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廷鴻,高帆,王卓,肖洋,吳瑤,吳春芳,黨宗榕,楊紅
(1.銅仁學(xué)院農(nóng)林工程與規(guī)劃學(xué)院,貴州銅仁 554300;2.銅仁學(xué)院貴州省梵凈山地區(qū)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貴州銅仁 554300)
地果(FicustikouaBur.)又名野地瓜、地枇杷、地石榴,為??崎艑贌o花果亞屬的多年生常綠木質(zhì)匍匐植物[1-2],其根、莖、葉均可入藥,具有消炎、止瀉、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利尿、止白帶等功效[3-4],植株具有綠化、護坡、水土保持、耐受重金屬等功能[5-6]。地果成熟的果實洗凈后可直接食用,味道鮮美、醇香四溢、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是一種原生態(tài)且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型水果[7-8]。由此可見,地果是一種集食用、藥用、園林綠化和生態(tài)功能于一體的多用途植物[9-11]。
目前有關(guān)地果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其藤蔓的化學(xué)成分和抗逆特性分析等方面[9,12-15]。同時,也有學(xué)者對地果的園林綠化、光合作用及果實營養(yǎng)進行研究[8,16-19]。此外,Wang 等[1]對地果的葉綠體基因組進行測序和解析;石登紅等[20-21]報道了地果的轉(zhuǎn)錄組學(xué)分析數(shù)據(jù),并基于轉(zhuǎn)錄組學(xué)結(jié)果研究了地果莖葉的差異性表達基因。還有部分學(xué)者對地果的生態(tài)適應(yīng)性、繁育技術(shù)和開發(fā)利用進行了研究[22-26]。然而,關(guān)于地果果實貯藏技術(shù)和保鮮效果方面的研究較少。楊秀群等[27-28]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冷凍干燥、加熱干燥和冰凍處理后地果果實中的糖分和有機酸的種類及含量,但未考慮幾種儲藏方法是否會造成地果果實營養(yǎng)元素損失。
地果果實每年7~8 月份成熟,采摘期正直高溫酷熱的夏季,采后不宜室溫儲運,否則容易造成色澤、感官品質(zhì)及營養(yǎng)物質(zhì)變化。地果成熟的果實汁液較多,糖分、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較高[7,19],因此若不及時進行適宜的貯藏保鮮,難以實現(xiàn)批量采摘和銷售。鑒于當(dāng)前有關(guān)地果果實采后貯藏保鮮技術(shù)缺乏理論支撐和科學(xué)參考,嚴重限制了地果的規(guī)?;斯づ嘤?,本研究以九成熟地果果實為材料,用正交試驗篩選獲得的最佳復(fù)合保鮮液處理果實后,設(shè)置不同溫度條件和貯藏方式進行貯藏保鮮試驗,定期取樣測定貯藏期間果實表觀形態(tài)及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綜合分析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成熟果實保鮮效果的影響,以期為后續(xù)地果果實采后貯藏保鮮技術(shù)開發(fā)和果實品質(zhì)研究提供參考。
地果果實:2020 年7 月于銅仁學(xué)院校內(nèi)的地果人工種植基地采摘,九成熟、帶果柄、大小形態(tài)基本一致,無畸形、無腐爛、無蟲害、無機械損傷。將采集的地果果實用蒸餾水浸泡3 min,除去雜物,取出待表面水分自然晾干后備用。濃鹽酸、草酸、乙醇、NaOH(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VC含量檢測試劑盒、丙二醛含量檢測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MS204TS 電子分析天平:北京歐信勝科技有限公司;TGL-16 冷凍離心機:湖南湘立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DW-86L338 型超低溫冰箱:湖南弘林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GL-88B 渦旋振蕩儀:北京科海恒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21 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優(yōu)質(zhì);GY-1 型水果硬度計:杭州托普儀器有限公司;SP60型色差計:美國愛色麗公司;RHB0-80ATC 型手持折光儀:上海壘固儀器有限公司;DK-8D 型恒溫水浴鍋:浙江賽德儀器設(shè)備有限公司;SPX-30085H-II 型恒溫箱:上海新苗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1.3.1 正交試驗
通過查閱相關(guān)文獻及前期對地果果實貯藏保鮮單因素試驗研究,初步篩選了檸檬酸、抗壞血酸、NaCl 和L-半胱氨酸4 種保鮮劑及相應(yīng)最佳劑量范圍。按照表1 的組合保鮮液進行L9(34)正交試驗,對地果果實進行10 min 浸泡處理(以蒸餾水為對照組),浸泡后取出瀝干,真空包裝后置于4 ℃的冰箱內(nèi)貯藏。每隔2 d進行褐變度測定,測量10 d。以貯藏至10 d 的褐變度作為貯藏效果的評價指標優(yōu)選出最佳的復(fù)合保鮮液配方。
表1 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設(shè)計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L9(34)design
1.3.2 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貯藏試驗
地果果實使用最佳復(fù)合保鮮液處理后,隨機分成6 組,每組稱?。? 200±10)g,分別放入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保鮮袋內(nèi),其中3 組果實分別置于25、15、4 ℃的恒溫箱進行開放式貯藏(air-permeable storage,APS),開放式貯藏使用聚乙烯保鮮袋,兩面均勻打孔(孔徑5 mm)各9 個,使果實能自然透氣;剩余3 組果實置于25、15、4 ℃的恒溫箱進行密閉式貯藏(air-tight storage,ATS),密閉式貯藏使用不打孔的聚乙烯保鮮袋包裝。所有貯藏處理均避光進行,貯藏期間每隔2 d 隨機取出足量果實,用于果實形態(tài)參數(shù)及貯藏品質(zhì)指標的測定,當(dāng)處理組果實的皺腐率超過60% 時,則視為最長貯藏期限,并停止該組貯藏和取樣。每組至少隨機取出(50±5)g 果實,用液氮速凍后于-80 ℃超低溫冰箱中保存,用于果實貯藏品質(zhì)指標的測定。
1.3.3 指標測定方法
1.3.3.1 褐變度測定
采用消光值法,稱取地果果實2 g,放入50 mL 離心管內(nèi),按料液比1∶10(g/mL)加入蒸餾水,制成勻漿,冷凍離心后取上清液于50 ℃水浴5 min,然后測定410 nm 處吸光值,并用10×A410表示褐變度。
1.3.3.2 果實直徑
在果實赤道面,每隔60°用游標卡尺測定記錄果實的直徑,測量精度為0.01 mm,求平均值。每個處理測定12 顆果實,重復(fù)3 次。
1.3.3.3 硬度
參照Yuan 等[29]的方法,使用硬度計測定貯藏期內(nèi)的果實硬度,每個處理組隨機取12 顆果實進行測定,計算平均值,重復(fù)3 次,單位kg/cm2。
1.3.3.4 色差值
參照普紅梅等[30]的方法,在果實赤道面每隔90°取一個點,共測4 個點,用色差計測定記錄L*值,計算平均值表示其色差值。每個處理測定12 顆果實,重復(fù)3 次。
1.3.3.5 皺腐率
參照林炎娟等[31]的方法,每次測定12 顆果實,重復(fù)3 次。皺腐率按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D為皺腐率,%;FD為腐爛或皺縮果實數(shù)量;Ft為果實總數(shù)量。
1.3.3.6 質(zhì)量損失率
參照普紅梅等[30]的方法,采用稱重法,每次12 顆果實,重復(fù)3 次。質(zhì)量損失率按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M為質(zhì)量損失率,%;M0為初始質(zhì)量,g;Mt為貯藏后質(zhì)量;g。
1.3.3.7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
參照韓絮舟等[32]的方法進行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和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含量測定,將果實研磨成勻漿,轉(zhuǎn)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搖勻,靜置30 min 后過濾,收集濾液,利用折光儀測定TSS 含量。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法測定TA 含量,折算系數(shù)以檸檬酸計。
1.3.3.8 丙二醛含量
參照Zhu 等[33]的方法并略有改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將果實用三氯乙酸溶液研磨成勻漿,離心收集獲得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上清液,加入TBA 溶液沸水浴后,于4 ℃,3 000 r/min 下離心15 min 后測定上清液在450、532、600 nm 波長下的吸收值。丙二醛含量以鮮重(fresh weigh,F(xiàn)W)計,單位為nmol/g FW,每組3 次重復(fù)。
1.3.3.9 VC含量
參照曹建康等[34]的方法,以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將果實與草酸溶液研磨成勻漿,轉(zhuǎn)移至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搖勻,提取10 min 后,過濾收集濾液進行滴定。VC含量以鮮重計,單位為mg/g FW。
每組處理的各項指標均重復(fù)測定3 次,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對數(shù)據(jù)進行預(yù)處理,并使用Graph-Pad Prim 5 和Canvas X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差異顯著性分析和制圖。
各保鮮液對地果果實褐變度的正交試驗結(jié)果見表2,方差分析見表3。
表2 各保鮮液對地果果實褐變度影響的正交試驗Table 2 Orthogonal test scheme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resh-keeping liquids on the browning degree of Ficus tikoua fruits
表3 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由表2 和表3 可知,采用果實褐變度作為正交試驗結(jié)果的評定指標,褐變度值越小,保鮮效果越好;反之,則保鮮效果越差。綜合保鮮液A(檸檬酸)、B(抗壞血酸)、C(L-半胱氨酸)、D(NaCl)4 種因素,A 因素中A2 較優(yōu),B 因素中B1 較優(yōu),C 因素中C3 較優(yōu),D 因素中D1 較優(yōu)。通過極差分析的R 值可知,影響地果果實褐變度指標的主次因素順序為B>D>A>C,即影響最大的是抗壞血酸(P<0.05),其次是NaCl 和檸檬酸(P<0.05),最后是L-半胱氨酸(P<0.05),地果成熟果實的最佳復(fù)合保鮮液配方組合為B1D1A2C3。通過驗證試驗發(fā)現(xiàn),最佳復(fù)合保鮮液處理后,地果果實的褐變度為1.36±0.13 低于其他所有組別。由此,1.5%檸檬酸+0.5%抗壞血酸+0.15%L-半胱氨酸+0.5% NaCl 為最佳復(fù)合保鮮液。
2.2.1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形態(tài)的影響
形態(tài)是果實吸引消費者的最直觀表征,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形態(tài)的影響見圖1。
圖1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形態(tài)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on fruit morphology of Ficus tikoua
由圖1 可知,地果成熟果實使用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分別以不同方式貯藏10 d,3 種開放式貯藏條件下的地果果實形態(tài)均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中,25 ℃和15 ℃開放式貯藏條件下果實主要表現(xiàn)為腐爛,而4 ℃開放式貯藏的果實已明顯皺縮。與此不同,3 種密閉式條件下分別貯藏至10 d,地果果實的形態(tài)與貯藏前相比沒有明顯差異。
2.2.2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直徑的影響
果實直徑的變化能夠定量反映果實形態(tài)的改變,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直徑變化見圖2。
圖2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直徑變化Fig.2 Changes in fruit diameter of Ficus tikou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2 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所有貯藏條件下果實的直徑均逐漸減小。貯藏至10 d,3 種開放式貯藏條件下果實的直徑分別減小38.51%、26.29%、44.37%,而3 種密封式貯藏的果實直徑均減小不足15%;即使貯藏至18 d,3 種密閉式條件下果實的直徑分別減小24.79%、22.02%、10.13%;此外,15 ℃和4 ℃分別密閉貯藏至26 d 和42 d,果實的直徑也僅減小28.16%、26.63%。以上結(jié)果表明,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密閉式貯藏有利于地果果實形態(tài)的維持,而適宜低溫密閉貯藏對果實形態(tài)的維持時間更長。
2.2.3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皺腐率的影響
皺腐率即果實皺縮率或腐爛率,是評價果實貯藏效果的重要指標。通常,果實皺腐率超過60%則無繼續(xù)貯藏意義。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皺腐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皺腐率變化Fig.3 Changes in fruit rotten rate or shrunken rate of Ficus tikou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3 可知,與貯藏期間果實的形態(tài)變化相似,隨著貯藏時間延長,果實的皺腐率逐漸上升。在開放式貯藏條件下,25、15 ℃分別貯藏至10、14 d,果實皺腐率超過60%;4 ℃貯藏10 d,皺腐率超過60%;說明地果在25、15 ℃和4 ℃開放式貯藏條件下的最長貯藏期限分別是10、14、10 d。與此不同,在密閉式貯藏條件下,25、15 ℃和4 ℃分別貯藏至18、26 d 和42 d,皺腐率則上升超過60%。這說明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密封式貯藏能夠顯著抑制地果果實的腐爛或皺縮,且適宜的低溫密封貯藏相對更有利于延長果實的貯藏時間。
2.2.4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質(zhì)量損失率的影響
貯藏期間果實質(zhì)量損失的原因在于水分蒸發(fā)和呼吸消耗,果實質(zhì)量損失率是評價果實風(fēng)味的主要指標之一。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質(zhì)量損失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質(zhì)量損失率變化Fig.4 Changes in fruit mass loss rate of Ficus tikou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4 可知,地果果實隨貯藏時間延長,質(zhì)量損失率不斷上升。不同溫度對應(yīng)不同貯藏方式的果實質(zhì)量損失率上升趨勢各不相同,但密閉式貯藏條件下果實質(zhì)量損失率上升的幅度和速率明顯低于開放式貯藏。貯藏至10 d,25、15、4 ℃開放式貯藏果實的質(zhì)量損失率分別高達47.00%、29.18%、59.67%,而密閉式貯藏果實的質(zhì)量損失率分別為13.77%、8.63%、2.58%;3 種溫度分別密閉式貯藏至18、26、42 d,果實的質(zhì)量損失率上升為30.23%、26.29%、30.87%。表明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密閉式貯藏顯著抑制了地果果實質(zhì)量的損失,且適宜的低溫密閉式貯藏能更有效維持果實的質(zhì)量。此外,4 ℃開放式貯藏至10 d,果實的質(zhì)量損失率高達59.67%,明顯高于25 ℃和15 ℃對應(yīng)的開放式貯藏,推測過低溫度的開放式貯藏會加速果實內(nèi)部水分的蒸發(fā)。
2.2.5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色差值變化的影響
果實的色澤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色差值變化的影響見圖5。
圖5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色差值變化Fig.5 Changes in fruit L*of Ficus tikou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5 可知,貯藏期間地果果實的L*值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隨著貯藏時間延長,果實的表面色澤逐漸變暗,顏色由淡紅色逐漸變黑。貯藏前4 d,各貯藏組之間的L*值差異不明顯,6 d 后,各貯藏組之間的L*值差異逐漸增加。貯藏至10 d,3 種開放式貯藏及25 ℃密閉式貯藏的L*值均降低至50 以下,其中25 ℃開放貯藏的L*值已降至22.14;而15 ℃和4 ℃密閉式貯藏的L*值仍保持在60 以上。說明開放式貯藏及室溫密閉貯藏均不利于維持地果果實的表面色澤。相反,15、4 ℃分別密閉式貯藏至18、42 d,地果果實的L*值仍能維持在30 以上。表明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適宜的低溫密閉式貯藏能更有效維持地果果實的色澤。
2.2.6 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硬度的影響
果實貯藏期間硬度的變化是判斷果肉質(zhì)地、衡量果實耐貯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同貯藏條件對地果果實硬度的影響見圖6。
圖6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硬度變化Fig.6 Changes in fruit firmness of Ficus tikou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6 可知,除了4 ℃開放式貯藏外,其余貯藏條件下的果實硬度隨貯藏時間延長呈逐漸降低趨勢,且密閉式貯藏果實硬度的下降速度較開放式貯藏緩慢;此外,貯藏至4 d 起,密閉式貯藏的果實硬度均高于同期開放式貯藏,表明密閉式貯藏能夠延緩地果果實貯藏期間硬度的下降。對于4 ℃開放式貯藏,果實的硬度先下降后上升;貯藏至4 d,果實硬度降低為最小值,而后逐漸上升,直至10 d,果實硬度超過貯藏前的硬度。說明過低溫度的開放式貯藏會導(dǎo)致果實硬度增加,但這種硬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果實水分喪失過快而導(dǎo)致的皺縮現(xiàn)象。與此不同,4 ℃密閉式貯藏期間地果果實硬度均呈現(xiàn)緩慢降低趨勢;貯藏直至42 d,果實硬度僅降低57.61%。表明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低溫密閉式貯藏更有利于維持地果果實的硬度。
2.2.7 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TSS 含量的影響
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指可溶性糖類,是檢測水果采后品質(zhì)和貯藏效果的重要基礎(chǔ)指標之一[35]。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TSS 含量的影響見圖7。
圖7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Fig.7 Changes in TSS content of Ficus tikoua fruit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7 可知,隨著貯藏時間延長,地果果實TSS 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開放式貯藏條件下TSS 含量上升和下降幅度大于密閉式貯藏。開放式貯藏前2 d,果實TSS 含量急劇上升,貯藏至第2 天,TSS 含量達到最大值,隨后TSS 含量驟然降低。3 種溫度的密閉式貯藏,果實TSS 含量均先緩慢上升,后又緩慢降低,25 ℃在第4 天達到最大值,隨后TSS 含量緩慢降低。說明密閉式貯藏能有效抑制果實中TSS 含量的驟變。開放式貯藏期間,4 ℃條件下果實TSS 含量均低于25 ℃和15 ℃;與此相反,在密閉式貯藏期間,4 ℃條件下果實TSS 含量均高于25 ℃和15 ℃。表明使用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處理后,低溫開放式貯藏不能抑制地果果實TSS 含量的增加或降低,但低溫密閉式貯藏能夠延緩地果果實TSS 含量的降低。
2.2.8 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TA 含量的影響
TA 含量直接影響果實的口感、風(fēng)味及耐貯性[36]。果實在貯藏期間,果內(nèi)的有機酸會通過代謝而轉(zhuǎn)化成其他物質(zhì),因而TA 含量會逐漸降低。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TA 含量的影響見圖8。
圖8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可滴定酸含量變化Fig.8 Changes in TA content of Ficus tikoua fruit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8 可知,地果果實使用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在貯藏期間TA 含量呈下降趨勢,且開放式貯藏果實TA 含量下降幅度均大于密閉式貯藏,表明密閉式貯藏有利于延緩果實有機酸的代謝分解。從圖8 還可以看出,無論開放式貯藏還是密閉式貯藏,低溫條件下果實TA 含量的下降趨勢均較室溫貯藏緩慢。此外,密閉式貯藏6 d 后,4 ℃條件下地果果實的TA 含量均明顯高于同期25 ℃和15 ℃條件下果實的TA 含量。由此可見,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4 ℃低溫密閉式貯藏對于延緩地果果實TA 含量下降的效果最佳。
2.2.9 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MDA 含量的影響
MDA 含量是反映細胞膜脂過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MDA 含量的影響見圖9。
圖9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MDA 含量變化Fig.9 Changes in MDA content of Ficus tikoua fruit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9 可知,地果果實MDA 含量隨著貯藏時間延長均呈上升趨勢。25 ℃和4 ℃開放式貯藏期間果實MDA 含量上升趨勢相似。25 ℃密閉式、15 ℃開放式和15 ℃密閉式,3 種貯藏條件下前6 d 的果實MDA 含量變化趨勢相似,但貯藏6 d 后,15 ℃密閉式貯藏果實MDA 含量低于同期前兩種貯藏條件。4 ℃密閉式貯藏前14 d 果實MDA 含量上升緩慢,而后隨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MDA 含量上升明顯,但即使貯藏至42 d,果實MDA 含量仍保持在30 nmol/g FW 以下。結(jié)果表明,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中高溫密閉式貯藏和開放式貯藏均不能有效抑制地果果實MDA 含量的增加,而適宜的低溫密閉式貯藏能夠有效減緩果實MDA 含量的積累。
2.2.10 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VC含量的影響
VC含量直接影響水果的營養(yǎng)價值,不同貯藏方式對地果果實VC含量的影響見圖10。
圖10 不同貯藏條件下地果果實維生素C 含量變化Fig.10 Changes in VC content of Ficus tikoua fruit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由圖10 可知,在不同貯藏條件下,隨著貯藏時間延長,地果果實VC含量均呈降低趨勢,低溫不能較好地抑制地果果實VC含量的下降。整個貯藏期間,開放式貯藏果實的VC含量降低程度高于密閉式貯藏,其中,4 ℃密閉式貯藏果實VC含量下降最為緩慢。這表明使用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后,適宜的低溫密閉式貯藏相對更有利于延緩地果果實VC含量的降低。
果實貯藏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延緩果實衰老、褐變和腐爛,更需要維持果實的貯藏保鮮品質(zhì)。檸檬酸可通過降低pH 值抑制氧化酶活性從而緩解果蔬褐變;抗壞血酸是一種還原劑,能夠?qū)Ⅴ€原成酚類物質(zhì),進而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褐變抑制劑;L-半胱氨酸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氨基酸,具有高效的褐變抑制作用,被廣泛用于果蔬保鮮中;NaCl 是一種低價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在果蔬褐變抑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正交試驗表明,檸檬酸、抗壞血酸、L-半胱氨酸和NaCl 的復(fù)合保鮮液對地果果實同樣具有延緩褐變的效果。
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復(fù)合保鮮液浸泡處理后進行密閉式貯藏,與25 ℃和15 ℃相比,4 ℃低溫貯藏能夠抑制地果果實直徑、硬度、L*值等感官指標的降低,有效減緩質(zhì)量損失率、皺腐率和MDA 含量的上升;同時還能有效延緩TSS、TA、VC含量等保鮮品質(zhì)指標的降低。表明,4 ℃低溫密閉式貯藏是地果成熟果實在復(fù)合保鮮液浸泡處理后的適應(yīng)貯藏保鮮條件,該貯藏方式可以有效延長地果果實的貯藏保鮮期。
在開放式貯藏條件下,4 ℃貯藏期間地果果實直徑、皺腐率、質(zhì)量損失率、L*值、TSS、TA、VC含量和MDA 含量的變化與25 ℃無明顯差異,然而,各貯藏溫度均不能較好地維持地果果實形態(tài)、表觀指標和保鮮品質(zhì),表明地果成熟的果實不宜進行開放式貯藏。此外,4 ℃開放式貯藏期間,地果果實的硬度并非逐漸降低,相反呈現(xiàn)逐漸增加趨勢,這可能是由于低溫開放式貯藏導(dǎo)致果實水分散失過快,表明在開放式貯藏條件下,地果成熟的果實對低溫敏感。
綜上,本研究通過正交試驗篩選了能夠有效抑制地果果實褐變的最佳復(fù)合保鮮液,其配方為1.5%檸檬酸+0.5%抗壞血酸+0.15%L-半胱氨酸+0.5% NaCl。同時,在最佳復(fù)合保鮮液浸泡處理后,4 ℃低溫密閉式貯藏相對更有利于維持地果果實的感官指標和保鮮品質(zhì),可以有效延長地果的貯藏期至4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