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春華,周 瑋
(江蘇省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食品復檢是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食品生產經營者對不合格檢驗結論有異議時的法定申訴途徑,也是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核查處置的重要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21 年修正)》明確提出,食品生產經營者對檢驗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提出復檢申請?!妒称钒踩闃訖z驗管理辦法(2022 年修正)》對復檢和異議處理的申請范圍、各環(huán)節(jié)程序及時限要求進行了規(guī)定[2]。《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2023 年版)》也從復檢機構確定、復檢備份樣品移交確認、復檢實施、復檢報告提交與結果通報及復檢費用支付等方面對整個復檢工作提出了要求。
復檢備份樣交接是復檢工作的第一道環(huán)節(jié),也是存在風險的重要一環(huán)。復檢備份樣交接涉及委托的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復檢申請人、初檢機構和復檢機構內部實驗室,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異議處理時,往往會溯源復檢備份樣的交接過程。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合規(guī)地做好復檢備份樣交接工作,直接影響整個復檢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權威性。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著眼于剖析復檢備份樣交接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點,并探討性地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為各個檢測機構特別是復檢機構提供參考。
初檢機構在市場監(jiān)管部門確定復檢機構之日起3 個工作日內,由初檢機構將復檢備份樣送至復檢機構進行交接。初檢機構應保證復檢備份樣品的完好性,并保證備份樣品運輸過程符合相關標準或樣品標示的貯存條件和備份樣品的運輸安全。初檢機構在樣品交接前,應與復檢申請者進行溝通,告知復檢申請者復檢備份樣的具體交接時間,確認復檢申請者是否參與復檢備份樣的交接。
復檢交接是在復檢機構工作場所和工作日的樣品受理時間內一般采用當面交接形式,由復檢機構、執(zhí)法部門、初檢機構以及復檢機構的授權人或工作人員當場見證的樣品交接過程[3]。復檢機構在交接過程中要確認相關文書材料是否齊全,如《食品復檢委托書》、抽樣單、初檢機構初檢報告等。如果復檢申請人參與復檢交接,復檢申請人應提供單位授權書、身份證等。復檢交接人在核對相關材料和樣品,認為滿足接收條件后,填寫《復檢備份樣品確認單》,并由初檢機構和復檢機構雙方簽字確認,同時做好樣品的交接記錄。一旦樣品交接確認,《復檢備份樣品確認單》作為格式合同而生效,從復檢申請人支付完復檢費用開始計算工作時限,復檢交接人將樣品送達樣品庫,待檢測。
初檢機構在復檢備份樣貯存和運輸時,未關注樣品標識對于產品貯存和運輸條件的相關要求。例如,樣品標識為冷凍或冷藏,復檢備份樣運輸時未采用冷鏈運輸,而是常溫狀態(tài)運輸,導致備份樣的性狀改變,可能會對復檢結果產生影響。
初檢機構在備份樣交接時,錯拿其他的備份樣進行交接,即備份樣的產品名稱與抽樣單、初檢報告中的產品名稱不一致,即不為同一個產品;或者備份樣與抽樣單、初檢報告中的產品名稱一致,但規(guī)格型號或生產日期不一致,即不為同一批次的產品。
復檢備份樣重量/體積、獨立包裝袋數等少于抽樣單中備樣量。如抽樣單中備樣量為3 袋,而現場交接時,備樣量為2 個獨立包裝袋;復檢備份樣也會出現備份樣數量不能滿足檢驗需要的情況。例如,炒貨食品(花生)黃曲霉毒素B1不合格,抽樣單中備樣數量為1 袋,樣品規(guī)格為300 g/袋,備樣量不足1 kg,不能滿足《國家食品安全監(jiān)督抽檢實施細則》及相關標準要求。
復檢備份樣外包裝在交接時,可能會出現防拆封不到位,僅用塑料膠帶簡單纏繞,樣品原包裝裸露在外的情況,有偷換復檢備份樣的風險;也可能會出現封條填寫不規(guī)范的情況,如食用農產品復檢備份樣封條僅有一位抽樣人員簽字或缺少市場監(jiān)管人員簽字等;應特別關注復檢備份樣品外包裝在貯存或運輸過程中處理不當造成的破損狀態(tài),有可能會影響后續(xù)復檢的檢驗結果。例如,炒貨(瓜子等)酸價、過氧化值等項目初檢不合格,外包裝的損壞有可能會對后續(xù)復檢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復檢備份樣在交接過程中,需特別關注保質期的問題。有些復檢備份樣在交接時臨近保質期,甚至有復檢備份樣交接時由于初檢機構的拖延造成樣品已過保質期。
復檢備份樣取樣時不符合相關細則和規(guī)范要求,影響后續(xù)復檢檢驗結果。例如,《國家食品安全監(jiān)督抽檢實施細則》規(guī)定,較大個體水產品的取樣方式為現場沿脊背剖開分割為兩部分,分別作為檢驗樣品和復檢備份樣品。如果抽樣人員在取樣時,隨機進行分割,或者將水產品上半部分作為檢驗樣品、下半部分作為復檢備份樣品,會直接影響復檢的檢驗結果。
有些復檢項目具有不穩(wěn)定性,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降低濃度。例如,飲用凈水中的余氯(游離氯)不合格,隨著時間的推移,氯氣會揮發(fā)。因此,時間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部分復檢項目的檢驗結果。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要求,初檢機構應自復檢機構確定之日起3 個工作日內,將備份樣品移交復檢機構,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移交的,經受理復檢的市場監(jiān)管部門同意,可以延長3 個工作日。實際工作中經常發(fā)現,部分初檢機構將復檢備份樣移送給復檢機構時已超3 個工作日,且未取得受理復檢的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同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理復檢的市場監(jiān)管部門未在復檢受理委托書中明確要求送樣的截止日期,或初檢機構移送復檢備份樣的人員為抽樣人員,對復檢的相關要求不夠熟悉。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等相關文件中未明確要求復檢申請人參與復檢備份樣的現場交接,且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下發(fā)的《復檢備份樣品確認單》格式模板中僅需初檢機構和復檢機構兩方進行簽字和蓋章。但如果復檢委托方(各級市場監(jiān)管局)要求復檢申請人參與或者復檢申請人對復檢備份樣有異議的,可以參與復檢備份樣的現場交接。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等相關文件中均明確規(guī)定,復檢申請人應當自收取復檢機構支付復檢費用通知之日起3 個工作日內,先行支付復檢費用,逾期不支付的,視為自行放棄復檢。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復檢申請人在收取復檢費用通知之日起3 個工作日內雖然答應支付費用,但會以各種理由拖延費用支付,給復檢機構帶來困擾。
食品復檢是整個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復檢備份樣品交接是整個食品復檢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復檢備份樣交接工作直接影響復檢結果的準確性。因此,無論是初檢機構,還是復檢機構都要高度重視復檢備份樣品的交接,關注和識別復檢備份樣交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并對其采取不同的措施,確保整個交接過程科學、合理、合規(guī)。
初檢機構在進行復檢備份樣交接前,需仔細核對抽樣單與備份樣品,確保抽樣單、初檢報告對應的樣品與備份樣品為同一樣品;檢查備份樣品封條是否完整,樣品外包裝是否完好;檢查是否缺少抽樣人員、企業(yè)代表及地方市場監(jiān)管人員簽字等;核實該樣品是否臨近保質期,如在保質期內且臨近保質期的需盡快送至復檢機構進行復檢;檢查樣品本身是否已經發(fā)生了霉變或腐爛等。同時初檢機構需準備復檢備份樣的抽樣單、初檢報告的復印件、企業(yè)標準(如使用)等相關文書材料,在復檢備份樣交接時一并提供。初檢機構需嚴格執(zhí)行復檢備份樣品移交的工作時限,盡量在復檢機構確定之日起3 個工作日內將備份樣移交至復檢機構并辦理相關移交手續(xù)。移交復檢備份樣前,要做好與復檢申請人的溝通工作,盡量降低復檢申請人對復檢備份樣的質疑。
①食品復檢是執(zhí)法(或案件)調查的延伸,涉及各方利益,復檢受理一定要嚴謹、合規(guī)。復檢機構應針對復檢工作制定《食品復檢工作程序》,對復檢受理文書、樣品信息與狀態(tài)的準確描述、樣品交接的現場見證等整個復檢工作以規(guī)范性文件的形式進行規(guī)定,確保復檢交接人能按規(guī)、有序進行交接。②建議復檢機構針對自身情況,制定《復檢告知書》,內容涵蓋復檢機構的收費標準、復檢工作時限性以及后續(xù)如果推翻初檢機構結論后的退費情況如何操作等,在復檢備份樣交接時,通過面對面或者郵箱等形式發(fā)送至復檢申請人,盡量減少復檢申請人對復檢機構的收費、工作流程等的異議。③針對部分復檢申請人拖延復檢費用支付問題,建議復檢機構嚴格執(zhí)行《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等相關文件中關于復檢費用支付的相關規(guī)定,超過3 個工作日不支付,視為自行放棄復檢,復檢機構應該及時匯報復檢委托的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④建議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確定復檢機構時,要咨詢復檢機構在資質、儀器設備等方面能否滿足復檢工作的需要,同時也要咨詢復檢機構是否與復檢申請人之間存在日常檢驗業(yè)務委托等利害關系。如果有這些方面的問題,不得承擔復檢工作?!妒称钒踩闃訖z驗管理辦法》規(guī)定,復檢機構實施復檢,應當使用與初檢機構一致的檢驗方法。但如果復檢機構的資質列表中無該檢驗方法,一旦承接復檢,則屬于超范圍出具檢測報告。例如,初檢機構檢測榨菜絲中的鉛不合格,其使用的檢驗方法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鉛的測定》(GB 5009.12—2017)(第二法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如果市場監(jiān)管部門擬確定的復檢機構沒有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不能承擔該復檢任務。大部分復檢機構為資質較齊全、設備較先進的,在檢測行業(yè)內比較權威的單位,其會有穩(wěn)定的委托客戶,如果復檢申請人為該復檢機構的委托客戶,也不能承接復檢任務。復檢工作有10 個工作日的時效要求,在確定復檢機構之前,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與擬確定的復檢機構進行溝通,有助于后續(xù)復檢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建議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復檢受理委托書中明確表述初檢機構移送復檢備份樣的截止日期,對初檢機構按期送樣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⑤復檢機構的復檢交接人必須是對《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規(guī)范》等相關文件中關于復檢的內容及本單位制定的《食品復檢工作程序》較為熟悉,且經過培訓考核后上崗的人員。復檢交接人在備份樣交接時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交接過程中需通過拍照、攝像等方式做到留痕,便于異議時可追溯。在樣品交接時,除關注包裝是否完好,封條是否完整以外,還要特別關注樣品量,外包裝標識及樣品的保質期等。建議復檢交接人配備經計量的臺秤及溫度計,用于確認復檢備份樣的重量及樣品交接時的溫控能否滿足后續(xù)檢驗的要求。做好備份樣的樣品交接記錄,如實填寫相關信息。同時要做好與各級委托的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溝通工作,在遇到樣品過期、樣品量不足、樣品包裝破損、樣品取樣不規(guī)范及復檢項目不穩(wěn)定性等可能會影響后續(xù)檢驗結果的備份樣品交接時,要及時進行匯報,在取得市場監(jiān)管部門同意的情況下,不予進行樣品交接;對存在異常但對結果判定沒有實質影響的情況,如封條磨損但防拆封措施依然有效的,封條上抽樣單編號、抽樣日期、樣品名稱等信息填寫錯誤但能確認樣品無誤等[4],應在樣品交接單中如實記錄,并在匯報且取得市場監(jiān)管局同意的基礎上,進行樣品交接。
食品復檢工作的目的是維護涉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在法律法規(guī)層面給予食品生產經營者合理合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的一項救濟措施[5]。食品復檢結論在技術上等同于技術仲裁結論,作為食品執(zhí)法部門的執(zhí)法或案件調查、處理的重要依據,在案件定性處理中起到關鍵作用[6-8]。復檢備份樣交接作為食品復檢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復檢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各個檢驗部門特別是復檢機構應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對待復檢備份樣的交接工作,確保整個復檢工作程序合法合規(guī)、過程嚴謹規(guī)范、結論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