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古人云:“志當存高遠。”是否具有遠大的人生追求常常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F(xiàn)實生活中,不思進取者難成大器,志存高遠者更易成功。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高遠,才能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勉力前行,才能讓自己一步步接近目標。
華夏五千年,志存高遠、勉力而行的英雄數(shù)不勝數(shù),太史公司馬遷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護而觸怒了漢武帝,被施以宮刑,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可他并沒有被眼前的挫折擊倒,而是堅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傳之其人,通邑大都”的遠大目標的引領(lǐng)下,忍辱負重,終于寫成享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譽的《史記》,在中華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其成就光耀千秋,其聲名永垂青史。正是高遠的追求,讓司馬遷稀釋了眼前的苦痛屈辱,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殿堂。
今天,我們正處于一個人生追求多元化的時代。但是,不管人生追求多么“多元”,“少年當有凌云志,萬里長空競風流”都應(yīng)當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信條??v觀中外成功人士,沒有一個人是在“佛系”甚至“躺平”的狀態(tài)下登上人生巔峰的。
新中國誕生之初,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科學家錢學森放棄美國的優(yōu)厚待遇,想方設(shè)法回國,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shè)事業(yè),終成新中國“導彈之父”。大學剛剛畢業(yè),黃旭華就投入到核潛艇研究當中,隱姓埋名30年,終于研制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全部獨立核潛艇技術(shù)的國家之一。水稻專家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一心要讓中國人捧牢手中的飯碗,終成世界聞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沒有高遠的追求和為國獻身的精神,就不會有這些科學家的杰出成就,也不會有中國國防和農(nóng)業(yè)科技的騰飛。
所以,“志存高遠”是一個人不斷成長、走向成功的前提。但是,光有追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登上成功之巔。中國航天科技能夠領(lǐng)跑世界,正是因為其背后有無數(shù)科學家、工程師在默默奉獻、辛勤付出;中國跳水隊在各種國際大賽上為祖國爭得桂冠,正是緣于這支隊伍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科學訓練、努力拼搏……所以,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我們就能擁有無限的發(fā)展空間,就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人間奇跡。反之,胸無大志、志大才疏或是徒有“大志”而無行動的人,注定與成功無緣。這個世界上從未聽說過靠空想就能取得成功的人,正如大仲馬所說的,“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們,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會失望?!?/p>
志存高遠,目標堅定,人生就不會像無舵之船漂泊不定,就不會被眼前利益所困,而能鎖定遠大的目標;腳踏實地,奮力拼搏,就不會好高騖遠,就不會只在空想的世界里徘徊,而能踏踏實實一步步接近偉大的目標!
◆升格點評
升格文在三個方面進行了修改和升級:一是將主旨鎖定“追求高遠”,并強調(diào)了“勉力前行”,立意更準確;二是對后半部分的論據(jù)作了更改,使論證更準確有力;三是重寫結(jié)尾,使總結(jié)更準確,更能彰顯主旨。總之,修改后的作文在立意、論證以及表達方面,都與命題材料的內(nèi)涵更吻合,論證也更嚴密。