县| 长治市| 眉山市| 通辽市| 连山| 青田县| 石台县| 祁门县| 金昌市| 三门县| 景德镇市| 海原县| 博野县| 庆云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