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杰華
暮春至,枝葉稀,春寒濺裙裳。遠眺春色綠河畔,近看游人簇濠梁。淮河潺潺,水天接璧,天朗氣清,素曠凈遠。
“濠梁?”
“那就是濠梁!”
循著清澈的溪水,我望見了濠河。濠梁究竟何在,盡管學界還存在爭論,但我還是相信,面前此景此地,就是當年莊子與惠子辯論的地方。
河面并不寬闊,兩岸增修了護欄,還有可供游人行走的小道。一亭臺稍向水面延伸,莫非是觀魚臺?像濠河這樣的河,不遼闊、不壯觀,沒有性格,在中國的大地上多如牛毛,但唯一不同的是,它搭上了莊子的故事,這水就不是普通的水了。放眼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但凡著名的山水都有美麗的傳說,正應了劉禹錫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奇山異水屢見不鮮,瑤臺閬苑可就鳳毛麟角了。因此,我們要感謝莊子,感恩古人的智慧給華夏的山水染上了層層綺麗。“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一陣暖風帶著那個聲音滑過臉頰,像極了時光的熨斗,熨平了心靈的褶皺。
河岸氤氳起雨霧,思緒也隨著翩躚回到千年前的濠梁之辯。
水邊,他,頭戴青色蒲帽,一襲纖塵不染的白衣,幾縷銀絲在風中微蕩。
水里,我,一只平凡卻又不平凡的魚,腦海里被他的舉手投足填滿。
我是鰷,一條自由自在的河中之魚。鱗片在陽光下忽閃,魚尾在水里擺動,游弋在這清波里。這正是我每日正常的出行,卻忽而聽見橋上之人討論我快樂與否。我見他與朋友打趣兒,看他嘴角上揚,應是快樂無疑了。邊上的人戴著草帽,卻蹙著眉頭,有些啞然。我紋絲不動,望著濠梁之上的兩個人,我也開始思考,他非我,安知我之樂,我非他,安知他之思。知或不知,依然不重要,智或不智,才是真正重要呢。
我是鮒。身處干涸的車轍中,泥土凝在我的皮膚上,我動彈不得,而烈日使我的境遇雪上加霜。我渴望一捧清泉,來緩我燃眉之急。我向路人求救,得到的卻是引遙遠的西江水來接引。而眼前,他的境遇竟和我一樣。我們相視一笑,是苦笑。是啊,遠水豈能解近渴?我怒而不解,嚴厲的光芒逐漸消失。為什么人們不明白,施慧于人,也是施慧于己,誠意助人,絕不能空談。哎!望世人擦亮雙眼,不要成為像我這樣的涸轍之鮒。
我是鯤,亦叫鵬。我徙南冥,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我背若千里之山,翼若垂天之云。絕云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我渴望逍遙自在,奔向高空與遠方。我從不理會鸼與學鳩的嗤笑,有時候我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我目光堅定,眼里是九萬里的蒼穹,憑著六月的風,我終將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南冥也好,北海也罷,只要心至所處,其實都非遠方,而在腳下!
神魂回魄,悵望四野,聽到有人議論:“幾年前,這里可是一條臭水溝??!”聽口音是當?shù)厝?。臭水溝?我不禁好奇:“不說發(fā)展成著名風景區(qū)吧,至少這里不應該曾是臭水溝???”身旁的人見我舉著相機,便知我是個游客,于是向著我說:“鳳陽是有名的‘石英之鄉(xiāng),以前,當?shù)厝嗽阱┖由嫌未笏灵_采石英,無度排放尾泥、尾砂,造成河道淤積,對河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破壞?!蔽殷@訝地張開嘴巴——原來濠河還有這樣一段“黑”歷史!看來,光有文化故事還是不行,沒有了綠水青山,再多的故事也是枉然。自然山水歷盡千年,如果因為當代的我們疏于保護而消失,那才是真正的遺憾。沒有山水的依托,再好的故事,也是一紙空談。面前的水似乎比初見時更澄澈了。隱隱地,我又聽到了那個聲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愿這份清澈不僅長留在濠河,更長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濠梁?”
“這才是濠梁!”
(指導老師:彭? 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