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楓
《八十本書環(huán)游地球》?[美]大衛(wèi)·丹穆若什著、宋明煒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4年4月
100多年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寫出了《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100多年后,哈佛大學教授大衛(wèi)·丹穆若什模仿凡爾納《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長,借助80部世界文學經(jīng)典來完成一趟環(huán)球旅行。
只是形式變成了紙上遠航。從自己家的書齋出發(fā),每天憑借一本書帶來的靈感,來一場神思飛揚的遠行。沒有車馬勞頓,卻依舊可以領(lǐng)略每座城市的風采和神韻,就是這么神奇。
一座城市就是一本書,從倫敦出發(fā),巴黎、開羅、耶路撒冷、加爾各答、京都、上?!蛔鞘袧饪s成一本本書,一本本書又代表了這座城市的精神,這樣,相對于走馬觀花的普通旅行,這樣的一次紙上遠航,能讓你更深刻地領(lǐng)略城市的魅力。
大衛(wèi)·丹穆若什是哈佛大學厄內(nèi)斯特·伯恩鮑姆比較文學講席教授、比較文學系主任,哈佛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曾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講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曾說:“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讀書最多的那個人?!?/p>
2020年春夏,因疫情困守家中的丹穆若什突發(fā)奇想,想模仿凡爾納筆下的福格船長開啟一趟紙上遠航。丹穆若什制定了路線圖,從倫敦出發(fā),到了巴黎、威尼斯,也到了北京和上海,這艘紙上航船的始發(fā)地是丹穆若什的博客,他在博客中寫下一本書給自己帶來的靈感,網(wǎng)友與其互動,一起來完成這樣一場奇特的環(huán)球旅行。
1968年春天,丹穆若什的九年級英文老師斯塔茲小姐送給他一本書,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這本書就是勞倫斯·斯特恩的《項狄傳》。他放下那時已經(jīng)讀了五六遍的《魔戒》,投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那里不僅有18世紀英格蘭生動的風景,鼻煙壺,馬車,紈绔子弟,綠女紅男,半掩在花邊扇子之后的窺視,還有一個他從未想象過的虛構(gòu)領(lǐng)域。斯特恩把整個世界都灌注在項狄家族那多災(zāi)多難的故事中,其中巧妙雜糅社會諷刺與哲學玄想。丹穆若什完全被迷住了,他想:“在我到那時為止足足15年的人生中,這樣的小說在哪里?我到哪兒能找到更多像這樣的書?”
實際上,他的文學旅行從那時候就開始了。項狄成了他的向?qū)?。因為《項狄傳》中提到拉伯雷和塞萬提斯。那時候?qū)@兩位作家知之甚少的丹穆若什去找來了厚厚的企鵝版《巨人傳》和《堂吉訶德》,那時候,他就開始了人生的文學之旅。
現(xiàn)在,他的文學旅行呼應(yīng)著他最初遇見文學時的情景。他希望回到最本真的閱讀,去感受文學的美和深邃。
可以看得出來,丹穆若什的閱讀面非常之廣,帕慕克對他的贊許絕非溢美之詞。這八十本書中,不僅有西方經(jīng)典的《神曲》《十日談》和現(xiàn)代主義的經(jīng)典《變形記》《追憶似水年華》,也涉及偵探小說、科幻小說、兒童文學等等類型文學。中國作家在這八十本書中占了五本,分別是吳承恩的《西游記》、魯迅的《阿Q正傳》、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莫言的《生死疲勞》和北島的《時間的玫瑰》。
他的解讀沒有學院教授常見的術(shù)語堆積,仿佛你的朋友在跟你聊天,信手拈來一些故事,讀來毫不吃力,就好像真的陪著他走在航游世界的旅途中,看到一些風景,記錄下一些內(nèi)心的感受。
從古典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晚期,乃至文藝復(fù)興和巴洛克時期,手抄本從紙草卷軸發(fā)展為裝訂成冊的書籍,從色調(diào)單一的冊子本發(fā)展為色彩斑斕、珠光寶氣的華麗手抄本,不僅見證了工藝技術(shù)的進步,也印證著思想文化的變遷,記錄著一段熠熠生輝的人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